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称谓调遣见匠心——汉代七体赋管窥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晶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8-123,共6页
汉代七体赋是一种因袭较重的作品 ,但在主客称谓上却能匠心独运 ,推陈出新。本文即从主客称谓入手 ,分析其由现实向虚拟的转变 ,认为《七发》的宾主关系实为战国时期士人帝王师情结的余绪 ;东汉基本道家化的主客称谓则凝聚了先秦以来道... 汉代七体赋是一种因袭较重的作品 ,但在主客称谓上却能匠心独运 ,推陈出新。本文即从主客称谓入手 ,分析其由现实向虚拟的转变 ,认为《七发》的宾主关系实为战国时期士人帝王师情结的余绪 ;东汉基本道家化的主客称谓则凝聚了先秦以来道家式的审美体验 ,与两汉之际隐逸之风关系密切 ,是文学招隐主题的一种外化方式。最后从文学创作因袭与超越的角度 ,分析了张衡《七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 汉代 七体 文学创作 文学评论
原文传递
画式——《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绘画语言研究(下)
2
作者 冯海涛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2,41-42,95,共11页
《千里江山图》卷作为北宋存世最为重要的一幅画作,近些年随着文博热的兴起逐渐成为一个现象级文化符号。本文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与色彩教学角度持续研究,认为这件作品着色时采用的是与西方坦培拉技法接近的间接画法。隐藏在这件传世名... 《千里江山图》卷作为北宋存世最为重要的一幅画作,近些年随着文博热的兴起逐渐成为一个现象级文化符号。本文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与色彩教学角度持续研究,认为这件作品着色时采用的是与西方坦培拉技法接近的间接画法。隐藏在这件传世名作背后的是北宋山水画的语言密码——“画式”。由画式的解读,北宋山水画创作中的图文关系以及《千里江山图》卷的真实面目得以印证。除此之外,赐画礼仪背后的道教金青盟誓传统被首次图像化识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画法 五色体系 时代语境 画式 图像训诂 金青盟誓 五岳真形图
原文传递
画式——《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绘画语言研究(上)
3
作者 冯海涛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8,38,39,共9页
《千里江山图》卷作为北宋存世最为重要的一幅画作,近些年随着文博热的兴起逐渐成为一个现象级文化符号。本文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与色彩教学角度持续研究,认为这件作品着色时采用的是与西方坦培拉技法接近的间接画法。隐藏在这件传世名... 《千里江山图》卷作为北宋存世最为重要的一幅画作,近些年随着文博热的兴起逐渐成为一个现象级文化符号。本文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与色彩教学角度持续研究,认为这件作品着色时采用的是与西方坦培拉技法接近的间接画法。隐藏在这件传世名作背后的是北宋山水画的语言密码——“画式”。由画式的解读,北宋山水画创作中的图文关系以及《千里江山图》卷的真实面目得以印证。除此之外,赐画礼仪背后的道教金青盟誓传统被首次图像化识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画法 五色体系 时代语境 画式 图像训诂 金青盟誓 五岳真形图
原文传递
招隐·朝隐·归田——从《七辩》、《应间》、《归田赋》看张衡的隐逸心迹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清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10-113,共4页
《七辩》、《应间》、《归田赋》是张衡不同时期的作品,三篇文章在内容上都与隐逸相关。具体说来,《七辩》通过仿无子等7人与无为先生的对话,讲述的是招隐故事,当属于早期作品;《应间》写于作者复还史官之时,设客难己而申辩之,表达的是&... 《七辩》、《应间》、《归田赋》是张衡不同时期的作品,三篇文章在内容上都与隐逸相关。具体说来,《七辩》通过仿无子等7人与无为先生的对话,讲述的是招隐故事,当属于早期作品;《应间》写于作者复还史官之时,设客难己而申辩之,表达的是"聊朝隐乎柱史"的心态;而《归田赋》创作于垂暮之年,有明显的超尘绝俗之志。三篇文章十分清晰地展现了张衡从用世到隐逸的人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 归田
下载PDF
