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上新世以来快速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67
1
作者 丁林 钟大赉 +2 位作者 潘裕生 黄萱 王庆隆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6期1497-1500,共4页
研究区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东北侧,近东西向喜马拉雅山与北东向念青唐古拉山、近南北向横断山的交汇地段.这里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前缘部位,壳层的挤压变形十分强烈,无论是地质边界,还是地形都围绕此构造结发生了最急剧的转折... 研究区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东北侧,近东西向喜马拉雅山与北东向念青唐古拉山、近南北向横断山的交汇地段.这里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前缘部位,壳层的挤压变形十分强烈,无论是地质边界,还是地形都围绕此构造结发生了最急剧的转折,塑造了世界上著名的高山峡谷地形,其平均切割深度达5000m左右,是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历史最有利的典型地区.研究区地质上属于冈底斯岛弧的东延部分,其南部主要由一套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组成,可能是岛弧或拉萨地块的基底,北部主要为古生代的沉积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抬升速率 喜马拉雅构造结 年龄
原文传递
泰山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51
2
作者 李理 钟大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7-464,共8页
对采自鲁西隆起泰山的16个样品进行了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泰山在前新生代(晚元古代到晚白垩世)抬升缓慢,新生代以来抬升速度明显加快,共经历了48Ma、44~37Ma和23~20Ma三个抬升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为快速抬升时期。... 对采自鲁西隆起泰山的16个样品进行了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泰山在前新生代(晚元古代到晚白垩世)抬升缓慢,新生代以来抬升速度明显加快,共经历了48Ma、44~37Ma和23~20Ma三个抬升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为快速抬升时期。新生代泰山快速抬升与济阳坳陷构造演化有着良好的隆-坳耦合关系,暗示44Ma之前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是一个相连的联合盆地,44~37Ma泰山的抬升将二者分开,抬升事件进而控制了坳陷中烃源岩的形成。新生代泰山抬升与渤海湾盆地及其周边山系的构造演化也存在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抬升速率 泰山 新生代
下载PDF
华山岩体中、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41
3
作者 万景林 李齐 王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8,共6页
对采自华山岩体不同高度的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 ,所得结果结合相关地质资料认为 :(1)华山岩体抬升至少始于渐新世或始新世 ;(2 )华山主峰及北峰间可能发育一条对应于华山山前断裂的次级正断层 ,断距约 340m ;(3)据华山北峰样品研... 对采自华山岩体不同高度的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 ,所得结果结合相关地质资料认为 :(1)华山岩体抬升至少始于渐新世或始新世 ;(2 )华山主峰及北峰间可能发育一条对应于华山山前断裂的次级正断层 ,断距约 340m ;(3)据华山北峰样品研究 ,其各时段的平均抬升速率依次为2 9 2 6~ 2 5 0 5Ma ,V =0 183mm/a ;2 5 0 5~ 2 3 2 7Ma ,V =0 152mm/a ;2 3 2 7~ 2 0 59Ma ,V =0 0 19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岩体 裂变径迹 抬升速率 磷灰石 断层
下载PDF
河道陡峭指数所反映的祁连山北翼抬升速率的东西差异 被引量:40
4
