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枣多糖体外抗补体活性及促进小鼠脾细胞的增殖作用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庆雷 林生 +2 位作者 林勤保 孙莉莎 杨淑琴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8年第5期19-21,共3页
本文研究了国产大枣果实粗多糖体外对补体活性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补体活性,MTT法测脾细胞增殖程度。结果表明大枣粗多糖(60μg/ml以上)具有明显抗补体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关系;促进小鼠脾细... 本文研究了国产大枣果实粗多糖体外对补体活性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补体活性,MTT法测脾细胞增殖程度。结果表明大枣粗多糖(60μg/ml以上)具有明显抗补体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关系;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作用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最适浓度为10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枣 多糖 补体 脾细胞 细胞增殖 补体活性 大枣多糖
下载PDF
大枣多糖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庆 雷林生 +1 位作者 孙莉莎 杨淑琴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大枣多糖(JDPN)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毒活性和分泌TNFα、IL1、NO等功能的影响。方法:MTT法测细胞增殖活性;胸腺细胞增殖法测IL1;L929细胞株细胞毒法测TNFα;Grees试剂... 目的:探讨大枣多糖(JDPN)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毒活性和分泌TNFα、IL1、NO等功能的影响。方法:MTT法测细胞增殖活性;胸腺细胞增殖法测IL1;L929细胞株细胞毒法测TNFα;Grees试剂测NO。结果:JDPN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MΦ)对L929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和TNFα、IL1、NO的分泌功能。JDPN最佳诱导浓度对促进MΦ分泌IL1为50μg/ml,促TNFα分泌为100μg/ml。JDPN不能协同LPS促进IL1和TNFα的分泌。100μg/mlJDPN诱导MΦ分泌NO能力最强。结论:大枣多糖体外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诱导TNFα、IL1、NO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枣多糖 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 活性氧化作用 大枣 补体活性 MTT法
下载PDF
药用菌多糖的药用功能与展望 被引量:35
3
作者 陈福禄 谢宝贵 郑金贵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4-248,共5页
目的 药用菌多糖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 ,具有多种药用功能 ,对其多方面的药用价值进行概述。方法 以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为材料 ,对多种药用菌多糖的价值分别进行介绍。结果 药用菌多糖具有抗肿瘤、抗补体活性、抗氧化、抗衰老、免疫... 目的 药用菌多糖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 ,具有多种药用功能 ,对其多方面的药用价值进行概述。方法 以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为材料 ,对多种药用菌多糖的价值分别进行介绍。结果 药用菌多糖具有抗肿瘤、抗补体活性、抗氧化、抗衰老、免疫调节、降低血糖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菌多糖 药用功能 肿瘤 补体活性 氧化活性 衰老 免疫调节剂
下载PDF
金银花中抗补体活性酚酸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倪付勇 刘露 +5 位作者 宋亚玲 王雪晶 赵祎武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9-274,共6页
目的:研究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中的抗补体活性酚酸类成分。方法:通过溶血试验方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测定,采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银花乙酸... 目的:研究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中的抗补体活性酚酸类成分。方法:通过溶血试验方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测定,采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银花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其中有8个酚酸类、3个环烯醚萜类和3个黄酮类成分,包括新绿原酸(1)、绿原酸(2)、隐绿原酸(3)、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4,5-O-二咖啡酰奎宁酸(5)、3,4-D-二咖啡酰奎宁酸(6)、咖啡酸(7)、咖啡酸甲酯(8)、裂环马钱苷(9)、獐芽菜苷(10)、断氧化马钱子苷(11)、木犀草素(12)、槲皮素(13)、山柰酚(14)。抗补体实验表明化合物1~9,11~14对经典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活性最强。结论:化合物14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酚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中的主要抗补体活性成分,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活性最强,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酚酸类化合物 补体活性 山奈酚 3 5-O-二咖啡酰奎宁酸
原文传递
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辛娟 王远亮 +1 位作者 郭莉霞 牛旭峰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4年第3期179-182,共4页
