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地下室人”现象 被引量:7
1
作者 谢.阿.尼科尔斯基 张百春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5,共13页
"地下室"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发明的术语,旨在描绘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的低级结构以及某些人的精神结构。"地下室人"的内心世界充满肮脏和卑鄙,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自己的作品里把"地下室人"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 "地下室"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发明的术语,旨在描绘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的低级结构以及某些人的精神结构。"地下室人"的内心世界充满肮脏和卑鄙,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自己的作品里把"地下室人"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理解它,另一方面为了彻底地克服它。本文通过分析《鳄鱼》,《地下室手记》,《罪与罚》和《白痴》等作品,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地下室人"的本质特征,展示他们走出"地下室"之后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主人公 地下室 拉斯科尔尼科夫
原文传递
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论”视角分析——《罪与罚》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心理 被引量:5
2
作者 黄乐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72-74,共3页
作为心理描写大师享誉世界文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小说《罪与罚》中深刻剖析了主人公在犯罪前后的心理挣扎过程,其精巧度和深刻度让读者震撼。本文试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论对《罪与罚》中男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心理变化过... 作为心理描写大师享誉世界文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小说《罪与罚》中深刻剖析了主人公在犯罪前后的心理挣扎过程,其精巧度和深刻度让读者震撼。本文试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论对《罪与罚》中男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指出他在不同心理阶段所体现的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揭示他在这人格三结构之间的挣扎矛盾,表现出他的双重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我 自我 超我 《罪与罚》 拉斯科尔尼科夫
下载PDF
从思想者到行动者的嬗变——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人”和“超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琼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6-130,共5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地下室人,一方面用"以头撞墙"的勇气诘问一系列理性的逻辑:当理性遭遇生活本身,用理性的规律、科学的逻辑、统计学的方法是否能够丈量、计算生活的真理,体验人的本性;另一方面发出个性与自由的呼告:他不...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地下室人,一方面用"以头撞墙"的勇气诘问一系列理性的逻辑:当理性遭遇生活本身,用理性的规律、科学的逻辑、统计学的方法是否能够丈量、计算生活的真理,体验人的本性;另一方面发出个性与自由的呼告:他不惜以病态的呐喊、牙痛般的呻吟体验挑战的快感。而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某种程度上则似乎从地下室走出来,用行动演绎地下室人的理论,真切见证人的利益不能用统计方法计算。但二者在争取自由和个性道路上的态度却一致,拉斯科尔尼科夫从地下室人开启的那扇虚掩的门后走出来,将这种精神发展到极限,从而上演绝对自由的悲剧。本文分析"以头撞墙"的思想者到"举起斧头"的实践者变化的原因,以此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理性、非理性、自由与个性的界限、道德抉择等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室人 拉斯科尔尼科夫 理性 自由 个性
原文传递
游弋中的救赎——论《罪与罚》中死亡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崔莹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11期90-92,共3页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他诠释了自己创作晚期的核心思想——能拯救人的只有上帝,只有通过爱才能抵达道德净化的境界。小说中出现的不同死亡场景对拉斯科尔尼科夫具有从堕落到救赎的意义。目睹了这些死亡,这...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他诠释了自己创作晚期的核心思想——能拯救人的只有上帝,只有通过爱才能抵达道德净化的境界。小说中出现的不同死亡场景对拉斯科尔尼科夫具有从堕落到救赎的意义。目睹了这些死亡,这些绝望,这些在死亡与生存的边界游弋并最终毁灭的人无疑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一面镜子,这样的镜子不断地照进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内心世界,最终他才在犹豫中向上帝走近。对拉斯科尔尼科夫杀死的老太婆,一个自杀未遂的妓女,被马踩死的马尔美拉陀夫和自杀的斯维德里盖洛夫这些人的死亡场面重新进行解读,从中清晰地认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救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斯科尔尼科夫 死亡 堕落 救赎 基督
