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因素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原Ⅲ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雅洁 张红星 张唐法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因素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原Ⅲ的影响,为预防缺血性复发寻找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纳入2004-07/2005-12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入院先...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因素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原Ⅲ的影响,为预防缺血性复发寻找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纳入2004-07/2005-12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以查随机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头针组(n=32)和体针组(n=28),头针组根据《头皮针(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取健侧顶颞前斜线与顶颞后斜线治疗,用30号1.5寸毫针,在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从上而下以三段接力刺法连刺3针,留针30min,期间每隔10min行针1次,每次2~3min,同时在留针期间需配合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体针组选(依据《针灸学》的治则及处方,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等;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等,均取双侧(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间隔1d,连续治疗8个疗程,即2个月。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6个月采静脉血观察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原Ⅲ含量的变化。同时,在治疗后第6个月比较两组的脑卒中复发率。结果:参与观察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第2个月,头针组与体针组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12.47±2.50),(18.61±2.27)mol/L;(17.10±1.68),(18.13±1.60)mol/L;(3.68±0.88),(5.02±1.03)g/L;(4.39±0.93),(4.69±0.90)g/L;P<0.01],且头针组于治疗后第2,6个月同型半胱氨酸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体针组降低明显(P<0.01)。②治疗后第2个月,头针组与体针组血清抗凝血酶原Ⅲ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08.88±25.59),(193.88±23.64)mg/L;(191.89±23.23),(189.29±22.97)mg/L,P<0.01],且头针组于治疗后第2,6个月血清抗凝血酶原Ⅲ水平均较体针组升高明显(P<0.01)。③治疗后第6个月,头针组脑卒中的复发率为3%,体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针灸疗法 脑缺血 复发 纤维蛋白 抗凝血酶 高半胱氨酸
下载PDF
维力安与654-2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2
作者 张玉贤 盖宝库 《中国医药指南》 2005年第A05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神经传导速度 高血糖状态 血管硬化 感觉异常 临床症状疗效 口服降糖药 抗凝血酶 缺氧状态 微循环障碍 肢端麻木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
3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1年第3期76-77,共2页
0109262 Chiari氏畸形是与患纤维肌痛患者P物质水平增加和临床症状有关吗?/Bradky L A∥Arthritis Rheum.-1999,42(12).-2731~2732 医科情 0109263
关键词 纤维肌痛 医科 内皮细胞 抗凝血酶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 自身免疫病 物质水平 皮肤肌炎 临床症状
下载PDF
暂时性抗磷脂抗体出现合并儿童急性感染:3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4
作者 Mizumoto H. Maihara T. +2 位作者 Hiejima E. D. Hata 朱新菊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6年第11期20-21,共2页
We describe two previously healthy children who had multiple ecchymoses several days after acute infection. In both cases,the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th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were prolonged. ... We describe two previously healthy children who had multiple ecchymoses several days after acute infection. In both cases,the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th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were prolonged. Further examination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lupus anticoagulant (LA), phosphatidylserine-dependent antiprothrombin antibodies (aPS/PT), and low serum complement. In both cases, we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a serum immune complex. The patients’ symptoms improved spontaneously within 1 week, and all laboratory data normalized within several months. We also describe another asymptomatic case positive for LA and aPS/PT presumably associated with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The prevalence of transient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associated with viral infections in children must be much higher than we expected.We have to take it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we see abnormalcoagulation results, but the occurrence of significant bleeding symptoms is r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文献回顾 巨细胞病毒感染 凝血酶时间 抗凝血酶 阳性病例 狼疮凝物 血清补体 出血
下载PDF
CD20人鼠嵌合性单克隆抗体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5
作者 Willems M. Haddad E. +2 位作者 Niaudet P. B. Bader-Meunier 贺莉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6年第12期33-34,共2页