多糖是一种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将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医药领域和保健食品领域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多糖 生物活性 医药 保健食品 肿瘤活性 补体活性 凝血活性
下载PDF
白茅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 被引量:29
6
作者 付丽娜 陈兰英 +1 位作者 刘荣华 陈道峰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71-1874,共4页
目的:研究白茅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试验,以抗补体活性作为导向分离手段对白茅根各提取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确定抗补体活性成分。结果:白茅根石油醚部... 目的:研究白茅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试验,以抗补体活性作为导向分离手段对白茅根各提取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确定抗补体活性成分。结果:白茅根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提部位有抗补体活性,其中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活性较强,从白茅根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白茅素(1)、芦竹素(2)、木栓酮(3)、β-谷甾醇(4)、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5)、对羟基苯甲酸乙酯(6)、5-甲氧基黄酮(7)、香草酸(8)、反式对羟基桂皮酸(9)、5-羟甲基糠醛(10)。结论:化合物6、7、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9对经典途径的补体激活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茅根 化学成分 补体活性
下载PDF
乌饭树叶的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褚纯隽 李显伦 +2 位作者 夏龙 张健 陈道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8-465,共8页
目的研究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叶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实验,以抗补体活性作为导向分离手段,对乌饭树叶各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确定抗补体... 目的研究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叶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实验,以抗补体活性作为导向分离手段,对乌饭树叶各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确定抗补体活性成分。结果从乌饭树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五烷(1)、三十一烷(2)、赤杨酮(3)、木栓酮(4)、表木栓醇(5)、羽扇豆醇(6)、齐墩果酸(7)、熊果酸(8)、东莨菪素(9)、反式对黔基桂皮酸(10)、柯伊利素(11)、芹菜素(12)、山奈酚(13)、山楂酸(14)、科罗索酸(15)、蔷薇酸(16)、2α,3α-二羟基熊果酸(17)、19a-羟基熊果酸(18)、咖啡酸(19)、异荭草苷(20)、荭草苷(21)、牡荆苷(22)、异牡荆苷(2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24)、异槲皮苷(25)、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26)、槲皮素(27)、木犀草素(28)。对其中的25个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实验,化合物5、7、8、11~13、15、18~20、23~25、27、28对经典途径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3、6、14~18、23、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熊果酸的抗补体活性最强,50%抑制溶血浓度(CH,0)为0.014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饭树叶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咖啡酸 异荭草苷 木犀草素 补体活性
原文传递
茯苓非多糖类化学成分的抗补体活性 被引量:26
8
作者 倪付勇 谢雪 +6 位作者 温建辉 李明 王永香 胡晗绯 吴云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29-2533,共5页
目的研究茯苓Poriacocos非多糖类化学成分的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实验方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经典途径的体外抗补体活性测定,采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茯苓醋酸乙... 目的研究茯苓Poriacocos非多糖类化学成分的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实验方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经典途径的体外抗补体活性测定,采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茯苓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羽扇豆醇(2)、齐墩果酸(3)、乌苏酸(4)、猪苓酸C(5)、土莫酸(6)、去氢土莫酸(7)、3-表-去氢土莫酸(8)、茯苓酸(9)、去氢茯苓酸(10)、松苓新酸(11)。化合物1~4为首次从茯苓中分离得到。抗补体实验表明化合物3~11对经典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三萜酸类化合物是茯苓非多糖类化学成分中主要的抗补体活性成分[CH50为(0.10~0.27)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非多糖类化学成分 补体活性 三萜酸类化合物 羽扇豆醇 齐墩果酸 乌苏酸
原文传递
杜仲叶多糖的提取分离、抗补体活性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学俊 伊廷金 +4 位作者 孙黔云 张文坤 闫银萍 龚桂珍 宫本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4期606-611,637,共7页
