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既要实在论,又要道德动机——作为新型道德实在论的敏感性理论
1
作者 杨松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71,共11页
如果把价值在本体论意义上理解为第一性质的话,道德实在论就无法在保持道德判断知识性地位的同时继续维持其实践性,否则就会遭到麦凯“错误理论”的攻击。而投射论则通过强调道德判断形成过程中主观要素的决定作用,捍卫了道德判断的实... 如果把价值在本体论意义上理解为第一性质的话,道德实在论就无法在保持道德判断知识性地位的同时继续维持其实践性,否则就会遭到麦凯“错误理论”的攻击。而投射论则通过强调道德判断形成过程中主观要素的决定作用,捍卫了道德判断的实践功能,但这是以牺牲价值的本体论地位和价值判断的认知属性为代价的。敏感性理论家强调“敏感性”在价值判断形成中的作用,把价值理解为第二性质,既保持了价值的实在性,又赋予其实践性。敏感性理论家认为,人们通过道德敏感性表达了奥尔瑟姆所主张的“信念欲望”,它可以成为道德动机的来源。因此,培养道德动机的关键在于培育适当的道德敏感性,而适当的道德敏感性又事关一个人的德性和对有价值的生活的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实在 道德敏感性 投射 道德动机 信念欲望
原文传递
对当代主流道德实在论的反思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庆 《哲学分析》 2014年第3期92-99,198,共8页
当代主流道德实在论是在对各种以往道德实在论的批评中形成的。它把道德客观性看成是非个人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判断,用投射论下的第二属性作为客观性的依据,自称是一种弱的实在论。虽然它得到了不少认可,但也遭到了不少挑战。在对主流道... 当代主流道德实在论是在对各种以往道德实在论的批评中形成的。它把道德客观性看成是非个人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判断,用投射论下的第二属性作为客观性的依据,自称是一种弱的实在论。虽然它得到了不少认可,但也遭到了不少挑战。在对主流道德实在论的批评和反思中,另一种以"善"为核心的道德实在论得以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实在 道德主观 非个人 投射
下载PDF
元伦理学的视角:“随附性”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11,共8页
"随附性"意指"必然地,若事物X具有性质G和性质F,则如果另一事物Y具有性质G,那么它也具有性质F"。它是现代二元论或者非还原论借以说明道德性质与事实性质的关系,从而与还原论表现出差别的时候,常常会顾及到的概念... "随附性"意指"必然地,若事物X具有性质G和性质F,则如果另一事物Y具有性质G,那么它也具有性质F"。它是现代二元论或者非还原论借以说明道德性质与事实性质的关系,从而与还原论表现出差别的时候,常常会顾及到的概念。但是,"随附性"和"还原性"并不必然是矛盾的,即便是还原论者也可以承认"随附论"的基本观点,因此"随附论"并不能给非还原论提供理论支持。而更为重要的是,"随附论"涉及的"对混杂世界的禁止"问题亦为"投射论"提供了理论支持,而后者恰恰与以非还原论为代表的实在论是截然对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附性 二元 还原 非还原 投射
下载PDF
语境与生物学功能概念的统一
4
作者 赵斌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1-35,共5页
功能话题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学哲学探讨的焦点问题。从达尔文开始在生物学中确立自然主义的功能概念以来,通过基于不同诉求的哲学讨论,形成了多种版本的生物学功能概念。但近期模态功能概念的提出却似乎偏离了这一传统,加之最近关于神经... 功能话题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学哲学探讨的焦点问题。从达尔文开始在生物学中确立自然主义的功能概念以来,通过基于不同诉求的哲学讨论,形成了多种版本的生物学功能概念。但近期模态功能概念的提出却似乎偏离了这一传统,加之最近关于神经功能的讨论逐渐成为生物学功能论题的焦点,所以有必要以生物学功能的语境依赖性为基点,就生物学概念的统一性问题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功能 语境依赖性 投射
原文传递
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中的艺术史观
5
作者 丁恂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S1期183-185,203,共4页
贡布里希在艺术史理论研究中,采用了投射论和情境逻辑的方法,反对艺术史研究中的黑格尔主义。在情境逻辑的分析方法中他从“艺术问题”和“艺术作品的历史比较”两个角度入手,对艺术史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投射 情境逻辑 艺术发展史
下载PDF
生成建构视角下反致使动词的事件语义限制
6
作者 赵立霞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6-626,共11页
本文借鉴词汇语义学对事件结构的研究成果,以生成建构论为框架,通过句法手段推导反致使动词的事件句法结构,来解答该类动词是否含有致使者论元以及该语义论元是否决定致使转换等问题。研究发现反致使结构中没有语态中心语,但是存在蕴涵... 本文借鉴词汇语义学对事件结构的研究成果,以生成建构论为框架,通过句法手段推导反致使动词的事件句法结构,来解答该类动词是否含有致使者论元以及该语义论元是否决定致使转换等问题。研究发现反致使结构中没有语态中心语,但是存在蕴涵事件致使性的轻动词vCAUSE,所以该类动词含有隐性致使者角色且该角色具有非施事性,这一结论的理据性可通过诊断相关附加语的句法分布得到验证。该研究还认为致使者论元不能直接决定致使转换,这证实了生成建构论对论元的语义角色由其句法位置及其与功能语类的关系确定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事 致使者 生成建构 词汇投射
原文传递
看的文化现象
7
作者 程璧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8期43-43,共1页
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人在学会语言前,就已经会看了。人对事物的感知、认识、理解都是通过视觉维系的,人总是通过自身所相信或理解的事物影响自身的观看结果。无论是凝视、一瞥、注视,背后总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操控观看结果。... 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人在学会语言前,就已经会看了。人对事物的感知、认识、理解都是通过视觉维系的,人总是通过自身所相信或理解的事物影响自身的观看结果。无论是凝视、一瞥、注视,背后总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操控观看结果。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内涵也是复杂多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射 图式 情境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