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抗战时期大后方金融网的构建路径及特点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朝晖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61,共14页
抗战时期大后方金融网的建设,对于坚持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着力针对大后方金融网构建的路径和特点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大后方金融网的构建采取了政府强力推动的路径:战时金融垄断... 抗战时期大后方金融网的建设,对于坚持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着力针对大后方金融网构建的路径和特点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大后方金融网的构建采取了政府强力推动的路径:战时金融垄断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大后方金融网的制度基础,中国金融中心的西移提供了金融网构建的基本渠道,而以国家银行为骨干的各类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大量、全面的扩充和发展,则成为大后方金融网构建的载体;大后方金融网的构建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政策性、差别性、网络化等一系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金融网 途径 特点
原文传递
抗战大后方的民众教育馆——以四川省和重庆市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朱煜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117,共13页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增强抗战力量、强化社会控制,赋予民众教育馆"训练民众、动员民众之重大使命"。抗战大后方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民众教育馆,在蒋介石推动国民精神总动员及新生活运动的背景下,致力于民族精神、传统道德的...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增强抗战力量、强化社会控制,赋予民众教育馆"训练民众、动员民众之重大使命"。抗战大后方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民众教育馆,在蒋介石推动国民精神总动员及新生活运动的背景下,致力于民族精神、传统道德的教育;协助政府检查民众读物、剧本、宣讲资料;利用集会仪式等渠道对民众实施国民精神动员及日常生活改造,为战时民众动员与训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工作范围过于宽泛,人员缺乏专业训练,经费不足,以及部分职员工作敷衍懈怠,尤其还须面对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使民众教育馆工作力不从心。不过它毕竟是政府体制内的社会教育中心机构,较之体制外的民众教育力量,具有被政府强力推广的优势,因此在社会精英和政府官员心目中依然"比较卓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民众教育馆 国民精神总动员 新生活运动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大后方粮食增产措施及其成效分析--以四川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俊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1-233,190,共4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解决粮食匮乏问题,增加粮食生产,以应战争之需,在大后方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粮食增产运动。四川省政府积极响应并采取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两大措施,以期提高本省粮食产量。两大措施的施行,使战时四川...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解决粮食匮乏问题,增加粮食生产,以应战争之需,在大后方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粮食增产运动。四川省政府积极响应并采取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两大措施,以期提高本省粮食产量。两大措施的施行,使战时四川粮食作物栽培面积确实较战前扩大不少,各种粮食作物产量与战前相较也有了较大增加,粮食总产量增长迅速,粮食生产总体上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并未获得提高,与战前相较,甚至反而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四川 粮食增产 措施 成效
原文传递
全面抗战时期《新民报》成为我党的知心朋友
4
作者 胡平原 《工会信息》 2024年第14期35-37,共3页
《新民报》,1929年9月创刊于南京。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力主宣传抗日,鞭打卖国,备受全国各地读者喜爱。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后,《新民报》内迁到陪都重庆,随后四川省会的成都也办起了《新民报》。成渝两地《新民报》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 《新民报》,1929年9月创刊于南京。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力主宣传抗日,鞭打卖国,备受全国各地读者喜爱。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后,《新民报》内迁到陪都重庆,随后四川省会的成都也办起了《新民报》。成渝两地《新民报》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引下,文化名人密切配合,编辑记者辛勤耕耘,这份油墨芳香的报纸,在中国文化抗战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全面抗战爆发后,《新民报》的主要负责人陈铭德约请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负责人叶剑英、廖承志到报社介绍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从此陈铭德及《新民报》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报》 抗战大后方 全面抗战时期 陈铭德 知心朋友 陪都重庆 南京办事处 鞭打
原文传递
同舟共济 共赴国难——抗战时期四川接纳安置内迁情况概述
5