经石油醚脱脂、除胶后,采用热水提取、分步醇沉工艺获得杜仲叶水溶性多糖PsEUL1、PsEUL2、PsEUL3,分别经S-8大孔树脂脱色,Sevag法脱蛋白及透析,其中PsEUL1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多糖组分PsEUL11、PsEUL12、PsEUL13,抗补体活性实... 经石油醚脱脂、除胶后,采用热水提取、分步醇沉工艺获得杜仲叶水溶性多糖PsEUL1、PsEUL2、PsEUL3,分别经S-8大孔树脂脱色,Sevag法脱蛋白及透析,其中PsEUL1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多糖组分PsEUL11、PsEUL12、PsEUL13,抗补体活性实验表明,其中有多个组分有不同程度的抗补体活性,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活性多糖PsEUL13经硫酸-咔唑反应及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为:L-鼠李糖、D-岩藻糖、D-阿拉伯糖、D-木糖、D-葡糖糖、D-半乳糖、糖醛酸,含量比为11.8∶1.6∶37.7∶4.2∶10.7∶12.8∶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多糖 提取分离 补体活性 结构分析
下载PDF
虎杖的抗补体活性蒽醌类成分及其作用靶点 被引量:17
10
作者 沈路路 卢燕 +1 位作者 程志红 陈道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502-2507,共6页
目的 研究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中的抗补体活性蒽醌类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溶血试验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测定,并利用补体缺失血清鉴定主要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结果 从虎杖醋酸... 目的 研究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中的抗补体活性蒽醌类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溶血试验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测定,并利用补体缺失血清鉴定主要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结果 从虎杖醋酸乙酯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0个蒽醌类和3个其他类成分,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大黄酚(2)、大黄素-8-甲醚(3)、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5)、大黄酸(6)、迷人醇(7)、6-羟基芦荟大黄素(8)、xanthorin(9)、isorhodoptilometrin(10)、2, 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11)、7-羟基-4-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12)和5, 7-二羟基-异苯并呋喃酮(13)。化合物9、10为首次从蓼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是首次从虎杖中发现的茜草素型蒽醌;化合物3~9对补体系统的经典和旁路途径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以化合物7的活性最显著 [CH50=(6±2)μg/mL;AP50=(50±5)μg/mL]。靶点研究表明,化合物4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1q、C2及C9组分;化合物7作用于C1q、C2、C4及C9组分。结论 蒽醌类化合物是虎杖的主要抗补体活性成分,迷人醇活性强、靶点明确,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蒽醌类化合物 补体活性 大黄素 迷人醇
原文传递
5种马鞭草科药用植物的抗补体活性 被引量:17
11
作者 焦杨 邹录惠 +3 位作者 邱莉 谢云峰 罗艳 谢集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9-473,共5页
采用细胞溶血法考察了千解草(Pygmaeopremna herbacea)、白花灯笼(Clerodendrum fortunatum L.)、尖尾枫[Callicarpa longissima(Hemsl.)Merr.]、赪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Thunb.)Sweet]及臭茉莉(Clerodendrum philippinum Schauer ... 采用细胞溶血法考察了千解草(Pygmaeopremna herbacea)、白花灯笼(Clerodendrum fortunatum L.)、尖尾枫[Callicarpa longissima(Hemsl.)Merr.]、赪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Thunb.)Sweet]及臭茉莉(Clerodendrum philippinum Schauer var.simplex Moldenke)等5种马鞭草科药用植物提取物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抗补体活性。结果表明:千解草水提取物、白花灯笼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尖尾枫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赪桐醇提取物及臭茉莉醇提取物有较强的经典途径抗补体活性,对经典途径的抗补体活性(CH50)分别为0.092±0.008,0.074±0.008,0.088±0.006,0.134±0.017,0.123±0.010,0.380±0.080及0.200±0.015 g/L;仅千解草和尖尾枫水提取物及白花灯笼醇提取物具有旁路途径抗补体活性,对旁路途径的抗补体活性(AP50)分别为0.533±0.033,0.758±0.031和0.362±0.029 g/L。因此,5种植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补体活性,其中白花灯笼醇提取物抗补体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鞭草科 白花灯笼 赪桐 臭茉莉 尖尾枫 千解草 补体活性
下载PDF
