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不同腧穴对失眠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和γ-氨基丁酸A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68
1
作者 周艳丽 高希言 +1 位作者 王培育 任珊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2-307,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不同腧穴对失眠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和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GABAAR)阳性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腧穴对失眠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调整作用。方法:将70...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不同腧穴对失眠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和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GABAAR)阳性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腧穴对失眠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调整作用。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神门"组、"内关"组、"三阴交"组、"足三里"组、"申脉-照海"组,每组10只。大鼠腹腔注射氯苯丙氨酸制造失眠模型,各治疗组针刺相应腧穴。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下丘脑GABA、GABAAR的阳性细胞数。结果:同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GABA、GABAAR阳性细胞数及爬竿时间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下丘脑内GABA和GABAAR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同时爬竿时间延长(P<0.05)。各针刺组之间比较,"申脉-照海"组和"神门"组的疗效明显高于"足三里"组、"三阴交"组和"内关"组(P<0.05)。结论:针刺"申脉-照海""神门""内关""足三里"和"三阴交"均可提高下丘脑GABA和GABAAR,针刺可能通过此作用起到安神镇静的作用,改善机体免疫能力,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治疗失眠常用穴申脉、照海和神门的调整作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失眠 下丘脑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A受体
原文传递
γ-氨基丁酸对小白鼠离体胃标本胃酸分泌的促进效应(英文) 被引量:19
2
作者 徐项桂 杨再福 +1 位作者 黄胜和 弋小红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0-175,共6页
为了探索γ 氨基丁酸 (GABA)对小白鼠离体胃标本胃酸分泌 (GAS)的影响及机制 ,在体外 37℃缓冲液中培育离体、胃腔灌流并维持胃内 12cm水柱压力的全胃标本 ,用 pHS 3型精密酸度计测定灌流液的 pH。结果表明 :γ 氨基丁酸 (GABA) (1~ 10... 为了探索γ 氨基丁酸 (GABA)对小白鼠离体胃标本胃酸分泌 (GAS)的影响及机制 ,在体外 37℃缓冲液中培育离体、胃腔灌流并维持胃内 12cm水柱压力的全胃标本 ,用 pHS 3型精密酸度计测定灌流液的 pH。结果表明 :γ 氨基丁酸 (GABA) (1~ 10× 10 -7mol/L)和巴氯芬 (Bac,0 6~ 9 6× 10 -7mol/L)以一种浓度依赖的方式显著地促进胃酸分泌 (GAS) ,而西咪替丁 (Cim ,2~ 2 0× 10 -7mol/L)以一种浓度依赖的方式有力地抑制GAS。印防已毒素 (Pic ,3× 10 -7mol/L)不影响基础胃酸分泌 (BGAS)和GABA促进GAS的效应 ,而番氯芬(Phac ,0 .6× 10 -7mol/L)能完全阻断GABA的促进效应。Cim不能完全消除GABA和Bac对GAS的促进效应。以上结果提示 ,在小鼠中GABA可以通过激活胃中GABAB 受体促进离体胃标本的GAS ,可能胃壁胆碱能神经元和非神经细胞 ,如壁细胞及某些内分泌细胞上都存在GABAB 受体 ,GABA可直接或简接地剌激胃壁细胞分泌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鼠离体胃 γ-氨基丁酸 胃酸分泌 γ-氨基丁酸b受体
下载PDF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大鼠γ-氨基丁酸b受体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魏天祺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ES)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GABA)b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促醒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MNES组...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ES)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GABA)b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促醒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MNES组、GABA 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组,应用MNES治疗脑外伤后昏迷大鼠,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实验完成后6h、12h、24h每组每个时间点各处死10只大鼠,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前额叶皮质GABA b受体的表达。结果:大鼠经"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模后出现与临床昏迷状态相似的行为学变化,经MNES后表现出短暂的行为觉醒反应。空白对照组意识状态全部为Ⅰ级,假刺激组平均为(5.33±0.758)级,刺激组平均为(3.80±1.064)级,巴氯芬组平均为(4.63±0.964)级,4组的意识状态分级呈"空<刺<巴<假"递增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同一组3个时间点的前额叶皮质GABA b受体表达呈"6h<12h<24h"趋势,空白对照组及刺激组3个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假刺激组及巴氯芬组3个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同一时间点4组的GABA b受体表达呈"刺<空<巴<假"递增趋势,6h、12h、24h空白对照组与刺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同一时间点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后大鼠出现短暂的兴奋性反应,意识状态等级提高,正中神经电刺激是治疗脑外伤后昏迷的有效治疗方法,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前额叶抑制性递质GABA b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b受体 巴氯芬 正中神经电刺激 脑外伤 昏迷 促醒
