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功能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余明杰 贾明合 +1 位作者 王萍 韩媛媛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4期622-623,共2页
目的探讨抽血顺序、抽血量等分析前因素对血凝检测中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方法按抽血顺序和抽血量分别抽取抗凝血液标本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贝克曼公司提供的原装配套试剂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目的探讨抽血顺序、抽血量等分析前因素对血凝检测中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方法按抽血顺序和抽血量分别抽取抗凝血液标本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贝克曼公司提供的原装配套试剂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结果采血量不足可影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测结果,尤其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测定结果影响较大;抽血顺序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结果影响比较轻微。结论为保证血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采集血样时应把血凝放在第2管采集,抽血时采血量一定要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血顺序 抽血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原文传递
非标本因素对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丽芳 郭学彬 +1 位作者 潘桦 李贤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4期573-574,共2页
目的 探讨抗凝管储藏时间、抽血顺序、标本放置温度与时间等非标本因素对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储藏0、0.5和1年的抗凝管按抽血先后顺序保存门诊正常体检人员的抗凝血液标本,离心,在室温(19℃)和4℃... 目的 探讨抗凝管储藏时间、抽血顺序、标本放置温度与时间等非标本因素对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储藏0、0.5和1年的抗凝管按抽血先后顺序保存门诊正常体检人员的抗凝血液标本,离心,在室温(19℃)和4℃冰箱条件下放置0~36h,检测APTT值。结果 使用过期抗凝管(储藏1年)与使用保质期内抗凝管(储藏0年和0.5年)相比,所测得APTT值明显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抽血先后顺序对APTT值影响不大(P〉0.05)。在室温下(19℃)标本放置36h APTT开始升高(P〈0.05),4℃冰箱内冷藏24h APTT开始升高(P〈0.05)。结论 为保证APTT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宜选用保质期内的抗凝管保存标本,标本放置时间不宜过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管储藏时间 标本放置时间 凝血活酶时间 抽血顺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