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窦手术后护理的新型模式探索与评估
1
作者 吴海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07-0110,共4页
探讨在进行鼻窦炎手术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时将临床护理路径构建干预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性。方法 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62名鼻窦炎患者进行研究,本次研究选择对照研究对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组设置31名... 探讨在进行鼻窦炎手术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时将临床护理路径构建干预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性。方法 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62名鼻窦炎患者进行研究,本次研究选择对照研究对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组设置31名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时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评价组间差异。结果 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内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各方面指标明显更优差异显著存在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窦手术的患者的病情状况相对来说较为特殊,并且研究调查认为不同鼻窦手术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状况和特征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所以研究人员需要对护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优化。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实验的形式证实了临床护理路径,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术后护理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护理优化
下载PDF
护理优化干预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VAP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倪晓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33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优化干预护理的各项措施达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在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有创机械通气且治疗时间≥48 h的73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试验组严格执行护理的... 目的:探讨通过优化干预护理的各项措施达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在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有创机械通气且治疗时间≥48 h的73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试验组严格执行护理的各项优化干预策略,对照组不做严格要求,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试验组的VAP发生率29.73%(11/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78%(1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04,P=0.045)。结论:ICU患者执行VAP预防的护理优化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优化 干预策略 预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3
作者 陈鑫鑫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86-0190,共5页
评估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病例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实验组患者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呼吸功能,肺功能,心率,呼吸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 评估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病例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实验组患者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呼吸功能,肺功能,心率,呼吸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均能明显减少PaCO2、PaO2、 FVC、FEV1、 FEV1%预处理,且实验组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降低,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生命质量的各个维度(身体、社会、角色和认知)也明显好于正常人群。结论 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其呼吸、肺功能,降低心率、呼吸频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护理效果 护理优化 呼吸衰竭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与优化策略
4
作者 陈鑫鑫 郎梅自 +1 位作者 王会青 王明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39-0143,共5页
在于总结并优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经验。方法 本研究以150名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76名病人分成两组74名。观察组给予最优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措施,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与评价临床疗效与临床参数。结... 在于总结并优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经验。方法 本研究以150名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76名病人分成两组74名。观察组给予最优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措施,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与评价临床疗效与临床参数。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总反应率为8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5%(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时间、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及呼吸衰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和通气时间上均比正常组短,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改善。结论 通过对无创正压通气的优化,可以有效地降低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风险,从而有效地降低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护理优化 重症肺炎
下载PDF
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刘丽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116-119,共4页
探讨在进行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患者的术后压疮预防护理时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性。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80名胃癌患者进行研究,本次研究选择对照研究对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组设置40名患者。对... 探讨在进行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患者的术后压疮预防护理时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性。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80名胃癌患者进行研究,本次研究选择对照研究对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组设置4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时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配合术后压疮预防护理,在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康复质量进行记录,评价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压伤状况发生率,但实验组患者的压疮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时,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压疮事件的发生率,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后护理 循证护理 术后压疮预防护理 护理优化
下载PDF
分析静脉溶栓护理路径优化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6
作者 步俊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83-85,共3页
观察静脉溶栓护理路径优化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化静脉溶栓护理路径,对... 观察静脉溶栓护理路径优化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化静脉溶栓护理路径,对比结果。 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脉溶栓护理路径优化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疗效显著,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护理优化 临床疗效 常规护理
下载PDF
综合性管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张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54-157,共4页
以“为胆结石患者优化护理路径”为基础方向,结合临床护理现状与患者实际需求,以“综合性管理模式”为主导优化护理结构。方法 以2022年整载覆盖范围为受试对象抽样区间,样本数为80(n=80),结合患者住院时序(以初始登记住院时间先后顺序... 以“为胆结石患者优化护理路径”为基础方向,结合临床护理现状与患者实际需求,以“综合性管理模式”为主导优化护理结构。方法 以2022年整载覆盖范围为受试对象抽样区间,样本数为80(n=80),结合患者住院时序(以初始登记住院时间先后顺序为准)、护理模式与双盲法分组结局令80名受试者以n0组(n=40,行常规护理模式)与n1组(n=40,行综合性护理模式)参与试验。判定项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临床评估结局;遵医行为评分评估结局;心理学量表临床评估结局。结果 n1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临床评估分数更高,经与n0组比较组间结果具备支持课题存在统计意义的能力(P<0.05);n1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更高,经与n0组比较组间结果具备支持课题存在统计意义的能力(P<0.05);n1组心理学自测量表评分更低,经与n0组比较组间结果具备支持课题存在统计意义的能力(P<0.05)。结论 以“综合型管理模式”为主导为胆结石手术患者优化护理结构在协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中发挥的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理 护理模式 护理优化
下载PDF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8
