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中药单体成分对肺念珠菌的抗菌活性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刚生 邓洁华 马耀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3种中药单体成分对肺念珠菌体外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药基法,将桂皮醛、丁香酚、藿香酮倍比稀释成2.5~0.019 5μL/mL,对致病性肺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 目的观察3种中药单体成分对肺念珠菌体外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药基法,将桂皮醛、丁香酚、藿香酮倍比稀释成2.5~0.019 5μL/mL,对致病性肺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实验观察。结果桂皮醛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MIC为0.019 5μL/mL,克柔氏念珠菌为0.039 1μL/mL;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MFC为0.039 1μL/mL,克柔氏念珠菌为0.078 11μL/mL。丁香酚对3种念珠菌MIC为0.078 1μL/mL,对白色念珠菌MFC为0.078 1μL/mL,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为0.156 2μL/mL;藿香酮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MIC为0.156 2μL/mL,克柔氏念珠菌为0.312 5μL/mL;对白色念珠菌MFC为0.156 2μL/mL,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为0.312 5μL/mL。对照组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MIC为0.313μL/mL,对克柔氏念珠菌为2.5 mg/mL。结论 3种中药单体成分对念珠菌均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桂皮醛、丁香酚、藿香酮。克柔氏念珠菌对氟康唑显示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皮醛 丁香酚 藿香酮 念珠菌 抗菌活性实验
下载PDF
桂皮油藿香油复合物对曲霉菌抗菌活性及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刚生 邓洁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6-1417,共2页
目的探讨桂皮油和藿香油复合物对烟曲霉、黄曲霉体外抗菌活性及药物作用于烟曲霉菌后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试管药基倍比稀释法,用桂皮油藿香油复合物对烟曲霉、黄曲霉进行MIC测定,对烟曲霉进行扫描电镜(SME)和透射电镜(TEM)... 目的探讨桂皮油和藿香油复合物对烟曲霉、黄曲霉体外抗菌活性及药物作用于烟曲霉菌后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试管药基倍比稀释法,用桂皮油藿香油复合物对烟曲霉、黄曲霉进行MIC测定,对烟曲霉进行扫描电镜(SME)和透射电镜(TEM)的观察。结果桂皮油藿香油复合物对烟曲霉MIC均值为桂皮油0.129 mg/ml,藿香油0.064mg/ml;对黄曲霉MIC均值为桂皮油0.257 mg/ml,藿香油0.129 mg/ml。药物作用于烟曲霉后SEM下,24~72 h菌丝粗细不一,形态不规则,胞壁脱落,呈碎片状。TEM下,24~72 h细胞水肿,细胞器大部分溶解消失,呈空泡状。结论桂皮油藿香油复合物对烟曲霉、黄曲霉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作用于烟曲霉菌后,菌丝胞壁很快溶解脱落,呈不规则或碎片状,细胞内水肿,细胞器消失,细胞变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皮油藿香油复合物 抗菌活性实验 烟曲霉 黄曲霉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下载PDF
龙牡洗剂药效学研究
3
作者 张建平 姜烜星 胡福福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6期519-520,共2页
目的探讨龙牡洗剂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版洗剂项下配制洗剂并进行性状鉴别、pH值检查、特征鉴别实验、稳定性实验、留样常温观察及过敏实验,保证制剂稳定、安全。以临床皮肤科常见致病菌为受试菌,测定洗剂最低抑菌浓... 目的探讨龙牡洗剂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版洗剂项下配制洗剂并进行性状鉴别、pH值检查、特征鉴别实验、稳定性实验、留样常温观察及过敏实验,保证制剂稳定、安全。以临床皮肤科常见致病菌为受试菌,测定洗剂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龙牡洗剂的MIC、MBC接近,白色念珠菌为0.0625g/ml,金黄色葡萄球菌0.125g/ml,绿脓杆菌0.125g/ml,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青霉属、交链孢属为0.0625g/ml,显示强力抗菌活性。结论龙牡洗剂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牡洗剂 洗剂质量控制 抗菌活性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