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7篇文章
< 1 2 1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抗栓药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勇 王军 +1 位作者 董志军 熊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543-546,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抗栓药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抗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9-12月收治的80例发病12h以内、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 目的评价新型抗栓药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抗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9-12月收治的80例发病12h以内、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40例)和氯吡格雷组(40例)。术前及术后分别使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栓,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后5d血小板聚集率以及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评价安全性的指标主要为出血并发症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病变支数、TIMI血流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30d,均无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发生。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前凝血指标及术后5d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5d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P〈0.01)。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无血小板减少。替格瑞洛组有4例呼吸困难不良反应,经换用氯吡格雷后症状缓解;氯吡格雷组无呼吸困难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抗栓药替格瑞洛对急诊PCI术的抗栓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高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罗羽慧 崔坤 梅霞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7-608,611,共3页
目的比较高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不同抗栓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完成2年随访的住院和门诊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共224例,根据服用抗栓药物将患者分为4组,即华法林组、华法林+单联组、单联组及对照组,观察4组患者心血管血栓事件... 目的比较高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不同抗栓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完成2年随访的住院和门诊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共224例,根据服用抗栓药物将患者分为4组,即华法林组、华法林+单联组、单联组及对照组,观察4组患者心血管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对照组总血栓事件特别是新发脑梗死风险(12.50%)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单联组患者的血栓事件发生率(2.78%)低于华法林组(4.29%)和单联组(5.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总体出血风险(3.13%)明显低于其他抗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联组患者皮肤瘀斑的发生率低于其他抗栓组,而华法林+单联组患者总体出血风险特别是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房颤的高龄患者需要进行抗栓治疗以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使用华法林特别是华法林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抗栓治疗并未引发严重出血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房颤动 冠心病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25
3
作者 周坤 张国茹 +3 位作者 王亚玲 饶明月 张杨 王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9-531,共3页
目的比较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林联合替格瑞洛在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7例符合特定条件的PCI术后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3)为华法林+阿司匹林(1... 目的比较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林联合替格瑞洛在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7例符合特定条件的PCI术后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3)为华法林+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三联抗栓6个月,之后改为华法林+氯吡格雷(75 mg/d)或阿司匹林(100 mg/d)抗栓至12个月,试验组(n=104)为华法林+替格瑞洛(90 mg/d,2次/d)双联抗栓6个月,之后改为华法林+替格瑞洛(60 mg,2次/d)抗栓至12个月,两组均给予其他规范药物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内出现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结果两组MACE事件、出血事件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PCI术后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12个月华法林联合替格瑞落和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抗栓效果相似,且出血风险未增加,提示本研究中华法林联合替格瑞洛双联抗栓策略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房颤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华法林 替格瑞洛
下载PDF
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措施执行情况调查 被引量:25
4
作者 石铸 丘东海 +4 位作者 郑伟成 苗海锋 陈仰昆 钟秀玲 肖卫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82-485,共4页
