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抚河上游生态公益林4种森林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 被引量:6
1
作者 钟梁 高友英 +2 位作者 孙浩 刘晓勇 江柳春 《南方林业科学》 2017年第6期5-8,共4页
对抚河上游生态公益林4种森林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4种森林类型枯落物现存量的变化范围为2.9~5.96 t·hm-2,其中杉木林枯落物的现存量最大,针叶混交林最小;4种森林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表现... 对抚河上游生态公益林4种森林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4种森林类型枯落物现存量的变化范围为2.9~5.96 t·hm-2,其中杉木林枯落物的现存量最大,针叶混交林最小;4种森林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表现为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杉木林;(2)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容重表现为针阔混交林>竹林>针叶混交林>杉木林,回归分析表明:森林土壤的最大持水量(y)与容重(x1)、非毛管孔隙度(x2)、毛管孔隙度(x3)和石砾体积含量(x4)有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表现为y=704.328-518.829x1+2.784x2+7.697x3+2.787x4(R2=0.883);土壤有效蓄水量中,针阔混交林(434.97 t·hm-2)>竹林(397.40 t·hm-2)>针叶混交林(380.05 t·hm-2)>杉木林(328.05t·hm-2);(3)针阔混交林和竹林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综合水源涵养能力优于针叶混交林和杉木林,建议加强对针阔混交林和竹林的保护,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上游 生态公益林 枯落物层 土壤层 水文效应
下载PDF
基于HRU的抚河上游地表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特征
2
作者 黄嘉伟 黄宏胜 +1 位作者 张浩填 卢鑫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3,50,共7页
为定量分析抚河上游地表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特征,以2005—2019年实测径流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构建SWAT模型,在HRU(水文响应单元)尺度分析地表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表明:(1)SWAT模型在抚河上游有较好... 为定量分析抚河上游地表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特征,以2005—2019年实测径流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构建SWAT模型,在HRU(水文响应单元)尺度分析地表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表明:(1)SWAT模型在抚河上游有较好的适用性;(2)2005—2019年抚河上游土地利用主要类型为林地和耕地,而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最快;(3)抚河上游土地日益细碎化,主要是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状扩张造成耕地破碎导致HRU数量增加;(4)抚河上游流域月地表径流系数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全年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由于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扩张,抚河上游地表径流呈增加趋势;(5)2005—2019年4期土地利用现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径流大小次序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上游 HRU 地表径流 土地利用变化 SWAT模型
下载PDF
抚河中上游流域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朱亚楠 李满根 +1 位作者 胡宝群 翟宏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112-116,共5页
以3期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GIS等软件分析了抚河中上游景观的总体构成变化及景观类型的转化特征,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法研究了抚河中上游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1~2017年,抚河流域中上游的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景观... 以3期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GIS等软件分析了抚河中上游景观的总体构成变化及景观类型的转化特征,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法研究了抚河中上游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1~2017年,抚河流域中上游的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景观面积呈增加趋势,林地、农用地和水域景观面积持续减少,草地、滩地景观面积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但研究期内面积仍减少;景观的转化主要是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林地之间的转化,以农用地和林地的转出,建设用地的转入为主;林地景观始终是抚河中上游流域的优势景观,农用地次之,且分布较为集中;建设用地景观优势度不断上升且趋于集中分布。抚河中上游流域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异质性增大,景观类型不断丰富,趋于均衡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上游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遥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