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 |
孔明安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75
|
|
2
|
作为媒介的城市:传播意义再阐释 |
孙玮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20
|
|
3
|
传统报纸使用微信新媒体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
陈晓华
|
《新闻传播》
|
2013 |
77
|
|
4
|
报纸的定位: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考察──来自2000年我国城市居民接触大众传媒状况调查的报告 |
喻国明
|
《新闻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41
|
|
5
|
信息传播中内容分析的三种抽样方法 |
任学宾
|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41
|
|
6
|
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 |
鲁道夫·G.瓦格纳
|
《中国学术》
|
2001 |
50
|
|
7
|
关于报纸消亡的对话 |
刘建明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6
|
|
8
|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编辑记者技能与素质培养途径 |
戎紫冰
|
《科技传播》
|
2014 |
47
|
|
9
|
手机报的传播特点 |
陆云红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05 |
30
|
|
10
|
澎湃新闻:时政类报纸新媒体融合的上海模式 |
朱春阳
张亮宇
|
《中国报业》
|
2014 |
37
|
|
11
|
“可见的”共同体:报纸与民族国家的另一种叙述 |
卞冬磊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4
|
|
12
|
新闻理念与市场理念——两种新闻制作理念在当代美国的交锋 |
沈浩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4
|
|
13
|
我们是如何开展大学生传媒素养教育的 |
马德秀
|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8
|
|
14
|
网络媒体的有效舆论监督 |
李俊彦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15
|
融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采编工作如何创新突破 |
路建新
|
《科技传播》
|
2020 |
30
|
|
16
|
两份敦煌“进奏院状”文书的研究——论“邸报”非古代报纸 |
张国刚
|
《学术月刊》
|
1986 |
30
|
|
17
|
时评的历史与规范 |
马少华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7
|
|
18
|
论新闻 |
王中
|
《新闻大学》
|
1981 |
24
|
|
19
|
如何解读和应对“报纸消亡论”?——对话“报纸消亡论”提出者菲利普·迈耶教授 |
王君超
|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
2009 |
26
|
|
20
|
中国受众研究之回顾(上) |
陈崇山
|
《当代传播》
|
2001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