蓝萼香茶菜的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姚士 徐乃玉 +2 位作者 褚纯隽 张健 陈道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蓝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试验,对蓝萼香茶菜各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以抗补体活性作为导向分离手段,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蓝萼香茶菜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现代谱学技术进...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蓝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试验,对蓝萼香茶菜各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以抗补体活性作为导向分离手段,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蓝萼香茶菜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现代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确定抗补体活性成分。结果:蓝萼香茶菜的正丁醇部位活性较强,从蓝萼香茶菜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豆甾醇-9(11)-烯-3-醇(2),蓝萼丁素(3),尾叶香茶菜丙素(4),山楂酸(5),科罗索酸(6),minheryinsⅠ(7),香叶木素(8),咖啡酸乙烯酯(9),咖啡酸(10),牡荆苷(11)。抗补体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9,10以及前期分离得到的异槲皮苷、芦丁、槲皮素、槲皮素-3-甲醚、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甲醚和芹菜素对经典途径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2,4,6~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咖啡酸的抗补体活性最强,CH50为0.041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萼香茶菜 化学成分 咖啡酸乙烯酯 补体活性
原文传递
石榴皮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郭海茹 朱芳娟 +3 位作者 李龙根 王跃虎 孙黔云 王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2-369,共8页
【目的】研究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皮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硅胶柱、Sephadex LH-20、RP-C18反相硅胶等色谱柱分离纯化,运用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抗补体经典途径溶血方法,测定石榴皮化学成... 【目的】研究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皮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硅胶柱、Sephadex LH-20、RP-C18反相硅胶等色谱柱分离纯化,运用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抗补体经典途径溶血方法,测定石榴皮化学成分的抗补体活性。【结果】从石榴皮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包括5个黄酮苷类,即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苷(3)、柚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和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5),以及9个其他类型化合物,即5-羟甲基糠醛(6)、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7)、3, 3′-二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8)、roseoside (9)、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甲氧基-4-羟基苯基)-1-丙酮(10)、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 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1-丙酮(11)、5-羟甲基呋喃-3-羧酸(12)、(1′R, 3′S, 5′R, 8′S, 2Z,4E)-dihydrophase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ide (13)和没食子酸(14)。石榴皮乙酸乙酯部分有抗补体活性(100μg/mL时,抑制率为51.73%)。【结论】化合物3、4、7和9~13均为首次从石榴中分离得到,乙酸乙酯部分有抗补体活性,活性成分有待进一步阐明。本研究丰富了石榴的化学成分基础,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石榴皮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 化学成分 黄酮苷 补体活性
下载PDF
白骨壤酸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补体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方旭波 江波 王晓岚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00-104,共5页
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超滤,三氯乙酸脱蛋白,DEAE-纤维素柱层析脱色,再经DE-AE-Sepharosefastflow和SephacrylS-400层析,从白骨壤树枝分离纯化得到多糖化合物HAM-3-Ⅱb-Ⅱ,经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和比旋光度测定法鉴定为均一性组分,其重... 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超滤,三氯乙酸脱蛋白,DEAE-纤维素柱层析脱色,再经DE-AE-Sepharosefastflow和SephacrylS-400层析,从白骨壤树枝分离纯化得到多糖化合物HAM-3-Ⅱb-Ⅱ,经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和比旋光度测定法鉴定为均一性组分,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为105200,比旋光度为+27.54°。糖组成分析表明它为酸性杂多糖,主要由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半乳糖和鼠李糖组成。紫外光谱表明其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等杂质成分;红外光谱证实它是一种酸性果胶类多糖,以α型差向异构为主;补体结合实验表明,该多糖通过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共同作用产生显著的抗补体活性,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骨壤 多糖 补体活性
下载PDF
广藿香的抗补体活性成分 被引量:13
15
