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墩果酸的结构修饰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
作者 唐初 陈玉 +1 位作者 柏舜 杨光忠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65,共20页
齐墩果酸属于五环三萜化合物,广泛分布在多种植物中,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主要对齐墩果酸近15年来的结构修饰及抗糖尿病、抗炎、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中一些齐墩果酸衍生物具有优良的活性.
关键词 齐墩果酸 结构修饰 糖尿病活性 活性 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双(α-呋喃甲酸)氧钒的合成和抗糖尿病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谢明进 刘伟平 +1 位作者 李玲 陈植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92-896,共5页
设计和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羧酸氧钒配合物双 (α 呋喃甲酸 )氧钒 .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确证 .在实验性动物模型上研究了这个配合物的初步毒性和降血糖作用 .结果表明 :双 (... 设计和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羧酸氧钒配合物双 (α 呋喃甲酸 )氧钒 .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确证 .在实验性动物模型上研究了这个配合物的初步毒性和降血糖作用 .结果表明 :双 (α 呋喃甲酸 )氧钒具有活性高 ,安全性好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活性 双(α-呋喃甲酸)氧钒配合物 合成 结构 降血糖活性 糖尿病药物
下载PDF
板栗总苞中的抗糖尿病活性成分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琳 高慧媛 +3 位作者 马场正树 奥山徹 冈田嘉仁 吴立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0-532,538,共4页
目的分离鉴定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总苞中抗糖尿病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 目的分离鉴定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总苞中抗糖尿病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抑制活性实验。结果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kaempferol,1)、没食子酸(gallic acid,2)、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3)、鞣花酸(ellagic acid,4)、苯甲基-6-O-β-D-吡喃葡萄糖苷(benzyl-O-β-D-glucopyranoside,5)、没食子酸正丁酯(n-butyl gallate,6)、2,4,6-三羟基苯甲酸(2,4,6-trihydroxy-benzoic acid,7)、没食子酸甲酯(methyl-gallate,8)、豆甾烷-4-烯-3,6-二酮(stig-mast-4-en-3,6-dione,9)。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结果显示9个化合物均显示不同程度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5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总苞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糖尿病活性
下载PDF
马齿苋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金妍 徐华影 陈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目的研究马齿苋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方法马齿苋全草用75%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有机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进一步通过测定各个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的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以及黄酮... 目的研究马齿苋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方法马齿苋全草用75%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有机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进一步通过测定各个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的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以及黄酮苷类化合物对Akt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来评价其抗糖尿病活性。结果从马齿苋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4’-O-α-L-鼠李糖苷(1),橙皮苷(2),山柰酚(3),木栓酮(4),6,7-二羟基香豆素(5),反式-对香豆酸(6),金莲花碱(7),咖啡酸(8),二十八烷酸(9),此外化合物1~4能够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其中化合物1的效果最为显著并能降低该细胞Akt的磷酸化水平。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具有较强的抗糖尿病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黄酮苷 芹菜素-4’-O-α-L-鼠李糖苷 糖尿病活性
下载PDF
油橄榄叶抗糖尿病活性部位筛选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佳 卜令娜 +3 位作者 裴栋 刘晔玮 任远 邸多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807-1810,共4页
目的筛选油橄榄叶抗糖尿病活性部位。方法应用回流提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技术,从油橄榄叶中提取6个部位(A~F)。对6个部位进行α-淀粉酶抑制实验、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抑制实验和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模型实验,综合评价和筛选抗糖尿病活性... 目的筛选油橄榄叶抗糖尿病活性部位。方法应用回流提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技术,从油橄榄叶中提取6个部位(A~F)。对6个部位进行α-淀粉酶抑制实验、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抑制实验和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模型实验,综合评价和筛选抗糖尿病活性部位。结果 C~F部位对α-淀粉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均显示明显的抑制活性,其中以D部位活性最强,且呈量效关系。C、D部位降血糖作用较明显,且以D部位活性最显著。结论油橄榄叶具有潜在抗糖尿病活性,其中D部位的活性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叶 糖尿病活性 Α-淀粉酶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 四氧嘧啶 糖尿病模型
原文传递
芒果苷的结构修饰 被引量:10
6
