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7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耕作方法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92
1
作者 李华兴 卢维盛 +4 位作者 刘远金 张新明 陈喜崇 李永锋 霍锦添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53-556,共4页
1998~ 1999年在华南双季稻田研究了不同耕作方法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生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抛秧条件下 ,免耕水稻的分蘖数、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减少 ,水稻产量比传统耕降低 13.4% ,经济效益减少 10 .9% .免耕土壤容重和硬度增大 ,总孔隙... 1998~ 1999年在华南双季稻田研究了不同耕作方法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生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抛秧条件下 ,免耕水稻的分蘖数、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减少 ,水稻产量比传统耕降低 13.4% ,经济效益减少 10 .9% .免耕土壤容重和硬度增大 ,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有效P、K降低 ,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减少 ,而土壤细菌数量增加 ,酶活性增强 .轻耕和传统耕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相似 ,但轻耕水稻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较高 ,水稻产量比传统耕增加 2 .1% .轻耕降低了耕作成本 ,经济效益比传统耕作提高 11.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抛秧 耕作方法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65
2
作者 陈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89-393,共5页
对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与发展进行了综合论述 ,对水稻直播栽培、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了分类介绍。分析了育苗移栽、机械插秧、抛秧、大垄双行栽培和乳苗抛栽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研究进展 ,提出了今后水稻栽培方式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直播栽培 育苗移栽 机械插秧 抛秧 大垄双行栽培 乳苗抛栽
下载PDF
中国抛秧稻作技术体系及其特征 被引量:55
3
作者 张洪程 戴其根 +2 位作者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52,共10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抛秧稻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使抛秧稻作获得了惊人的进展,逐渐形成了集省工省力与高效于一体、能适应各种稻作体制和中国农村经济状况的抛秧稻作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由以下6个方面构成:(1)阐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抛秧稻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使抛秧稻作获得了惊人的进展,逐渐形成了集省工省力与高效于一体、能适应各种稻作体制和中国农村经济状况的抛秧稻作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由以下6个方面构成:(1)阐明了抛秧立苗过程;(2)剖析了田间分布格局及其生态生理效应;(3)揭示了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基本特征;(4)研明了高产形成规律及调控途径;(5)创立了多样化实用育秧方法;(6)研究并集成了大田培管配套技术。该技术体系的4个主要特征:(1)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多元结构技术体系;(2)具有在实事中求"是"的科学基础;(3)实用性强、应用性广、推广速度快;(4)紧扣现代稻作发展实际,不断破旧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抛秧 技术体系
下载PDF
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被引量:40
4
作者 李康活 黄庆 +4 位作者 陆秀明 刘怀珍 郑海波 杨观宋 罗家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5,共4页
首次提出了双季稻田完全除去犁翻耕耙的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论述了免耕抛秧稻的生育特性,指出免耕抛秧在目前传统常耕抛秧栽培水平条件下,其产量水平略低的原因主要是。
关键词 双季稻 免耕 抛秧 耕作栽培
下载PDF
论我国水稻抛秧、插秧、直播机械化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33
5
作者 袁钊和 陈巧敏 杨新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1-183,共3页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世界的20%,总产量为世界的34%,居世界第一,单产高于世界单产水平(3648千克/公顷)居第6位(6024千克/公顷)。我国农业正面临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时期,水稻种植机械化便是其重要...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世界的20%,总产量为世界的34%,居世界第一,单产高于世界单产水平(3648千克/公顷)居第6位(6024千克/公顷)。我国农业正面临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时期,水稻种植机械化便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界上不乏已实现了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水稻 抛秧 直播 插秧 机械化
