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汉魏五言的“古意” |
葛晓音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2
|
|
2
|
《离骚》的抒情结构及意象表现 |
潘啸龙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4
|
|
3
|
“歌唱生命的痛苦”——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 |
付军龙
|
《文艺评论》
|
2003 |
7
|
|
4
|
诗中的自我 心灵的轨迹——评哈代和劳伦斯的诗歌创作 |
吴笛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8
|
|
5
|
《仓央嘉措情歌》抒情艺术探微 |
廖光耀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8
|
|
6
|
牧羊人的两个世界——谈谈王新军的小说 |
雷达
|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7
|
共同的选择:意象抒情——论川端康成与沈从文小说的抒情方式及对传统的借鉴 |
姜山秀
|
《日本研究》
|
2000 |
4
|
|
8
|
中国古代文人创作态势的形成——从古诗十九首及南朝文学谈起 |
刘跃进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5
|
|
9
|
红柯的《生命树》:远方的神话 |
李丹梦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10
|
常见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
|
《初中生辅导》
|
2024 |
0 |
|
11
|
第二单元 学习抒情 |
张燕
|
《作文(初中年级)》
|
2023 |
0 |
|
12
|
湖边的抒情 |
杜永利
|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学习抒情”习作单元“教习评改”一体化实践探索 |
张后安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我用残损的手掌》:透视戴望舒 |
王文彬
|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
2000 |
5
|
|
15
|
基于古诗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构 |
率婷婷
|
《山东教育》
|
2024 |
0 |
|
16
|
失志以后的歌哭——曹植、阮籍诗歌比较 |
常为群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7
|
福州瓠社词人“赋比兴”抒情方式探析 |
杨祖望
|
《闽江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8
|
第二单元 学习抒情 |
黄丽华
|
《作文(初中年级)》
|
2024 |
0 |
|
19
|
因情生事:另一种电影美学形态——论胡炳榴电影的情感结构、抒情方式及其传统思维 |
陈林侠
|
《当代电影》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20
|
“新的抒情”:何其芳《夜歌》中的“心境”与“工作” |
姜涛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