李白到黄山非信史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泽 《安徽史学》 1985年第2期79-81,78,共4页
自宋代罗愿《新安志》出,李白是否到过黄山,就成为历史上一件“积案”。近年,随着黄山对外开放和宣传,尤其是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进行,“积案”一变而为“急案”。但近年出版的一些书刊,如《李白在安徽》、《古人笔下的安徽胜迹》。
关键词 黄山 李白诗文 徽州 新安江 对外开放 方志编纂 历史上 太白 安徽
下载PDF
《唐文选》注商 被引量:1
6
作者 管锡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2年第6期1-4,共4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9月所出的高文、何法周等先生选注的《唐文选》是一本好书,选注者无论在选文还是在注释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概而言之,有如下两大特点:一、抓主线 选文精全唐之文,虽不可说浩如烟海也可称卷帙浩繁.在三四千位作者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9月所出的高文、何法周等先生选注的《唐文选》是一本好书,选注者无论在选文还是在注释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概而言之,有如下两大特点:一、抓主线 选文精全唐之文,虽不可说浩如烟海也可称卷帙浩繁.在三四千位作者近两万篇文章之中选择出六十一家一百二十四篇,斟酌取舍,实非易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注者 选文 手诏 石门道 《家礼》 临朝 王绩 释方
下载PDF
金克木:几个“带伤”的文本——寻诗之旅(三)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福春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38,共5页
在1939年4月16日《朔风月刊》第6期上,我读到一首题为《招隐》的诗,作者署名为“金木”。我以为是发现了金克木的又一笔名,于是在致信金克木先生请教有关南星情况的同时也附带了这一“发现”,这就有了1983年1月20日金先生复信中如... 在1939年4月16日《朔风月刊》第6期上,我读到一首题为《招隐》的诗,作者署名为“金木”。我以为是发现了金克木的又一笔名,于是在致信金克木先生请教有关南星情况的同时也附带了这一“发现”,这就有了1983年1月20日金先生复信中如下的文字:《朔风》上登的《招隐》大概就是我在上海《现代诗风》或《新诗》(戴望舒编的)上登过的那首(是“十四行”吧?),因为是在沦陷区北京刊出的,而我在“大后方”,所以南星拿出刊登时将名字去掉一个字,这事我不知道,到战后才由吴晓铃同志告诉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克木 新诗 文本 1939年 作者署名 “发现” 戴望舒
原文传递
为传统名花“玉蕊”正名 被引量:1
8
作者 祁振声 《大自然》 2008年第5期34-38,共5页
"玉蕊"是个绝佳的植物名称,也是唐代极负盛名的花木。但自北宋以来,人们对玉蕊为何物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揭示玉蕊的本来面目,现将历代的有关记载和笔者的考证结果,作一简要介绍,以便为这个失传已久的传统名花正名。
关键词 玉蕊科 传统名 西番莲 正名 植物学 唐代长安 北宋文学 山矾科 李德裕
原文传递
论文天祥前期诗
9
作者 刘华民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3X期28-34,共7页
对文天祥前期诗,今之论者一般评价不高,或认为“受江湖诗人影响较深”,或认为“未足以窥见他的英雄肝胆”。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提出了不同看法。本文还概括了文天祥前期诗的艺术特色,并从思想感情、艺术技巧、诗学渊源三个方面论述了文... 对文天祥前期诗,今之论者一般评价不高,或认为“受江湖诗人影响较深”,或认为“未足以窥见他的英雄肝胆”。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提出了不同看法。本文还概括了文天祥前期诗的艺术特色,并从思想感情、艺术技巧、诗学渊源三个方面论述了文天祥前后两期诗的一脉相承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文山 山水诗 杜诗 自我形象 愤世 江湖 伯颜 宋理宗
下载PDF
《昭明文选》中招隐诗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季南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5期35-36,共2页