下载PDF
水稻栽培方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6
作者 杜娟 刘国华 《作物研究》 2007年第B12期593-597,共5页
综述了水稻直播栽培、旱育秧栽培、抛秧栽培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和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指出了这些栽培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水稻栽培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直播 旱育秧 抛秧
下载PDF
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与前景 被引量:31
7
作者 袁钊和 杨新春 《中国农机化》 2000年第3期8-11,34,共5页
本文就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思路、政策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机械化 持续发展 中国 直播 抛秧 播秧
下载PDF
水稻机插与其它种植方式在产量及分蘖特性上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30
8
作者 景启坚 薛艳凤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15,共3页
分析了水稻机插与直播、抛秧、人工手插的分蘖特性和产量差异,指出机插稻的高产优势源于其宽行窄距的定量栽培模式。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直播 抛秧 人工手插 种植方式 产量 分蘖特性 宽行窄距
下载PDF
水稻轻简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9
作者 胡小荡 胡雅杰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介绍了直播、抛秧、机插等水稻轻简栽培方式的概念和发展、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形成特征、存在的问题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概述了水稻轻简栽培与免耕和秸秆还田技术的结合应用,展望了未来水稻轻简栽培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水稻 轻简栽培 直播 抛秧 机插
原文传递
氮肥运筹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氮素吸收、运转和子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刘代银 伍菊仙 +2 位作者 任万军 吴锦秀 杨文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4-521,共8页
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氮素吸收、运转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水稻吸氮增多,转移到穗部的比例下降、滞留在叶片中的比例增加,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产谷效率下降。增施氮肥提高了糙米率、精米... 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氮素吸收、运转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水稻吸氮增多,转移到穗部的比例下降、滞留在叶片中的比例增加,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产谷效率下降。增施氮肥提高了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随施氮量的增加,淀粉RVA谱特征的最高粘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升高。基:蘖:穗肥比为7:0:3和4:3:3处理提高了氮素农学效率、稻米蛋白质含量、消减值,降低了最高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运筹 品质 免耕 抛秧 秸秆还田
下载PDF
我国水稻栽植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6
11
作者 蒲红 刘宇辉 孟然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208-211,共4页
在介绍水稻栽植技术种类、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了水稻直播机械、水稻插秧机械和水稻抛秧机械的研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水稻 栽植机械 栽植技术 直播 插秧 抛秧
下载PDF
水稻乳苗抛栽与其他栽培方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马殿荣 陈温福 +3 位作者 王庆祥 苏芳莉 周淑清 陈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36-339,共4页
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手插秧和抛秧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乳苗抛栽。乳苗抛栽的成苗率低 ,成穗率低。乳苗抛栽比手插秧和抛秧在田间的生长期大大缩短 ,各个生育时期均有所延后 ,乳苗抛栽群体的灌浆比手插秧和抛秧延迟 ... 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手插秧和抛秧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乳苗抛栽。乳苗抛栽的成苗率低 ,成穗率低。乳苗抛栽比手插秧和抛秧在田间的生长期大大缩短 ,各个生育时期均有所延后 ,乳苗抛栽群体的灌浆比手插秧和抛秧延迟 ,灌浆持续期比手插秧和抛秧短 ,千粒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方式 水稻 产量 乳苗抛栽 手插秧 抛秧 成苗率 成穗率 生长期 灌浆持续期 千粒重
下载PDF
免耕抛秧稻田处理方法与大田免耕抛秧试验初报 被引量:22
13
作者 黄庆 李康活 +4 位作者 刘怀珍 陆秀明 郑海波 杨观宋 罗家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3期6-7,共2页
