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内蒙古地区的鲜卑遗迹——鲜卑遗迹辑录之一 被引量:90
1
作者 宿白 《文物》 1977年第5期42-54,共13页
中华民族是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和中原地区主要是汉族相互融合。这些已经和中原地区民族相互融合的少数民族,有不少没有留下自己的文字记录,... 中华民族是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和中原地区主要是汉族相互融合。这些已经和中原地区民族相互融合的少数民族,有不少没有留下自己的文字记录,因此,他们的历史,除了参考其他民族的记录,特别是汉族的文字记录外,主要还需要依据考古发掘和调查的各种遗迹来探索。鲜卑是我国古代东北的一支东胡系的少数民族。公元一世纪末,我国北方匈奴民族的统治集团南北分裂,鲜卑乘势南下,"转移据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容鲜卑 拓跋鲜卑 中原地区 少数民族 遗迹 随葬品 汉族 匈奴 相互融合 吐谷浑
原文传递
鲜卑石室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69
2
作者 米文平 《文物》 1981年第2期1-7,99,共8页
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很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但石室位置究在何处,多少年来,中外学者屡有考证,诸说纷纭,迄无定论。近一年来,我们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对大兴安岭北部丛山密林中的嘎仙洞,经过多次调查,反复考证,终于在1980年7月30日,于洞... 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很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但石室位置究在何处,多少年来,中外学者屡有考证,诸说纷纭,迄无定论。近一年来,我们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对大兴安岭北部丛山密林中的嘎仙洞,经过多次调查,反复考证,终于在1980年7月30日,于洞内石壁上找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石刻。内容为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这里致祭时所刻之祝文。经拓印,大部清晰可辨。可以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嘎仙洞 乌洛侯 拓跋鲜卑 大兴安岭北部 初步研究 鲜卑 额尔古纳河 北魏 魏书 齐齐哈尔
原文传递
盛乐、平城一带的拓跋鲜卑——北魏遗迹——鲜卑遗迹辑录之二 被引量:56
3
作者 宿白 《文物》 1977年第11期38-46,共9页
三世纪中叶,向西南迁移的拓跋鲜卑,遊牧在河套东部。四世纪初,他们活动的范围大体上逐渐集中到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涼城和山西大同一带。四世纪中叶,农业生产在拓跋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拓跋第一个政治中心盛乐(今和林格尔北)开始稳定... 三世纪中叶,向西南迁移的拓跋鲜卑,遊牧在河套东部。四世纪初,他们活动的范围大体上逐渐集中到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涼城和山西大同一带。四世纪中叶,农业生产在拓跋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拓跋第一个政治中心盛乐(今和林格尔北)开始稳定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初期 拓跋鲜卑 平城 盛乐城 遗迹 山西大同 和林格尔 世纪初 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
原文传递
固原北魏漆棺画研究 被引量:50
4
作者 孙机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38-44,12,共8页
1973年出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雷祖庙北魏墓的描金彩绘漆棺,虽其后部已损毁,木胎亦朽失不存,但残漆皮经拼接复原后,仍使大部分画面得以恢复。这些绘画不仅在艺术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它们所透露出的有关北魏历史面貌的若干信息,... 1973年出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雷祖庙北魏墓的描金彩绘漆棺,虽其后部已损毁,木胎亦朽失不存,但残漆皮经拼接复原后,仍使大部分画面得以恢复。这些绘画不仅在艺术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它们所透露出的有关北魏历史面貌的若干信息,更是弥足珍贵的。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应先判定漆棺制作的年代。从已发表的文章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孝文帝 孝经 冯太后 西王母 拓跋鲜卑 重要地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 墓主 鲜卑
原文传递
人种学上的匈奴、鲜卑与契丹 被引量:39
5
作者 朱泓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13,共7页