目的分析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措施依从性,总结二级预防失败患者药物治疗不当的原因和教训。方法登记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因再发脑梗死入院患者,按改良TOAST分型进行基线资料以及二级预防执行情况分析,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 目的分析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措施依从性,总结二级预防失败患者药物治疗不当的原因和教训。方法登记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因再发脑梗死入院患者,按改良TOAST分型进行基线资料以及二级预防执行情况分析,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血压控制、他汀药物使用情况、糖尿病、吸烟等5个方面调查二级预防措施长期执行情况。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38例,其中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106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最主要的病因类型(78.3%),其两次卒中事件时间间隔小于小血管病变(P<0.05)。二级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分析显示69.4%患者未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54.5%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87.7%高脂血症患者未达到血脂控制目标,76.5%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达标,86.7%吸烟患者未戒除吸烟。结论二级预防各项措施与指南之间均存在较大差距,迫切需要在基层医务人员和患者中强化二级预防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高血压 他汀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病人抗栓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娟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1346-1348,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占总人口的1%~2%,且今后比例将会更高。预计到2050年,全球的房颤病人的总数将增加2.5倍。房颤和冠心病有很多共同危险因素,在临床中两种疾病常常共存。冠心病病人10%~15%伴有房颤,经皮冠状...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占总人口的1%~2%,且今后比例将会更高。预计到2050年,全球的房颤病人的总数将增加2.5倍。房颤和冠心病有很多共同危险因素,在临床中两种疾病常常共存。冠心病病人10%~15%伴有房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病人房颤的发生率为5%~7%。由于房颤血栓和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机制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抗栓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房颤动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秦虹霞 杨清成 孙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我科收治的76例TIA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2~3d后,71例TIA症状完全控制,5例症状仍有发作,行DSA检查均证实为颈内动脉高度狭窄,2例...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我科收治的76例TIA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2~3d后,71例TIA症状完全控制,5例症状仍有发作,行DSA检查均证实为颈内动脉高度狭窄,2例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1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症状均得到控制,其余2例因拒绝手术治疗渐进展为脑梗死。结论发病机制:微栓子学说、微小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等;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特点,TIA症状发作时间为1h,有局灶定位体征;治疗:抗栓是TIA首选方法;如果有颈动脉高度狭窄可考虑尽快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手术
下载PDF
抗栓药物治疗中颅内出血患者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被引量:18
7
作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640-1645,共6页
老龄化社会时代,患有心肌梗死、脑梗死、心房纤颤以及心脏瓣膜疾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同时由于现代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抗栓药物治疗已成为临床的常规治疗方法。抗栓药物治疗过程中颅内出血患者比单纯颅内出血患者预后差... 老龄化社会时代,患有心肌梗死、脑梗死、心房纤颤以及心脏瓣膜疾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同时由于现代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抗栓药物治疗已成为临床的常规治疗方法。抗栓药物治疗过程中颅内出血患者比单纯颅内出血患者预后差,并且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患者 药物治疗 围手术期管理 神经外科 颅内 专家 中国
原文传递
冠心病介入抗栓治疗相关最新进展概要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海伟 韩雅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8-110,共3页
近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抗栓领域取得了许多关键性的进展。以TWILIGHT等研究为代表的降阶治疗探索是目前PCI术后抗血小板策略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而在合并心房颤动PCI患者中,联合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双联或短程三联抗栓方案... 近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抗栓领域取得了许多关键性的进展。以TWILIGHT等研究为代表的降阶治疗探索是目前PCI术后抗血小板策略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而在合并心房颤动PCI患者中,联合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双联或短程三联抗栓方案的有效和安全性已获多项新研究的印证。比伐芦定新的研究结果将更新直接PCI抗凝的循证证据。新的缺血与出血风险评估标准使抗栓降阶策略的选择更加有章可依。相信更多有益的抗栓治疗探索必将造福国内PC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 进展
原文传递
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现状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征 闫盈盈 +3 位作者 朱昀 武东 郭英 张帆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研究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高龄患者抗栓治疗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住院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基本信息、结局等进行描... 目的研究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高龄患者抗栓治疗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住院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基本信息、结局等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将其分为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组(n=236)与未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组(n=18),再将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SAPT)组(n=138)、口服抗凝药物治疗(OAC)组(n=60)及抗凝联合单药抗血小板治疗(OAC+SAPT)组(n=38)。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抗凝治疗将其分为抗凝组(n=98)与未抗凝组(n=156)。探讨患者不同抗栓方案与其治疗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4例患者,平均年龄(84.94±5.89)岁,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分别为(3.54±1.38)分、(5.61±1.57)分、(3.08±0.89)分。所有入组患者中死亡40例(15.7%),栓塞56例(22.0%),出血54例(21.3%)。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的死亡事件、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未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死亡事件、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未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C+SAPT组与SAPT组患者死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AC+SAPT组与OAC组患者死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C+SAPT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低于SAPT组、O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较低,抗凝药物应用仍不充分,抗血小板单药治疗与患者死亡及栓塞的不良结局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血小板