Objective:To describ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rituximab in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Study design:We conducted a French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hildhood-onset SL... Objective:To describ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rituximab in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Study design:We conducted a French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hildhood-onset SLE treated with rituximab.Results:Eleven girls with severe SLE,including 8 girls with class IV or V lupus nephritis,2 girls with severe autoimmunecytopenia,and 1 girl with antiprothrombin antibody with severe hemorrhage,were treated with rituximab. The meanage at onset of rituximab treatment was 13.9 years. Patients received 2 to 12 intravenous infusions of rituximab (350-450 mg/m2/infusion),with corticosteroids. Six patients also received different standard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including Cyclophosphamide (2 patients). Remission was achieved in 6 of 8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and in the 2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cytopenia. Steroid therapy was tapered in 5 patients who responded to treatment,and low-dose prednisone treatment was maintained in 1 patient.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13.2 months (range,6-26 months),and remission lasted in all who patients who responded to treatment,except 1 patient who was successfully retreated with a second course of rituximab.Anti-double-stranded DNA antibody levels decreased in 6 of11 patients,and 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levels decreased in 3 of 4 patients. Severe adverse events developed in 5 patients.Effective deple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B cells was observed in 7 of 8 patients who were examined,and this paralleled the remission. Conclusion:Rituximab may be an effective cotherapy;however,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required because severe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45%of the patients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 单克隆体治疗 嵌合性 皮质激素治疗 血细胞减少症 狼疮性肾炎 抗凝血酶 心肌磷脂 静脉
下载PDF
抗凝血酶原-Ⅲ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对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6
作者 蔡聪颖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920-924,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抗凝血酶原-Ⅲ(AT-Ⅲ)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D-D)对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妊娠高血压患者42例(妊娠高血压组)... 目的:研究分析抗凝血酶原-Ⅲ(AT-Ⅲ)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D-D)对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妊娠高血压患者42例(妊娠高血压组),轻度PE 36例(轻度PE组),重度PE 30例(重度PE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48例为正常妊娠组,比较各组凝血四项(APTT、PT、TT、FIB)、AT-Ⅲ和D-D之间的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正常妊娠组PT、APTT、TT及AT-Ⅲ水平>妊娠高血压组>轻度PE组>重度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妊娠组FIB、D-D水平<妊娠高血压组<轻度PE组<重度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显示,PT、APTT、TT及AT-Ⅲ与PE呈显著负相关(r=-0.790、-0.680、-0.826、-0.597,P均<0.05),FIB、D-D与PE呈正相关(r=0.690、0.780,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T、APTT、TT、FIB、AT-Ⅲ及D-D诊断重度PE的AUC分别为0.934、0.930、0.912、0.874、0.805、0.867,均具有一定准确性,诊断价值较好。结论:凝血四项、AT-Ⅲ及D-D均可较好的反映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PE患者的凝血状况,且对重度PE的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可通过监控上述指标,及早发现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并给予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 凝血四项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标志物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吕永楠 任玮 +1 位作者 陈晶晶 李晓艳 《微循环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17-01-2017-0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17-01-2017-05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AMI患者80例(AMI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ysmex HISCL-5000型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浆TM、TAT、PIC和t-PAIC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血栓标志物对AMI的诊断效能。结果:AMI组TM、TAT、t-PAIC和P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TM(11.41±0.42vs 7.18±0.24)IU/ml,TAT(8.76±2.97vs 1.95±0.11)ng/ml,t-PAIC(12.95±0.69vs 3.49±0.19)ng/ml,PIC(1.18±0.17vs 0.37±0.02)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M、TAT、t-PAIC和PIC对AMI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以t-PAIC和PIC诊断价值最高。结论:AMI患者TM、TAT、t-PAIC和PIC水平均升高,特别是t-PAIC和PIC水平,对早期AMI患者诊断均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激活物/纤溶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纤溶-α2纤溶抑制物复合物
下载PDF
非传统抗磷脂抗体在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畅 刘湘源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7年第11期14-18,23,共6页