下载PDF
临渊情更怯——品读《罪与罚》
5
作者 郭逸飞 《唐山文学》 2019年第6期136-137,共2页
很多年以后,我可能还是会感恩机缘,让我在富有创造及的精力丰沛的三年,阅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不像巴尔扎克那样雕刻社会的波澜壮阔,也跳出狄更斯颇为享受的市民舒适圈,更不人云亦云地同俄国文学那样止步于同情卑微小人物的苦痛和赤贫... 很多年以后,我可能还是会感恩机缘,让我在富有创造及的精力丰沛的三年,阅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不像巴尔扎克那样雕刻社会的波澜壮阔,也跳出狄更斯颇为享受的市民舒适圈,更不人云亦云地同俄国文学那样止步于同情卑微小人物的苦痛和赤贫;而是另起炉灶,大胆探寻一块爬满深刻癫狂、冲动、紧张错综藤蔓的人性的灰暗的墙,试图用笔尖的钝器,执着不渝地凿出深沉而伟大的缝隙,让我们看见熊熊的火在那里燃烧,于是胆怯,于是质疑,于是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斯科尔尼科夫 《罪与罚》
原文传递
发现“人身上的人”——拉斯科尔尼科夫精神探索历程初探
6
作者 李萍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3-91,共9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私人书信中,提出了"人身上的人"这一命题。陀氏在其整个创作生涯中对这一问题都在进行着思考。其作品《罪与罚》中,"人身上的人"之谜的发现伴随着拉斯科尔尼科夫精神探索过程。这位悲剧性主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私人书信中,提出了"人身上的人"这一命题。陀氏在其整个创作生涯中对这一问题都在进行着思考。其作品《罪与罚》中,"人身上的人"之谜的发现伴随着拉斯科尔尼科夫精神探索过程。这位悲剧性主人公看清了世界异化的本质,他脱离了他所属的社会,并且企图通过个人的抗争表现个性与自由。但是拉斯科尔尼科夫曲解了自由的含义,自由意志发展成为带有强制性的权利意志,这标志着主人公内在自由的丧失。拉斯科尔尼科夫最终在基督虚己的爱的感召之下,通过受苦受难净化自身,摆脱了罪的挟制,走向了精神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上的人” 拉斯科尔尼科夫 自由 权利 基督的爱 复活
下载PDF
陨落的“伟大的轻蔑者”——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一种新的解读方式
7
作者 刘兰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8X期17-18,共2页
本文主要结合尼采在他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出的"超人"理论及对"伟大的轻蔑者"的描写来阐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后的自首行为。笔者将拉氏的自首行为... 本文主要结合尼采在他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出的"超人"理论及对"伟大的轻蔑者"的描写来阐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后的自首行为。笔者将拉氏的自首行为视为是一个"伟大的轻蔑者"的陨落,下文便主要从伟大的轻蔑者的特征、陨落的原因及方式三方面解读拉氏科尔尼科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图斯特如是说》 《罪与罚》 “伟大的轻蔑者” 拉斯科尔尼科夫
下载PDF
一个被扭曲的灵魂的真实写照——浅谈《罪与罚》的梦境描写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静 向力 《科教文汇》 2008年第25期232-232,共1页
在小说《罪与罚》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了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罪与罚"的全历程,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心理分析。里面人物的梦境描写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梦境的描写,小说深刻刻画了人物被扭曲的灵魂。
关键词 拉斯科尔尼科夫 梦境 现实
下载PDF
拉斯科尔尼科夫形象浅析
9
作者 赵丽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第35期179-179,共1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拉斯科尔尼科夫是其杰作《罪与罚》中的重要形象。贫困的青年大学生,一念之差走上犯罪之路,小说中的这一形象,因其艺术性和复杂性引起诸多讨论。本文试图对这一形象进行浅析,探讨其背...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拉斯科尔尼科夫是其杰作《罪与罚》中的重要形象。贫困的青年大学生,一念之差走上犯罪之路,小说中的这一形象,因其艺术性和复杂性引起诸多讨论。本文试图对这一形象进行浅析,探讨其背后的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斯科尔尼科夫 罪感 东正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