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中共干部的养成 被引量:51
1
作者 黄道炫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50,160,共24页
抗战时期,中共干部的养成卓有成就。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使中共在坚持使用、提拔工农干部的同时,得以放手培养大批知识分子干部,促进干部群体的气质变化及整体提升。和中共革命实践通常都环环相扣一样,抗战时期中共干部的养成也是一个... 抗战时期,中共干部的养成卓有成就。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使中共在坚持使用、提拔工农干部的同时,得以放手培养大批知识分子干部,促进干部群体的气质变化及整体提升。和中共革命实践通常都环环相扣一样,抗战时期中共干部的养成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培训、考核、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多管齐下、交相作用,内的自觉是基础,外的规训是手段,形成动态而非静态、固化而不僵化的干部养成路径。抗战时期,是中共开展整风运动,从思想上、行动上进一步统一、改造全党的关键期,"三八干部"的养成还打上了整风的深深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三八干部 整风 批评与自我批评
原文传递
中国革命中的乡村动员:一项政治史的考察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里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3-204,共12页
中国革命得以成功,关键在于中共强大而有效的民众动员能力。从抗战到内战,中共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采用了不同的动员策略。抗战时期主要是以抗日救亡激发农民的民族情感、以减租减息和合理负担满足农民的利益诉求、以群众路线提升农民的... 中国革命得以成功,关键在于中共强大而有效的民众动员能力。从抗战到内战,中共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采用了不同的动员策略。抗战时期主要是以抗日救亡激发农民的民族情感、以减租减息和合理负担满足农民的利益诉求、以群众路线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内战时期主要是以土地改革进行利益导向的动员、以阶级划分进行身份导向的动员、以诉苦清算进行情感导向的动员。整个革命年代,中共乡村动员又呈现出超越不同阶段的延续性特征。无论抗战还是内战,中共乡村动员都以获取农民的参与性支持、认同性支持和物质性支持为基本目标;为实现此目标,又总是以利益之满足、身份之建构、情感之唤起作为基本的动员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 乡村动员 抗战 内战
下载PDF
国民党走向皖南事变之经过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奎松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9,共39页
抗战爆发后的国共两党关系 ,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但不到两年时间 ,两党关系就不期然地走向了紧张 ,1 941年 1月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使国共两党几乎走向全面破裂。皖南事变的爆发 ,有着相当复杂的背景。而国民党人以正统... 抗战爆发后的国共两党关系 ,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但不到两年时间 ,两党关系就不期然地走向了紧张 ,1 941年 1月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使国共两党几乎走向全面破裂。皖南事变的爆发 ,有着相当复杂的背景。而国民党人以正统自居盲目自大和坚持一党独裁的心态 ,难以适应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和必欲发展壮大自身力量的政策 ,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只是 ,在抗战的特殊环境下 ,国民党要想重新拾起军事“剿共”的办法来防止共产党的壮大 ,也并非易事。因此 ,皖南事变的发生 ,在很大程度上又不能不带有相当的偶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抗战 国民党 国共两党关系 军事 正统 走向 共产党人 独裁 独立自主
原文传递
抗战初期中共武装在华北的进入和发展——兼谈抗战初期的中共财政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道炫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63,160-161,共17页
抗战初期,中共武装在抵御日军入侵的大背景下进入华北,并逐渐在华北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根据地,站稳脚跟。中共在华北的进入和发展,演绎了政治力量堪称完美的逆境中求生存的一幕,其发展之顺利,恐怕连当年中共自己也始料未及。中共的发展... 抗战初期,中共武装在抵御日军入侵的大背景下进入华北,并逐渐在华北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根据地,站稳脚跟。中共在华北的进入和发展,演绎了政治力量堪称完美的逆境中求生存的一幕,其发展之顺利,恐怕连当年中共自己也始料未及。中共的发展,当然首先是自身努力的产物,其进入华北后,以武装为中心,统一战线和群众运动为两翼,最大限度在各地区寻找制敌和发展的良机。同时,中共的发展,和战前华北的特殊态势、战争初期日军的进攻和占领方式也密切相关,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中共初期发展的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中共 华北 根据地
原文传递