下载PDF
“以痛为腧”推拿按压法对神经痛大鼠脑内镇痛回路GABA与GABA_(AR)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磊 李征宇 +2 位作者 俞仲毅 岳旭迎 傅瑞阳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50-53,共4页
目的:结合动物行为学及免疫组化方法探讨中医"以痛为腧"推拿按压法对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大鼠脑内镇痛核团的影响。方法: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法制作慢性坐骨神经痛模型大鼠,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推拿组、假手术组,每组... 目的:结合动物行为学及免疫组化方法探讨中医"以痛为腧"推拿按压法对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大鼠脑内镇痛核团的影响。方法: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法制作慢性坐骨神经痛模型大鼠,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推拿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推拿组每天给予环跳穴推拿治疗,共持续4周;模型组、假手术组不做干预治疗。同时用热测痛法测量记录各组大鼠痛敏分数;于试验结束时直接取脑,免疫组化法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头端腹内侧核群核团内γ-氨基丁酸(GABA)、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活性表达水平。结果:推拿组大鼠痛阈不断提高,痛敏分数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推拿组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头端腹内侧核群核团内GABA、GABAAR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环跳穴推拿按压法对CCI大鼠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中枢某些核团的GABA和GABAAR含量增加及参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跳穴 推拿按压 痛敏分数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A受体 镇痛回路 大鼠
原文传递
针刺干预对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和B受体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鹏 姜会梨 +5 位作者 王瑜 卢峻 常磊 董莎 辛随成 图娅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656-66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和B受体(γ-aminobuty ric acid A receptor and B receptor,GABAAR、GABABR)表达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针刺干预抑郁状态可能存在的特殊机制和作用途径,为针...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和B受体(γ-aminobuty ric acid A receptor and B receptor,GABAAR、GABABR)表达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针刺干预抑郁状态可能存在的特殊机制和作用途径,为针刺抗抑郁之机制研究作出补充,为临床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针刺组、模型+氟西汀组,通过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心理应激模型,针刺干预选取"百会"(GV20)、"印堂"(GV29)、双侧"三阴交"穴(SP6),平刺进针,深度0.5~1 cm,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持续28天。采用体重和糖水实验评价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和额叶皮层组织GABAAR和GABAB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值以及糖水偏爱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中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2)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体重增长值和糖水偏爱均明显升高(P<0.01),同时上调海马中GABAAR蛋白含量及额叶皮层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结论针刺可提高大鼠海马GABAAR和额叶皮层GABAAR,GABABR含量,逆转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抑郁状态,提示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抑郁症 慢性束缚应激 γ-氨基丁酸A受体 γ-氨基丁酸b受体
下载PDF
丙泊酚的遗忘作用及其与γ-氨基丁酸A受体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邵永平 戴体俊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与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的关系。方法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将小鼠分成5组(n=10):脂肪乳10ml·kg-1组(Ⅰ组),丙泊酚25mg·kg-1+生理盐水10ml·kg-1组(P25+NS组),丙泊酚25mg·...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与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的关系。方法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将小鼠分成5组(n=10):脂肪乳10ml·kg-1组(Ⅰ组),丙泊酚25mg·kg-1+生理盐水10ml·kg-1组(P25+NS组),丙泊酚25mg·kg-1+一叶秋碱1mg·kg-1组(P25+Se1组),丙泊酚25mg·kg-1+一叶秋碱2mg·kg-1组(P25+Se2组),丙泊酚25mg·kg-1+一叶秋碱4mg·kg-1组(P25+Se4组)。用避暗实验、跳台实验测定给药后24h小鼠的潜伏期及错误次数。结果与P25+NS组相比,P25+Se1组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与之相似(P>0·05),P25+Se2组与P25+Se4组潜伏期延长(P<0.01),错误次数减少(P<0.01),似呈剂量依赖性,但不能恢复至Ⅰ组水平(P<0.01)。结论GABAA受体部分介导了丙泊酚的遗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γ-氨基丁酸A受体 一叶秋碱 学习记忆 小鼠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A受体与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姬雅君 王恒林 +1 位作者 周文文 孙树峥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48-652,657,共6页
