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抗战时期中共干部的养成 |
黄道炫
|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1
|
|
2
|
中国革命中的乡村动员:一项政治史的考察 |
李里峰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1
|
|
3
|
国民党走向皖南事变之经过 |
杨奎松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6
|
|
4
|
抗战初期中共武装在华北的进入和发展——兼谈抗战初期的中共财政 |
黄道炫
|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1
|
|
5
|
论抗战美术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意义 |
黄宗贤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8
|
|
6
|
抗日战争时期赣闽粤边区的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
温锐
游海华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3
|
|
7
|
我国第一支新型专业民族管弦乐队的诞生与发展──抗战时期重庆国乐活动资料之一 |
郑体思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5
|
|
8
|
《财主底儿女们》:苦吟知识分子的心灵史诗 |
秦弓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9
|
走向妥协的人与文——张爱玲在抗战末期的文学行为分析 |
解志熙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5
|
|
10
|
战时国家之城的形象建构——老舍的重庆想象与民族国家观念 |
李永东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3
|
|
11
|
全面抗战时期华北八路军士兵的日常卫生 |
宋弘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3
|
|
12
|
陈立夫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教育 |
张珊珍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3
|
|
13
|
战争本质的国族叙事与个人体验——中国、西方战争文艺“历史记忆”的差异性 |
孟繁华
|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14
|
抗战音乐史上珍贵的一页——《黄河大合唱》在国统区桂林的传播 |
陆铿荣
左超英
|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9
|
|
15
|
皖东摩擦前新四军抗战战略的调整与演变 |
李雷波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1
|
|
16
|
“浩歌声里请长缨”──桂林抗战音乐运动述论 |
冯明洋
|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9
|
|
17
|
流产的毛蒋会晤:1942-1943年国共关系再考察 |
金以林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18
|
广西商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
刘菊香
|
《广西社会科学》
|
2003 |
7
|
|
19
|
论“石牌文化”及其旅游开发价值 |
崔进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1999 |
8
|
|
20
|
1940──1942年国共粮食政策比较分析 |
张秀丽
封学军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