论抗战美术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18
5
作者 黄宗贤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7-135,共9页
中国现代美术史从来就不是一个自律和排他的纯粹风格的演变史。20世纪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和抗争求存,既是艺术发展的现实规定,也决定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的担当。同时,一种精神性的延续又直接影响了中国革命美术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 中国现代 美术史 意义 抗战 内忧外患 中华民族 20世纪 艺术发展 社会责任 未来走向 中国革命 直接影响 演变史 艺术家 精神性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赣闽粤边区的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被引量:13
6
作者 温锐 游海华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7,共27页
赣闽粤边区向来远离江西、福建、广东三省政治与经济中心 ,是为三省政治的边缘化地区和社会经济的贫困地区。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边区开始了缓慢的现代化的进程。抗战军兴 ,东南各省军政机关、工商企业、学校、避战逃难人员等纷迁赣... 赣闽粤边区向来远离江西、福建、广东三省政治与经济中心 ,是为三省政治的边缘化地区和社会经济的贫困地区。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边区开始了缓慢的现代化的进程。抗战军兴 ,东南各省军政机关、工商企业、学校、避战逃难人员等纷迁赣闽粤边区 ,给赣闽粤三地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长期处于区域经济和政治边缘化的边区迎来了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闽粤边区 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 地区社会发展 东南 东三省 经济中心 政治 机关 浪潮
原文传递
我国第一支新型专业民族管弦乐队的诞生与发展──抗战时期重庆国乐活动资料之一 被引量:15
7
作者 郑体思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7-51,共5页
本文着重介绍前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筹建我国第一支新型专业民族管弦乐队的简要史实。他们一步步着手解决资金来源、招聘培训人才、改制乐器、创作新曲、大胆试奏的探索过程即是战胜重重困难的过程。通过电台的播放... 本文着重介绍前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筹建我国第一支新型专业民族管弦乐队的简要史实。他们一步步着手解决资金来源、招聘培训人才、改制乐器、创作新曲、大胆试奏的探索过程即是战胜重重困难的过程。通过电台的播放,颇受海内外听众欢迎,为抗战宣传和民族管弦乐队建设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管弦乐队 诞生 发展 广播电台 抗战 重庆 国乐
下载PDF
《财主底儿女们》:苦吟知识分子的心灵史诗 被引量:7
8
作者 秦弓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5-192,共18页
关键词 《财主底儿女们》 苦吟 心灵史 苦难 史诗 战争 罪恶 抗战 日军 屠杀
下载PDF
走向妥协的人与文——张爱玲在抗战末期的文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解志熙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49,共13页
本文分析了由《连环套》引发的张爱玲之争及其后续文学行为,揭示出张爱玲为文以至为人的蜕变轨迹,指出她在"妇人性"的人性书写中宣叙一种但求个人自由安稳于现世不妨苟且偷生于乱世的妥协迷思,遂将"人的文学"引入... 本文分析了由《连环套》引发的张爱玲之争及其后续文学行为,揭示出张爱玲为文以至为人的蜕变轨迹,指出她在"妇人性"的人性书写中宣叙一种但求个人自由安稳于现世不妨苟且偷生于乱世的妥协迷思,遂将"人的文学"引入歧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分析 张爱玲 文学 妥协 抗战 《连环套》 个人自由 人性
原文传递
战时国家之城的形象建构——老舍的重庆想象与民族国家观念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永东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66,共9页
在老舍的重庆想象中,重庆作为民族国家的象征,拥有对北平性格进行评价的权力,北平故事被控制在国都重庆/民族国家的观念框架中,主要人物的城市去留策略,满足了老舍作为"北平之子"和"国家之子"的意愿。"下江人&... 在老舍的重庆想象中,重庆作为民族国家的象征,拥有对北平性格进行评价的权力,北平故事被控制在国都重庆/民族国家的观念框架中,主要人物的城市去留策略,满足了老舍作为"北平之子"和"国家之子"的意愿。"下江人"来到重庆,展开了人与城的对话。在对话中,身份迁移、季节转换、新旧冲突等题材被整合到重庆想象中。"下江人"既有的"身份"与重庆战时语境相龃龉,"身份"在国家意义的层面被重新建构。战都重庆拥有轰炸季与雾季两副城市面孔,面孔的转换嵌入叙事机制中,演绎了"下江人"的命运变奏和民族共同体观念的分合。无论走向重庆还是离开重庆的叙事安排,老舍都是基于民族国家立场的考量,以此完成了对战时国家之城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战时国都 重庆 民族国家 城市想象 抗战
原文传递
全面抗战时期华北八路军士兵的日常卫生 被引量:13
11
作者 宋弘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76,M0003,共17页