作者 胡小飞 潘保田 +3 位作者 KIRBY Eirc 李清洋 耿豪鹏 陈吉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329-2338,共10页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其构造抬升速率及其分布特征是理解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重要线索.近来,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研究表明造山带岩石抬升速率是控制河道陡峭指数的主要因素,并且得到了大量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新的方法对祁连山北...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其构造抬升速率及其分布特征是理解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重要线索.近来,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研究表明造山带岩石抬升速率是控制河道陡峭指数的主要因素,并且得到了大量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新的方法对祁连山北翼的河流河道进行了分析,尝试从河道纵剖面陡峭指数特征中提取该区域构造抬升信息.结果显示从东到西河道陡峭指数有明显的不同,有东段小,中、西段大的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岩性和降水对河道陡峭指数影响不大,也没有证据表明河流负载对其有明显的贡献.河道比降的变化主要是受区域岩石抬升速率差异的影响,河道陡峭指数的分布特征揭示了祁连山北翼抬升速率的分布特征,东段抬升速率较小,中、西段较大,抬升速率最大的位置位于中段榆木山附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河流水力侵蚀模型 陡峭指数 抬升速率 河道纵剖面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西部的抬升速率:叶城-狮泉河花岗岩^(40)Ar-^(39)Ar年龄的地质解释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玉泉 朱炳泉 +2 位作者 谢应雯 TM哈里森 WSF基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21,共11页
通过对叶城-狮泉河剖面花岗岩中黑云母40Ar-39Ar法年龄研究,获得西昆仑北岩带库地岩体海拔高度2950m和2850m黑云母的封闭年龄分别为396.9Ma和388.9Ma,西昆仑南岩带塔西土路克、三十里营房和奇台大... 通过对叶城-狮泉河剖面花岗岩中黑云母40Ar-39Ar法年龄研究,获得西昆仑北岩带库地岩体海拔高度2950m和2850m黑云母的封闭年龄分别为396.9Ma和388.9Ma,西昆仑南岩带塔西土路克、三十里营房和奇台大坂岩体黑云母的封闭年龄为195.8~183.9Ma,班公湖-喀喇昆仑北岩带日土岩体黑云母封闭年龄为80.3~79.6Ma,其时代分别为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晚期。年龄结果表明,同一岩体海拔高的黑云母封闭年龄大于海拔低的黑云母封闭年龄,根据海拔高程差和坪年龄差计算出岩体的抬升速率,表明青藏高原西部从加里东期到燕山晚期,隆起速度有增大的趋势,而且具脉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氩40 氩39 地质年龄 抬升速率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差异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33
6
作者 赵红格 刘池洋 +2 位作者 姚亚明 王锋 银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从南至北不同地区的差异抬升时期及抬升速率。方法利用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分析,研究盆地西缘的构造差异抬升。结果西缘北部汝箕沟地区中生代以来有两次较大的抬升时期,分别为晚白垩世和始新世,抬...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从南至北不同地区的差异抬升时期及抬升速率。方法利用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分析,研究盆地西缘的构造差异抬升。结果西缘北部汝箕沟地区中生代以来有两次较大的抬升时期,分别为晚白垩世和始新世,抬升速率分别为29.5 m/Ma和46.5 m/Ma。中部石沟驿地区抬升时期较早,为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抬升速率分别为40.0m/Ma和21.9 m/Ma。南部的差异抬升最为强烈,最早的抬升时期为晚侏罗世,在炭山地区表现明显;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南部地区发生整体抬升;中新世末期六盘山地区发生快速抬升。罗山、炭山地区相对抬升速率和后期抬升速率为46.3 m/Ma和25 m/Ma,六盘山地区则分别为22.5m/Ma和283.3 m/Ma。结论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最早的抬升时期为晚侏罗世,晚三叠世并没有抬升事件,故西部前陆盆地的形态始显现于晚侏罗世。西部的差异抬升导致了不同地区前陆盆地构造发展的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 磷灰石 锆石 裂变径迹 差异抬升 抬升速率
下载PDF
华山新生代构造抬升 被引量:25
7
