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8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抗原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姜笃银 陈璧 +1 位作者 贾赤宇 陶克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制备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Xeno -ADM )埋植物的抗原性差异。 方法 将猪断层中厚皮片采用胰蛋白酶 +tritonX 10 0等处理 ,制成Xeno -ADM ,分为戊二醛交联的Xeno ADM1组、网状交联的Xeno ADM2 组、未交联的Xeno AD...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制备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Xeno -ADM )埋植物的抗原性差异。 方法 将猪断层中厚皮片采用胰蛋白酶 +tritonX 10 0等处理 ,制成Xeno -ADM ,分为戊二醛交联的Xeno ADM1组、网状交联的Xeno ADM2 组、未交联的Xeno ADM3 组、动物先用Xeno ADM蛋白致敏后再移植交联的Xeno ADM4组和未交联的异体兔Allo ADM对照组。分别将移植物埋植于 5组共计 2 5只日本白兔的耳部和背部皮下 ,术后 2~ 32周检测兔血清抗ADMs抗体效价 ,并观察移植物大体和组织学变化。 结果 Xeno ADM4埋植物组血清抗Xeno ADM蛋白抗体效价最高 ;排除致敏因素的影响 ,Xeno ADM各组血清抗体滴度依次为 :Xeno ADM3 组 >Xeno ADM2 组 >Xeno ADM1组 (P<0 .0 5~ 0 .0 0 1) ;在Allo ADM组中 ,有 4 0 %的血清样本呈现出抗Allo ADM蛋白抗体阳性。组织学上 ,Xeno ADM移植部位有激烈而持久的炎症反应 ,明显强于Allo ADM异体埋植对照组 ;ADM被降解吸收的程度依次为 :Xeno ADM3 >Xeno ADM2 >Xeno ADM4>Xeno ADM1>Allo ADM (P <0 .0 5~ 0 .0 0 1) ,在交联型ADM组易产生异物巨细胞反应。 结论 Xeno ADM的免疫原性强于Allo ADM ,诱导宿主产生IgG限制的免疫反应 ;大张变性的ADM埋植物能降低抗原 抗体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抗原性 实验研究 移植 组织学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复合皮移植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6
2
作者 陈璧 姜笃银 +5 位作者 贾赤宇 汤朝武 姚庆君 韩军涛 刘亚玲 徐明达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47-350,共4页
目的 寻求一种较理想的真皮替代物 ,用以修复全厚皮肤缺损创面。 方法  (1 )将异体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allo/xeno ADM) +自体刃厚皮组成复合皮 (CS),以自体刃厚皮作对照 ,采用一步移植法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移植术后应用生... 目的 寻求一种较理想的真皮替代物 ,用以修复全厚皮肤缺损创面。 方法  (1 )将异体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allo/xeno ADM) +自体刃厚皮组成复合皮 (CS),以自体刃厚皮作对照 ,采用一步移植法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移植术后应用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方法观察移植物抗原性的改变、表皮 真皮连接区 (DEJ)基底膜带结构的再形成情况。 (2 )在此基础上 ,应用前述CS移植技术治疗5 3例全厚皮缺损或瘢痕切除患者 ,观察术后皮片成活情况并作随访。 结果 CS一步法移植后的成活情况良好。 (1 )移植后 2 8周可见DEJ基底膜带重新形成 ,基底膜细胞呈极性生长并呈波浪形排列 ,真皮乳头与皮钉再生。allo ADM的抗原性明显低于xeno ADM,仅在术后早期有少数炎性细胞浸润 ,未见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2 )移植于 5 3例患者的 70块CS中 ,6 5块完全存活占 92 9%,2块因更换敷料不当部分存活 ,3块因创面感染移植失败。患者最长随访时间为 8.5年 ,所移植的CS质地和色泽接近正常皮肤。 结论 allo/xeno ADM的抗原性很低 ,移植后能发挥长期的真皮支架或诱导组织再生的真皮“模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移植后 基底膜 患者 ADM 抗原性 复合皮移植 生物化学 存活 细胞
原文传递
不同处理方法对虾过敏蛋白分子量及抗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3
作者 董晓颖 高美须 +3 位作者 潘家荣 张春红 王志东 李淑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8-554,共7页