抗战时期华北八路军士兵的日常卫生为了解中共对军队的管理提供了具体例证。日常卫生问题不仅关乎士兵的身体健康和所处的清洁环境,也关乎中共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同时也是八路军和日军战斗的内容之一。因此,中共一方面注重士兵个体的卫生... 抗战时期华北八路军士兵的日常卫生为了解中共对军队的管理提供了具体例证。日常卫生问题不仅关乎士兵的身体健康和所处的清洁环境,也关乎中共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同时也是八路军和日军战斗的内容之一。因此,中共一方面注重士兵个体的卫生,并培养士兵注意日常卫生,另一方面加强对环境与公共卫生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军队和民众的关系。在士兵日常卫生工作推行过程中,中共采取了动员与教育的多种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推行的阻力。士兵日常卫生措施的推行为增强中共军队的战斗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华北 八路军 士兵 日常卫生
原文传递
陈立夫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教育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珊珍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0-110,共21页
陈立夫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八年抗战期间,陈立夫担任近7年的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在战争艰难岁月中,陈立夫在拟订战时教育政策、方针,迁播高校,增设、改进中国高等教育,推进中等教育、国民教育与社会教育,发展边疆教... 陈立夫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八年抗战期间,陈立夫担任近7年的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在战争艰难岁月中,陈立夫在拟订战时教育政策、方针,迁播高校,增设、改进中国高等教育,推进中等教育、国民教育与社会教育,发展边疆教育和华侨教育,以及救济、培养与征召青年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使中国教育不仅没有因战争而停顿,相反得到了相当的发展。但是,陈立夫执掌教育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在教育部门维护蒋介石的专制独裁,实行思想统制,防共反共,抵制“赤化”,逆时代进步大潮。功过是非,历史会给予公允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立夫 抗战 教育 国民政府
原文传递
战争本质的国族叙事与个人体验——中国、西方战争文艺“历史记忆”的差异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孟繁华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66,共4页
抗战题材的作品,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经验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题材的作品在实现国族动员、反对侵略战争和拯救民族危亡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伟大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作为创作资源被持久地开掘,战争对人... 抗战题材的作品,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经验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题材的作品在实现国族动员、反对侵略战争和拯救民族危亡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伟大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作为创作资源被持久地开掘,战争对人心灵创痛的揭示还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层面;而西方关于战争题材的文艺在这一点上要远比我们深刻。对人性的关怀、对战争给个人造成的伤痛的揭示更显示了艺术的力量,也更接近战争危害的本质。文学史上我们反映内战的文艺远比抗战文艺更成熟和更有影响。同是战争,但对这两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战争,文艺的反映竟是如此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人性 国族叙事 个人体验
下载PDF
抗战音乐史上珍贵的一页——《黄河大合唱》在国统区桂林的传播 被引量:9
14
作者 陆铿荣 左超英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26,共7页
关键词 合唱 旋律 音乐史 时代气息 歌词 十年 音乐家 抗战 国统区 冼星海
原文传递
皖东摩擦前新四军抗战战略的调整与演变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雷波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99,M0004,共16页
1940年春皖东摩擦前,中共中央对新四军的抗战战略先后做出过几次重大调整。从最初改编时提出的"保存南方革命运动的战略支点",到开赴前线后强调的"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再到六中全会后定位为"发展江南(... 1940年春皖东摩擦前,中共中央对新四军的抗战战略先后做出过几次重大调整。从最初改编时提出的"保存南方革命运动的战略支点",到开赴前线后强调的"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再到六中全会后定位为"发展江南(浙、皖南、苏南)闽粤赣游击战争之‘产婆’",基本还是立足江南、辐射东南的框架。江北指挥部获准设立后,中央顺势提出以指挥部作为"华中武装力量之中心"推动"发展华中"战略,并要求皖南、苏南抽调骨干北上,便已是整体战略格局的大逆转。后经多方协商讨论,中央为新四军确定了"巩固江南、发展江北、向东行动"的战略方针。虽重视江北的特殊机遇,但三个方面基本上还是无分轩轾,直到皖东摩擦前,中央重划各大区抗战任务,大致为新四军确立了江北、江南多线并重的敌后抗战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东摩擦 新四军 项英 抗战