作者 尹功明 卢演俦 +3 位作者 赵华 李万伦 李莉 郭仕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3期1121-1123,共3页
从秦岭主脊华山不同高度上采集了6个古生代花岗岩新鲜样品,进行了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并用高差法和矿物对法来分析华山的抬升速率或剥露速率.初步结果表明,华山山体至少从中生代末约距今68.2 Ma就开始抬升,... 从秦岭主脊华山不同高度上采集了6个古生代花岗岩新鲜样品,进行了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并用高差法和矿物对法来分析华山的抬升速率或剥露速率.初步结果表明,华山山体至少从中生代末约距今68.2 Ma就开始抬升,不同时段的抬升速率变化于0.02~0.19 mm/a(高差法)或0.12~0.16 mm/a(矿物对法)之间,平均抬升速率为 0.12 mm/a(高差法)或 0.14 mm/a(矿物对法).从距今约(17.8±2.0)Ma以来,华山处于相对快速抬升阶段,其平均抬升速率约为0.19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 新生代 磷灰石 锆石 裂变径迹 抬升速率 抬升构造 秦岭
原文传递
西藏冈底斯带构造活动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7
8
作者 袁万明 王世成 +1 位作者 李胜荣 杨志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0期1739-1742,共4页
通过裂变径迹分析对冈底斯带构造作用进行定量限制.15个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表明,冈底斯带曾经历两个构造活动期,其中南冈底斯带约为37.2~18.5Ma和18.5~8 Ma;中冈底斯带约为7.6~5.3Ma和5.3~... 通过裂变径迹分析对冈底斯带构造作用进行定量限制.15个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表明,冈底斯带曾经历两个构造活动期,其中南冈底斯带约为37.2~18.5Ma和18.5~8 Ma;中冈底斯带约为7.6~5.3Ma和5.3~0Ma,其特点是早期未发生明显的差异隆升,晚期为快速抬升期.但是,中、南冈底斯带又有区别,其中查拉-甲错-日多断裂带与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类似,均有着重要控制作用.中、南冈底斯带的抬升速率分别为70和180m/Ma;中冈底斯带快速抬升的起止时间均滞后于南冈底斯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活动 断裂带 裂变径迹 磷灰石 隆升 冷却 冈底斯带 西藏 抬升速率
原文传递
河流阶地演化与构造抬升速率——以天山北麓晚第四纪河流作用为例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天琪 吕红华 +1 位作者 赵俊香 郑祥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1-291,共11页
构造地貌学重点关注构造和地表过程对于地形地貌演化的差异化作用,构造活动速率则是评估这种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河流阶地数据计算河流下切速率从而约束构造抬升速率是常用的方法,但由于阶地成因复杂,这一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对于山... 构造地貌学重点关注构造和地表过程对于地形地貌演化的差异化作用,构造活动速率则是评估这种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河流阶地数据计算河流下切速率从而约束构造抬升速率是常用的方法,但由于阶地成因复杂,这一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对于山前河流地貌序列,基于背斜段与未变形段的阶地拔河高度差以及阶地面形成年龄,计算得到的河流下切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用于估算背斜自阶地形成以来的平均抬升速率.基于该方法,本文通过研究天山北麓乌鲁木齐河、塔西河、玛纳斯河、金钩河、安集海河及奎屯河等河流在背斜段发育的主要阶地,分析了背斜抬升速率及其时空特征.天山北麓发育3排逆断裂-背斜带,结果表明位于第Ⅱ排逆断裂-背斜带的吐谷鲁背斜自约13ka以来的抬升速率为3.52mm/a,同时期霍尔果斯背斜构造抬升速率为4.8mm/a,玛纳斯背斜东端的抬升速率相对较小,为<2mm/a;第Ⅲ排构造带中的独山子背斜全新世抬升速率仅为1.2~ 1.9mm/a.这可能表明,自山前向盆地方向晚第四纪背斜抬升速率大致呈减小趋势,与背斜地壳缩短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更多的阶地年龄数据有助于更好地揭示天山北麓晚第四纪背斜构造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地 河流下切 抬升速率 第四纪 天山北麓
原文传递
应用“构造-气候旋回”年代学方法确定河流阶地形成时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小凤 刘百篪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5-403,共9页