作者 廖洪利 吴秋业 +3 位作者 胡宏岗 臧志和 宋丽 杨倩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对芒果苷进行结构修饰,寻求新的抗糖尿病化合物。方法以芒果苷为原料,经烷基化得到一系列3,6,7-O-三取代芒果苷衍生物,并以芒果苷为对照进行体外抗糖尿病活性测试。结果共合成了11个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确证。结论化合... 目的对芒果苷进行结构修饰,寻求新的抗糖尿病化合物。方法以芒果苷为原料,经烷基化得到一系列3,6,7-O-三取代芒果苷衍生物,并以芒果苷为对照进行体外抗糖尿病活性测试。结果共合成了11个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确证。结论化合物5和11显示出比芒果苷更强的抗糖尿病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苷 结构修饰 糖尿病活性
下载PDF
胡黄连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洁 李萍 +1 位作者 张玉萌 刘萍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17-218,240,共3页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胡黄连进行了大量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本品的提取物有较好的保肝作用 ,并可促进肝细胞再生 ,同时具有降低血糖、降血脂及抗胃溃疡的作用。本文就胡黄连药理作用进行如下综述 。
关键词 胡黄连 药理作用 综述 实验 保肝作用 糖尿病活性
下载PDF
天然的抗糖尿病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康洁 陈若芸 于德泉 《中医药通报》 2006年第2期55-59,31,共6页
糖尿病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疾病,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化学及生物化学类药物已成为研究重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自然界中存在大量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类,萜及其苷类,色原酮类,硫键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葡萄糖苷类,多糖类等。... 糖尿病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疾病,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化学及生物化学类药物已成为研究重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自然界中存在大量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类,萜及其苷类,色原酮类,硫键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葡萄糖苷类,多糖类等。本文对这些成分进行了化学和药理方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活性 天然有效成分 综述 药理活性
下载PDF
凤尾草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姚学军 孟素蕊 王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82-1785,共4页
目的研究凤尾草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方法凤尾草全草用75%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有机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进一步通过测定黄酮苷类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 目的研究凤尾草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方法凤尾草全草用75%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有机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进一步通过测定黄酮苷类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以及对AMPK和ACC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来评价其抗糖尿病活性。结果从凤尾草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4'-O-α-L-鼠李糖苷(1),芹菜素-7-O-β-D-葡萄糖-4'-O-α-L-鼠李糖苷(2),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4),2β,5α-二羟基-(-)-16-贝壳杉烯(5),pterosin B(6),24R-ethylcholest-4-en-3-one(7),cassipourol(8),cyclolaudenol(9),此外化合物(2)能够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及AMPK和ACC磷酸化水平。结论化合物(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具有较强的抗糖尿病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草 黄酮苷 糖尿病活性
下载PDF
小檗碱调节糖脂代谢及其抗糖尿病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东伟 邵梦寒 +4 位作者 葛传慧 周忍 丁晨宵 于立恒 陈德宇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1-208,共8页
小檗碱(berberine,BBR)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近年来发现它还有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调节及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药理作用。研究表明,BBR能够改善糖尿病相关疾病的症状,且作用广泛,不仅可影... 小檗碱(berberine,BBR)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近年来发现它还有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调节及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药理作用。研究表明,BBR能够改善糖尿病相关疾病的症状,且作用广泛,不仅可影响编码基因的表达,还与miRNA和lncRNA等非编码基因关系密切,涉及糖脂代谢、肠道菌群等多个方面。该文拟就BBR调节糖脂代谢及其抗糖尿病活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糖脂代谢 调节 糖尿病活性
原文传递
桑叶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娅 李嘉盈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425-428,共4页
目的研究桑叶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方法桑叶用80%乙醇和水提取。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有机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进一步通过测定生物碱类化合物和黄酮苷类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的Hep G2... 目的研究桑叶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方法桑叶用80%乙醇和水提取。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有机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进一步通过测定生物碱类化合物和黄酮苷类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的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来评价其抗糖尿病活性。结果从桑叶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1-脱氧野尻霉素(1),1,4-dideoxy-1,4-imino-D-arabinitol(2),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β-谷甾醇(4),正三十四烷醇(5),oxyresveratrol(6),熊果酸(7),葡萄糖乙醇苷(8),此外化合物3能够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结论化合物3具有较强的抗糖尿病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黄酮苷 糖尿病活性
