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7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A_1、抗-Ce、抗-M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世光 贾晓 +1 位作者 周梅亭 王海燕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7年第1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A1 -CE -M 交叉配血 贫血
下载PDF
A_2B型患者伴有抗-A_1、抗-E和抗-M抗体1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卫平 刘朝辉 甘佳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390-391,共2页
患者女,24岁。临床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输血史,末次输血为半年前,此后服用中药治疗。2011年11月7日急诊入院。患者重度贫血,Hb37g/L,申请输注AB型RhD阳性悬浮红细胞4U,经输血前检查,患者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与AB型献血者交叉... 患者女,24岁。临床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输血史,末次输血为半年前,此后服用中药治疗。2011年11月7日急诊入院。患者重度贫血,Hb37g/L,申请输注AB型RhD阳性悬浮红细胞4U,经输血前检查,患者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与AB型献血者交叉配血不合,遂进一步血型血清学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患者 -M -A1 ABO血型鉴定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反定型不符 交叉配血不合
下载PDF
A2B亚型致配血不合一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韩芳 顾松琴 《青海医药杂志》 2016年第3期72-73,共2页
目的:通过1例ABO亚型患者的实验室鉴定,探讨ABO血型鉴定中规范操作对临床输血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鉴定结果为A2B亚型,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A1。结论:血型鉴定中只有进行规范的正反定型,才能及时发... 目的:通过1例ABO亚型患者的实验室鉴定,探讨ABO血型鉴定中规范操作对临床输血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鉴定结果为A2B亚型,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A1。结论:血型鉴定中只有进行规范的正反定型,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防止漏检亚型而造成血型误判,因此健全实验室检测项目及规范操作在确保输血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血清学 A2B亚型 -A1 正反定型 输血安全
原文传递
献血者A_(el)亚型1例及其家系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朝晖 冯月清 杨光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85-886,共2页
目的通过1例ABO亚型及其家系血型的鉴定,探讨ABO亚型的正确鉴定及对ABO亚型的输血原则。方法应用ABO血型鉴定、吸收放散试验、血型物质测定等血清学技术及ABO基因直接测序分析来进行鉴定。结果本例献血者父子血型血清学均符合Ael亚型特... 目的通过1例ABO亚型及其家系血型的鉴定,探讨ABO亚型的正确鉴定及对ABO亚型的输血原则。方法应用ABO血型鉴定、吸收放散试验、血型物质测定等血清学技术及ABO基因直接测序分析来进行鉴定。结果本例献血者父子血型血清学均符合Ael亚型特征,先证者ABO基因第5~7外显子序列分析确定其ABO基因型为Ael01/O 01。结论在当前国内对ABO亚型的输血原则尚无明确的规定情况下,临床用血应该严格遵循同型输注/相容性输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Ael亚型 -A1 ABO基因型
下载PDF
A_3亚型患者输注A型血液后出现抗-A_1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娜 杨世明 +1 位作者 焦琴 穆士杰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6期519-521,共3页
目的 :分析1例A_3亚型患者输注交叉配血相合血液后出现抗-A_1的情况,探讨ABO血型亚型输血原则。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试管法及吸收放散等检测方法确定1例A_3亚型患者,按照相容性输血原则,在交叉配血相合的情况下给予A型红细胞输注,6 d... 目的 :分析1例A_3亚型患者输注交叉配血相合血液后出现抗-A_1的情况,探讨ABO血型亚型输血原则。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试管法及吸收放散等检测方法确定1例A_3亚型患者,按照相容性输血原则,在交叉配血相合的情况下给予A型红细胞输注,6 d后再次输血时复查其血型。结果:患者定型为A3亚型并予输注A型红细胞,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但于输血后第6天,患者产生抗-A_1。结论:对于ABO血型亚型患者,建议在非急救用血时选择供者红细胞抗原种类等于或少于患者自身的血液,避免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以便患者在紧急用血时可有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亚型 输血 -A1
原文传递
Ael亚型伴有抗-A_1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宿军 宋静 +2 位作者 杨春晴 王玉荣 赵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3-234,共2页
关键词 Ael亚型 ABO血型 -A1
下载PDF
国产抗-H和抗-A_1外源凝集素与进口试剂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刁玉英 宋宁 郭永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183-184,共2页