应用“构造 气候旋回”年代学方法确定了祁连山地区河流阶地形成时代和抬升速率 .探讨了应用该方法确定阶地形成时代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 :应用该方法确定河流阶地形成时代基本可行 ,只是对于低级阶地形成时代的拟合结果需用实测值来校... 应用“构造 气候旋回”年代学方法确定了祁连山地区河流阶地形成时代和抬升速率 .探讨了应用该方法确定阶地形成时代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 :应用该方法确定河流阶地形成时代基本可行 ,只是对于低级阶地形成时代的拟合结果需用实测值来校正 .第四纪以来祁连山地区的构造抬升呈间歇性 ,经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气候旋回 年代学 祁连山地区 河流阶地 抬升速率 层状地貌
下载PDF
长江三峡地区构造地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愿军 丁美英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2-55,共4页
长江三峡地区的层状地貌现象表明峡区地壳运动具有阶段性整体抬升的特点.根据三峡期夷平面的高程分布,获得本区自晚更新世(约10万年)以来的平均抬升速率为1.5~5.0mm/a;根据长江一级阶地的高程计算,全新世(约1万年... 长江三峡地区的层状地貌现象表明峡区地壳运动具有阶段性整体抬升的特点.根据三峡期夷平面的高程分布,获得本区自晚更新世(约10万年)以来的平均抬升速率为1.5~5.0mm/a;根据长江一级阶地的高程计算,全新世(约1万年)以来的抬升速率为0.7~2.1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构造地貌 岩溶地貌 抬升速率
下载PDF
晚更新世以来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地区的构造抬升速率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庆 王圣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1-78,共8页
根据构造地貌与新构造特征,推算了晚更新世以来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地区的构造抬升速率。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不同地段平均构造抬升速率不同,金牛山断裂以东地区为0.15mm/a,断裂以西地区为0.50mm/a;龙口盆地2.4... 根据构造地貌与新构造特征,推算了晚更新世以来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地区的构造抬升速率。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不同地段平均构造抬升速率不同,金牛山断裂以东地区为0.15mm/a,断裂以西地区为0.50mm/a;龙口盆地2.4万年前后曾发生过幅度7~9m的断陷。此外,同一地段不同时段的抬升速率也有差异,但非常接近平均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貌 抬升速率 晚更新世 山东半岛 沿海地区
下载PDF
川西龙门山前陆盆地构造沉降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箭 徐强 +1 位作者 廖仕孟 朱同兴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7-72,共6页
研究表明,龙门山冲断带是川西前陆盆地的主要物源区,它的逆冲推覆活动直接控制着川西前陆盆地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物供给量。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和晚侏罗世早中期是川西前陆盆地构造沉降速率较高时期,反映龙门山冲断带在这些时期的逆... 研究表明,龙门山冲断带是川西前陆盆地的主要物源区,它的逆冲推覆活动直接控制着川西前陆盆地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物供给量。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和晚侏罗世早中期是川西前陆盆地构造沉降速率较高时期,反映龙门山冲断带在这些时期的逆冲推覆速率较大,是逆冲推覆作用构造抬升的强烈时期;而早侏罗世是该地区构造沉降速率相对较小时期,反映龙门山冲断带在早侏罗世的逆冲推覆抬升速率较小,是逆冲推覆作用相对平静时期。同时,估算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抬升高度和抬升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前陆盆地 构造沉降 四川 逆冲推覆作用 抬升速率
下载PDF
阿尔金西段榴辉岩中石榴石的成分环带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泽明 杨勇 张建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6期1769-1773,共5页