魏晋时代,隐逸成为当时最引人注目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隐者的队伍尤其庞大。《昭明文选》招隐类所收招隐诗抒发的都是归隐山林的情致,表现为一种文本式存在。左思、陆机等人并没有栖隐之迹,他们只是在招隐诗中流露出对老庄思想的心... 魏晋时代,隐逸成为当时最引人注目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隐者的队伍尤其庞大。《昭明文选》招隐类所收招隐诗抒发的都是归隐山林的情致,表现为一种文本式存在。左思、陆机等人并没有栖隐之迹,他们只是在招隐诗中流露出对老庄思想的心仪见重和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欣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明文选》 文本存在
下载PDF
古竹院考——从李涉的诗谈到镇江的竹林寺
11
作者 许图南 《高校教育管理》 1981年第2期64-66,共3页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固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上面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涉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名作。它流传久远而广泛,其结句“又得浮生半日闲”,往往被人用为表达繁忙疲劳之中暂得休息的口头禅。 《全唐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固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上面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涉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名作。它流传久远而广泛,其结句“又得浮生半日闲”,往往被人用为表达繁忙疲劳之中暂得休息的口头禅。 《全唐诗》收了李涉这首诗,篇名是《题鹤林寺僧舍》。旁注“寺在镇江”四字,当系清代编诗者所加,因为在唐代镇江尚称润州。又诗的结句“又得浮生半日闲”下加注:“‘又’一作‘偷’。”据《全唐诗》所收李涉其它各诗,如:《京口送朱昼之淮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寺 镇江 黄鹤 《全唐诗》 竹林精舍 刘裕 《唐才子传》 登山 醉梦
下载PDF
烟雨南山
12
作者 蔡晓伟 《风景名胜》 2006年第4期54-55,共2页
透过蒙蒙雨气,南山招隐峰顶的鸟外亭隐约可辨。在轿车上,我撇开同伴们的话语,独自悠然欣赏起眼前——这不止一次动我情愫的“南山烟雨”来。你看,那横卧着的山峦,像笼着一层轻纱,如梦如幻。车子轻跳着,更使得眼前朦胧一片。几乎难以分... 透过蒙蒙雨气,南山招隐峰顶的鸟外亭隐约可辨。在轿车上,我撇开同伴们的话语,独自悠然欣赏起眼前——这不止一次动我情愫的“南山烟雨”来。你看,那横卧着的山峦,像笼着一层轻纱,如梦如幻。车子轻跳着,更使得眼前朦胧一片。几乎难以分辨那起伏缓动的,是云还是树,那舒展飘曳的,是雾还是山?无怪乎北宋书画大家米芾,于桑榆暮景之年,还来此借居寒寺,师法南山烟雨,而终成“米家山水”一派。虽说我已无数次来过南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 昭明太子 读书台 玉蕊 同伴 萧统 文选 清末 编纂
下载PDF
春尽江南
13
作者 格非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1年第6期120-217,共98页
第一章招隐寺1"现在,我已经是你的人了。"秀蓉躺在地上的一张草席上,头枕着一本《聂鲁达诗选》,满脸稚气地仰望着他。目光既羞怯又天真。那是仲秋的夜晚。虫声唧唧。从窗口吹进来的风带着些许凉意。她只有十九岁,中学生的音... 第一章招隐寺1"现在,我已经是你的人了。"秀蓉躺在地上的一张草席上,头枕着一本《聂鲁达诗选》,满脸稚气地仰望着他。目光既羞怯又天真。那是仲秋的夜晚。虫声唧唧。从窗口吹进来的风带着些许凉意。她只有十九岁,中学生的音容尚未褪尽,身体轻得像一朵浮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 长篇小说 电话 母亲 办公室 当代 二十年 长时间 呼啸山庄
原文传递
铁甕城深气象雄——读王令《润州游山记》
14
作者 马传生 《高校教育管理》 1981年第1期53-57,共5页
北宋青年诗人王令的《润州游山记》,是记载镇江山水风物的一篇重要作品。宋以前,题咏镇江山水的篇什多为诗作;宋时叙写镇江名胜的游记散文虽已出现于不少作家笔下,但多为一地一景之作;而象《润州游山记》这样的遍览概述,确属罕见。此文... 北宋青年诗人王令的《润州游山记》,是记载镇江山水风物的一篇重要作品。宋以前,题咏镇江山水的篇什多为诗作;宋时叙写镇江名胜的游记散文虽已出现于不少作家笔下,但多为一地一景之作;而象《润州游山记》这样的遍览概述,确属罕见。此文是作者考察所记,内容翔实,为后代修镇江山水志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作者文笔洗炼生动,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各种表达方式,模山范水,载录传闻,介绍风土民情,议论人生哲理,给我们留下了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令 镇江山水 游记散文 气象 题咏 金山 笔洗 山名 模山范水