本文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虾过敏蛋白分子量及抗原性的影响。利用酶解、超高压、微波3种方法处理虾过敏蛋白,利用SDS-PAGE对虾过敏蛋白分子量大小进行测定,用OPA法对各种酶解条件下蛋白质的水解度进行测定,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各种处理后... 本文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虾过敏蛋白分子量及抗原性的影响。利用酶解、超高压、微波3种方法处理虾过敏蛋白,利用SDS-PAGE对虾过敏蛋白分子量大小进行测定,用OPA法对各种酶解条件下蛋白质的水解度进行测定,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各种处理后过敏蛋白抗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蛋白酶处理后虾过敏蛋白特征条带消失,而经超高压和微波处理的分子量大小没有变化;间接竞争ELISA检测表明三种处理均会导致虾过敏蛋白致敏性不同程度降低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过敏原 超高压 微波 酶解 分子量 抗原性
下载PDF
2013~2014年度中国H3N2亚型流感病毒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李希妍 成艳辉 +10 位作者 谭敏菊 黄维娟 郭俊峰 隗合江 肖宁 蓝雨 赵翔 杨磊 王钊 王大燕 舒跃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分析2013-2014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地区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变异情况,本文选择了本监测年度中国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利用标准雪貂抗血清进行抗原性分析,利用Sanger测序法进行病毒基因测序,采用邻位相临法(Neighbor-J... 为分析2013-2014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地区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变异情况,本文选择了本监测年度中国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利用标准雪貂抗血清进行抗原性分析,利用Sanger测序法进行病毒基因测序,采用邻位相临法(Neighbor-Joining,N-J)方法进行种系进化分析,分析我国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进一步比较其与疫苗株的匹配性。抗原分析显示,本监测年度H3N2亚型流感病毒大部分为疫苗株A/Victoria/361/2011细胞株的类似株(99.6%),但以A/Texas/50/2012鸡胚株为参考抗原,只有15.1%为类似株,仅有11.9%与中国流行株的鸡胚分离株A/Shanghai-Changning/1507/2012抗原性类似。HA基因特性分析显示我国毒株均位于同一大分支,NA基因没有发现与耐药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突变。总之,2013-2014流感监测年度我国H3N2亚型流感病毒在流行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变异,但病毒在鸡胚中传代会导致关键氨基酸位点变异。应及时分析并发现我国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变异情况,推选出更适合我国的疫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H3N2亚型 抗原性 基因特性
原文传递
PRRS的病原学和免疫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书亮 王红宁 《四川畜牧兽医》 2000年第B07期79-81,83,共4页
本文从PRRSV的分类地位及分型、形态特征、抵抗力、培养特性、基因组结构、亚基因组RNA、结构蛋白以及PRRSV对猪感染的免疫应答。
关键词 生殖呼吸综合征 病原学 免疫学 分型 抗原性 分子生物学 免疫应答 病毒病
全文增补中
鳗弧菌、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的分离及特性 被引量:26
6
作者 周丽 刘洪明 +1 位作者 战文斌 宋微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5,共5页
分别用SDS、Sarkosyl及PMSF法分离制备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溶藻胶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主要外膜蛋白(MOMP),通过SDS-PAGE分析比较2种弧菌主要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SDS、Sarkosyl和PMSF法分离提取的鳗弧菌和溶藻... 分别用SDS、Sarkosyl及PMSF法分离制备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溶藻胶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主要外膜蛋白(MOMP),通过SDS-PAGE分析比较2种弧菌主要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SDS、Sarkosyl和PMSF法分离提取的鳗弧菌和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中,SDS PAGE电泳图谱不同,鳗弧菌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7~138kD;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7~104kD,其中,45kD、30kD和27kD外膜蛋白为鳗弧菌和溶藻胶弧菌所共有。经比较,Sarkosyl法对2种弧菌外膜蛋白的提取效果较好。对3种方法提取的2种弧菌的主要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后,分别与吸附后的兔抗鳗弧菌、抗溶藻胶弧菌血清的Western blotting印迹显示,兔抗鳗弧菌血清与其菌株的外膜蛋白主要有3条免疫反应带,其分子量分别为97kD、51kD和30kD,说明其可能与鳗弧菌抗原的特异性有关;兔抗溶藻胶弧菌血清与其菌株的外膜蛋白主要有2条免疫反应带,其分子量分别为51kD和27kD,说明可能与溶藻胶弧菌抗原的特异性有关,而51kD外膜蛋白可能是2种弧菌共有的特异性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特性 鳗弧菌 溶藻胶弧菌 外膜蛋白 弧菌病 抗原性