明确诊断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bstetric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OAPS)患者及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opid antibodies,a PLs)相关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中传统的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nti-β2 ... 明确诊断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bstetric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OAPS)患者及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opid antibodies,a PLs)相关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中传统的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nti-β2 glycoprotein,aβ2GPⅠ)、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 CL)和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抗体阳性率及滴度均较低,三大常规a PLs均阴性的符合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APS)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按APS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多得到明显改善,而这部分患者中有68%可以检测到至少一种的"非传统"抗磷脂抗体,包括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anti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antibodies,a PE)、抗凝血酶原抗体(antiprothrombin,a PT)、抗磷脂酰丝氨酸依赖的抗凝血酶原抗体(antiphosphatidylserine/prothrombin,a PS/PT)、抗膜联蛋白抗体、抗β2GPⅠ结构域1抗体、Ig A型抗体谱等,而这些抗体与产科并发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是提高OAPS诊断率的明日之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磷脂综合征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依赖的抗凝血酶 膜联蛋白 β2GPⅠ结构域1 IgA亚型磷脂
原文传递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静 孙元莹 +3 位作者 张云燕 王汝海 姚国恩 李志军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536-1539,15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于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20只Wistar雄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血必净干预组(D组)各55只,根据术后6 h、12 h、24 h、48 h及72 h时间点将各组大鼠均分为5个...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于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20只Wistar雄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血必净干预组(D组)各55只,根据术后6 h、12 h、24 h、48 h及72 h时间点将各组大鼠均分为5个亚组;在C组及D组中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D组术后采用血必净注射液于尾静脉给药;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并于各时间点测定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及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原复合物(PAP)水平及血小板数量。结果 A、B组内各时间点均无自然死亡大鼠,C、D两组术后6、12、24 h组均无自然死亡大鼠;术后48 h及72 h,C组的存活数量分别为4只、3只,D组存活数量分别为6只、4只。在各个时间点,4组的GMP-140水平、TAT浓度、PAP浓度及血小板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相对于C组,D组的各个时间点的GMP-140水平较低、血小板数目较高(P<0.05),D组术后6 h、24 h、48 h及72 h的PAP浓度较低(P<0.05),D组术后24 h、48 h及72 h的TAT浓度较低(P<0.05)。C组及D组的GMP-140水平、TAT浓度、PAP浓度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血小板数目水平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有影响,可改善其凝血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血小板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α2-纤溶复合物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大鼠
下载PDF
抗凝血酶原抗体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飞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3年第2期80-81,共2页
凝血酶原属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栓和反复流产。低亲和力的抗凝血酶原抗体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存在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 抗凝血酶 磷脂 磷脂体综合征 血栓 免疫学 检测 综述 反复流产
下载PDF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抗凝血酶原-Ⅲ与凝血四项在不同妊娠时期孕妇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玉 杨乃珍 +2 位作者 郝慧敏 吉小涓 王蕾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2112-2114,共3页
目的:探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原-Ⅲ(AT-Ⅲ)与凝血四项在不同妊娠时期孕妇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妊娠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孕早期孕妇29例,孕中期孕妇4例,孕晚期孕妇12例,临产期孕妇55... 目的:探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原-Ⅲ(AT-Ⅲ)与凝血四项在不同妊娠时期孕妇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妊娠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孕早期孕妇29例,孕中期孕妇4例,孕晚期孕妇12例,临产期孕妇55例。比较不同妊娠时期孕妇血浆凝血四项指标、FDP、D-D、AT-Ⅲ水平及临床资料。结果:不同妊娠期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妊娠时期孕妇PT、APTT水平随着孕周延长,逐渐缩短;血浆FIB水平随着孕周延长,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妊娠时期孕妇血浆FDP、D-D、AT-Ⅲ水平,随着孕周的延长,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妊娠时期的孕妇中,随着孕周的延长,孕妇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水平会逐渐升高,因此,通过对妊娠期孕妇血浆FDP、D-D、AT-Ⅲ及凝血四项指标水平变化的动态监测,可预防由于血液高凝状态导致的并发症,并及时了解凝血及纤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妊娠时期 凝血四项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D-二聚体 抗凝血酶 水平变化
下载PDF
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死亡因素分析及AT-Ⅲ联合NT-proBNP、SOFA评分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12