下载PDF
天然降糖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综述植物中降糖有效单体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资料,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自然界中存在大量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温和持久、不良反应少的天然化合物。结论:尽管存在种种困难,研究和开发... 目的:综述植物中降糖有效单体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资料,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自然界中存在大量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温和持久、不良反应少的天然化合物。结论:尽管存在种种困难,研究和开发天然降糖药物仍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活性 天然有效成分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干燥方式对绿碎茶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倜培 李青 +5 位作者 包鸿慧 沈正兴 石娟 唐前勇 程一方 周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绿碎茶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及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以绿碎茶为试验材料,采用蒸干结合真空干燥与真空冷冻干燥2种干燥工艺对绿碎茶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干燥处理,比较研究了2种提取物的色泽,DPP...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绿碎茶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及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以绿碎茶为试验材料,采用蒸干结合真空干燥与真空冷冻干燥2种干燥工艺对绿碎茶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干燥处理,比较研究了2种提取物的色泽,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以及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和抗糖基化能力。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绿碎茶多酚提取物(BGTE-FD)较蒸干结合真空干燥绿碎茶多酚提取物(BGTE-SVD)颜色相对偏黄,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其IC_(50)值分别为2.64、5.17、247.01、27.73 mg/L。同时,BGTE-FD具有较高的α-淀粉酶、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IC_(50)值分别为85.84、416.45、4.38 mg/L,且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显著强于阿卡波糖(IC_(50)值为929.59 mg/L)。此外,BGTE-FD和BGTE-SVD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抑制率分别高达65.28%和63.66%,略低于氨基胍(71.81%)。因此,真空冷冻干燥绿碎茶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及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绿碎茶可作为降血糖和抗痴呆产品的潜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碎茶 多酚提取物 氧化活性 糖尿病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提取海蒿子多酚及其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星 王乐怀 +3 位作者 林文静 刘晓欢 张露 涂宗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200,共9页
海蒿子是一种可药食两用的褐藻,具有多种功能活性。该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海蒿子多酚超声辅助提取的工艺,并测定了海蒿子多酚提取物及其萃取组分的总酚含量、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 海蒿子是一种可药食两用的褐藻,具有多种功能活性。该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海蒿子多酚超声辅助提取的工艺,并测定了海蒿子多酚提取物及其萃取组分的总酚含量、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5%,提取时间55 min,提取温度42℃,超声功率494 W,海蒿子多酚的含量为1.81 mg GAE/g DM。海蒿子粗提物正丁醇相的总酚含量最高,为24.45 mg GAE/g E。生物活性研究表明,二氯甲烷相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49.34μmol TE/g)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249.22μg/mL)最强。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相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明显高于阿卡波糖,为其9.61和10.33倍。同时,乙酸乙酯相有最强的DPP-Ⅳ酶抑制活性(IC_(50)=25.83μg/mL),该溶剂能很好地富集海蒿子中的抗糖尿病成分。相关性分析表明,多酚是海蒿子中主要的抗氧化剂,α-葡萄糖苷酶和DPP-Ⅳ酶抑制活性呈高度相关。该研究发现海蒿子多酚作为多靶点抗糖尿病药物或健康食品的潜力很大,可促进海蒿子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蒿子 多酚 响应面 氧化活性 糖尿病活性
下载PDF
绿原酸激动AMPK调节糖脂代谢的抗糖尿病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宏纪 薛兆毅 +6 位作者 王瑞琪 姜承祚 熊婧妍 夏芷萱 刘嫱 刘启兵 张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654-662,共9页
目的:探讨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糖消耗检测、甘油三酯测定的方法研究CGA对HepG2细胞毒性及糖脂代谢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结合AMP激动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 目的:探讨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糖消耗检测、甘油三酯测定的方法研究CGA对HepG2细胞毒性及糖脂代谢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结合AMP激动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特异性抑制剂阻断实验探究CGA调节糖脂代谢的潜在分子机制。采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合并糖脂代谢紊乱的小鼠模型,探究CGA体内降糖调脂的抗糖尿病活性,并通过口服糖耐量实验和胰岛素抵抗实验试验对糖耐量及胰岛素抵抗进行评估,以及肝组织HE染色观察其脂肪变性病理改变。结果:CGA在100μmol/L以内未见显著细胞毒性,其能够显著促进肝细胞HepG2的糖消耗水平,降低棕榈酸诱导的细胞内甘油三酯的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GA能够显著上调p-AMPKα和p-ACC水平,提示显著激活AMPK和ACC,且CGA对AMPK的激动作用可以被AMPK特异性抑制剂compound C所阻断,同时,compound C也能够阻断糖消耗和甘油三酯积累。动物实验结果表明,CGA还表现出显著的降糖调脂的抗糖尿病活性,具有保护肝功能,改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结论:CGA能够通过激活AMPK发挥降糖调脂的抗糖尿病作用,是潜在可应用糖尿病治疗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糖脂代谢 糖尿病活性 AMPK