初步提出了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稻田的稻茬与杂草灭生处理技术,包括适用除草剂类型、处理适宜时间、数量及使用方法等;首次在不同生态类型大田验证了双季稻田采用完全除去犁翻耕耙的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可行性。
关键词 双季稻 免耕 抛秧 稻茬 除草
下载PDF
播种期对轻简栽培方式再生稻源库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柳开楼 秦江涛 张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6-695,共10页
为建立轻型化的再生稻高产技术体系,并在赣东北种植和推广再生稻,于2009—2010年在江西省余江县开展了再生稻轻简栽培和播期试验,分析了源库关系、生物量和氮积累量以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人工栽插相比,直播和抛秧在头季稻后期和... 为建立轻型化的再生稻高产技术体系,并在赣东北种植和推广再生稻,于2009—2010年在江西省余江县开展了再生稻轻简栽培和播期试验,分析了源库关系、生物量和氮积累量以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人工栽插相比,直播和抛秧在头季稻后期和再生稻的叶面积指数显著较低,降幅为5.1%~57.8%,在头季稻中其实粒数分别比人工栽插减少了25.3%~41.2%,再生稻中分别降低了9.9%~46.5%,再生稻中生物量分别比人工栽插减少了23.7%~53.2%,氮积累量分别降低了20.0%~54.4%。这表明直播和抛秧等轻简栽培方式的源小库弱,从而导致其再生稻产量比人工栽插降低了30.1%~35.1%。不同播期之间是较早播种的再生稻占用的温光资源较多,3月下旬和4月上旬播种的处理在头季稻和再生稻的源库关系、生物量和氮积累量以及产量均显著高于较晚播种的处理,因此通过提前播种可以优化直播和抛秧的源库关系,提高再生稻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直播 抛秧 叶面积指数 产量
下载PDF
增苗节氮对早稻抛秧群体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超 陈恺林 +4 位作者 刘洋 杨光立 汤文光 胡杨 张玉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4-781,共8页
本研究在大田裂区试验下比较了3个氮肥水平[N1:105kg·hm^-2(节氮)、N2:135kg·hm^-2(节氮)、N3:165kg·hm^-2(常氮)】和3个抛秧密度[M1:27万穴·hm^-2(常苗)、M2:31.5万穴·hm^-2(增苗)、M3:36万... 本研究在大田裂区试验下比较了3个氮肥水平[N1:105kg·hm^-2(节氮)、N2:135kg·hm^-2(节氮)、N3:165kg·hm^-2(常氮)】和3个抛秧密度[M1:27万穴·hm^-2(常苗)、M2:31.5万穴·hm^-2(增苗)、M3:36万穴·hm也(增苗)]对‘湘早籼45号’抛秧群体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苗节氮处理(N2M3)为产量最高的组合。株高、生育期受氮肥影响较大,密度影响不显著,N1比N3和N2的生育期分别延长7.0d和3.4d;氮肥、密度的增加对分蘖表现为相反的趋势,总体表现为茎蘖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密度增加而减少。通过对氮肥、密度与产量间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产量最大值点Y=8.60t·hm^-2,对应施氮量为蜀=127.5kg·hm^-2,密度为X2=48.0万穴·hm^-2,其比常氮(165kg·hm^-2)节省氮肥22.7%。表明早稻抛秧可以通过增苗来弥补节氮所带来的产量损失,早稻施氮量和抛秧密度搭配时应该以“增苗节氮”为原则。最佳施氮量在127.5~135kg·hm^-2,最佳抛秧密度在36~48万穴·hm^-2。综上所述,双季抛秧的季节性矛盾能通过早稻“增苗节氮”来解决,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延缓农业生态系统水体富营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抛秧 生物学特性 增苗 节氮
下载PDF
抛秧物理立苗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郭保卫 张春华 +9 位作者 魏海燕 张洪程 陈厚存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邢琳 管文文 黄幸福 杨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945-3953,共9页
【目的】研究抛秧物理立苗对水稻生育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探讨提高物理立苗的技术指标,为改善生产上抛秧群体起点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设置直立苗、倾斜苗、平躺苗3种物理立苗姿态,研究不同物理立苗状况对抛秧稻生育的影响,... 【目的】研究抛秧物理立苗对水稻生育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探讨提高物理立苗的技术指标,为改善生产上抛秧群体起点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设置直立苗、倾斜苗、平躺苗3种物理立苗姿态,研究不同物理立苗状况对抛秧稻生育的影响,从整地、抛栽高度、水层深度、不同球土比例等方面试验,探讨抛秧物理立苗的调控因素。【结果】直立苗在抛后活棵快,各生育阶段干物重、N素吸收、光合势、净同化率、抗倒性、产量上都高于倾斜苗,并显著高于平躺苗;在土壤5—6cm呈烂糊状,抛高为3m时,直立苗率最高,达81%;随着抛栽时水层深度的增加,直立苗比例逐渐减少;对苗高而言,宜控制在10—16cm,适当选择孔大的塑盘,抛后的直立苗比例超过70%。【结论】直立秧苗各阶段生育状况好于倾斜苗和平躺苗,显著好于平躺苗。提高直立苗比例,可有效促进抛秧高产的形成。土壤5—6cm烂糊,采用矮壮苗,适当提高球土比例,抛高3—4m条件下,立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秧 物理立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耕种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马二登 纪洋 +2 位作者 马静 徐华 蔡祖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3-518,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田2种土壤耕作强度(深翻耕和浅旋耕)和3种水稻栽培方式(直播、抛秧和插秧)下的CH4排放规律,以探讨稻田土壤耕作强度和水稻栽培方式对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水稻栽培方式下,深翻耕和浅旋耕稻田CH4排放季节变化...