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老调重弹——再论二人转的继承与创新 |
马金萍
|
《戏剧文学》
|
1998 |
4
|
|
2
|
二人转美学三题 |
王木箫
|
《戏剧文学》
|
2002 |
1
|
|
3
|
戏曲拉场戏的演变与创作特点——以《二大妈探病》为例 |
王姝月
|
《人文天下》
|
2024 |
0 |
|
4
|
生存·生命·生态——二人转发展战略笔谈 |
尹俊明
郝国忱
张兰阁
关音光
冯延飞
马金萍
孙喜军
金士贵
贾慧敏
李云杰
王木箫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5
|
文化土壤与喜剧作品的特点 |
于海阔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3 |
3
|
|
6
|
龙江剧音乐 |
刘萤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1989 |
0 |
|
7
|
二人转曲牌“靠山调”的来源与发展 |
李昂
马劲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8
|
“不隔”与贴心 |
田子馥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9
|
当代二人转的龙头——梨树县二人转创作研究 |
田子馥
|
《戏剧文学》
|
1998 |
0 |
|
10
|
拉场戏唱腔音乐的变化发展手法 |
张继昂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11
|
在传统二人转中淘宝 |
王中堂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2
|
现代二人转的“原始套式” |
杨朴
李艳荣
|
《戏剧文学》
|
2000 |
0 |
|
13
|
从《思夫》到《回杯》的剧演流程 |
苏景春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4
|
辽宁小品程式初探 |
雪儿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15
|
“丑”到极至是真美——小记二人转“四大名丑”之一董连海 |
司马荒原
|
《戏剧文学》
|
2001 |
0 |
|
16
|
服饰,艺术本体的第五语汇——兼论王立娟二人转服装设计的审美追求 |
田子馥
|
《戏剧文学》
|
2000 |
0 |
|
17
|
《二大妈探病》的来龙去脉——二人转传统剧目流变考证 |
苏景春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8
|
二人转:东北艺术的根和源 |
李雪峰
李雪坤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9
|
村长请客 |
张庆东
|
《戏剧文学》
|
2004 |
0 |
|
20
|
鸳鸯拐(拉场戏) |
杨学志
任海生
|
《戏剧文学》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