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跳槽”考辩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新宇 《汉字文化》 CSSCI 1999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抬轿子 主动离职 《羊城晚报》 语言垃圾 《金瓶梅》 《二刻拍案惊奇》 派生义 方言 改革开放新形势 角色易位
原文传递
福建华安仙都的蓄奴制调查——明清福建社会制度调查报告之一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支平 林仁川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4年第1期13-24,共12页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奴隶制残余,曾长期存在于安徽、江西、湖广、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关于安徽徽州的庄外,研究者多,暂且不说,其在经济发达的江苏无锡,此种遗制尚有残存,钱穆曾记百年前无锡的七房桥,“桥北一小村,忘其名,乃七...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奴隶制残余,曾长期存在于安徽、江西、湖广、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关于安徽徽州的庄外,研究者多,暂且不说,其在经济发达的江苏无锡,此种遗制尚有残存,钱穆曾记百年前无锡的七房桥,“桥北一小村,忘其名,乃七房桥公仆所居。世世传习婚丧喜庆种种礼节仪文。一家有事,诸仆群集。泾之西约五百步又一桥,名丁家桥,桥北一村, 名丁家村,乃七房桥钱姓乐户,此乃袭明代之制,世习昆曲锣鼓歌唱吹打。每一房有事亦毕集,遇喜庆,即在其宅大厅前搭台唱昆曲,打锣鼓,或分两台,或只一台,或一日夜,或三日夜不等。”其在福建,一九二八年岭南大学教授黄仲琴曾在《民俗周刊》杂志上就华安县仙都的蓄奴遗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都 奴仆 蓄奴制 明清福建 福建华安 解放前 拂尘 抬轿子 华安县 社会制度
下载PDF
神圣与浅薄
3
作者 赵维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31-32,共2页
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虽说“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社会分工间还是有差别的。记者这行怎样?觉得不错的赞之为“无冕之王”:瞧不大起的也有称之为“抬轿子的”。不时有关于公众对于职业看法的社会调查结果... 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虽说“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社会分工间还是有差别的。记者这行怎样?觉得不错的赞之为“无冕之王”:瞧不大起的也有称之为“抬轿子的”。不时有关于公众对于职业看法的社会调查结果公布,记者大多停留在“上中等”的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者证 职业危险 新闻工作者 三百六十行 社会职业 调查结果 行行出状元 行业风气 社会分工 抬轿子
原文传递
“抬轿子”与“坐轿子”
4
作者 孙波 《前线》 1995年第5期39-40,共2页
“抬轿子”与“坐轿子”孙波谄媚,给人“抬轿子”,是一种毁人误事的劣迹。谄媚者胸有城府,嘴含蜜糖,脑存奸诈,手玩权术,对能够使自己占上风、登高位的人,他们可以把人家的疮疤说得比美人痣还要漂亮;把人家身上的红肿之处说得艳... “抬轿子”与“坐轿子”孙波谄媚,给人“抬轿子”,是一种毁人误事的劣迹。谄媚者胸有城府,嘴含蜜糖,脑存奸诈,手玩权术,对能够使自己占上风、登高位的人,他们可以把人家的疮疤说得比美人痣还要漂亮;把人家身上的红肿之处说得艳若桃花,待到溃烂之时,又说得美如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抬轿子 谄媚者 王僧虔 常德市 《湖南日报》 经济开发区 社会意义 中书舍人 封建统治者 中二千石
下载PDF
谋划利益 找准位置——9·11事件后的大国战略调整
5
作者 曹勃亚 《时事报告》 2002年第5期3-13,共11页
关键词 9·11事件 大国战略 大国关系 找准位置 战略调整 日本经济 布什政府 美国全球战略 印度 抬轿子
原文传递
批评,你在哪里?
