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前后脑电图及影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忠磊
付婷霞
+3 位作者
胡颖新
李桂玲
毛德华
谭文彬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11-313,319,共4页
目的观察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前后脑功能和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对412例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2例脑囊尾蚴病患者中,脑电图检查示轻、中、重度异常分别占40.53%、45.63%、1...
目的观察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前后脑功能和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对412例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2例脑囊尾蚴病患者中,脑电图检查示轻、中、重度异常分别占40.53%、45.63%、13.84%;脑电波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和局限性慢波活动,或在异常背景上有少量散在或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脑CT、MRI检查示单发小囊型占23.54%,多发小囊型占44.42%,脑炎型占13.59%,大、小囊并存型占4.85%,钙化型占2.18%,混合型占11.41%。脑囊尾蚴病患者经过3个疗程抗囊尾蚴治疗后复查,脑电图恢复正常和明显好转分别占79.85%和20.15%;CT、MRI检查发现77.18%的患者病灶全部吸收,20.63%的患者大部分病灶吸收,2.18%的患者病灶无变化,均为钙化型。脑内囊尾蚴感染处于急性期的单发和多发小囊型、脑炎型和大、小囊并存型抗囊尾蚴治疗效果好,混合型抗囊尾蚴治疗效果较差,处于钙化期的脑囊尾蚴病患者仅需进行对症治疗。结论脑囊尾蚴病患者脑电图表现为轻度至重度异常,脑CT、MRI检查以多发小囊型为主。经抗囊尾蚴治疗后,多数患者脑电图逐渐恢复正常,病灶全部吸收,但部分患者会留有少量钙化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
囊尾蚴
病
抗
囊尾蚴
治疗
脑电图
影像学检查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脑囊尾蚴病患者治疗后脑CT影像学特征变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颖新
贾凤菊
+3 位作者
台桦
于振华
戴军
于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3-526,547,共5页
目的探讨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期间脑CT影像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380例脑囊尾蚴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3阶段阿苯达唑、吡喹酮抗囊尾蚴化疗,治疗前后均行头颅CT扫描...
目的探讨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期间脑CT影像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380例脑囊尾蚴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3阶段阿苯达唑、吡喹酮抗囊尾蚴化疗,治疗前后均行头颅CT扫描,其中210例行增强扫描,对治疗不同阶段患者脑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囊尾蚴病患者治疗前CT影像显示有单个或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囊内可见小结节状高密度头节影,伴周围水肿;治疗后脑CT复查显示81.58%(310/380)的脑囊尾蚴病患者低密度灶完全吸收,16.32%(62/380)病灶大部分吸收,2.11%(8/380)CT影像显示为钙化灶。患者一般于服用抗囊尾蚴药物2~3 d后出现杀虫反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抗囊尾蚴药物反应逐渐减轻,在第3阶段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病灶吸收或钙化。结论 CT检查可明确脑囊尾蚴病病变部位、范围,并可对脑囊尾蚴病进行分型,还能根据抗囊尾蚴治疗期间影像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
囊尾蚴
病
抗
囊尾蚴
治疗
体层摄影术
影像学特征
杀虫反应
原文传递
题名
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前后脑电图及影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忠磊
付婷霞
胡颖新
李桂玲
毛德华
谭文彬
机构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济宁医学院基础学院
出处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11-313,319,共4页
文摘
目的观察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前后脑功能和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对412例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2例脑囊尾蚴病患者中,脑电图检查示轻、中、重度异常分别占40.53%、45.63%、13.84%;脑电波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和局限性慢波活动,或在异常背景上有少量散在或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脑CT、MRI检查示单发小囊型占23.54%,多发小囊型占44.42%,脑炎型占13.59%,大、小囊并存型占4.85%,钙化型占2.18%,混合型占11.41%。脑囊尾蚴病患者经过3个疗程抗囊尾蚴治疗后复查,脑电图恢复正常和明显好转分别占79.85%和20.15%;CT、MRI检查发现77.18%的患者病灶全部吸收,20.63%的患者大部分病灶吸收,2.18%的患者病灶无变化,均为钙化型。脑内囊尾蚴感染处于急性期的单发和多发小囊型、脑炎型和大、小囊并存型抗囊尾蚴治疗效果好,混合型抗囊尾蚴治疗效果较差,处于钙化期的脑囊尾蚴病患者仅需进行对症治疗。结论脑囊尾蚴病患者脑电图表现为轻度至重度异常,脑CT、MRI检查以多发小囊型为主。经抗囊尾蚴治疗后,多数患者脑电图逐渐恢复正常,病灶全部吸收,但部分患者会留有少量钙化灶。
关键词
脑
囊尾蚴
病
抗
囊尾蚴
治疗
脑电图
影像学检查
对比研究
Keywords
Cerebral cysticercosis
Antiparasitic treatment
EEG
Neuroimaging
Comparative study
分类号
R532.33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脑囊尾蚴病患者治疗后脑CT影像学特征变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颖新
贾凤菊
台桦
于振华
戴军
于涛
机构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山东省济宁卫生学校
济宁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3-526,547,共5页
基金
山东省济宁市科技局立项课题(2009-56-34)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3HL014)
文摘
目的探讨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期间脑CT影像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380例脑囊尾蚴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3阶段阿苯达唑、吡喹酮抗囊尾蚴化疗,治疗前后均行头颅CT扫描,其中210例行增强扫描,对治疗不同阶段患者脑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囊尾蚴病患者治疗前CT影像显示有单个或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囊内可见小结节状高密度头节影,伴周围水肿;治疗后脑CT复查显示81.58%(310/380)的脑囊尾蚴病患者低密度灶完全吸收,16.32%(62/380)病灶大部分吸收,2.11%(8/380)CT影像显示为钙化灶。患者一般于服用抗囊尾蚴药物2~3 d后出现杀虫反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抗囊尾蚴药物反应逐渐减轻,在第3阶段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病灶吸收或钙化。结论 CT检查可明确脑囊尾蚴病病变部位、范围,并可对脑囊尾蚴病进行分型,还能根据抗囊尾蚴治疗期间影像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
关键词
脑
囊尾蚴
病
抗
囊尾蚴
治疗
体层摄影术
影像学特征
杀虫反应
Keywords
Cerebral cysticercosis
Antiparasitic therapy
Tomography
Imaging characteristic
Insecticide response
分类号
R532.33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前后脑电图及影像学对比研究
王忠磊
付婷霞
胡颖新
李桂玲
毛德华
谭文彬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
1
原文传递
2
脑囊尾蚴病患者治疗后脑CT影像学特征变化
胡颖新
贾凤菊
台桦
于振华
戴军
于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