原文传递
“浩歌声里请长缨”──桂林抗战音乐运动述论 被引量:9
16
作者 冯明洋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7-83,共27页
抗战时期的桂林,群众歌咏运动轰轰烈烈,多种音乐思想、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出版与宣传活动空前活跃。本文概括了自1938年10月至1944年11月这六年间桂林音乐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主要活动、著名社团、报刊、作品、人物动态等。以展... 抗战时期的桂林,群众歌咏运动轰轰烈烈,多种音乐思想、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出版与宣传活动空前活跃。本文概括了自1938年10月至1944年11月这六年间桂林音乐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主要活动、著名社团、报刊、作品、人物动态等。以展示我国抗战音乐史上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生活 音乐思想 音乐表演 音乐创作 音乐史 作品 桂林 抗战 主要活动 述论
原文传递
流产的毛蒋会晤:1942-1943年国共关系再考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金以林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8,159,共16页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共关系逐步由合作走向摩擦,前后经历过三次"国民党反共高潮":第一次是1939年12月爆发的山西新军事件;第二次是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第三次是1943年5月,国民党准备闪击延安。中共党史著作对此多有...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共关系逐步由合作走向摩擦,前后经历过三次"国民党反共高潮":第一次是1939年12月爆发的山西新军事件;第二次是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第三次是1943年5月,国民党准备闪击延安。中共党史著作对此多有叙述,然而往往没有注意到,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共高潮"前后两年多期间,国共关系一度相当缓和,且有过一段较为密切的接触,特别是1942年这一年,蒋介石主动提出要与毛泽东会晤。为此毛泽东多次致电在重庆的周恩来,希望面对蒋介石会商国共关系,后因周恩来的反对,而改派林彪到重庆见蒋介石。最终双方因差距过大,谈判不了了之。此后不久,随着共产国际的解散,国共双方又展开了新一轮的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蒋介石 抗战 国共关系 “反共高潮”
原文传递
广西商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菊香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146-147,共2页
广西商会是在外国商会影响下,借鉴外省的经验而成立的,主要职能虽是护商,但在抗日战争中,在鼓励商人投资、协助政府推行政令、开展献金活动、外争国权、兴学育才等方面都作出较大的贡献。
关键词 商会 抗战 作用 广西 抗日战争
下载PDF
论“石牌文化”及其旅游开发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崔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9年第S1期18-21,共4页
合理利用和开发旅游资源是三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位于西陵峡中的古镇石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本文将从石牌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历史和现实作用等方面阐述"石牌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
关键词 石牌 抗战 自然景观 石牌文化
下载PDF
1940──1942年国共粮食政策比较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秀丽 封学军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45-50,共6页
1940年至1942年是中国抗战最困难的时期。粮食问题成了能否坚持抗战和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为此,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制定了自己新的粮食政策,它对渡过难关,坚持抗战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1940年至1942年是中国抗战最困难的时期。粮食问题成了能否坚持抗战和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为此,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制定了自己新的粮食政策,它对渡过难关,坚持抗战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制定的粮食政策表现了明鲜的差异,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国民党 共产党 粮食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