阿尔金西段的榴辉岩为中温高压变质岩 ,并经历了角闪岩 (至麻粒岩 )相退变质作用 .在形成于榴辉岩相的石榴石变斑晶中保存复杂的成分环带 ,它记录了榴辉岩多阶段变质作用P T轨迹和具降压升温特征的早期退变质过程 .这些证据均表明榴辉... 阿尔金西段的榴辉岩为中温高压变质岩 ,并经历了角闪岩 (至麻粒岩 )相退变质作用 .在形成于榴辉岩相的石榴石变斑晶中保存复杂的成分环带 ,它记录了榴辉岩多阶段变质作用P T轨迹和具降压升温特征的早期退变质过程 .这些证据均表明榴辉岩在峰期和早期退变质过程中的住留时间很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石榴石 成分环带 抬升速率 动力学
原文传递
大别山太湖地区榴辉岩岩石学、矿物成分和P-T条件特征及其所揭示的构造含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石永红 王清晨 林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4-432,共19页
根据对大别山太湖地区1:10000地质填图,以及对榴辉岩的精细的岩石学、矿物成分和P-T条件的研究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榴辉岩可分为:高压榴辉岩,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和超高压榴辉岩。从高压榴辉岩至超高压榴辉岩,石榴石中钙铝榴石、镁铝榴石... 根据对大别山太湖地区1:10000地质填图,以及对榴辉岩的精细的岩石学、矿物成分和P-T条件的研究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榴辉岩可分为:高压榴辉岩,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和超高压榴辉岩。从高压榴辉岩至超高压榴辉岩,石榴石中钙铝榴石、镁铝榴石组分,多硅白云母中的Si^(4+)逐渐增加,峰期变质P-T条件则从T=535℃~652℃和P=1.50~2.26GPa,T=625℃~777℃和P=2.41~3.04GPa,逐渐增加到T=767℃~942℃和P=3.49~4.09GPa,显示了区域上的连续变化特征。结合构造几何学的分布特征和榴辉岩的共生围岩,应用石榴石-单斜辉石温度计和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压力计,计算建立了一条近于“5℃/km”的地温梯度线和两条T=650℃,P=2.50GPa和T=750℃,P=3.00GPa温度和压力等值线,并将南大别变质块体从南自北分为三个变质单元:高压带,高压-超高压带和超高压带,从而表明该变质块体连续的特征。本次研究建立了三条P-T轨迹,并尝试性地探讨了这些榴辉岩的不同的抬升速率,推测不同类型的榴辉岩在地下40~50km的深度发生了强烈的缩短,“焊接”成一整体缓慢抬升到地表,从而导致现今榴辉岩的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太湖地区 榴辉岩 P—T条件 抬升速率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晚更新世阶地沉积物红外释光测年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萍 卢演俦 陈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6-726,共11页
对流经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的段家沙河、疏勒河和踏实河的阶地沉积物进行了细颗粒多测片红外释光(IRSL)测年,初步确定了晚第四纪各级阶地的形成年代和构造抬升速率。疏勒河在昌马盆地南缘发育7级阶地,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这些总高度超过100... 对流经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的段家沙河、疏勒河和踏实河的阶地沉积物进行了细颗粒多测片红外释光(IRSL)测年,初步确定了晚第四纪各级阶地的形成年代和构造抬升速率。疏勒河在昌马盆地南缘发育7级阶地,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这些总高度超过100m的阶地可能主要形成于数万年以内,抬升速率约为2.5mm/a;照壁山峡谷疏勒河保留有5级阶地,大致形成于20万年前,阶地的抬升速率约为0.7mm/a;段家沙河在红柳峡上形成4级阶地,形成于距今7万年以来,其抬升速率约为0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 红外释光测年 阶地 抬升速率 晚第四纪
下载PDF
北祁连山和东昆仑山的地貌特征对比及其对构造抬升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亚男 胡小飞 潘彦菲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9-822,共14页