作者 梁建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111-114,共4页
明确在产科病房中所存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探究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01日—2021年12月01日两年间我院收治的产妇16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产科病房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在实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护理满意、护... 明确在产科病房中所存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探究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01日—2021年12月01日两年间我院收治的产妇16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产科病房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在实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护理满意、护理质量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风险因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科病房内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了产妇住院期间的生存质量,由于产妇在住院期间会面对不同的风险因素,且各类风险因素会直接威胁到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健康,对护理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加以明确有利于以此为前提明确具体的护理对策,能够保证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保证母婴健康,全面提升产妇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产科病房护理的风险分析及其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护理 病房护理 风险分析 护理优化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施艳春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25期3592-3593,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32例食管癌术后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根据随机编号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改进前肠内营养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持续...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32例食管癌术后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根据随机编号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改进前肠内营养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持续性质量改进后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知晓情况、护理满意情况、术后胃肠道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人员在肠内营养操作过程中的操作缺陷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显著上升,而肠内营养过程中操作缺陷次数以及需要及时处理的肠内营养不良并发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的持续性改进,有利于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护理质量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肠内营养 持续性质量改进 护理优化
下载PDF
SBAR交接单和护理优化在早期胃癌内镜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10
作者 贺小莉 覃进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年第12期1495-1498,共4页
目的探讨SBAR交接单联合护理优化在早期胃癌内镜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间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SBAR交接单联合... 目的探讨SBAR交接单联合护理优化在早期胃癌内镜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间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SBAR交接单联合常规护理优化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时间、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术后排便时间、肠胃蠕动时间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较常规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6h、12h和24h的疼痛评分均较常规组用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升高,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降低,且试验组比常规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常规组更低,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较常规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BAR交接单联合护理优化在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护理当中,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其术后疼痛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负性情绪,患者生活质量更好,护理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交接单 护理优化 早期胃肿瘤 内镜 生活质量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优化妇产科门诊护理之体会
11
作者 刘雪兰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10年第8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妇产科门诊护理的措施。方法将本单位总院患者设为对照组(138人),分院患者为实验组(8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优化措施进行护理改进,后对两组患者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达标率为84.8%... 目的探讨优化妇产科门诊护理的措施。方法将本单位总院患者设为对照组(138人),分院患者为实验组(8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优化措施进行护理改进,后对两组患者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达标率为84.8%;实验组达标率为97.6%,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实验组85%~96%的患者充分认可改进后的妇产科门诊护理。结论在妇产科门诊护理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就诊效率、做好必要的健康宣传教育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优化妇产科门诊护理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门诊护理 护理优化
下载PDF
SBAR交接单联合护理优化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体会
12
作者 王翠翠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第23期77-81,共5页
目的探究SBAR交接单联合护理优化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8例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84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 目的探究SBAR交接单联合护理优化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8例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84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SBAR交接单联合护理优化干预。观察两组护士交接班质量、围术期各项手术指标、心率和收缩压变化情况、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环境、内容、组织效能、临床判断、沟通技巧、人文关怀以及总分等交班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环境、组织效能、临床判断、沟通技巧、人文关怀以及总分等接班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入手术室前心率、收缩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入手术室后心率、收缩压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交接单联合护理优化干预用于手术室护理,可提高护士交接班质量,改善患者围术期各项手术指标和心率、收缩压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交接单 护理优化 手术室护理 交接班质量 手术指标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产科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13
作者 刘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7期114-117,共4页
分析讨论在产科剖宫产护理模式中选择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产科2019.1~2020.12内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剖宫产护理,联合组开展医护一体化护理... 分析讨论在产科剖宫产护理模式中选择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产科2019.1~2020.12内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剖宫产护理,联合组开展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临床指标、术后6h的疼痛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对照组产妇各项临床指标、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干预后的其负性情绪评分均显著高于联合组(P<0.05),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显著低于联合组(P<0.05)。结论:在产科剖宫产护理中,开展医护一体化模式护理干预,可取得理想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产科护理 医护一体化模式 护理优化 产后并发症
下载PDF
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
14
作者 孙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3期111-114,共4页
探究在急诊患者抢救中护理工作流程优化对抢救工作效率带来的具体影响。方法:节选从2020年1月到12月这段时间内,本院接受的100名病患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时间顺序均匀划分为普通组和优化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性质的急诊护... 探究在急诊患者抢救中护理工作流程优化对抢救工作效率带来的具体影响。方法:节选从2020年1月到12月这段时间内,本院接受的100名病患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时间顺序均匀划分为普通组和优化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性质的急诊护理工作以及经过优化处理的急诊护理工作。在研究落实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抢救工作中关键的急诊接诊、分诊评估、静脉操作等一系列的关键指标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并将研究对象小组产生的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抢救环节的成功率数据进行记录。结果:在本次研究观察、记录的抢救工作时间指标、抢救工作成功概率两项数据上,优化组的各项数据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研究对象产生的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数据,同样是优化组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对急诊室的患者抢救工作而言,护理工作在流程方面的优化,可以显著降低各个抢救工作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并且能够在有效控制各类并发症发生的同时,为病患带来良好的护理工作体验,有助于护患关系的良好建立、发展,值得在今后急诊室的患者抢救工作中逐步推广、改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患者 抢救效率 护理优化 影响