作者 高勇 《巴蜀史志》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是抗战大后方,是中国抗战最重要、最稳定、最坚实的人、财、物供给战略基地,被国人公认为“民族复兴基地”。不仅出兵多、出钱多、出粮多、出物多、出力多,而且接纳安置最多。四川以其宽大的胸怀,容纳了南京国民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是抗战大后方,是中国抗战最重要、最稳定、最坚实的人、财、物供给战略基地,被国人公认为“民族复兴基地”。不仅出兵多、出钱多、出粮多、出物多、出力多,而且接纳安置最多。四川以其宽大的胸怀,容纳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迁入,容纳了华北、华东沦陷地区工矿企业、科研教育文化机构的迁入,容纳了各地上百万逃难人群的迁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南京国民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 供给战略 情况概述 抗战时期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工矿企业
下载PDF
浅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6
作者 寇琳琳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中缅两国自古以来有着密切联系,在反帝反侵略的斗争中相互支持与帮助,从而结下深厚情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为实现其称霸目标,向太平洋和东南亚扩张,缅甸成为盟国和日本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面对共同的威胁,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 中缅两国自古以来有着密切联系,在反帝反侵略的斗争中相互支持与帮助,从而结下深厚情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为实现其称霸目标,向太平洋和东南亚扩张,缅甸成为盟国和日本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面对共同的威胁,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本法西斯和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先后两次入缅作战抗击日本侵略军。三年多时间中,中国先后投入兵力总计约40万人,伤亡约14万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之后撤回国内。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远征军 入缅作战 抗战大后方 国际地位
下载PDF
效率何为?——抗战大后方建筑设计化用传统木构之思 被引量:2
7
作者 朱镇宇 李海清 余经伟 《建筑遗产》 2023年第1期22-36,共15页
效率作为建筑实践最重要的议题之一,长期被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者忽视。与此相应,抗战大后方建筑长期未受学界足够重视。战时建筑讲求多快好省,是研究建筑效率问题的绝佳样本。文章以效率问题为切入点,研究抗战大后方建筑,基于档案查阅... 效率作为建筑实践最重要的议题之一,长期被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者忽视。与此相应,抗战大后方建筑长期未受学界足够重视。战时建筑讲求多快好省,是研究建筑效率问题的绝佳样本。文章以效率问题为切入点,研究抗战大后方建筑,基于档案查阅和田野调查所获一手史料,梳理抗战大后方化用传统木构的诸多案例,包含不同类型的42款屋架,归纳其技术类型和特征;重点研究位于重庆的三个项目,运用结构力学方法分析其技术特征,以实践逻辑剖析设计者在空间效率、结构效率、材料与构造效率之间的复杂权衡,初步建立起建筑效率理论框架,揭示抗战时期中国建筑的“效率转向”,并指出其当代意义——关注建筑效率的设计思维在任何时代都不会无足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抗战大后方 传统木构 空间效率 结构效率 材料效率 构造效率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璧山县国民教育的政教关系研究(1940—1945)
8
作者 于诗琦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抗战大后方的璧山县在“新县制”推行的背景下,开始实施“政教合一”的国民教育体制。研究表明,“裁局设科”后的璧山县域国民教育行政体系,虽秉持新县制“政教合一”的制度设计,使得县域国民教育管理呈现垂直化的趋势,导致基层教育主... 抗战大后方的璧山县在“新县制”推行的背景下,开始实施“政教合一”的国民教育体制。研究表明,“裁局设科”后的璧山县域国民教育行政体系,虽秉持新县制“政教合一”的制度设计,使得县域国民教育管理呈现垂直化的趋势,导致基层教育主管机构的权力缩小;地方社会行政与教育两方围绕国民教育人事的冲突与矛盾,更反映了大后方基础教育政教关系的不稳定性。如何找到政教双方分工合作与相互联系的具体路径,是战时大后方国民教育实施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璧山县 国民教育 政教关系
下载PDF
当年党报油墨香
9
作者 徐红 《铁军》 2024年第3期25-26,共2页
当年党报铿语,世代长闻油墨香。“毋忘在莒”,是《新华日报》1942年7月7日为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5周年,以两个整版篇幅出版特刊所采用的醒目标题。《毋忘在营》之本意出自鲍叔牙劝戒齐桓公毋忘在营避难往事的典故。《新华日报》于193... 当年党报铿语,世代长闻油墨香。“毋忘在莒”,是《新华日报》1942年7月7日为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5周年,以两个整版篇幅出版特刊所采用的醒目标题。《毋忘在营》之本意出自鲍叔牙劝戒齐桓公毋忘在营避难往事的典故。《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正式创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活跃于抗战大后方的舆论先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抗战大后方 油墨香 党报 鲍叔牙 齐桓公
原文传递
《乐风》(1940.1-1944.6)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汤斯惟 张小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3期79-86,共8页
《乐风》是抗战时期由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主办音乐期刊,该刊历时5年,共发行20期,涉及191位作者的441篇文章,内容囊括了音乐学科的所有方面,极具学术价值。本文将从《乐风》的创办与停刊风波,编辑与发行,主要作者的作品和具体... 《乐风》是抗战时期由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主办音乐期刊,该刊历时5年,共发行20期,涉及191位作者的441篇文章,内容囊括了音乐学科的所有方面,极具学术价值。本文将从《乐风》的创办与停刊风波,编辑与发行,主要作者的作品和具体内容等方面入手,对《乐风》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乐风》 音乐期刊研究
下载PDF