在中国的北方自古以来便存在着一条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草原游牧文化带。在这条文化带上,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类型方面的共性,历史上曾先后崛起过众多强悍的骑马民族,并且在北部中国乃至整个北亚地区的政治、军事、历史舞台上均扮演了举... 在中国的北方自古以来便存在着一条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草原游牧文化带。在这条文化带上,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类型方面的共性,历史上曾先后崛起过众多强悍的骑马民族,并且在北部中国乃至整个北亚地区的政治、军事、历史舞台上均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匈奴、鲜卑和契丹便是她们之中的杰出代表。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古代马背上的征服者,作为民族实体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她们那悲壮的、史诗般的业绩却永垂青史,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有待考证。关于匈奴、鲜卑和契丹等族的人种归属问题,便是一个颇为引人入胜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蒙古人种 北匈奴 人种学 拓跋鲜卑 鲜卑 匈奴人 人类学 契丹人 契丹族 匈奴族
原文传递
从扎赉诺尔汉代居民的体质差异探讨鲜卑族的人种构成 被引量:35
6
作者 朱泓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5-51,共7页
一、前言鲜卑族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上崛起的一支强悍的游牧民族,在上起秦汉、下迄北周的数百年时间内,她在北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鲜卑铁骑横扫大漠,逐鹿中原。鲜卑各部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魏、... 一、前言鲜卑族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上崛起的一支强悍的游牧民族,在上起秦汉、下迄北周的数百年时间内,她在北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鲜卑铁骑横扫大漠,逐鹿中原。鲜卑各部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魏、东魏、西魏,北周等诸多王朝,从而使鲜卑族的赫赫声威,名垂史册。隋唐以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卑 东亚蒙古人种 扎赉诺尔 游牧民族 体质特征 北匈奴 古代北方 人种学研究 拓跋鲜卑 墓葬
原文传递
鲜卑遗存的考古学考察 被引量:33
7
作者 许永杰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17,共15页
(一) 从事历史学研究的学者将文献记载的古代民族与考古发现的文化遗存相联系,以证实文献记载的可信性;从事考古研究的学者将考古发现的文化遗存比定为文献记载的古代民族,以说明考古发现的意义。就一般的研究方法而言,无论是史学研究者... (一) 从事历史学研究的学者将文献记载的古代民族与考古发现的文化遗存相联系,以证实文献记载的可信性;从事考古研究的学者将考古发现的文化遗存比定为文献记载的古代民族,以说明考古发现的意义。就一般的研究方法而言,无论是史学研究者,还是考古研究者,大都是将古代民族的活动时间、活动地域和文化特征与考古遗存的年代、分布范围和文化特征进行类比。如果类比的结果是两相吻合,那么就可以得出肯定的结论。使用这种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同一古代民族与不同的考古遗存相联系,同类考古遗存被认定为不同的古代民族。使用相同的研究方法研究同一问题,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不但使人们怀疑其结论的可信性,进而怀疑其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特征 考古遗存 文化遗存 拓跋鲜卑 古代民族 内蒙古准格尔旗 慕容鲜卑 陶壶 考古学文化 考古发现
原文传递
论拓跋鲜卑部的早期历史——读《魏书·序纪》 被引量:26
8
作者 姚大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7,共9页
《魏书·序纪》是考察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的珍贵史料。但是,由于它所采口传史的叙事特征及其限制,也由于建立北魏之后的拓跋族在追述其先世历史时所受到的中原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这篇历史资料包含着诸多难解之处。本文试图在细读... 《魏书·序纪》是考察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的珍贵史料。但是,由于它所采口传史的叙事特征及其限制,也由于建立北魏之后的拓跋族在追述其先世历史时所受到的中原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这篇历史资料包含着诸多难解之处。本文试图在细读“序纪”的基础上,对拓跋先世史上的若干重大问题稍作清理,使我们的认识能更接近当日的实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鲜卑 黄帝 檀石槐 《魏书·序纪》 拓跋力微
下载PDF
哲里木盟发现的鲜卑遗存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柏忠 《文物》 1981年第2期9-15,共7页
鲜卑是我国北方历史上的一个主要民族。鲜卑早期的历史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我国东汉以后的史书上才对鲜卑有一些简单的勾划。解放以后,发现了一些鲜卑的遗物和遗迹,但它们多属于拓跋鲜卑和鲜卑同其它民族融合之后的遗存,对于东部鲜卑的文... 鲜卑是我国北方历史上的一个主要民族。鲜卑早期的历史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我国东汉以后的史书上才对鲜卑有一些简单的勾划。解放以后,发现了一些鲜卑的遗物和遗迹,但它们多属于拓跋鲜卑和鲜卑同其它民族融合之后的遗存,对于东部鲜卑的文化我们还所知甚少。近年来,哲盟地区发现了一些多属于东部鲜卑的遗物。虽然这些资料多从地面采集和出于被破坏的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里木盟 拓跋鲜卑 文化遗存 陶器 陶壶 公社 印纹陶 奈曼旗 滚轮 暗条纹
原文传递