抗-H 和抗-A_1是 ABO 亚型鉴定必需的试剂。我国使用的抗-H 试剂,以前靠进口,价格较贵。而用 H 物质免疫鸡制备抗-H,方法繁琐,特异性不强。近年来四川城口县开发种植的欧洲荆豆(Ulex europaeus),提供了抗-H 凝集素的原料。本文将国产欧... 抗-H 和抗-A_1是 ABO 亚型鉴定必需的试剂。我国使用的抗-H 试剂,以前靠进口,价格较贵。而用 H 物质免疫鸡制备抗-H,方法繁琐,特异性不强。近年来四川城口县开发种植的欧洲荆豆(Ulex europaeus),提供了抗-H 凝集素的原料。本文将国产欧洲荆豆提取的抗-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 -A1 凝集素 血型 荆豆
下载PDF
IgM、IgG性质-抗M1例阳性报道
8
作者 何跃 郭萍 王姗姗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1期2167-2168,共2页
关键词 IGM IgG -M1 性质 阳性 交叉配血不合 -M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1例AxB亚型的鉴定分析
9
作者 吴少云 王月霞 吕豪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4期653-654,共2页
ABO血型系统有多种亚型,例如A3、Ax、Am、Ae1,其与正常红细胞的区别不光在抗原位点数量上,也表现在抗原性质上。通常这种细胞与抗A、抗B血清反应较弱,有时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极易漏检或错检。AxB血型是ABO血型系统有多种亚型中的一... ABO血型系统有多种亚型,例如A3、Ax、Am、Ae1,其与正常红细胞的区别不光在抗原位点数量上,也表现在抗原性质上。通常这种细胞与抗A、抗B血清反应较弱,有时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极易漏检或错检。AxB血型是ABO血型系统有多种亚型中的一种,每个红细胞其抗原位点密度为4 800个,在我国汉族人口的比率为几万分之一。现将我地区发现的1例无偿献血者AxB亚型鉴定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ABO亚型 AXB -A1
原文传递
罕见的A_2B亚型伴有抗-M1例报告
10
作者 高勇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532-534,共3页
关键词 A2B亚型 -M1 血型 家系调查
下载PDF
抗-A_1和A_2红细胞用于正反定型不符1例
11
作者 周助人 杨丽艳 +1 位作者 张坤莲 李剑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475-2475,2479,共2页
在输血医学中,正确鉴定受血者和献血者ABO血型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步骤之一。ABO不相合输血目前仍然是临床输血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问题[1-3]。人类血型系统十分复杂,除常见血型外,也包括一些亚型,如A、B亚型等。现将某基层医院送检的1... 在输血医学中,正确鉴定受血者和献血者ABO血型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步骤之一。ABO不相合输血目前仍然是临床输血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问题[1-3]。人类血型系统十分复杂,除常见血型外,也包括一些亚型,如A、B亚型等。现将某基层医院送检的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病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A1 A2红细胞
下载PDF
Keggin结构钨磷酸稀土镨盐杂多蓝的合成及抗艾滋病病毒(HIV-1)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术侠 刘彦勇 +2 位作者 王恩波 曾毅 李泽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1188-1190,共3页
Keggin结构钨磷酸稀土镨盐杂多蓝的合成及抗艾滋病病毒(HIV-1)活性的研究刘术侠,刘彦勇,王恩波,曾毅,李泽琳(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4)(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北京)关键词稀土,钨磷杂多蓝,合成,... Keggin结构钨磷酸稀土镨盐杂多蓝的合成及抗艾滋病病毒(HIV-1)活性的研究刘术侠,刘彦勇,王恩波,曾毅,李泽琳(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4)(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北京)关键词稀土,钨磷杂多蓝,合成,抗艾滋病病毒(HIV-1)活性杂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钨磷杂多蓝 HIV-1活性 KEGGIN结构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及其抗体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55
13
作者 钟磊 袁树人 +1 位作者 孙锦荣 陆浩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1-372,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蛋白 前S1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抗心肌β_1与M_2受体自身抗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张麟 刘慧荣 +3 位作者 赵荣瑞 张健 惠汝太 刘力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抗β1与抗M2受体的自身抗体是否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有关。方法以心脏β1与M2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52例DCM患者和41例正常人血清中抗β1... 目的研究抗β1与抗M2受体的自身抗体是否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有关。方法以心脏β1与M2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52例DCM患者和41例正常人血清中抗β1与M2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DCM患者血清中有22例(42.3%)与29例(55.8%)的抗β1与抗M2受体的自身抗体,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中仅5例(12.2%)与4例(9.8%)相应抗体的检出(P<0.01);DCM患者血清中抗β1与M2受体的自身抗体滴度分别为1103与1128,远高于正常人140与124的相应抗体滴度(P<0.01);心功能Ⅱ~Ⅲ级的阳性率是心功能Ⅳ级的2倍以上且抗体滴度大多在1160~12560,而心功能Ⅳ级的抗体滴度全部在120~180。患者血清中抗β1与抗M2受体自身抗体的出现呈显著正相关(r=0.96)。结论DCM患者不仅存在抗心肌β1和M2的自身抗体而且他们的抗体滴度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β1 M2受体 自身