下载PDF
颗粒化重组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及其抗原性与免疫原性 被引量:27
7
作者 何志强 张军 +5 位作者 李少伟 林鉴 刘如石 陈毅歆 王颖彬 夏宁邵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2-268,共7页
过去的研究发现大肠杆菌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 (HEV)衣壳蛋白ORF2的aa3 94_60 6片段NE2可以形成同源多聚体 ,并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 ,但纯化后的免疫原性较弱。这里表达了 3个NE2蛋白的N端延伸突变体 ,发现对应于ORF2aa3 68_60 6的重组蛋... 过去的研究发现大肠杆菌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 (HEV)衣壳蛋白ORF2的aa3 94_60 6片段NE2可以形成同源多聚体 ,并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 ,但纯化后的免疫原性较弱。这里表达了 3个NE2蛋白的N端延伸突变体 ,发现对应于ORF2aa3 68_60 6的重组蛋白HEV 2 3 9在体外可以形成颗粒性抗原。HEV 2 3 9抗原颗粒与戊肝患者血清反应性良好 ,对中和性单克隆抗体 8C11的反应性与NE2抗原相当 ,而对另一中和性单克隆抗体 8H3的反应性较NE2抗原有显著提高 ,表明HEV 2 3 9抗原颗粒具有比NE2更好的抗原性。纯化后的HEV 2 3 9抗原颗粒直径约为 15~3 0nm。铝佐剂吸附的HEV 2 3 9免疫Balb c小鼠的半数有效剂量 (ED5 0 )在 0 0 8~ 0 2 5μg之间 ,而同样以铝佐剂吸附的NE2抗原 60 μg剂量免疫的抗体阳转率仅 2 5% ,表明HEV 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衣壳蛋白 疫苗 颗粒性抗原 原核表达 抗原性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戊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孟继鸿 戴星 +2 位作者 窦晓光 YE KHUDYAKOV H A FIELDS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基因型和亚型戊型肝炎病毒 (HEV)重组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对HEV抗原性的影响 ,筛选出最佳的HEV抗原用于戊型肝炎的免疫诊断。方法 :用已知序列的HEV基因工程表达蛋白作为包被抗原 ,对已知血清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的 :探讨不同基因型和亚型戊型肝炎病毒 (HEV)重组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对HEV抗原性的影响 ,筛选出最佳的HEV抗原用于戊型肝炎的免疫诊断。方法 :用已知序列的HEV基因工程表达蛋白作为包被抗原 ,对已知血清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结果 :6种不同抗原对 3 0份正常献血者血清无抗原性 ,对 17份急性戊型肝炎病人血清和 5份实验感染动物血清均呈阳性反应 ,但血清抗体滴度的高低与所用抗原的基因型有关 ,尤其是受到该抗原第 76位氨基酸变化的影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重组蛋白 抗原性
下载PDF
RhE抗原分布与临床输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陆紫敏 祖亚钧 +3 位作者 梁萍 方琦 李雪晨 纪黎明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2年第4期479-481,共3页
目的:观察RhE抗原分布,探讨其抗原在临床输血中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免疫学方法对13200例临床受血者和献血员进行RhE、e表型鉴定,并对其中3613例RhE血型阴性者接受RhE阳性血液后的血液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所有入组患者均于输血前... 目的:观察RhE抗原分布,探讨其抗原在临床输血中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免疫学方法对13200例临床受血者和献血员进行RhE、e表型鉴定,并对其中3613例RhE血型阴性者接受RhE阳性血液后的血液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所有入组患者均于输血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清胆红素及临床症状动态观察。结果:①Dee表型最为多见,占51.47%;在3613例RhE阴性受血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共26例,其中抗-E抗体9例,自身抗体4例,同种特异性抗体22例;②3次以上输血组与3次以下输血组比较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3次以下输血组输血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较输血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江苏、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的RhE抗原阴性率远远高于RhD抗原阴性率;不规则抗体产生与输血频率关系密切;RhE阴性患者接受RhE阳性血液的风险较大。建立输血前常规检测RhE抗原及RhE同型输注,对保证临床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血型 不规则抗体 输血 抗原性