抗战大后方农业改良与推广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和乐乐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9期86-90,共5页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农业实际上成为国民政府支撑抗战的主要经济力量。农业增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战时问题,“复兴农村”的农业改良与推广为了适应持久抗战的需求,在大后方得到了积极推行,抗战物资得到及时补充,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农业实际上成为国民政府支撑抗战的主要经济力量。农业增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战时问题,“复兴农村”的农业改良与推广为了适应持久抗战的需求,在大后方得到了积极推行,抗战物资得到及时补充,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推广成效。近年来抗战大后方农业改良与推广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农业推广政策、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推广经费、推广品种改良与病虫害防治、农业推广机构,到推广成效与经验,可谓硕果累累,同时也存在研究方法单一、区域研究不平衡、概念模糊、碎片化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大后方农业改良与推广的整体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农村 抗战大后方 农业推广 农业改良
下载PDF
共享史料共写史书 共同弘扬抗战精神——第五届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与抗战精神传承研讨会侧记
12
作者 《两岸关系》 2023年第9期42-43,共2页
8月13日至18日,第五届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与抗战精神传承研讨会在重庆举办,来自两岸的退役将领、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等近200人与会。活动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简称中华抗协)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 8月13日至18日,第五届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与抗战精神传承研讨会在重庆举办,来自两岸的退役将领、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等近200人与会。活动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简称中华抗协)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重庆市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所协办,旨在倡导加强两岸抗战历史教育和抗战精神传承,激励两岸同胞尤其是年轻一代弘扬抗战精神,携手振兴中华。此次研讨会是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后在渝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两岸线下交流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史 精神传承 抗战大后方 历史文化研究 疫情防控 线下 抗战精神 振兴中华
原文传递
第八届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论坛综述
13
作者 潘大礼 王琦 《抗日战争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3-147,共5页
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 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1))因此,抗战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推动和加强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是深化中国抗战史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研究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军国主义 抗战大后方 历史转折点 复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抗日战争 论坛综述 抗战
原文传递
全面抗战时期西北大后方的烟毒治理——以甘肃省为例
14
作者 侯培和 《中国边疆学》 2023年第1期290-309,共20页
鸦片政策是民国时期影响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恶政。以鸦片种植为依托征收的“烟亩罚款”实际上是政府“寓禁于征”下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短期内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与增加农民的收益,长期实行则会导致政府与农民的上下交... 鸦片政策是民国时期影响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恶政。以鸦片种植为依托征收的“烟亩罚款”实际上是政府“寓禁于征”下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短期内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与增加农民的收益,长期实行则会导致政府与农民的上下交困。全面抗战前夕,南京国民政府为治理烟毒与增加战时粮食生产,特制订“两年禁毒,六年禁烟”限期禁烟计划。甘肃省政府据此制订更为具体的禁烟计划,自1935年起以“全省各县,分五年办理”实现分期禁烟。囿于国内环境、国民政府执政能力、施政理念、施政政策及甘肃地方官民阻碍等的限制,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甘肃鸦片烟毒仍无法禁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甘肃省 烟毒治理
下载PDF
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与空间分布的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一民 刘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8-225,共8页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东中部的城市也遭到严重破坏而普遍出现衰落。抗日战争却使大量东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向西南地区汇聚,由此促进了西南地区城市的发展与空间...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东中部的城市也遭到严重破坏而普遍出现衰落。抗日战争却使大量东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向西南地区汇聚,由此促进了西南地区城市的发展与空间分布的变化。此一时期,西南地区城市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不同层级城市的发展,尤其是核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发展类型也随之而发生变化。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城市的发展,为支撑中国坚持全面抗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城市 空间分布 类型
原文传递
第七届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16