原文传递
抗PD-1单抗SHR-1210治疗原发性肝癌引发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的临床病理报告 被引量:55
15
作者 王锋 秦叔逵 +5 位作者 方维佳 刘秀峰 华海清 李桂梅 杨柳青 龚新雷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066-1072,共7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国产抗PD-1单抗新药SHR-1210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中出现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CCEP)的情况。方法我院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参加了SHR-1210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两项临床研究,其中单药组:SHR-1210 3 mg/kg静滴q2W或... 目的观察和分析国产抗PD-1单抗新药SHR-1210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中出现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CCEP)的情况。方法我院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参加了SHR-1210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两项临床研究,其中单药组:SHR-1210 3 mg/kg静滴q2W或3 mg/kg静滴q3W,42天为1个治疗周期。联合A组:SHR-1210 3 mg/kg静滴q2W,甲磺酸阿帕替尼起始剂量125 mg口服qd。联合B组:SHR-1210 3 mg/kg静滴q2W,FOLFOX 4方案(奥沙利铂85 mg/m^2静滴d_1,亚叶酸钙200 mg/m^2静滴d_1、d_2,氟尿嘧啶400 mg/m^2静推d_1、d_2,600 mg/m^2持续静滴d_1、d_2,q2W)。严密观察随访两项临床研究用药后引发CCEP的发生率,根据形态学进行分型和分析临床特征,并且分享典型病例。结果 38例接受SHR-1210单药治疗者,包括2周治疗组16例,3周治疗组22例,均为肝细胞癌。联合A组6例,包括肝细胞癌2例和胆管细胞癌4例;联合B组18例,包括肝细胞癌8例和胆管细胞癌10例。至少用药2次者共59例可以观察CCEP的发生情况,按照形态学表现大致可分为"红痣型"、"珍珠型"、"桑椹型"、"斑片型"和"瘤样型"5种类型。SHR-1210单药组发生CCEP的总体发生率为77.1%(27/35),联合A组和联合B组CCEP发生率分别为33.3%(2/6)和61.1%(11/18)。在所有可评价疗效的45例患者中,35例发生CCEP;发生CCEP者获部分缓解(PR)31.4%(11/35),疾病稳定(SD)14.3%(5/35),疾病进展(PD)54.3%(19/35),而未发生CCEP者无完全缓解(CR)或PR,SD 40.0%(4/10),PD 60.0%(6/10);发生CCEP者的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未发生CCEP者,但差异尚未达显著性(P=0.105),可能与本中心统计的样本量较小有关。结论 CCEP是SHR-1210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中常见的药物相关性不良事件,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其引起的应激性血管内皮细胞免疫反应有关;初步观察CCEP多见于颜面部和体表皮肤,未见发生于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的病例。同时SHR-1210单药引发CCEP者的客观有效率较高,而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PD-1/SHR-1210 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CCEP) 临床试验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下载PDF
抗组胺H1受体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41
16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抗组胺H1受体药物是抗组胺药物之一,可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一代药物为传统抗组胺药物,主要用于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 组胺H1 受体药 组胺 过敏性鼻炎 特应性皮炎 哮喘
原文传递
9种获批上市的抗PD-1/PD-L1单抗药物的特征综述 被引量:34
17
作者 赵秋玲 杨琳 谢瑞祥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94-2299,共6页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单抗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以“PD-1抗体”“PD-L1抗体”“单克隆抗体”“结构”“药动学”“PD-1 antibodies”“PD-L1 antibodies”“Monoclonal antibodies”...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单抗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以“PD-1抗体”“PD-L1抗体”“单克隆抗体”“结构”“药动学”“PD-1 antibodies”“PD-L1 antibodies”“Monoclonal antibodies”“Pharmacokinetics”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目前上市的几种抗PD-1/PD-L1单抗药物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学特点、人源化程度、适应证、用法用量、免疫原性、药动学等内容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不同抗PD-1/PD-L1单抗药物在稳定性、亲和力、Fc段特征、给药剂量、适应证、免疫原性、药动学方面各有不同。