原文传递
关于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的思考 被引量:31
10
作者 薛家鑫 《中国计划免疫》 2005年第3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抗原性 异体物质
原文传递
2012-2013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B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希妍 成艳辉 +10 位作者 谭敏菊 王钊 黄维娟 郭俊峰 隗合江 肖宁 蓝雨 赵翔 杨磊 王大燕 舒跃龙 《疾病监测》 CAS 2014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了解2012-2013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地区B型流感的流行状况,分析B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选择2012-2013年我国分离的B型流感病毒,利用标准雪貂抗血清进行抗原性分析。利用Sanger测序法进行病毒基因测序,采用Neighbo... 目的了解2012-2013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地区B型流感的流行状况,分析B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选择2012-2013年我国分离的B型流感病毒,利用标准雪貂抗血清进行抗原性分析。利用Sanger测序法进行病毒基因测序,采用Neighbor-Joining方法进行种系进化分析,通过基因进化树比较国内流行株与疫苗株的差异。结果 2012-2013监测年度内,B型流感病毒占所有流感病毒的9.93%,其中以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为主。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与上一年度WHO推荐的疫苗株B/Brisbane/60/2008(83.5%)以及我国代表株B/Chongqing-Yuzhong/1384/2010(94.7%)的抗原性类似;而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绝大多数为WHO疫苗株B/Wisconsin/01/2010(99.3%)、WHO疫苗种子株B/Hubei-Wujiagang/158/2009(98.0%)的类似株;基因特性分析显示有1株B-Victoria系病毒发生了HA与NA基因分支间的重配,有1株B-Yamagata系病毒B/Sichuan-Gaoxin/1110/2012的NA基因位于Victoria系病毒的NA进化分支,也表明发生了种系间的基因重配。结论 2012-2013流感监测年度我国B型流感病毒活动水平较低,主要以Victoria系为主,而WHO推荐的疫苗组分是B-Yamagata系病毒,可见部分B型流感流行株与疫苗株并不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流感病毒 抗原性 基因特性
原文传递
2004—2005年中国A(H1N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徐翠玲 向妮娟 +9 位作者 张烨 温乐英 赵翔 李梓 郭俊峰 王敏 余宏杰 杨维中 郭元吉 舒跃龙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阐明2004—2005年中国流行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性及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2004—2005年分离的A(H1N1)亚型毒株先进行单向血凝抑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时间、地点的A(H1N1)亚型流感毒株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 目的阐明2004—2005年中国流行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性及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2004—2005年分离的A(H1N1)亚型毒株先进行单向血凝抑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时间、地点的A(H1N1)亚型流感毒株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进行基因进化特性分析。结果单向血凝抑制实验结果表明,2004年A(H1N1)亚型病毒株对鉴定血清的血凝抑制效价与A/Shanghai/1/1999(H1N1)毒株没有4倍差异;2005年分离的A(H1H1)亚型毒株中有62株(占6·2%)病毒与A/Shanghai/1/1999(H1N1)毒株本身的血凝抑制效价相比有4倍差异。HA1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2005年分离到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株有以下位点发生变异,54K>R、90T>K、101Y>H、149R>K、169V>A、190D>N、212R>K、219K>R、245W>R、246Y>F、258T>N、318V>A,其中54、190位氨基酸位于抗原决定簇。结论我国2005年分离的A(H1N1)亚型流感毒株基因特性和抗原性已开始发生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基因特性 抗原性