下载PDF
目前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观点和焦点 被引量:14
10
作者 曾秋棠 彭昱东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0-373,共4页
根据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缺血和出血的风险评估,制定个体化抗栓策略至关重要。房颤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需3联抗栓治疗。长期持续的抗栓治疗策略还取决于患者临床情况、支架种类、抗栓药物类型等。合理选... 根据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缺血和出血的风险评估,制定个体化抗栓策略至关重要。房颤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需3联抗栓治疗。长期持续的抗栓治疗策略还取决于患者临床情况、支架种类、抗栓药物类型等。合理选择手术路径、抗栓药物、支架种类以及有效的临床监测和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临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短尾蝮蛇毒磷脂结合抗凝蛋白对动物血栓的抗栓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黎渊弘 黎肇炎 黄丙轮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从短尾蝮蛇毒中分离纯化磷脂结合抗凝蛋白(PBAP),研究其对动物血栓的抗栓作用。方法用Chandler法制备家兔体外血栓和半体内血栓模型;用Reyers法制备大鼠静脉血栓模型;用Nowork法制备家兔肺动脉栓塞模型。测定PBAP对家兔体外血栓、... 目的从短尾蝮蛇毒中分离纯化磷脂结合抗凝蛋白(PBAP),研究其对动物血栓的抗栓作用。方法用Chandler法制备家兔体外血栓和半体内血栓模型;用Reyers法制备大鼠静脉血栓模型;用Nowork法制备家兔肺动脉栓塞模型。测定PBAP对家兔体外血栓、半体内血栓、肺动脉栓塞和大白鼠静脉血栓的抗栓效应。结果短尾蝮蛇毒PBAP对家兔体外血栓、半体内血栓、肺动脉栓塞和大白鼠静脉血栓干湿重均有明显减轻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PBAP抗凝蛋白对动物血栓具有明显的抗栓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结合凝蛋白 静脉血
下载PDF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简介(1) 被引量:11
12
作者 胡大一 孙艺红 《中国医药导刊》 2005年第1期62-66,共5页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的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权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指南。该指南1986年推出,约每3年更新一次,2004年9月第七届ACCP会议期间,推出了新一版的指南(简称ACCP7),共21个章节,约500条分级建议,涵...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的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权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指南。该指南1986年推出,约每3年更新一次,2004年9月第七届ACCP会议期间,推出了新一版的指南(简称ACCP7),共21个章节,约500条分级建议,涵盖了包括所有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基础理论以及与血栓栓塞相关的各学科如心血管内科和普通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肿瘤科、儿科、妇产科等。ACCP7全文发表在CHEST杂志2004年9月增刊上。新指南既是对前一版指南(2001年)的更新,也是对正在研发和已经取得初步临床证据的新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展望。为此,本刊特别邀请胡大一和孙艺红教授就ACCP7进行介绍,由于指南的篇幅较大,我们将陆续介绍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分期刊出,希望通过对指南的解读促进广大临床医生在实践中规范地进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指南 医师协会 治疗 塞性疾病 肿瘤科 血小板药物 美国 国际 规范
下载PDF
三七粉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及DVT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国梁 齐冰冰 +4 位作者 赵秀泉 邢宝瑞 欧阳洪欣 杨毅捷 韩广普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0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三七粉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失血量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验证三七粉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具有止血及抗栓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选取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2例91膝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术后... 目的:探讨口服三七粉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失血量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验证三七粉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具有止血及抗栓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选取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2例91膝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皮下注射,1次/d,并于术前1 d至术后7 d应用三七粉3 g口服,2次/d。对照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皮下注射,1次/d,并于术前1 d至术后7 d应用三七粉及淀粉(按1∶19)混合物作为安慰剂3 g口服,2次/d。所有患者术后72 h拔除引流管,对伤口引流量(记录显性出血)及患侧下肢周径与健侧差值进行记录(考虑隐形性出血)。术后第7天行双下肢静脉超声,计算DVT发生率,分别对两组病例的伤口引流量、患侧下肢周径与健侧差值、DVT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伤口引流量、患侧下肢周径与健侧差值及DVT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三七粉对TKA术后具有止血及抗栓的双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粉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止血 双向调节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抗栓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国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0-421,共2页