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田2种土壤耕作强度(深翻耕和浅旋耕)和3种水稻栽培方式(直播、抛秧和插秧)下的CH4排放规律,以探讨稻田土壤耕作强度和水稻栽培方式对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水稻栽培方式下,深翻耕和浅旋耕稻田CH4排放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土壤耕作强度对稻田CH4季节排放总量的影响受水稻栽培方式的制约:抛秧方式下,浅旋耕与深翻耕处理相比,稻田CH4排放量减少31.37%(P<0.05);而直播和插秧方式下,2者CH4季节排放总量相当。水稻栽培方式显著影响稻田CH4排放季节变化规律:直播稻田CH4排放大致呈现"双峰型"模式,且水稻生育前期CH4排放水平较低;而移栽稻田(抛秧和插秧)CH4排放大致呈现"三峰型"模式,且水稻生育前期CH4排放水平较高。与深翻耕抛秧相比,深翻耕直播和深翻耕插秧稻田CH4排放分别减少23.31%和42.51%;而浅旋耕方式下,3种水稻栽培处理CH4季节排放总量相当。降低土壤耕作强度,以浅旋耕代替深翻耕,可以减少耕作对土壤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稻田CH4排放。与水稻移栽相比,水稻直播能够显著降低水稻生育前期CH4排放,具有一定的CH4减排潜力,但仍需加强中后期田间水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直播 抛秧 插秧 耕作强度 甲烷排放
下载PDF
免耕高留茬抛秧稻的产量及若干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任万军 刘代银 +2 位作者 伍菊仙 杨文钰 樊高琼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94-2002,共9页
通过与常耕插秧和抛秧的比较,分析了免耕高留茬抛秧分蘖消长、根系生长、籽粒灌浆和产量特性;同时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和秧龄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高留茬抛秧分蘖缓慢,有效穗数较少。抽穗前植株发根力... 通过与常耕插秧和抛秧的比较,分析了免耕高留茬抛秧分蘖消长、根系生长、籽粒灌浆和产量特性;同时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和秧龄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高留茬抛秧分蘖缓慢,有效穗数较少。抽穗前植株发根力较低,但抽穗后10d植株发根力高于其他种植方式,抽穗后30d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高于常耕插秧和抛秧,后期植株衰老延缓。强势粒灌浆过程差异较小,但免耕高留茬抛秧延长了弱势粒灌浆时间,增加了弱势粒重,提高了单穗颖花数、籽粒充实率和千粒重。产量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在免耕与前作秸秆高留茬还田条件下,旱育带泥抛栽根多活力高,促进了水稻分蘖早生快发,比塑盘育秧抛栽极显著增产;3个抛栽秧龄中,以秧龄40d处理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抛秧 秸秆还田 产量
下载PDF
双季稻软盘集中育秧抛栽高产关键技术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大锷 《作物研究》 2013年第5期515-518,共4页
介绍了桃源县双季稻软盘集中育秧的规模与效果。软盘育秧抛栽的优点:省工、省力,有利于缓和季节矛盾;节省秧田;有利于早生快发,增加分蘖成穗,促进大穗形成,从而达到水稻的稳产、高产。总结了桃源县双季稻软盘集中育秧抛栽高产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水稻 集中育秧 抛秧 桃源县
下载PDF
水稻抛栽秧苗立苗中的形态与生理变化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郭保卫 陈厚存 +9 位作者 张春华 魏海燕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邢琳 管文文 黄幸福 杨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15-1724,共10页
起身立苗是抛秧稻特有的一个基本过程,在生产实践中,能否及时起身立苗,无疑是决定抛秧稻成败的关键和应用的前提。以南粳44为试验材料,设置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无土手栽苗等不同模拟苗姿,较系统地研究立... 起身立苗是抛秧稻特有的一个基本过程,在生产实践中,能否及时起身立苗,无疑是决定抛秧稻成败的关键和应用的前提。以南粳44为试验材料,设置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无土手栽苗等不同模拟苗姿,较系统地研究立苗期间的形态、生理变化。结果表明,①非直立苗起立期间分蘖节弯曲,秧苗基部下侧具有伸长功能的细胞生长快于上侧细胞,分蘖节下部发生大量新根,扎入土中,成为秧苗直立的支点。②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的立苗时间分别是4d、8d和12d。③立苗过程中,带土直立苗和带土倾斜苗的发根优势明显、根系活力强,至第4天根量显著大于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和无土手栽苗。④无土秧苗活棵期间植株含水率比立苗初期下降快,后逐渐上升,10d后接近带土秧苗。⑤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抛后叶绿素含量高于无土手栽苗,无土平躺苗叶绿素含量低于无土手栽苗,带土平躺苗和无土手栽苗没有多大差异,所有处理秧苗除无土平躺苗外10d后叶绿素含量逐渐恢复正常。⑥栽后2d所有处理秧苗的根系、地上部的可溶性总糖在活棵立苗中被消耗,抛后4d无土秧苗地上部可溶性总糖开始增加,带土直立苗与带土倾斜苗活棵立苗快,栽后糖分消耗多。⑦立苗期间,各种苗姿植株地上、地下部的N、P、K积累量都增加,平均增速以带土秧苗大于无土秧苗,直立苗大于平躺苗。⑧各苗姿秧苗的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是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无土手栽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由此说明,带土秧苗比非带土秧苗立苗活棵立苗早,直立苗比非直立苗活棵早。因此,生产上抛秧稻要选择带土秧苗,提高直立苗比例,减少平躺苗比例,提高抛秧稻群体起点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秧 立苗 形态 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