下载PDF
鱼腥草水提物萃取组分抗氧化、抗糖尿病活性和化学组成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梅强根 张露 +3 位作者 马天新 谢星 陈奕熠 涂宗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0-78,共9页
鱼腥草是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且营养价值高,为阐明鱼腥草水提物不同萃取组分的抗氧化、抗糖尿病活性及主要化学组成,该研究比较了鱼腥草水提物及其萃取组分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总糖含量和总蛋白含量,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 鱼腥草是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且营养价值高,为阐明鱼腥草水提物不同萃取组分的抗氧化、抗糖尿病活性及主要化学组成,该研究比较了鱼腥草水提物及其萃取组分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总糖含量和总蛋白含量,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和抗糖基化能力,并用质谱技术测定高活性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鱼腥草水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分(ethyl acetate fraction,EAF)含有最高的总酚含量(440.3 mg GAE/g)、总黄酮含量(103.57 mg QUE/g)和总蛋白含量(2.45 mg BSA/g),但总糖含量(11.32 mg Glu/g)最低。EAF同时具有最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IC_(50)值分别为71.67、50.00和232.63μg/mL,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是阿卡波糖的3.15倍,鱼腥草水提物的正丁醇萃取组分(n-butanol fraction,n BuF)次之。EAF也具有最强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形成抑制能力,当质量浓度为4.0 mg/mL时,其抑制率超过70%,其次为n BuF。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多酚是鱼腥草中的主要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在EAF和n BuF中共鉴定出40个化合物,酚酸、槲皮素糖苷和山奈酚糖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因此,鱼腥草在抗氧化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具有进一步研究其体内抗氧化及抗糖尿病作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化学组成 多酚 氧化活性 糖尿病活性
下载PDF
白树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素丽 陈若芸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2-663,共2页
关键词 化学成分研究 糖尿病活性 热带地区 研究对象 云南南部 药用植物 研究发现 波谱分析 理化鉴定 大戟科 大洋洲 化合物 分布 课题
下载PDF
钒的有机配合物及其抗糖尿病活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传旺 陶春元 《江西化工》 2004年第2期9-14,共6页
本文对于含有V一O、V—N、V—S配位模型的有机钒配合物 ,根据它们的配位体类型 ,对其合成设计。
关键词 有机钒配合物 合成设计 糖尿病活性 类胰岛素 氨基酸 有机羧酸 配体 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粪肠球菌EF-ZA1107-06的体外益生特性研究
19
作者 许喜林 彭芸燕 +3 位作者 周晓莉 钟舒莹 段龙辉 刘冬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8-130,共13页
已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良好的抗糖尿病和抗氧化活性,并对人类癌细胞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以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亚铁离子螯合率和还原活性为指标,比较了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 已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良好的抗糖尿病和抗氧化活性,并对人类癌细胞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以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亚铁离子螯合率和还原活性为指标,比较了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ZA1107-06和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 GG,LGG)的体外抗糖尿病和抗氧化能力;通过测量Caco-2细胞系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研究了EF-ZA1107-06对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并用HepG2和MDA-MB-231细胞系初步探讨了其抗癌活性和机制。结果表明,EF-ZA1107-06的上清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40.78%~59.61%),对亚铁离子的螯合能力最强(39.28%~56.59%),而EF-ZA1107-06裂解液的还原活性最高,相当于1.072 mmol/L当量半胱氨酸,明显高于LGG裂解液(P<0.05)。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证实了EF-ZA1107-06具有抗糖尿病活性;同时,EF-ZA1107-06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H2O2对Caco-2细胞造成的氧化损伤,抑制HepG2细胞的S期和G2期,但只抑制MDAMB-231细胞的S期;诱导HepG2细胞和MDA-MB-231细胞早期凋亡的结果证实了EF-ZA1107-06具有抗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氧化能力 活性 糖尿病活性
下载PDF
苯氧异丁酸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糖尿病活性(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庆乐 王河清 +5 位作者 罗焕 高小平 刘忠荣 李伯刚 王锋鹏 赵玉芬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目的设计及合成新型苯氧异丁酸类抗糖尿病化合物。方法关键步骤采用亲核取代反应或M itsunobu缩合反应把亲脂性片段和酸性片段连接成一体,共合成了8个新目标物。用核磁共振、红外、质谱进行结构确认。结果体外胰岛素增敏活性测试(3T3-L... 目的设计及合成新型苯氧异丁酸类抗糖尿病化合物。方法关键步骤采用亲核取代反应或M itsunobu缩合反应把亲脂性片段和酸性片段连接成一体,共合成了8个新目标物。用核磁共振、红外、质谱进行结构确认。结果体外胰岛素增敏活性测试(3T3-L1脂肪细胞)结果显示,分别将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目标物A和B加入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培养液中,用GOD-POD方法分析得到上清液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942,6.339,6.226和6.512mmol.L-1。结论目标物A在胰岛素抵抗实验(3T3-L1脂肪细胞)中抗糖尿病活性介于市售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之间,而目标物B的活性略低于吡格列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增敏剂 糖尿病活性 苯氧异丁酸类化合物 3T3-L1脂肪细胞 GOD-POD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