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地下室人”现象 |
谢.阿.尼科尔斯基
张百春
|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2
|
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论”视角分析——《罪与罚》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心理 |
黄乐
|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
2011 |
5
|
|
3
|
从思想者到行动者的嬗变——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人”和“超人”为例 |
吴琼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4
|
游弋中的救赎——论《罪与罚》中死亡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意义 |
崔莹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5 |
1
|
|
5
|
临渊情更怯——品读《罪与罚》 |
郭逸飞
|
《唐山文学》
|
2019 |
0 |
|
6
|
发现“人身上的人”——拉斯科尔尼科夫精神探索历程初探 |
李萍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7
|
陨落的“伟大的轻蔑者”——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一种新的解读方式 |
刘兰芳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8
|
一个被扭曲的灵魂的真实写照——浅谈《罪与罚》的梦境描写 |
王静
向力
|
《科教文汇》
|
2008 |
1
|
|
9
|
拉斯科尔尼科夫形象浅析 |
赵丽蓉
|
《科教导刊(电子版)》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