作者 胡杨 《抗日战争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58,M0004,共6页
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是抗日战争史的重要领域,近十年来在资料整理、研究内容和主题的扩展,以及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均有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战争史在区域研究领域的深入。为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推动抗战大后方研究,202... 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是抗日战争史的重要领域,近十年来在资料整理、研究内容和主题的扩展,以及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均有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战争史在区域研究领域的深入。为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推动抗战大后方研究,2022年11月5—6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师范 历史文化学院 抗战大后方 资料整理 抗日战争史 研究成果 论坛综述 丰硕成果
原文传递
全面抗战时期大后方与抗日根据地青年工作之比较
17
作者 杨清毓 《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7-84,共8页
青年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争取抗战胜利,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全民族团结共同抗战,党在抗日根据地、抗战大后方和沦陷区开展了不同形式与内容的青年工作。相较于沦陷区,党在抗战大后方... 青年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争取抗战胜利,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全民族团结共同抗战,党在抗日根据地、抗战大后方和沦陷区开展了不同形式与内容的青年工作。相较于沦陷区,党在抗战大后方与根据地的青年工作成效显著,既有诸多共性,也有不少区别,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青年工作的对象、青年工作的方式、青年工作的内容等方面。文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与根据地开展青年工作的比较,有助于理解中共战时政策的灵活与成熟,进而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走向胜利的内在机理,同时也为当前党的青年工作提供历史经验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抗日根据地 青年工作
下载PDF
抗战大后方民歌民谣专题文献调研情况概述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兆辉 王祝康 张冰梅 《抗战文化研究》 2013年第1期251-261,共11页
抗战大后方民歌民谣作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民众生活斗争的鲜活载体,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优秀的非物质抗战历史文化遗产。抗战大后方民歌民谣文献调研具有学术、历史与现实意义,在确定科学合理的调研方... 抗战大后方民歌民谣作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民众生活斗争的鲜活载体,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优秀的非物质抗战历史文化遗产。抗战大后方民歌民谣文献调研具有学术、历史与现实意义,在确定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法基础上,通过对大后方出版发行的报纸、期刊与图书等文献资料进行广泛而深入地专项普查工作,就选取的抗战歌谣样本的文献来源、时间数量等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获取第一手的全面翔实、系统完整的文献信息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歌谣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当前有关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5,共5页
本文针对当前"抗战大后方美术研究"可能要面对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如,这是一项区域性研究,那么我们如何界定这一边界处于游移状态的地理区域,如何讨论其移动性很强的文化现象。因为区域的特殊性,那么其研究方法... 本文针对当前"抗战大后方美术研究"可能要面对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如,这是一项区域性研究,那么我们如何界定这一边界处于游移状态的地理区域,如何讨论其移动性很强的文化现象。因为区域的特殊性,那么其研究方法的问题也出现了,即注意当下的在场的"现有"关系,而不是"既有"关系,但"现有"关系的临时性很强,又需要一种总体论述进行意义整合,而在总体结构关系中"意义层"的问题又出现了。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横列网状结构,强调双向互动。最后,就是资料问题。因为战争环境,信息杂乱,处理起来问题也比较多,不能过分地依赖文献,口述资料的使用也应慎重。虽说这是特定区域的研究,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史 抗战大后方 美术研究 现有关系 横列网状结构 资料考辨
下载PDF
抗战大后方县域国民教育的资源筹措——以四川省璧山县为例(1940—1945)
20
作者 于诗琦 《长江文明》 2023年第3期80-93,共14页
如何在地方有效推行与落实国民教育,一直是困扰近代中国新式教育变革的核心问题之一。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基于新县制推行的特殊背景,战时国民教育制度试图融合义务教育与失学民众补习教育,通过“政教合一”的制度设计,最终达到强化... 如何在地方有效推行与落实国民教育,一直是困扰近代中国新式教育变革的核心问题之一。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基于新县制推行的特殊背景,战时国民教育制度试图融合义务教育与失学民众补习教育,通过“政教合一”的制度设计,最终达到强化地方自治的目的。本文从区域社会史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抗战时期璧山县域国民教育资源措置进行个案研究,旨在考察在国家政权逐步深入地方社会的背景下,县域国民教育中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大后方县域国民教育资源筹措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地方社会的诉求。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制约体制,地方社会独自承担了教育转型的制度成本,进而陷入县域国民教育“制度套利”以及内卷化的实践困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国民教育 资源筹措 璧山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