作用于靶点PD-1的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西米普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均为人源化或完全人免疫球蛋白G(4 IgG4)抗体;作用于靶点PD-L1的阿特朱单抗、阿维鲁单抗和度伐鲁单抗是人源化或完全人的IgG1抗体。纳武利尤单抗主要与PD-1的N环结构结合,帕博利珠单抗主要与PD-1的C′D环结构结合,特瑞普利单抗和信迪利单抗主要与PD-1的FG环结合,卡瑞利珠单抗主要与PD-1的C C′环和FG环结合,阿特朱单抗主要通过覆盖PD-L1的BC、C C′、C′C″和FG环中的残基来主导结合,阿维鲁单抗的结合表位区域主要由PD-L1的C链、C′链、F链、G链和C C′环构成,度伐鲁单抗的结合区域是PD-L1上的C C′环和N末端区域。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的适应证较广,可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霍奇金淋巴瘤、尿路上皮癌等,而信迪利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目前只获批用于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抗PD-1/PD-L1单抗药物多具有较低的分布容积,大多数分布于血管和细胞间隙中,半衰期及达到稳态时间较长,代谢消除方式包括非特异性消除(如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药物 PD-1 PD-L1 单克隆 结构 药动学
下载PDF
牛膝多糖硫酸酯体外和体内抗艾滋病病毒作用 被引量:32
18
作者 彭宗根 陈鸿珊 +3 位作者 郭志敏 董飚 田庚元 王光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02-706,共5页
牛膝多糖硫酸酯(Achyranthes bidentatapolysaccharide sulfate,ABPS)为牛膝多糖经硫酸酯化修饰后获得的产物,其结构清楚、理化性质稳定及分子质量小,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等作用。本文研究其在体外和体内的抗... 牛膝多糖硫酸酯(Achyranthes bidentatapolysaccharide sulfate,ABPS)为牛膝多糖经硫酸酯化修饰后获得的产物,其结构清楚、理化性质稳定及分子质量小,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等作用。本文研究其在体外和体内的抗艾滋病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活性。体外采用3H掺入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BPS对HIV-1逆转录酶和整合酶的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 concentrations,IC50)分别为(2.948±0.556)μmol.L-1和(0.155±0.030)μmol.L-1,但25μmol.L-1ABPS对HIV-1蛋白酶无效。ABPS在MT-4细胞培养内对HIV-1实验病毒株IIIB和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内对AZT耐药病毒株的急性感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在HIV-1 IIIB慢性感染的H9细胞培养中则无效。血清药理学研究表明,单次腹腔注射大鼠ABPS125 mg.kg-1或连续腹腔注射小鼠ABPS3 mg.kg-1(qd×20)后鼠血清在MT-4细胞培养内对HIV-1 P24抗原都有抑制作用,但口服ABPS生物利用度低,灌胃大鼠ABPS 2 g.kg-1或灌胃小鼠ABPS 300 mg.kg-1无效。实验结果提示ABPS有抗HIV-1作用,有可能用于防治HIV-1感染,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硫酸酯 HIV-1活性 血清药理学
下载PDF
抗PD-1/PD-L1抗体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9
作者 喻敏成 胡博 +4 位作者 付佩尧 羊樟福 汤卫国 孙海香 徐泱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4期625-631,共7页
尽管抗PD-1/PD-L1抗体已被证实是多种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同时也带来了肿瘤免疫治疗所特有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本文主要就抗PD-1/PD-L1抗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方式以及不良反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等相关热点问题展开综述。
关键词 PD-1 PD-L1 不良反应 假性进展 爆发进展
下载PDF
骨肉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1
20
作者 曹莉莉 朱岩 +3 位作者 樊根涛 张军良 周幸 周光新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771-778,共8页
骨肉瘤是骨骼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全世界发病率约为3/100万。原发性骨肉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2%以下,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的第二高峰是50岁以上者[1]。治疗骨肉瘤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治疗,但是,单纯手术治疗骨肉瘤的患者的... 骨肉瘤是骨骼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全世界发病率约为3/100万。原发性骨肉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2%以下,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的第二高峰是50岁以上者[1]。治疗骨肉瘤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治疗,但是,单纯手术治疗骨肉瘤的患者的生存率是15%~17%[2-3]。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长春新碱和亚叶酸作为手术的辅助化疗把患者的存活率提高了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免疫 PD-1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