民族起源的想像与再想像——以嘎仙洞的两次发现为中心 被引量:21
10
作者 羅新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5,共21页
嘎仙洞的发现被认为是近代以来拓跋鲜卑研究最重大的考古成果之一,封鲜卑史研究推动很大。造成这样的行勤和影响当然是因为该巖洞具备某种确切可信的历史真实性,嘎仙洞岩壁上的北魏祝词铭文就是这种历史真实性的最坚强证据①。
关键词 嘎仙洞 民族起源 想像 历史真实性 拓跋鲜卑 近代以来 考古 铭文
下载PDF
拓跋鲜卑南迁匈奴故地时间和契机考 被引量:16
11
作者 曹永年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79-84,共6页
一、问题的提出 《魏书·序纪》云: 献皇帝讳阾立。时有神人言于国曰:“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复徙居。”帝时年衰老,乃以位授子。 圣武皇帝讳诘汾。献帝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 一、问题的提出 《魏书·序纪》云: 献皇帝讳阾立。时有神人言于国曰:“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复徙居。”帝时年衰老,乃以位授子。 圣武皇帝讳诘汾。献帝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其迁徙策略,多出宣献二帝,故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 这是现存关于拓跋鲜卑第二次南迁的唯一的一条历史记载。这条出诸“人相传授”的史料,极为简略,拓跋部南迁匈奴故地的许多重要情况都是迷离恍忽,看不清楚。1980年嘎仙洞北魏太平真君四年李敞石刻祝辞的发现,宣帝率众“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之大泽为呼伦池,已可成为定论;但,第二推寅(阾)——诘汾南迁的时间,契机等,还有待索隐考订,才能求得近似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故地 拓跋鲜卑 拓跋 《魏书·序纪》 神人 公元 《魏书》 乌桓 夫余 后汉书
下载PDF
早期拓跋鲜卑的社会状况和国家的建立 被引量:14
12
作者 曹永年 《历史研究》 1987年第5期30-44,共15页
拓跋鲜卑在我国古代曾经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拓跋族的兴起及其国家的建立,是史学界深感兴趣的课题之一.但是,有关早期拓跋族的文献资料如凤毛麟角,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扑朔迷离,连简单的轮廓也很难描绘出来.建国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1... 拓跋鲜卑在我国古代曾经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拓跋族的兴起及其国家的建立,是史学界深感兴趣的课题之一.但是,有关早期拓跋族的文献资料如凤毛麟角,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扑朔迷离,连简单的轮廓也很难描绘出来.建国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1959年至1961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先后发现和清理了扎赉诺尔和完工古墓群,1979年至1980年又对伊敏河流域的伊敏车站和盂根楚鲁古墓进行清理,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1980年,北魏太平真君四年李敞祝辞在郑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发现,为拓跋早期历史提供了一个确切的地理座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鲜卑 匈奴 拓跋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 呼伦贝尔草原 早期历史 高车 社会状况 嘎仙洞 我国古代
原文传递
早期拓跋鲜卑遗存试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乔梁 杨晶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3年第2期51-58,共8页
大兴安岭深处嘎仙洞北魏祭祖祝文的发现,为拓跋鲜卑起源于大兴安岭北段说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表明至少在北魏时期拓跋鲜卑所能追溯的发源地就在这一区域,因而呼伦贝尔地区的有关发现,在早期拓跋鲜卑的研究中也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拓跋鲜卑 诺尔 大兴安岭 墓群 考古学文化 细石器 东胡 仰身 单人葬 葬俗 葬具 相对年代 直肢葬 骨器 随葬品 随葬器物 夹砂陶
下载PDF
东胡系各族综观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久和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43-52,共10页
作者在综合考察东胡系各族的民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已:蒙古族与东胡系各族具有继承关系,特别是与其中的某些民族具有更加直接关系的观点。
关键词 鲜卑 室韦 契丹人 匈奴人 乌洛侯 嘎仙洞 综合考察 檀石槐 拓跋鲜卑 鲜卑
下载PDF
北魏前期的狩猎经济 被引量:15
15
作者 黎虎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6-118,共13页
关于拓跋魏的社会经济,史学界普遍只注意到其在建国前的畜牧经济和在建国后逐步发展壮大的农业经济,而忽略了它还有另一种经济成分——狩猎经济。事实上,狩猎经济曾经是鲜卑拓跋部的重要生产部门之一,即使在其建立北魏国家之后,这种传... 关于拓跋魏的社会经济,史学界普遍只注意到其在建国前的畜牧经济和在建国后逐步发展壮大的农业经济,而忽略了它还有另一种经济成分——狩猎经济。事实上,狩猎经济曾经是鲜卑拓跋部的重要生产部门之一,即使在其建立北魏国家之后,这种传统经济仍然存留过很长时间。本文拟就此问题略加论述,以期更全面地认识拓跋魏的社会经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前期 狩猎经济 狩猎民族 拓跋 孝文帝 太武帝 拓跋鲜卑 社会经济状况 农业生产 建国后