东昆仑山和北祁连山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两条重要边界山脉,其构造活动特征是理解高原形成与扩展的关键基础。目前研究认为,北祁连山第四纪以来构造抬升活跃,而东昆仑山北坡第四纪以来构造抬升是否活跃还存在争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地... 东昆仑山和北祁连山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两条重要边界山脉,其构造活动特征是理解高原形成与扩展的关键基础。目前研究认为,北祁连山第四纪以来构造抬升活跃,而东昆仑山北坡第四纪以来构造抬升是否活跃还存在争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地貌指标的角度出发,以两地地貌形态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提取形态特征指标:面积-高程积分、山前弯曲度、河流陡峭指数、裂点以及河流纵剖面形态,对东昆仑山北坡和北祁连山北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东昆仑山北坡的面积-高程积分以及河流陡峭指数均小于祁连山北坡,山前弯曲度大于祁连山北坡。两地河流纵剖面形态也有较大差别,具体表现为东昆仑山北坡流域的河流纵剖面形态多为平滑下凹形态且鲜有裂点,而祁连山北坡流域的河流纵剖面形态较平直且裂点较多。且通过对裂点成因的讨论,东昆仑山北坡河流的裂点是由岩石抗侵蚀能力差异导致的,而非构造成因的裂点。所有证据都表明构造活动可能是导致两山脉之间地貌指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此外,两个区域的河流阶地特征和流域侵蚀速率特征也表明,东昆仑山北坡的逆冲断裂现已处于不活跃状态,指示北祁连山是高原东北部正在活动的主要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山 北祁连山 抬升速率 地貌特征 河流陡峭指数 山前弯曲度
原文传递
晚第四纪中秦岭下切速率与构造抬升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非 胡玉台 +2 位作者 李红春 王非 朱日祥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3期1032-1036,共5页
中秦岭更新世以来间歇式隆升作用使得流经此地的乾佑河谷两侧发育多层溶洞.应用230Th铀系法测定了3层溶洞中位于古潜水面位置附近的12个碳酸岩样品,年龄结果表明这3层溶洞开始抬升并接受沉积的最早时间分别为358±38,247±28和1... 中秦岭更新世以来间歇式隆升作用使得流经此地的乾佑河谷两侧发育多层溶洞.应用230Th铀系法测定了3层溶洞中位于古潜水面位置附近的12个碳酸岩样品,年龄结果表明这3层溶洞开始抬升并接受沉积的最早时间分别为358±38,247±28和118±19ka,结合高差得出河谷下切速率在358~247ka期间为0.23±0.02mm/a,在247~118ka期间为0.19±0.03mm/a,晚更新世以来(118ka至今)的下切速率高达0.51±0.08 mm/a.这表明中秦岭358ka以来构造隆升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秦岭 溶洞 晚第四纪 ^230Th年龄 下切速率 抬升速率 间歇式降升作用
原文传递
胶东西北部玲珑岩体晚中生代以来隆升剥蚀对金矿形成后变化保存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柳振江 王建平 刘俊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胶东西北部 岩体抬升 隆升剥蚀 晚中生代 金矿床 玲珑花岗岩 抬升速率 裂变径迹年龄 胶东地区 保存
下载PDF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思考(二):持续抬升区单样品直接计算抬升速率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费新 李岩 +3 位作者 李广伟 董国成 程杨 赵亮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825,共8页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在计算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时,一直默认样品所在位置不随时间发生高程变化,从而核素生成速率不因高程变化而改变。在构造稳定区,这样的假设是合理的。在构造活动区,往往会因构造运动,地表样品高程发生改变;...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在计算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时,一直默认样品所在位置不随时间发生高程变化,从而核素生成速率不因高程变化而改变。在构造稳定区,这样的假设是合理的。在构造活动区,往往会因构造运动,地表样品高程发生改变;大冰盖地区(如南极)的冰川消融或加厚也会引起地壳均衡反弹,从而导致样品高程变化;而核素的生成速率将随高程变化而改变。本文对持续抬升情况下,地表样品中宇宙成因核素浓度与生成速率加速率间的计算关系进行了三种方法的数学推导,并提出如何利用单块样品中两种宇宙成因核素(以 10 Be和 26 Al为例)浓度计算地表抬升速率,最后指出以往利用宇宙成因核素方法对构造活动区的侵蚀速率的计算存在高估。本文首次提出利用地表在接近稳态侵蚀状态下的单块样品的两种宇宙成因核素直接计算地表持续抬升速率的方法,从而将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方法和构造运动学研究直接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抬升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 抬升速率 侵蚀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