作者 阮姝楠 卢燕 陈道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129-2135,共7页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广藿香进行抗补体活性导向分离与鉴定,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鉴定了15个黄酮、1个三萜和2个酚酸类成分,包括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1)、5-羟基-7,3',4'-三...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广藿香进行抗补体活性导向分离与鉴定,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鉴定了15个黄酮、1个三萜和2个酚酸类成分,包括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1)、5-羟基-7,3',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2)、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3)、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4)、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5)、木犀草素(6)、槲皮素-7,3',4'-三甲醚(7)、岳桦素(8)、3,5,7-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9)、槲皮素(10)、芹菜素(11)、山柰酚(12)、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13)、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1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O-α-L-鼠李糖苷(15)、齐墩果酸(16)、香草酸(17)、对甲基苄醇(18),其中化合物5,7,8,12~15,18均为首次从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经典和旁路途径的体外抗补体活性测定,并利用补体缺失血清鉴定活性最强化合物的抗补体作用靶点,结果表明,化合物3,7,10,12,16对经典和旁路途径的补体激活均有抑制作用(CH500.072~1.08 g.L-1,AP500.39~0.49 g.L-1),而化合物5,6仅对经典途径有抑制活性;活性最强的槲皮素-7,3',4'-三甲醚(7)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1q,C2,C5和C9组分,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化学成分 补体活性 黄酮 槲皮素-7 3′ 4′-三甲醚
原文传递
野木瓜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补体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文平 郭祀远 +2 位作者 李琳 孙黔云 唐维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0-124,共5页
采用水提醇沉工艺获得了水溶性野木瓜粗多糖(CCP),经过Sevag法脱蛋白,大孔树脂脱色及透析,得到野木瓜精多糖,再经DEAE-纤维素和Sepharose Cl-6B柱层析,从野木瓜中分离得到多糖组分CCP1,经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鉴定为均一组分,测... 采用水提醇沉工艺获得了水溶性野木瓜粗多糖(CCP),经过Sevag法脱蛋白,大孔树脂脱色及透析,得到野木瓜精多糖,再经DEAE-纤维素和Sepharose Cl-6B柱层析,从野木瓜中分离得到多糖组分CCP1,经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鉴定为均一组分,测定其相对分子量(MW)为2.879×106D。高效液相法测定CCP1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其摩尔比为0.034:0.228:0.045:0.055:0.638。补体结合实验表明,多糖CCP1在体外具有一定抗补体活性,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木瓜 多糖 分离 纯化 补体活性
下载PDF
三脉紫菀化学成分的分离及其抗补体和抗炎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丁昉 黄莉婷 +4 位作者 高红伟 许琼明 奉建芳 杨世林 陈道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28-2035,共8页
目的活性导向分离鉴定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中具有抗补体活性的主要成分,探讨其中活性较好的化合物抗补体主要作用靶点以及抗炎活性。方法采用减压硅胶柱、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法、中压制备和半制备液相法,对三脉紫菀醋酸乙酯... 目的活性导向分离鉴定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中具有抗补体活性的主要成分,探讨其中活性较好的化合物抗补体主要作用靶点以及抗炎活性。方法采用减压硅胶柱、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法、中压制备和半制备液相法,对三脉紫菀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具有抗补体活性的化学成分分离,其结构通过1H-NMR及13C-NMR进行鉴定;采用红细胞溶血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抗补体活性及其作用靶点筛选;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对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的研究。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槲皮素(2)、山柰酚(3)、3,5,7,3′-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4)、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8)、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9)、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3-O-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12)、山柰素-3-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13)、芦丁(14)。抗补体实验结果表明,14个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抗补体活性,并呈现较好的构效关系。