6
作者 贺兴安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8年第4期91-93,共3页
对过往的批评认真作一番检视的时候,有时,我推开窗户,向苍茫的天空望去,批评,你在哪里?寻思再三之后,我又从心底里感到某种喜悦,在凝视苍穹中暗暗自慰。我们存在着现实的各种各样的批评。这是开放改革以来同过去迥然不同的公认... 对过往的批评认真作一番检视的时候,有时,我推开窗户,向苍茫的天空望去,批评,你在哪里?寻思再三之后,我又从心底里感到某种喜悦,在凝视苍穹中暗暗自慰。我们存在着现实的各种各样的批评。这是开放改革以来同过去迥然不同的公认事实。我们有过跟踪和推动文学潮流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话语 抬轿子 开放改革 八十年代 “王朔现象” 当代文学 九十年代 市场经济条件 文学创作
原文传递
以前坐轿子 现在抬轿子——话剧《幸福的日子》监制杨绍林的四个愿望
7
作者 荣华 《上海戏剧》 1999年第8期8-9,共2页
一愿:生活美好 今年是祖国五十岁生日。话剧《幸福的日子》作为向共和国五十周年的献礼剧。我们逢上了五十年来文艺创作的最好的时候,作为上海最大的话剧创作集体有责任、有义务创作出好的作品。 但是,现在戏剧界似乎很风行大制作。这... 一愿:生活美好 今年是祖国五十岁生日。话剧《幸福的日子》作为向共和国五十周年的献礼剧。我们逢上了五十年来文艺创作的最好的时候,作为上海最大的话剧创作集体有责任、有义务创作出好的作品。 但是,现在戏剧界似乎很风行大制作。这没什么不好。但不必人人都去搞大制作。大的未必是好的,小的未必是差的。这一点上,有经济战略眼光的艺术经营者应头脑清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抬轿子 话剧创作 大制作 光的艺术 生活美 人人都 戏剧界 经济战略 头脑清醒 五十周年
下载PDF
纪念先师闻一多遇害三十二周年——《庄子校释辨正》前言
8
作者 何善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78年第4期45-48,93,共5页
闻一多先生生前曾多次说过,校注古书是一种如同“抬轿子”的工作。在旧社会抬轿子是一种被地主资本家所奴役的苦差事,解放以后,随着剥削阶级的垮台,抬轿子的苦事已经完全绝迹了。一多先生把校注古书比作“抬轿子”,不是说其中有什么压... 闻一多先生生前曾多次说过,校注古书是一种如同“抬轿子”的工作。在旧社会抬轿子是一种被地主资本家所奴役的苦差事,解放以后,随着剥削阶级的垮台,抬轿子的苦事已经完全绝迹了。一多先生把校注古书比作“抬轿子”,不是说其中有什么压迫被压迫的关系,只是说校注古书是为写作社会史、文化史、哲学史、科学史、语言史、文学史作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抬轿子 《庄子》 文学史 社会史 校释 文化史 科学史 哲学史 语言史
下载PDF
谨防“弄臣”
9
作者 容众 《人事与人才》 1996年第6期36-36,共2页
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里,乾隆皇帝和大臣和坤的一段话很耐人寻味。乾隆问:“你愿意当忠臣,还是愿意当奸臣?”“我既不愿当忠臣,也不愿当奸臣”和坤答。“为什么?”“当忠臣往往被奸臣害死,当奸臣最后也没有好下场”和坤回答得很妙... 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里,乾隆皇帝和大臣和坤的一段话很耐人寻味。乾隆问:“你愿意当忠臣,还是愿意当奸臣?”“我既不愿当忠臣,也不愿当奸臣”和坤答。“为什么?”“当忠臣往往被奸臣害死,当奸臣最后也没有好下场”和坤回答得很妙。 “那么你要当个什么样的臣子?”乾隆进一步问。 “我愿当个弄臣,就是想万岁所想,伺候好万岁的吃喝玩乐,万岁想啥我就干啥,一切都听万岁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弄臣 乾隆皇帝 《史记》 电视连续剧 汉文帝 新变种 铜矿山 军机大臣 抬轿子 汉景帝
全文增补中
“抬轿子”和“开小差”
10
作者 王新华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5-,24,共2页
“抬轿子”和“开小差”王新华多年来,我们只弟几人分别在广东、郑州和北京工作,难得有机会团聚一次。1983年夏,我们携眷回家看望父母。有一次我跟父亲说:十几二十人吐饭,大锅饭不好做,大家口味不同,速度不一,时间长了也加... “抬轿子”和“开小差”王新华多年来,我们只弟几人分别在广东、郑州和北京工作,难得有机会团聚一次。1983年夏,我们携眷回家看望父母。有一次我跟父亲说:十几二十人吐饭,大锅饭不好做,大家口味不同,速度不一,时间长了也加重你的负担。可否你买一些,叫做公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抬轿子 普通话 《现代汉语词典》 上海方言 惯用语 获得利益 股票市场 上海股市 谋生方式 俗语词
下载PDF
多扯袖子 少抬轿子
11
作者 吴锦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袖子 抬轿子 领导干部 批评与自我批评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精神贿赂 人性的弱点 共产党员 报喜不报忧 民主生活会
下载PDF
俗语讹变的三种形态
12
作者 黄新宇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8期53-56,共4页
关键词 国俗语 讹变 砍大山 《金瓶梅》 无毒不丈夫 抬轿子 黄河 主动离职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羊城晚报》
下载PDF
谨防“精神贿赂”
13
作者 顾铭 《人事与人才》 1997年第4期17-17,共2页
贿赂是一种腐蚀剂,它能使一些抵抗力差的人腐败变质。贿赂除了金钱器物,再一种便是“精神贿赂”。常见的精神贿赂大致有拍马屁、抬轿子、吹喇叭、戴高帽等几种形式。它常常能起到以物质贿赂所不能起到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 精神贿赂 虚荣心强的人 特殊作用 《史记》 吹喇叭 腐败变质 抬轿子 腐蚀剂 加强廉政建设 逆耳之言
