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组织肉瘤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海峰 李少利 +1 位作者 孙群安 董颖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9-392,共4页
软组织肉瘤是一组间叶源性的恶性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高。软组织肉瘤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化疗和局部放疗为主。随着对软组织肉瘤发病和进展机制的研究的深入,以及与之相关的靶点不断被发现,针对不同软组织肉瘤亚型的靶向药物在临床... 软组织肉瘤是一组间叶源性的恶性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高。软组织肉瘤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化疗和局部放疗为主。随着对软组织肉瘤发病和进展机制的研究的深入,以及与之相关的靶点不断被发现,针对不同软组织肉瘤亚型的靶向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积极的疗效。本文就靶向治疗在软组织肉瘤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血管靶向治疗 特异信号转导通路分子靶向治疗
下载PDF
肾癌组织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特征及其与血管形成的关系
2
作者 叶雷宏 郭国栋 +1 位作者 杨文杰 陈玉乐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004-1008,共5页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特征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通过类胰蛋白酶(Trypta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人肾癌组织及癌旁肾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并统计其浸润密度,根据Tryptase在细胞内外的分布判断肥大细胞脱颗粒状态;通过C...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特征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通过类胰蛋白酶(Trypta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人肾癌组织及癌旁肾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并统计其浸润密度,根据Tryptase在细胞内外的分布判断肥大细胞脱颗粒状态;通过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比较肾癌组织与癌旁肾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脱颗粒水平差异,分析肾癌组织中肥大细胞脱颗粒水平与其浸润密度及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25例肾癌组织标本和52例癌旁肾组织标本。Tryptase染色分析发现肾癌组织和癌旁肾组织中肥大细胞密度分别为(2.67±0.22)、(0.63±0.14)个/高倍视野,肥大细胞脱颗粒阳性率分别为70.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大细胞密度低、中、高三组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阳性率分别为42.1%、64.1%和83.3%。肥大细胞脱颗粒阳性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脱颗粒阴性组[(24.18±1.64)个/高倍视野vs.(10.18±1.97)个/高倍视野,P<0.01]。结论肥大细胞在肾癌组织中的脱颗粒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肾组织,且其脱颗粒水平与肥大细胞浸润数量及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肥大细胞 脱颗粒 血管形成 类胰蛋白酶 血管靶向治疗
下载PDF
内皮特异性分子1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范旻浩 李婷 +1 位作者 张群岭 胡夕春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27-231,共5页
内皮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specific molecule-1,ESM-1)最初是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cDNA文库克隆时发现的,是长度为2kb的cDNA序列所编码的一种可溶性蛋白多糖,又称为endocan。现有的研究表明ESM-1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内皮细胞,并和肿... 内皮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specific molecule-1,ESM-1)最初是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cDNA文库克隆时发现的,是长度为2kb的cDNA序列所编码的一种可溶性蛋白多糖,又称为endocan。现有的研究表明ESM-1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内皮细胞,并和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淋巴管的生成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其在肿瘤预后、抗血管药物疗效预测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作者对近年来关于ESM-1在基础和临床应用方面的代表性研究做一综述,以期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特异性分子1 肿瘤治疗 血管靶向治疗
下载PDF
安罗替尼维持治疗IV期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肺癌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孙帆 韩娜 张晓春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10期8859-8863,共5页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肺癌是临床中极为罕见的一种肺癌类型,病理学分类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肺癌中约占1%。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肺癌在发现时多数已全身转移,其治疗方式包括化疗、放疗、手术治疗,但预后均较差。目前,抗血管靶向药物不断发展,但...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肺癌是临床中极为罕见的一种肺癌类型,病理学分类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肺癌中约占1%。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肺癌在发现时多数已全身转移,其治疗方式包括化疗、放疗、手术治疗,但预后均较差。目前,抗血管靶向药物不断发展,但其治疗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肺癌的报道很少。所以我们在此报道一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肺癌伴脑转移使用安罗替尼维持治疗的病例,并对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一名68岁男性患者,因头晕、视物不清、下肢疼痛行全身查体发现肿瘤全身转移,穿刺证实为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线给予依托泊苷 + 铂双药化疗同时颅脑放疗,2周期治疗后复查进展,更换二线伊立替康 + 铂双药化疗5周期,2、4周期评估病灶稳定,化疗结束后给予患者安罗替尼口服维持治疗,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7.1个月,总生存期为13.1个月。本病例为以后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化疗 血管靶向治疗 安罗替尼
下载PDF
转移性结直肠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夏秀娟 李粉婷 +2 位作者 刘佳 高欣欣 王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期187-191,共5页
近年来,由于各种新的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 CRC)的个体化治疗逐步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可明... 近年来,由于各种新的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 CRC)的个体化治疗逐步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最主要的因子。贝伐单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本文对近年来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尤其是贝伐单抗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贝伐单
原文传递
精准医疗背景下进展期胃癌抗血管靶向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峻岭(综述) 汪欣(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5-829,共5页