抗补体靶点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1q、C5、C9组分,化合物2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1q、C2、C5、C9。抗炎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能明显抑制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释放,且能明显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结论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4、6、9、12、13为该植物中首次发现。这14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补体活性,且化合物2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脉紫菀 补体活性 活性 构效关系 齐墩果酸 3 5 7 3′-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 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天然抗补体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小娜 陈亮宇 赵心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5-359,327,共6页
补体系统的非正常激活可引起人体的多种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老年性痴呆等,但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抗补体制剂。化学合成的抗补体制剂成本高、选择性差、并能产生多种副作用,天然产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补体系统的非正常激活可引起人体的多种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老年性痴呆等,但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抗补体制剂。化学合成的抗补体制剂成本高、选择性差、并能产生多种副作用,天然产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迄今为止,已经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出多种具有抗补体活性的物质,包括多糖、黄酮、甾体、皂苷、萜类、生物碱等。本文对近年来天然产物中具有抗补体活性的成分进行了综述,由于微生物易于培养及基因工程改良,而且产品质量容易控制,来自微生物的抗补体活性物质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活性 天然产物 补体抑制剂 多糖 皂苷 萜类
下载PDF
人CD59基因的突变和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艳丽 高美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构建人突变CD59(hmCD59)基因的真核表达系统, 深入研究hmCD59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两种含有hmCD59全长cDNA序列的重组pALTER质粒, 运用脂质体介导法, 与pcDNA3质粒共转染CHO细胞, 以G418筛选阳性克隆(编...  目的: 构建人突变CD59(hmCD59)基因的真核表达系统, 深入研究hmCD59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两种含有hmCD59全长cDNA序列的重组pALTER质粒, 运用脂质体介导法, 与pcDNA3质粒共转染CHO细胞, 以G418筛选阳性克隆(编号为hmCD59- 1- CHO及hmCD59 -2- CHO)。应用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联技术及Westernblot, 进一步检测hmCD59蛋白在转染细胞膜表面的表达。通过双羧乙基碳氧荧光素四乙酰氧甲酯 (BCECF/AM)荧光染料释放试验, 对hmCD59蛋白糖基化前后的抗补体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筛选出的阳性克隆细胞用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联技术检测表明, 在细胞膜表面有hmCD59分子表达。将细胞的裂解物进行Westernblot证实, 在其相对分子质量(Mr)为 20 000处可见 1条与CD59的Mr相当的蛋白带。BCECF/AM荧光染料释放试验提示, 两种突变质粒的表达产物均具有抗补体活性, 糖基化后活性减弱。结论: 获得两株可稳定表达hmCD59的细胞。表达的hmCD59具有抗补体活性, 但糖基化后活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突变CD59 真核表达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补体活性
下载PDF
原矛头蝮蛇毒中一个新颖双链纤溶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季仁升 孙黔云 乙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823,共6页
目的从原矛头蝮蛇毒中寻找新型纤溶酶,对其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以了解其在蛇伤中的作用与毒性机制,并评估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蛋白层析技术分离纯化获得目标蛋白,检测其分子量、等电点、肽指纹图谱、多种蛋白水解活性... 目的从原矛头蝮蛇毒中寻找新型纤溶酶,对其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以了解其在蛇伤中的作用与毒性机制,并评估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蛋白层析技术分离纯化获得目标蛋白,检测其分子量、等电点、肽指纹图谱、多种蛋白水解活性、抗补体活性、出血活性、水肿活性及对流血时间的影响。结果通过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亲和层析从原矛头蝮蛇毒中纯化出一个酸性纤溶酶PMSP-A,它是由两条等电点分别为5.7与6.1的非均等肽链共价结合而成。SDS-PAGE和凝胶过滤测定其分子量分别为26.1 ku与25.3 ku。肽指纹图谱分析表明PMSP-A与黄绿烙铁头蛇毒中的血液凝固结合因子有部分序列吻合。PMSP-A能够依次降解纤维蛋白原的Bβ、Aα链,该活性能被PMSF、1,10-phenanthroline抑制,EDTA、EGTA、SBTI不能抑制其活性。PMSP-A具有纤维蛋白、精氨酸酯水解活性,没有偶氮酪蛋白水解活性。它还具有抗补体活性。动物实验表明,PMSP-A明显延长小鼠尾静脉流血时间,能诱导小鼠足趾轻度水肿,无皮下出血活性。结论 PMSP-A是一个新颖的原矛头蝮蛇毒双链丝氨酸蛋白酶,具有多种影响机体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丝氨酸蛋白酶 纤溶酶 活性 纤维蛋白(原)水解活性 补体活性 蛇伤 蛇毒 原矛头蝮蛇 烙铁头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