原文传递
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比较流行性出血热不同毒株的抗原性 被引量:25
13
作者 俞永新 何浩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2-164,共3页
关键词 流行性出热 病毒 抗原性
原文传递
辐照对蟹过敏蛋白生化性质和抗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明琦 高美须 +3 位作者 支玉香 潘家荣 李淑荣 吕淑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259-3264,共6页
【目的】研究辐照对蟹过敏蛋白生化性质和抗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5、7、9kGyγ射线对蟹过敏蛋白进行辐照处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辐照后蟹过敏蛋白溶液浓度和浊度变化;荧光光度计测定辐照后蟹过敏蛋白溶液疏水性变化;SDS-聚... 【目的】研究辐照对蟹过敏蛋白生化性质和抗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5、7、9kGyγ射线对蟹过敏蛋白进行辐照处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辐照后蟹过敏蛋白溶液浓度和浊度变化;荧光光度计测定辐照后蟹过敏蛋白溶液疏水性变化;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辐照后过敏蛋白分子量的变化;Western blot印迹和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辐照后过敏蛋白抗原性变化。【结果】辐照使过敏蛋白溶液的浓度下降,浊度增加,疏水性提高,过敏蛋白条带消失,硝酸纤维素膜上无过敏条带产生,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辐照后过敏蛋白与抗体结合能力减弱。【结论】辐照使过敏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抗原决定簇被掩盖或破坏,证明辐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蟹过敏蛋白的致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过敏原 辐照 生化性质 抗原性
下载PDF
酶法制备大豆寡肽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陶红 梁歧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以Promatex为工具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 ,制备大豆寡肽。分别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DH值的影响 ,确定了热处理条件为 90℃、10min。Promatex的水解条件为 :pH值为7.0 ,酶用量为 0 .5 3ml,酶添加量为E/S :10 .6 % ,温度 5 0℃ ,水... 以Promatex为工具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 ,制备大豆寡肽。分别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DH值的影响 ,确定了热处理条件为 90℃、10min。Promatex的水解条件为 :pH值为7.0 ,酶用量为 0 .5 3ml,酶添加量为E/S :10 .6 % ,温度 5 0℃ ,水解 6hr。制取的大豆肽的DH为 2 8.2 3% ,PCL在 2 - 4之间为寡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寡肽 酶水解 分子量 抗原性
下载PDF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胡剑飞 崔步云 +1 位作者 关平原 刘志国 《疾病监测》 CAS 2010年第5期380-389,共10页
布鲁氏菌的外膜包括脂多糖、外膜蛋白和磷脂层。其中外膜蛋白是布鲁氏菌的主要免疫原和保护性抗原。根据分子质量的大小,将外膜蛋白分为3组。第一组有外膜蛋白10 k、18 k、19 k,其中Omp10、Omp16和Omp19为一种脂蛋白。第2组包括36 k~3... 布鲁氏菌的外膜包括脂多糖、外膜蛋白和磷脂层。其中外膜蛋白是布鲁氏菌的主要免疫原和保护性抗原。根据分子质量的大小,将外膜蛋白分为3组。第一组有外膜蛋白10 k、18 k、19 k,其中Omp10、Omp16和Omp19为一种脂蛋白。第2组包括36 k~38 k外膜蛋白。第3组包括31 k~34 k外膜蛋白和25 k~27 k外膜蛋白,Omp25和Omp31与布鲁氏菌的毒力和免疫原性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这3组外膜蛋白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外膜蛋白 抗原性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影响免疫组化抗原性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5
17
作者 熊正文 王伯云 丁华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71-172,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化 抗原性 因素分析
下载PDF