γ-氨基丁酸A(γ-aminobutyric acid A,GABAA)受体属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为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主要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其功能失调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癫痫、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1型多发... γ-氨基丁酸A(γ-aminobutyric acid A,GABAA)受体属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为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主要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其功能失调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癫痫、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1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等神经精神疾病有关。目前临床上作用于GABAA受体的经典药物苯二氮草卓类可作为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辅助用药,可见GABAA受体具有潜在的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价值。本文通过阐述GABAA受体的分子结构和亚型,进一步综述GABAA受体与神经精神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以便为神经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开发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A受体 神经精神疾病
下载PDF
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的γ-氨基丁酸_A受体机制 被引量:9
8
作者 朱耀民 袁祖贻 +2 位作者 吴辉 王宁 景桂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的γ-氨基丁酸A受体机制。方法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侧脑室注入γ-氨基丁酸A受体激动药蝇蕈醇和γ-氨基丁酸A受体阻滞药印防己毒素,观察静脉输注罗哌卡因致心脏毒性发生时的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侧脑室注入...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的γ-氨基丁酸A受体机制。方法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侧脑室注入γ-氨基丁酸A受体激动药蝇蕈醇和γ-氨基丁酸A受体阻滞药印防己毒素,观察静脉输注罗哌卡因致心脏毒性发生时的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侧脑室注入蝇蕈醇可显著延长罗哌卡因心脏毒性的发生时间,提高罗哌卡因心脏毒性发生时的血浆罗哌卡因浓度;侧脑室注入印防己毒素可明显缩短罗哌卡因心脏毒性的发生时间,降低罗哌卡因心脏毒性发生时的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论罗哌卡因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除了罗哌卡因的心脏直接毒性外,部分是由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A受体所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心脏毒性 γ-氨基丁酸A受体
下载PDF
脑性瘫痪幼鼠脑中γ-氨基丁酸A受体mRNA表达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陆晴友 王秋根 +1 位作者 张秋林 由振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4期3308-3309,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窒息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幼鼠脑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A)受体α1,β2亚单位mRNA的变化规律,及脑瘫形成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大鼠缺血缺氧后不同时间(2,12,24,48,96h)大脑、...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窒息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幼鼠脑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A)受体α1,β2亚单位mRNA的变化规律,及脑瘫形成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大鼠缺血缺氧后不同时间(2,12,24,48,96h)大脑、海马中GABAA受体α1,β2亚单位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鼠脑内GABAA受体α1,β2亚单位的mRNA广泛表达;脑瘫组单位面积(mm2)皮质及海马GABAA受体α1mRNA阳性细胞数在窒息后12h分别增加20%和34%,96h分别增加57%和75%与对照组比F=7.22,3.23,P<0.05或0.01;单位面积(mm2)皮质及海马GABAA受体β2mRNA阳性细胞数窒息后2h分别下降19%和34%与对照组比F=7.12,P<0.05,12h分别下降34%和46%与对照组比F=2.56,P<0.01,24h恢复正常。结论:GABAA受体α1,β2mRNA的变化可能为脑瘫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幼鼠 γ-氨基丁酸A受体 MRNA 表达
下载PDF
经前平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γ-氨基丁酸A受体结合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斌 薛玲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结合活性变化,探讨中药经前平颗粒对PMS肝气逆证的干预作用。方法多因素综合刺激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放射性配体... 目的通过检测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结合活性变化,探讨中药经前平颗粒对PMS肝气逆证的干预作用。方法多因素综合刺激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技术测定大鼠皮质和海马GABAAR的结合活性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肝气逆证造模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GABAAR结合活性均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经前平颗粒组大鼠皮质和海马GABAAR活性均明显下降。结论大鼠皮质和海马GABAAR结合活性增加可能是PMS肝气逆证的重要机制之一。中药经前平颗粒可对GABAR结合活性含量异常变化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气逆证 皮质 海马 γ-氨基丁酸A受体 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实验
下载PDF