下载PDF
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干预对提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临床质量的价值 被引量:35
15
作者 李娅 李佼 +2 位作者 兰春慧 陈东风 曹艳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4期2430-2432,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对上消化道早癌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临床质量提升的价值。方法对该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167例内镜下ESD手术患者给予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干预,针对术前心理评估、术中预见性护理配合及“医生化”... 目的探讨采用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对上消化道早癌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临床质量提升的价值。方法对该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167例内镜下ESD手术患者给予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干预,针对术前心理评估、术中预见性护理配合及“医生化”护理质量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ESD术后并发症,观察该方法的临床效果及价值。结果经过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干预的167例ESD手术患者病变组织完全剥离,手术时间平均76.2min,1例胃窦创面发生术中穿孔,3例胃底创面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1例胃底创面术后发生延迟性穿孔,均经内镜积极处理,未行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6d,较前缩短1.1d,且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全程护理优化方案能有效减少ESD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期内镜下处置,预后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并发症 全程护理优化方案
下载PDF
手术患者术前访视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韦玮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8期52-53,共2页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护士协会规定,手术室护理实践基准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术前访视,掌握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态[1]。研究证实,术前访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术前、术后的焦虑,且能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护士协会规定,手术室护理实践基准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术前访视,掌握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态[1]。研究证实,术前访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术前、术后的焦虑,且能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手术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术前访视 护理优化策略
下载PDF
护理优化流程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指标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莉 杨琳 葛晓莉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481-482,共2页
目的分析护理优化流程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救治效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初次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编号,单号设置为对照组计4... 目的分析护理优化流程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救治效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初次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编号,单号设置为对照组计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救治,双号40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救治基础上再予以护理优化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时间和静脉溶栓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结果(1)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优化流程后急诊时间和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各项救治指标完成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脑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性脑充血、病死率及合并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满意率为8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优化流程救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减少患者诊断及治疗时间,减少患者不良预后,减少医患矛盾,提高医院护理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护理优化流程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护理优化方案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丽平 马郑萍 唐锐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11期115-117,共3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优化方案"对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临床骨外科开胸、腹手术患者(不包括腔镜)采用随机抽样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按中医...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优化方案"对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临床骨外科开胸、腹手术患者(不包括腔镜)采用随机抽样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按中医护理与预防低体温措施组成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优化流程进行,对照组按传统工作模式进行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体温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体温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麻醉时及术中、术后30分钟、术后1小时体温有明显差异(P<0.05);且术后相关指标,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优化方案能降低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并明显改善术后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温 护理优化方案 中西医结合 预防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实证分析与优化策略
19
作者 张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247-251,共5页
为了促进心内科病人护理质量的提高,本文对临床护理路径对心内科病人护理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及优化策略探讨。方法 选择2023年7月-2024年7月间心内科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的心... 为了促进心内科病人护理质量的提高,本文对临床护理路径对心内科病人护理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及优化策略探讨。方法 选择2023年7月-2024年7月间心内科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支持,饮食管理及活动指导等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通过对比2组心功能状态,心绞痛症状,心律失常及血脂水平,应用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在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以及左室射血分数这些心功能指标上,观察组明显胜过对照组(P<0.05)。在心绞痛的症状、心律不齐和血脂水平上,观察组的改进幅度明显超过了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个性化、综合性干预可明显改善心内科患者生理、心理状况,从而为心内科患者提供一种新型优化护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心内科患者 个性化护理 护理效果 护理优化策略
下载PDF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流程优化路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玉姐 史玲梅 王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35期110-111,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衰竭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呼吸衰竭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急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急性呼吸衰竭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比较...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衰竭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呼吸衰竭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急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急性呼吸衰竭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血气检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总耗时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30min后,试验组血气分析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态度、护理水平、健康教育等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优化路径 急性呼吸衰竭 急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