作者 叶森青 苏懿 +2 位作者 张云海 马明远 张斌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7期86-91,共6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分析抗凝血酶原-Ⅲ(AT-Ⅲ)、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4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中医证型... 目的:探讨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分析抗凝血酶原-Ⅲ(AT-Ⅲ)、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4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15例及死亡组33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T-Ⅲ、NT-proBNP及SOFA评分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148例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急性虚证64例(43.24%)、毒热证35例(23.65%)、血瘀证31例(20.95%)、腑气不通证18例(12.16%)。死亡组患者中急性虚证比例高于存活组(P<0.05)。急性虚证、AT-Ⅲ降低、NT-proBNP升高、SOFA评分、男性均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AT-Ⅲ、NTproBNP、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6、0.715、0.724。当三者联合诊断时,ROC曲线下面积提高到0.8,敏感度高达90.9%。结论: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依次是急性虚证、毒热证、血瘀证和腑气不通证,急性虚证、AT-Ⅲ降低、NT-proBNP升高、SOFA评分、男性均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AT-Ⅲ联合NT-proBNP及SOFA评分可有效提升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早期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医证型 抗凝血酶-Ⅲ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 预后
原文传递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程德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A01期55-57,共3页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杨程德(综述)陈顺乐(审校)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动脉、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症等症状。AP...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杨程德(综述)陈顺乐(审校)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动脉、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症等症状。APS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滴度的抗磷脂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体综合征 发病机制 内皮细胞 血小板减少症 分子复合物 抗凝血酶 磷脂结合蛋白 功能区 血栓形成 心磷脂
原文传递
血清25(OH)D、AT-Ⅲ、D-D的表达在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王晓艳 赵雪梅 潘璐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抗凝血酶原Ⅲ(AT-Ⅲ)、D-二聚体(D-D)的表达在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妇产科接诊的7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5例产后未出...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抗凝血酶原Ⅲ(AT-Ⅲ)、D-二聚体(D-D)的表达在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妇产科接诊的7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5例产后未出血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25(OH)D、AT-Ⅲ和D-D的水平表达,并比较不同出血程度、预后的产后出血患者的血清25(OH)D、AT-Ⅲ和D-D的水平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25(OH)D、AT-Ⅲ、D-D水平与产后出血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D、AT-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产后出血患者的血清25(OH)D、AT-Ⅲ水平均低于轻中度组,D-D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血清25(OH)D、AT-Ⅲ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AT-Ⅲ水平与产后出血程度、预后之间均呈负相关,血清D-D水平与产后出血程度、预后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血清25(OH)D、D-D有明显高表达,AT-Ⅲ有明显低表达,且与产后出血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在临床中对其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产妇的病情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25-羟基维生素D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D-二聚体与脓毒症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志文 胡立志 汤彦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1618-1621,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D-二聚体(D-dimer,D-D)与脓毒症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急诊科2020年2月—2021年3月就诊的脓毒症患者6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成脓毒症非休克患者(38例)、...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D-二聚体(D-dimer,D-D)与脓毒症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急诊科2020年2月—2021年3月就诊的脓毒症患者6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成脓毒症非休克患者(3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22例),入院时检测患者血浆TAT、D-D水平,统计60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预后情况,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血浆TAT、D-D水平,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法探讨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入院时血浆TAT、D-D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价值。结果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浆TAT、D-D水平高于脓毒症非休克患者(P<0.05);60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15例,病死率为26.67%,剩余45例均存活。死亡组年龄、入院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降钙素原、乳酸、血浆TAT、D-D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入院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入院时TAT、D-D水平均为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TAT、D-D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874、0.884、0.920(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浆TAT、D-D水平关系密切,二者在预测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且二者联合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D-二聚体 脓毒症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抗凝血酶原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维林 林青 苏东辉 《医学综述》 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