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受体和转运体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真 刘儒林 程秀臻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43-346,共4页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中枢GABA能突触传递改变与乙醇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本文着重介绍乙醇对GABA受体各亚型亚单位的表达、功能及GABA转运体功能的影响,以了解其在乙醇毒性作用中所起的作用,为预...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中枢GABA能突触传递改变与乙醇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本文着重介绍乙醇对GABA受体各亚型亚单位的表达、功能及GABA转运体功能的影响,以了解其在乙醇毒性作用中所起的作用,为预防及治疗乙醇中毒及乙醇依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γ-氨基丁酸A受体 γ-氨基丁酸b受体 γ-氨基丁酸转运体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白香丹胶囊对焦虑情绪模型大鼠额区皮层γ-氨基丁酸B受体和腺苷酸环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洪信 许莉莉 +1 位作者 殷慧敏 张惠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53-156,共4页
目的:检测焦虑情绪模型大鼠额区皮层γ-氨基丁酸(GABA)B受体两个亚基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AC)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白香丹胶囊对焦虑情绪的干预机制。方法:白香丹胶囊由芍药苷、香附挥发油和丹皮酚配伍组成。大鼠随机分为正常... 目的:检测焦虑情绪模型大鼠额区皮层γ-氨基丁酸(GABA)B受体两个亚基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AC)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白香丹胶囊对焦虑情绪的干预机制。方法:白香丹胶囊由芍药苷、香附挥发油和丹皮酚配伍组成。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香丹胶囊组(200 mg·kg-1)、巴氯芬组(8 mg·kg-1),采用"孤养加异种大鼠入侵"方法,大鼠孤养2周,然后异种大鼠居住入侵刺激2周,制备焦虑情绪大鼠模型。从居住入侵第2周开始,药物组按相应剂量ig给药7 d,每日1次。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行模型评价,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额区皮层GABABR1,GABABR2和AC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系数降低,旷场实验得分增高(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数(OE%)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的百分数(OT%)降低(P<0.05),额区皮层GABABR1,GABABR2,AC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香丹胶囊组和巴氯芬组旷场实验得分降低(P<0.05),OE%和OT%值升高(P<0.05),额区皮层GABABR1,GABABR2,AC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大鼠额区皮层GABABR1,GABABR2,AC表达下调可能与焦虑情绪的产生有关,白香丹胶囊抗焦虑作用的中枢机制可能与其恢复额区皮层的GABABR的表达和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白香丹胶囊 γ-氨基丁酸b受体 腺苷酸环化酶
原文传递
基于GABA信号通路探究柏子养心汤对失眠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谭高峰 乔明亮 +3 位作者 郭健 郑伟锋 赵彦青 张希倩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293-299,共7页
目的基于γ-氨基丁酸(GABA)信号通路探究柏子养心汤对氯苯丙氨酸(PCPA)致失眠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柏子养心汤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5.625 g/kg、11.25 g/kg、22.5 g/kg),每组24只。通过腹腔注射P... 目的基于γ-氨基丁酸(GABA)信号通路探究柏子养心汤对氯苯丙氨酸(PCPA)致失眠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柏子养心汤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5.625 g/kg、11.25 g/kg、22.5 g/kg),每组24只。通过腹腔注射PCPA建立失眠大鼠模型。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连续灌胃7 d后,观察大鼠一般活动状态及体重变化,通过动物睡眠生物解析系统记录脑电图(EEG)和肌电图(EMG)信号,分析大鼠夜晚和白天觉醒(Wake)总量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快速眼动(REM)睡眠总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5-HT)、谷氨酸(Glu)与GAB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大鼠下丘脑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表达;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α1(GABRA1)、β2(GABRB2)和γ2(GABRG2)亚基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较差,昼夜节律消失,体重、NREM睡眠和REM睡眠总量、下丘脑5-HT、GABA含量、GAD67阳性表达以及GABRA1、GABRB2、GABRG2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Wake总量、下丘脑Glu含量和Glu/GABA比值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柏子养心汤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柏子养心汤可增加失眠大鼠NREM睡眠和REM睡眠总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下丘脑GABA的合成,提高GABAA受体α1、β2和γ2亚基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子养心汤 失眠 睡眠时相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A受体
下载PDF