目前,阿司匹林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尤其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则更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有效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毫无疑问,二级预防主要针对临床上已有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关键词 阿司匹林 保护作用机制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急性缺血性卒中 心血管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二级预防
原文传递
大剂量东菱克栓酶(DF-521)抗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明礼 韩风 +1 位作者 王复新 王卓尔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5期304-305,共2页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DF-521)大剂量与常规剂量溶栓疗效的差别。方法选择发病12小时之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2例,应用DF-521溶栓,首剂20BU,第2、3日各用10BU静滴为治疗组,以病人年龄、病情、发病时间相似...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DF-521)大剂量与常规剂量溶栓疗效的差别。方法选择发病12小时之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2例,应用DF-521溶栓,首剂20BU,第2、3日各用10BU静滴为治疗组,以病人年龄、病情、发病时间相似,及用此药常规推荐剂量(首剂10BU、隔日5BU,共3次)的12例患者作1:1配对研究。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剂量DF-521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且能缩小梗塞灶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东菱克 治疗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栓降阶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悦 石静 何美娇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75-1078,共4页
随着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和影像学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广泛应用,PCI相关血栓风险明显降低。近来,越来越多临床证据支持抗血小板治疗的降阶策略。有报道显示,东亚人群较欧美人群发生血栓... 随着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和影像学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广泛应用,PCI相关血栓风险明显降低。近来,越来越多临床证据支持抗血小板治疗的降阶策略。有报道显示,东亚人群较欧美人群发生血栓风险更低而出血风险更高。因此,国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最佳抗栓治疗方案已成为目前冠心病药物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阶治疗 替格瑞洛 剂量
原文传递
萌动苦荞醋抗氧化活性及抗栓、溶栓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云龙 何永吉 +3 位作者 胡红娟 李红梅 胡俊君 程哲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6-51,共6页
目的:制备萌动苦荞醋并分析其功效成分含量,研究萌动苦荞醋抗氧化活性及抗栓、溶栓作用。方法:以发芽萌动后的苦荞麦为主要原料,通过生料发酵和传统老陈醋工艺相结合制备萌动苦荞醋,分析其常规理化指标和特征功效成分含量。采用DPPH法和... 目的:制备萌动苦荞醋并分析其功效成分含量,研究萌动苦荞醋抗氧化活性及抗栓、溶栓作用。方法:以发芽萌动后的苦荞麦为主要原料,通过生料发酵和传统老陈醋工艺相结合制备萌动苦荞醋,分析其常规理化指标和特征功效成分含量。采用DPPH法和FRAP法对萌动苦荞醋的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价,利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法(PT)和纤维蛋白平板法(FPA)对萌动苦荞醋的抗栓、溶栓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功效成分分析表明,以萌动苦荞麦为原料,利用生料发酵和传统老陈醋工艺结合制备的萌动苦荞醋含有丰富的总黄酮、总酚、γ-氨基丁酸(GABA)和D-手相肌醇(D-CI);抗氧化活性分析显示,萌动苦荞醋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88.23%,总抗氧化值为54.54 FeSO4mmol/L,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抗栓、溶栓分析证实,萌动苦荞醋可显著延长PT时间,增加纤溶圈面积,具有明显的抗栓、溶栓作用。结论:制备的萌动苦荞醋含有丰富的总黄酮、总酚、GABA和D-CI,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显著的抗栓、溶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动苦荞醋 氧化
原文传递
美国新版《抗栓治疗与血栓预防指南》评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翟振国 王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于2012年2月初发表了新版《抗栓治疗和血栓预防指南》(第9版)。新版指南在指南制定过程、方法学、推荐意见和内容方面均有显著变化,丰富和更新了有关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 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于2012年2月初发表了新版《抗栓治疗和血栓预防指南》(第9版)。新版指南在指南制定过程、方法学、推荐意见和内容方面均有显著变化,丰富和更新了有关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防治问题,成为血栓防治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和最全面的指南之一。临床医师应该在谨慎、客观应用该指南的基础上,于实践中不断地更新指南,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性疾病
原文传递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潘培培 林丽跃 吴福连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ACS合并AF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2至12月收治的29例为对照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ACS合并AF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2至12月收治的29例为对照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予常规护理干预;2016年1至12月收治的29例为观察组,采用PCI后予早期护理干预,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采用CHA2DS2-VASc评分体系,科学评估出血风险,加强抗栓用药指导,合理发放药物,加强预防出血护理,严密观察出血并发症以及积极对症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有效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各种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牙龈出血1例,出血发生率3.4%,对照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PCI术后穿刺部位出血2例、牙龈出血2例、鼻出血3例,出血发生率27.6%,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ACS合并AF患者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房颤 出血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栓前状态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信强 刘晓华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52-554,共3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管内皮损伤 前状态 多脏器损伤 补体激活 发生发展 重要因素 倾向 产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