下载PDF
丁闇公著述考
15
作者 丁志安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3期108-110,72,共4页
镇江丁闇公先生(1870—1930)名传靖、字秀甫、号大云、别号闇公.晚年又号京口招隐寺行脚僧.生平著作甚多、士人争相传诵,笔者寄寓京口多年,得尽读先生之书,且见到各种不同版本.兹特分别叙述:
关键词 述考 序跋 《沧桑艳传奇》 自序 戊申 京口 今体 丹徒 家刻本
下载PDF
城市山林的古代隐士文化
16
作者 余耀中 《江苏政协》 2001年第2期42-43,共2页
以城市山林著称的古城镇江,是历史老人留下深深足迹的地方,是中华文化留下厚重积淀的地方,是大自然留下美丽和神奇的地方。它依山傍水,三面翠环起伏,一面大江横陈,自古以来,就以它特定的地理位置,特有的名山秀水,引来无数名人雅士隐于斯... 以城市山林著称的古城镇江,是历史老人留下深深足迹的地方,是中华文化留下厚重积淀的地方,是大自然留下美丽和神奇的地方。它依山傍水,三面翠环起伏,一面大江横陈,自古以来,就以它特定的地理位置,特有的名山秀水,引来无数名人雅士隐于斯,他们在寄情自然中回归自然,以隐铭志,在隐有所乐中又隐有所为。这种古代的隐士文化现象,使镇江的历史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成为地域文化的一抹亮色,也成为这座名城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极具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古城招隐镇江这座古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文化 镇江 古城镇 文化现象 历史文化 地域文化 古代 城市 山林
原文传递
施士洁诗歌中的楚辞意象论析
17
作者 张金 《闽台文化研究》 2021年第3期108-112,118,共6页
施士洁作为台湾诗坛的大家,其诗作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包含楚辞意象,这些意象呈现在施氏诗歌中时其含义已经发生了转变。探究施士洁诗歌中楚辞意象含义的流变情况,分析其原因,可以总结出此种现象和历史因素、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际遇有关。
关键词 施士洁 香草美人 楚辞意象
下载PDF
储云为什么还在进步
18
作者 白谦慎 《东方艺术》 2007年第8期68-73,共6页
储云,1948年生,江苏宜兴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国画院及南京博物院特聘书家,江南大学艺术系研究员,无锡工艺学院客座教授,无锡市国画院副院长,宜兴市书协主席。其作品曾数十次入选全国展... 储云,1948年生,江苏宜兴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国画院及南京博物院特聘书家,江南大学艺术系研究员,无锡工艺学院客座教授,无锡市国画院副院长,宜兴市书协主席。其作品曾数十次入选全国展、全国中青年展、全国单项展、全国提名展及国际联展等书法、绘画展览,并十余次获得奖项。出版大型画册《储云作品集》(绘画卷、书法卷)、《储云章草古诗十九首》、《储云书画选集》、《储云扇面集》及光盘实录等作品集十余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荆溪 吴正 宜兴 作品集
原文传递
唐前“七体”演进管窥
19
作者 王品 《语文知识》 2011年第1期45-47,共3页
西汉枚乘的代表作《七发》,因其形式与内容的新颖,为后世文人竞相摹仿,从而开创了"七"这一新的文学体裁。东汉是"七体"的形成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七体"的发展达到了巅峰;随后,"七体"的发展呈下滑趋势,唐代已鲜有作品问世。
关键词 七体 问答式 问疾
下载PDF
左思文学业绩新论 被引量:8
20
作者 牟世金 徐传武 《文学遗产》 1988年第2期30-38,共9页
一左思在文学史上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主要是他的诗歌创作。他的诗现存《悼离赠妹诗》二首、《咏史诗》八首、《招隐诗》二首、《杂诗》一首、《娇女诗》一首,共十四首,另有《咏史诗》的残句四句。
关键词 文学史 左思 《咏史诗》 诗歌创作 业绩 《杂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