抗凝血酶原抗体(aPT)是一种抗磷脂抗体(aPL),与凝血酶原(PT)的结合大部分为低亲和力。其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呈一定的相关性,与动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有关。aPT识别凝血酶原的表位尚不明确;检测方法一般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关键词 抗凝血酶 磷脂综合征 检测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血清AT-Ⅲ与TAC和UU及Mh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方春燕 梁天会 +3 位作者 赵菊美 王琦 李明霞 李洪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6-758,76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凝血酶原Ⅲ(AT-Ⅲ)、总抗氧化能力(TAC)、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为产褥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医院诊治的80例产褥感染产妇为研究对象(感染组),同期非... 目的探讨血清抗凝血酶原Ⅲ(AT-Ⅲ)、总抗氧化能力(TAC)、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为产褥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医院诊治的80例产褥感染产妇为研究对象(感染组),同期非产褥感染产妇80例为对照(无感染组),检测血清AT-Ⅲ和TAC,同时采集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及细菌培养,分析结果。结果感染组血清AT-Ⅲ和TAC分别为(73.21±5.11)%、(8.02±1.11)kU/ml,低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宫颈分泌物36例检出支原体、30例检出细菌、14例检出支原体+细菌,检出率分别为45.00%、37.50%、17.50%,均高于无感染组(P <0.05);引起产褥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Mh、表皮葡萄球菌、UU、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2.50%、17.50%、12.50%、10.00%。结论血清AT-Ⅲ、TAC、UU、Mh与产褥感染关系密切,产褥感染患者可出现血清AT-Ⅲ、TAC的降低,检测血清AT-Ⅲ、TAC对产褥感染诊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UU和Mh是引起产褥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在非妊娠期积极进行干预治疗,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 氧化能力 解脲支 人型支 产褥感染
原文传递
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爱华 管世鹤 +5 位作者 杨凯 王琴 周强 陈礼文 张浩 孙蓓蓓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0-485,共6页
目的分析HBV相关慢加急肝衰竭患者(HBVACLF)抗凝血酶原Ⅲ(AT-Ⅲ)活性变化,研究其与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潜在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患者中诊断明确的HBV-ACLF患者80例和作为对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例,发色底物法分析患者AT-... 目的分析HBV相关慢加急肝衰竭患者(HBVACLF)抗凝血酶原Ⅲ(AT-Ⅲ)活性变化,研究其与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潜在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患者中诊断明确的HBV-ACLF患者80例和作为对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例,发色底物法分析患者AT-Ⅲ活性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其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T-Ⅲ能否作为影响HBV-ACLF临床预后的潜在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与CHB患者相比,HBV-ACLF患者AT-Ⅲ活性水平降低,其它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测指标除ALB和PTA减少外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患者AT-Ⅲ活性水平与TBIL、PT-INR、PTA均具有相关性,HBV-ACLF患者预后分组中AT-Ⅲ活性水平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采用AT-Ⅲ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86,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52.9%,界值为16.4%;采用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98,敏感性76.5%,特异性55.9%,界值为28.5;AT-Ⅲ联合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56,敏感性为62.5%,特异性为88.2%,界值为AT-Ⅲ:20.1%,MELD评分:25。结论AT-Ⅲ与HBV-ACLF患者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病情进展相关,临床联合MELD评分在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 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高凝状态效果及抗凝血酶原Ⅲ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原 陈斯宁 +5 位作者 江颖 朱林 林伟楠 宋盛娥 韦露璐 李健哲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5期141-143,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高凝状态患者应用益气活血方治疗的疗效及抗凝血酶原Ⅲ、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方法:选取医院呼吸内科、老年病科、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08例肺心病合并高凝状态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高凝状态患者应用益气活血方治疗的疗效及抗凝血酶原Ⅲ、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方法:选取医院呼吸内科、老年病科、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08例肺心病合并高凝状态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益气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1);观察组治疗后TXB2(152.52±13.21)pg/mL、AT-Ⅲ(122.75±4.23)%、Fbg(3.25±0.51)g/L、D-D(0.82±0.25)mg/L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18.52%(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高凝状态应用益气活血方治疗疗效确切,既能减轻肺心病症状,还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益气活血方 高凝状态 抗凝血酶 血纤维蛋白
下载PDF
抗凝血酶原Ⅲ活性在肝功能衰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施海东 马建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9期136-137,共2页
目的观察肝功能衰竭治疗前后抗凝血酶原Ⅲ(ATⅢ)活性指标的变化,并探讨抗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凝固法观察5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ATⅢ活性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肝功能衰竭患者ATⅢ活性明显降低,随着病情的好转,ATⅢ活动度明显... 目的观察肝功能衰竭治疗前后抗凝血酶原Ⅲ(ATⅢ)活性指标的变化,并探讨抗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凝固法观察5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ATⅢ活性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肝功能衰竭患者ATⅢ活性明显降低,随着病情的好转,ATⅢ活动度明显好转。结论 ATⅢ活性越低肝脏功能损害越重,而随着肝功能恢复,ATⅢ活性指标明显好转。因此,可以通过检测ATⅢ活性反应肝功能衰竭的病情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抗凝血酶 预后 凝血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