对氨基水杨酸钠对染锰大鼠基底核GABA_AR及GAT-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欧超燕 罗海兰 +5 位作者 姜岳明 王禅 蒙浩洋 姜力 区仕燕 邓祥发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对氨基水杨酸钠(PAS-Na)对短期或亚慢性染锰大鼠基底核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ryicacid,GABA)A受体(GABAAreceptor,GABAAR)及GABA转运载体-1(GABA transporter-1,GA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短期实验大鼠分为染锰组、PAS... [目的]探讨对氨基水杨酸钠(PAS-Na)对短期或亚慢性染锰大鼠基底核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ryicacid,GABA)A受体(GABAAreceptor,GABAAR)及GABA转运载体-1(GABA transporter-1,GA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短期实验大鼠分为染锰组、PAS低(L-)、高(H-)剂量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期为7、10周;将亚慢性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染锰组、PAS预防组和PAS低(L-)、中(M-)、高(H-)剂量治疗组,观察期为4、8、12、18周。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基底核GABAAR及GAT-1表达。[结果]短期实验中,观察期7周,染锰组GABAAR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期10周,染锰组GABAAR和GAT-1 mRNA表达较对照组低,L-PAS、H-PAS治疗组基底核GAT-1 mRNA表达较染锰组高(P<0.05)。亚慢性实验中,观察期4周,染锰组GABAAR mRNA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期8周,染锰组GABAAR mRNA表达较对照组低,预防组GABAAR mRNA表达较染锰组高(P<0.05)。观察期12周,染锰组GABAAR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高,预防组GABAAR蛋白表达较染锰组低(P<0.05)。观察期18周,染锰组GABAAR mRNA表达较对照组低,GAT-1 mRNA表达较对照组高,H-PAS治疗组GAT-1 mRNA表达较染锰组低(P<0.05)。[结论]短期或亚慢性锰暴露对大鼠基底核GABAAR和GAT-1 mRNA表达都有明显的毒性影响,PAS-Na对亚慢性锰暴露致GABAAR mRNA或蛋白表达改变有预防性干预作用,对锰致大鼠基底核GAT-1 mRNA表达改变有治疗性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水杨酸钠 锰中毒 基底核 γ-氨基丁酸A受体 γ-氨基丁酸转运载体 实验治疗
原文传递
咪达唑仑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DRG神经元GABA-AR激活电流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樊超 马克涛 +5 位作者 杨越 李丽 陈梦洁 朱贺 司军强 魏丽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0-335,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咪达唑仑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acid A receptor,GABA-AR)激活电流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咪达唑仑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acid A receptor,GABA-AR)激活电流的调控作用。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假手术、CCI组、正常组GABA-AR激活电流的变化、以及咪达唑仑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后GABA-AR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CCI组GABA(0.1~1000μmol/L)激活的电流幅值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由GABA(0.1~1000μmol/L)激活的电流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咪达唑仑(0.03~100μmol/L)对CCI组GABA-AR激活电流均有增强作用,且随咪达唑仑浓度升高,对DRG神经元GABA-AR激活电流的增强率逐渐升高,3.00μmol/L咪达唑仑时达峰值(P<0.05或0.01)。结论:在CCI组中,DRG神经元GABA-AR功能的改变导致的突触前抑制作用的减弱可能是疼痛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咪达唑仑对CCI组GABA-AR功能有增强作用,增强GABA-AR参与突触前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在脊髓水平产生镇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神经病理性痛 背根神经节 γ-氨基丁酸A受体 全细胞膜片钳
下载PDF
左旋多巴治疗前后帕金森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A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晓巍 崔宏福 +2 位作者 姚素艳 刘建生 郑德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治疗前后脑内皮质、黑质、纹状体部位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 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GABAAR)的分布变化规律。方法首先制备PD大鼠模型,经检测成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左旋多巴甲酯+...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治疗前后脑内皮质、黑质、纹状体部位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 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GABAAR)的分布变化规律。方法首先制备PD大鼠模型,经检测成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左旋多巴甲酯+苄丝肼治疗4周,治疗后经行为学检测,选择成功的治疗后的PD大鼠,于治疗后4、8、12周分别留取大鼠脑皮质、黑质和纹状体部位的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对比PD大鼠治疗前后脑内上述部位GABAAR的分布、表达情况变化。结果治疗后4、8、12周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脑内黑质和皮质部位的GABAAR阳性表达的细胞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而纹状体部位的GABA_AR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1)左旋多巴甲酯+苄丝肼治疗PD大鼠,可以使症状改善。(2)PD大鼠治疗前后脑内不同部位GABAAR的变化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A受体
下载PDF