原文传递
卓资县石家沟墓群出土资料 被引量:16
16
《内蒙古文物考古》 1998年第2期9-21,共13页
关键词 内蒙古 卓资县 墓葬 察右后旗 拓跋鲜卑 文化特征 出土物 “长宜子孙” 文物工作 文物考古
下载PDF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国文 胡耀武 +2 位作者 裴德明 宋国定 王昌燧 《南方文物》 2010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探索中原地区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的影响,对于揭示游牧民族的汉化过程、了解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山西大同南郊北魏(拓跋鲜卑)墓群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其食物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农耕... 探索中原地区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的影响,对于揭示游牧民族的汉化过程、了解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山西大同南郊北魏(拓跋鲜卑)墓群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其食物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农耕文化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一至四期出土人骨的δ13C值为-9.12±0.85‰,表明其主要以C4类食物为主,而其δ15N值(9.56±0.76‰)甚高,显示先民曾摄取大量肉食,即拓跋鲜卑进入中原地区之后,似乎仍以畜牧业为主,而受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影响甚小。至于δ13C和15N异常的四个样品,可能来自其他地区。结合考古资料和相关文献,不难发现,与慕容鲜卑相比,拓跋鲜卑的汉化之路更为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 畜牧业 汉族 拓跋鲜卑 C N稳定同位素分析 汉化
下载PDF
鲜卑拓跋、秃发、乞伏三部的早期历史及其南迁路线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1
18
作者 林干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6-73,共8页
一、拓跋鲜卑的远祖及其最初的驻牧地——大鲜卑山拓跋鲜卑早期的历史,过去因为文献资料奇缺,难于详述。现在,由于考古工作的开展,鲜卑遗迹不断发现,文物不断出土,遂使拓跋鲜卑早期的历史有了探索的可能,其中尤以1980年鲜卑石室刻石祝... 一、拓跋鲜卑的远祖及其最初的驻牧地——大鲜卑山拓跋鲜卑早期的历史,过去因为文献资料奇缺,难于详述。现在,由于考古工作的开展,鲜卑遗迹不断发现,文物不断出土,遂使拓跋鲜卑早期的历史有了探索的可能,其中尤以1980年鲜卑石室刻石祝文的发现,意义最为巨大。它为解决拓跋鲜卑早期历史的一系列难题提供了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鲜卑 鲜卑 早期历史 秃发 拓跋 南迁 大兴安岭南段 嘎仙洞 考古工作 内蒙古
原文传递
嘎仙洞拓跋焘祝文石刻考 被引量:14
19
作者 佟柱臣 《历史研究》 1981年第6期36-42,共7页
一九八○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二十里大兴安岭顶巅东麓嘎仙洞发现的太平真君四年(公元四四三年)拓跋焘祝文石刻,是东北西部地区所发现的石刻中年代最早者。这份石刻不仅为拓跋鲜卑的起源地提出了准确的... 一九八○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二十里大兴安岭顶巅东麓嘎仙洞发现的太平真君四年(公元四四三年)拓跋焘祝文石刻,是东北西部地区所发现的石刻中年代最早者。这份石刻不仅为拓跋鲜卑的起源地提出了准确的地理座标,也为阐明东胡族系的分布,提供了新的证据。石刻共二百零一字,分十九行,每行十二字至十六字不等。书体道劲,犹存隶风.祝文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鲜卑 嘎仙洞 乌洛侯 鲜卑 大兴安岭东麓 石刻 鄂伦春自治旗 起源地 东胡族 西拉木伦河
原文传递
嘎仙洞的发现与拓跋魏发祥地问题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志敏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9,共11页
关于拓跋鲜卑发祥地在大兴安岭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1)嘎仙洞所发现的文物除拓跋鲜卑自己派人在洞壁上所镌刻的“石刻祝文”外 ,全然与东胡鲜卑以及拓跋鲜卑毫无联系。 (2 )将李敞当时镌刻在洞壁上“石刻祝文”的有关内容与《魏书·... 关于拓跋鲜卑发祥地在大兴安岭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1)嘎仙洞所发现的文物除拓跋鲜卑自己派人在洞壁上所镌刻的“石刻祝文”外 ,全然与东胡鲜卑以及拓跋鲜卑毫无联系。 (2 )将李敞当时镌刻在洞壁上“石刻祝文”的有关内容与《魏书·礼志》对照后可知 ,《礼志》中拓跋鲜卑所谓的“旧墟石室”在乌洛侯国的说法是对《石刻祝文》 :“幽人忘遐 ,稽首来王 ,始闻旧墟 ,爰在彼方”原文之窜改。 (据“石刻祝文”则知拓跋魏的“先帝旧墟石室”之说源自乌洛侯神话传说 ,然不始于本民族 ,这是荒唐可笑的 ,其说之漏洞和破绽由此可见一斑。) (3)拓跋推寅南迁之大泽实即《山海经》的大泽 ,地在今河套一带 ,故知鄂尔多斯高原乃拓跋鲜卑实际的发祥地。 (4)拓跋魏屡以“西部鲜卑”自称 ,而西部鲜卑源自匈奴之属部 ,源出塞北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鲜卑 石刻 嘎仙洞 发祥地 南迁 河套 匈奴 自称 原文 对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