浙江省麻疹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性与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严菊英 卢亦愚 +7 位作者 张健华 冯燕 史雯 茅海燕 龚黎明 葛琼 周敏 李敏红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浙江省1999~2003年麻疹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变化以及基因特性,阐明其基因特性与麻疹流行的关系,以及抗原性变化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我们从麻疹患者含漱液中分离麻疹病毒株,制备大鼠免疫血清,与疫苗株沪191和Edmonston株等进... 为了研究浙江省1999~2003年麻疹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变化以及基因特性,阐明其基因特性与麻疹流行的关系,以及抗原性变化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我们从麻疹患者含漱液中分离麻疹病毒株,制备大鼠免疫血清,与疫苗株沪191和Edmonston株等进行交叉中和试验,测定各毒株之间抗原比;并采集儿童麻疹疫苗免疫前后血清,分别测定其对不同毒株的中和抗体滴度;采用RT-PCR法扩增麻疹毒株血凝素蛋白(H)及核蛋白(N)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浙江99-1和浙江02-2株与沪191株之间的抗原比分别为3.0和7.3;儿童免疫后血清对浙江02-2株的麻疹中和抗体平均几何滴度(GMT)为15.03,明显低于沪191疫苗株(GMT为68.12);浙江省1999~2003年麻疹分离株之间,H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9.8%,N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8.5%~100.0%;与沪191疫苗株的H基因和N基因相比较,分离株与其在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分别为95.5%~95.7%和95.9%~96.3%。从基因进化树显示,1999~2003年浙江省分离到的麻疹毒株属于H1基因型,但与疫苗株沪191在抗原性和基因特性上已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沪191疫苗株 抗原性 基因特性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的外膜蛋白及其抗原性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晓华 徐怀恕 +1 位作者 PeterRobertson BrianAustin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9-53,共5页
本文对13株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的外膜蛋白及其抗原性进行了比较研究。13株副溶血弧菌的外膜蛋白有相似的SDS-PAGE图谱。大多数菌株有五条主要的蛋白质,其大致分子量分别为:a、69kDa;b、63kDa;c、40k... 本文对13株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的外膜蛋白及其抗原性进行了比较研究。13株副溶血弧菌的外膜蛋白有相似的SDS-PAGE图谱。大多数菌株有五条主要的蛋白质,其大致分子量分别为:a、69kDa;b、63kDa;c、40kDa;d、30kDa;e、28kDa。其中蛋白质b是所有菌株共有的。与吸附后的兔抗副溶血弧菌血清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抗血清与多数副溶血弧菌菌株的外膜蛋白有一条共同的免疫反应带,其大致分子量为44k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 副溶血弧菌 外膜蛋白 抗原性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野毒株H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何洪彬 李金中 +4 位作者 夏咸柱 黄耕 范泉水 余春 邱薇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4-407,共4页
对引起长春某犬场犬死亡的犬瘟热病毒( C D V)野毒株( L I U)附着或血凝蛋白( H)基因进行了全基因序列测定,并与疫苗弱毒 Onderstepoort 株作了比较。用 4 对引物对 L I U 株进行了 R T P C R... 对引起长春某犬场犬死亡的犬瘟热病毒( C D V)野毒株( L I U)附着或血凝蛋白( H)基因进行了全基因序列测定,并与疫苗弱毒 Onderstepoort 株作了比较。用 4 对引物对 L I U 株进行了 R T P C R 扩增,将扩增得到的 4 个阳性 P C R 片段纯化后直接测序。将所测序列拼接后,去掉侧翼的 F 基因和 L 基因序列,得到了 H蛋白的全基因序列。该基因全长为 1 946 bp,开放阅读框架( O R F)始于 21~23 位的 A T G,终止于 1 842~1 844位的 T G A,编码 607 个氨基酸。将 L I U 毒株与疫苗弱毒 Onderstepoort 株进行比较,二者 H 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91.7% ,推导的 H 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90.2% 。 Onderstepoort 株的 H 蛋白潜在的 N 联糖基化位点为 4 个,而 L I U 株 H 蛋白为 8 个。糖基化位点的不同可能对 L I U 株 H 蛋白的抗原性产生影响。2 个毒株 H 蛋白的半胱氨酸残基数目均为 12 个,且位置是保守的;疏水性有一定的不同,但推测的穿膜区位置是相同的,位于 35~55 位氨基酸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H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抗原性 致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