GABA代谢及其调控T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姜皓文 樊文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85-1788,共4页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广泛分布的非蛋白质氨基酸,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负向调控环节起重要作用,对维持神经元激发与抑制平衡至关重要。随着持续的探索,发现GABA在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同样不...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广泛分布的非蛋白质氨基酸,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负向调控环节起重要作用,对维持神经元激发与抑制平衡至关重要。随着持续的探索,发现GABA在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T细胞是淋巴细胞和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参与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预防疾病、感染和肿瘤的形成。近年来的证据显示,GABA能够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参与肿瘤、糖尿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但由于GABA-A受体结构的异质性,靶向特定疾病的药物研发还为时尚早。本文将从GABA的代谢、GABA对T细胞的调控作用机制以及GABA与疾病的相关性三个方面阐述GABA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A受体 负向调控 免疫 活化 T细胞
下载PDF
癫痫产生及发展过程中γ-氨基丁酸A受体突触后的改变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映琦 廖维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5期5344-5345,共2页
近年来对惊厥活动中γ-氨基丁酸A受体的细胞、药理、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显示抑制性γ-氨基丁酸A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癫痫发生和癫痫持续状态密切相关。尤其是γ-氨基丁酸A受体亚单位的基因突变与原发性全面性癫痫发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A受体 癫痫持续状态 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白香丹胶囊对愤怒情绪模型大鼠海马GABA_BR和腺苷酸环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洪信 许莉莉 +1 位作者 田溪 张惠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检测愤怒情绪模型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B受体两个亚基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AC)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白香丹胶囊(芍药苷、香附挥发油和丹皮酚)对肝气逆证的中枢干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香丹胶囊组(0.2... 目的检测愤怒情绪模型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B受体两个亚基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AC)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白香丹胶囊(芍药苷、香附挥发油和丹皮酚)对肝气逆证的中枢干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香丹胶囊组(0.2 g/kg)、巴氯芬组(0.008 g/kg),采用"社会隔离结合居住入侵"方法制备愤怒情绪大鼠模型,药物组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7 d,每日1次。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行模型评价,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系数降低,旷场实验得分增高,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数(OE%)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数(OT%)降低,海马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白香丹胶囊组和巴氯芬组旷场实验得分降低,OE%和OT%值升高,海马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表达水平升高。结论大鼠海马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表达降低可能与愤怒情绪的产生有关,白香丹胶囊平肝理气的中枢机制可能与其恢复海马的GABABR的表达和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愤怒情绪 白香丹胶囊 γ-氨基丁酸b受体 腺苷酸环化酶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A受体α_1亚单位在正常发育大鼠视皮层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艳红 赵堪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3-70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视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功能亚单位GABAARα1的表达随发育发生的量的变化。方法将45只健康纯系新生Wistar大鼠按出生后年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于出生后第0、7、14、21、28、35、45、60、90天用质... 目的观察大鼠视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功能亚单位GABAARα1的表达随发育发生的量的变化。方法将45只健康纯系新生Wistar大鼠按出生后年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于出生后第0、7、14、21、28、35、45、60、90天用质量分数4%多聚甲醛经左心室穿刺至升主动脉灌注固定后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分析GABAARα1在出生后不同天龄Wistar大鼠视皮层的表达情况。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Wistar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分6层,各层神经元排列整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GABAARα1阳性反应产物呈棕黄色颗粒状,染色部位主要在神经元细胞膜、树突或轴突,其中视皮层第Ⅱ/Ⅲ层细胞染色最密集。图像分析结果提示,GABAARα1在出生时的大鼠视皮层中即已存在,但表达量很少,大鼠睁眼前表达量上升缓慢,睁眼后迅速上升,在出生时GABAARα1的吸光度(A)值为4.79±1.51,至35d峰值达231.52±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维持高水平至出生后90d,为231.52±21.65,与出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视皮层中GABAARα1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与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的起始和终止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提示GABAARα1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可能是视觉可塑性调节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A受体 视皮层 视觉可塑性 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