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传统的手术和化疗等治疗手段对于晚期胃癌的疗效较差。针对HER-2阳性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一定成功,但由于胃癌患者中HER-2阳性率极低,因此获益患者数量有限。胃癌的血管生成及其相关通路对胃... 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传统的手术和化疗等治疗手段对于晚期胃癌的疗效较差。针对HER-2阳性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一定成功,但由于胃癌患者中HER-2阳性率极低,因此获益患者数量有限。胃癌的血管生成及其相关通路对胃癌的转移、复发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其关键分子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为提高晚期胃癌疗效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 inhibitor,TKI)、单克隆抗体以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等几类,尽管一些TKI的疗效尚不尽如人意,但阿帕替尼和雷莫芦单抗等一系列临床研究表明,抗血管靶向治疗是改善晚期胃癌治疗新的希望。未来可通过二代测序技术探索新的分子靶点,并联合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以及更为精准的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改善晚期胃癌抗血管靶向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化疗 血管正常化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昊川 介亚琼 韩新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9期1587-1591,共5页
目的分析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效果,以期为该方案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2例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口服抗血... 目的分析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效果,以期为该方案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2例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口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局部控制率、颈淋巴结控制率、总体生存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以评价联合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联合治疗方案,植入粒子7~45(23.52±9.29)颗,甲磺酸阿帕替尼服用剂量为250~500(373.44±121.14)mg·d^(-1)。随访时间为4~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50个月。患者原发病灶6个月、1 a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42%、69.24%,颈淋巴结控制率及整体生存率可达93.75%及96.88%。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13%,所有不良事件均为短暂一过性,患者均可耐受。结论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在控制肿瘤局部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效果较好,可为完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放射性粒子植入 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局部控制率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疗效及对癌胚抗原、肝肾功能、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丽 曹永峰 周艳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第24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疗效及对癌胚抗原、肝肾功能、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于南通市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共计7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疗效及对癌胚抗原、肝肾功能、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于南通市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共计7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接受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压情况、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血清肌酐(Scr)水平、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指标水平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CYFRA21-1、CA125、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YFRA21-1、CA125、CEA水平,两组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ALT、Scr、GGT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ALT、Scr、GGT指标水平,两组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ALT、Scr、GGT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学毒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可提高临床效果,促使肿瘤标志物水平得以改善,且不会影响肝肾功能和增加不良反应,但是易提高患者血压水平,临床需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化疗 晚期肺癌 疗效 癌胚 肝肾功能 血压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对紫杉醇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的影响
9
作者 钟敏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对紫杉醇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恩度组及安维汀组,每组8只。对照组、恩度组及安维汀组大鼠分别于第1 d、3 d、5 d、7 d腹腔注射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对紫杉醇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恩度组及安维汀组,每组8只。对照组、恩度组及安维汀组大鼠分别于第1 d、3 d、5 d、7 d腹腔注射2.0 mg/(kg·d)紫杉醇。恩度组大鼠于第1 d、3 d、5 d、7 d通过尾静脉注射10 mg/(kg·d)恩度,对照组、安维汀组大鼠于相同时间点注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安维汀组大鼠于第1 d腹腔注射20 mg/(kg·d)安维汀,对照组、恩度组大鼠于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实验前1 d和第3 d、5 d、7 d、12 d、16 d、20 d测定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恩度组、安维汀组大鼠实验前后肢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恩度组、安维汀组大鼠第3 d、5 d、7 d、12 d、16 d、20 d后肢MWT显著降低(均P<0.05)。恩度组、安维汀组大鼠第5 d、16 d后肢MWT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对照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最严重;恩度组、安维汀组坐骨神经损伤较对照组轻,其中恩度组更轻一些。恩度组、安维汀组大鼠VEGF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对紫杉醇所致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程度影响不明显,但对坐骨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紫杉醇 神经病理性疼痛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三阴乳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进展及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鹏晋 邹立群 《华西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587-1592,共6页
三阴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一个特殊的类型,具有特殊的分子表达类型和生物学特性,内分泌治疗和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无效且无明确治疗靶点,复发早、进展快、生存期短、早期易发生远处转移等特点。此类型乳腺癌对常规放射、化学治疗不敏感... 三阴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一个特殊的类型,具有特殊的分子表达类型和生物学特性,内分泌治疗和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无效且无明确治疗靶点,复发早、进展快、生存期短、早期易发生远处转移等特点。此类型乳腺癌对常规放射、化学治疗不敏感,导致其预后较其他类型乳腺癌差。对TNBC靶向治疗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人们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提高疗效。在实体瘤的恶性生长及转移中,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新生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研究成为热点。MRI技术是诊断乳腺癌的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有助于肿瘤诊断、治疗方案制定、治疗反应及预后评估,并能加深对其生物学行为的理解。现对TNBC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进展及MRI影像学疗效评价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血管生成分子靶向治疗 影像学评价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