全文增补中
领导干部要做到四个“正确对待”
14
作者 徐长聚 《发展论坛》 1998年第6期37-37+7,7,共2页
领导干部要做到四个﹃正确对待﹄徐长聚近年来,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是,作为一名年轻领导干部,随着职务的提升,工作任务和环境、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要能自觉继承党的优良传统,... 领导干部要做到四个﹃正确对待﹄徐长聚近年来,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是,作为一名年轻领导干部,随着职务的提升,工作任务和环境、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要能自觉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树立起与时代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正确对待 对群众负责 优秀年轻干部 吹喇叭 抬轿子 约束和监督 上级机关 党的优良传统 批评与自我批评
下载PDF
漫说“抬轿子”
15
作者 季音 《廉政瞭望》 2003年第6期36-37,共2页
抬轿子,它的潜台词,就是阿谀逢迎,拍马屁。在有些单位里,总会有那么少数几个人热衷于此首。本来,领导与被领导只是职务分工的不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可是这些人则不然,他们在上级面前低三下四,露出一副权仆相;整天围着领导团... 抬轿子,它的潜台词,就是阿谀逢迎,拍马屁。在有些单位里,总会有那么少数几个人热衷于此首。本来,领导与被领导只是职务分工的不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可是这些人则不然,他们在上级面前低三下四,露出一副权仆相;整天围着领导团团转,专找领导爱听的话来说。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所在的单位里,就有这样一个人:每当开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抬轿子”行为 民主集中制 干群关系 领导干部
下载PDF
陈云:领导干部要警惕“抬轿子、吹喇叭”的人
16
作者 王明波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124,共4页
陈云反复提醒领导干部,要警惕"抬轿子、吹喇叭"的人。他认为,"抬轿子、吹喇叭"之风盛行,将会对党的建设造成极大危害,并严重影响正确决策的形成。应当在党内培养浓厚的民主氛围,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使&qu... 陈云反复提醒领导干部,要警惕"抬轿子、吹喇叭"的人。他认为,"抬轿子、吹喇叭"之风盛行,将会对党的建设造成极大危害,并严重影响正确决策的形成。应当在党内培养浓厚的民主氛围,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使"抬轿子、吹喇叭"之风失去生存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云 抬轿子、吹喇叭” 正确决策 党内民主 批评与自我批评
原文传递
表扬亦应适度——析正面典型报道过头现象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怀昆 《采写编》 1996年第3期49-49,共1页
新闻报道既有表扬也有批评,批评应有分寸,表扬亦应有尺度,然而在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业余作者中,在对两者事实“度”的把握上存在着两种不同倾向:对批评稿件谨小慎微,审了又审,核了再核,唯恐出现闪失招惹是非、贪上新闻官司;
关键词 典型报道 新闻报道 新闻官司 新闻工作者 招惹是非 “度” 广播电视台 抬轿子 承德县 实事求
下载PDF
文坛登龙术及其他
18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7-27,共1页
李国文在《文学断片》(《新民晚报》1995年9月4日)一文中说 捧名人,是文坛混饭吃的手段之一。因此,很容易雇到一帮捧场的,为自己吹喇叭,抬轿子,鸣锣开道,虚张声势,这也是一种很原始,也很新潮的文坛登龙术。 在任何舞台上,没有一个演员... 李国文在《文学断片》(《新民晚报》1995年9月4日)一文中说 捧名人,是文坛混饭吃的手段之一。因此,很容易雇到一帮捧场的,为自己吹喇叭,抬轿子,鸣锣开道,虚张声势,这也是一种很原始,也很新潮的文坛登龙术。 在任何舞台上,没有一个演员,是永远作主角的。名角,只属于他那个时期,像地里割韭菜一样,一荏一荏,无论你长得多高,他随着你那一荏而成为过去。人们管这种现象,叫做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坛 吹喇叭 抬轿子 李国文 《新民晚报》 1995年 韭菜 艺术家 名角 文学
下载PDF
善于把握自己
19
作者 刘占锋 《政工研究动态》 2000年第22期18-18,共1页
江泽民同志指出:“古往今来,一切有志有识有为之士,都能够把握自己,以不沉醉于权力、金钱和美色为诫,而凡是沉迷于声色犬马,没有不玩物丧志的。这方面的古训很多,值得重视。”这就给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面对诱惑,必须善于... 江泽民同志指出:“古往今来,一切有志有识有为之士,都能够把握自己,以不沉醉于权力、金钱和美色为诫,而凡是沉迷于声色犬马,没有不玩物丧志的。这方面的古训很多,值得重视。”这就给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面对诱惑,必须善于把握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吹喇叭 抬轿子 党员干部 诱惑 值得重视 重要课题 道德修养 《左传》 共产党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