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体现象与地域人文——论北大荒、四川、江苏版画抒情品格的文化针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潘宏艳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6-88,共3页
本文论述了北大荒、四川、江苏版画抒情品格形成的原因,"风景加小人式"、"牧歌式"、"景观式"等图式特征与地域文化的针对性选择,以及公共性、地域性等跨时代意义。
关键词 版画 群体现象 抒情品格 文化选择
原文传递
情感的力量——读付秀莹长篇小说《他乡》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秀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65,共5页
读完长篇小说《他乡》,我们能看到付秀莹的坚持和变化。《他乡》延续了付秀莹作品的抒情品格,笔调依然细腻,它的变化不仅仅是空间从乡村到城市的转移,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的格局放大了,试图去参与时代的公共性话题,有个人、时代、社会... 读完长篇小说《他乡》,我们能看到付秀莹的坚持和变化。《他乡》延续了付秀莹作品的抒情品格,笔调依然细腻,它的变化不仅仅是空间从乡村到城市的转移,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的格局放大了,试图去参与时代的公共性话题,有个人、时代、社会的充分交融。程光炜教授曾对《陌上》之后的付秀莹有这样的期待,"从芳村到北京,我觉得也应该埋藏一个历史隐喻在里面",抒情话语不应停留在一般性的抒情层面,"而应该是历史性的抒情,这是历史的大悲情和大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隐喻 付秀莹 抒情品格 抒情话语 《他乡》 程光炜 公共性 长篇小说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新诗审美品格辨析
3
作者 李夜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26,共26页
中国现代新诗的总体诗美建构,是由各类审美品格共同参与而组成的。在这其间,各审美品格以自己的个性特长,弥补着其他品格的缺陷,不断提高着诗的审美境界,同时又由于自身的不足,而被别的审美品格所抑制,经历着不断衍化,创新的发展过程。... 中国现代新诗的总体诗美建构,是由各类审美品格共同参与而组成的。在这其间,各审美品格以自己的个性特长,弥补着其他品格的缺陷,不断提高着诗的审美境界,同时又由于自身的不足,而被别的审美品格所抑制,经历着不断衍化,创新的发展过程。因此,只有把每一具体的审美品格放入整个现代新诗系统中,通过与其他品格的比较和验证,考察其生成存在的原因和规律,总结其发展深化的经验和教训,才能真正获得确切而公正的认识。本文试图,在整体诗美品格的背景参照下,对感知、寓理、抒情、象征、整合等各类审美品格,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品格 审美品格 中国现代新诗 抒情品格 诗美品格 象征品格 象征诗 徐志摩 李金发 审美特征
下载PDF
回忆与晚唐五代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朝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5-49,共5页
从作品及有关意象的解读 ,阐述回忆与晚唐五代词的关系及表现 ,勾画并揭示晚唐五代词的写作范式及抒情品格。由于回忆的介入与渗透 ,晚唐五代词不仅表现出深切的人生梦幻感与颓唐自溺的感伤情绪 ,同时呈现出对个体生存和生命本身的关照... 从作品及有关意象的解读 ,阐述回忆与晚唐五代词的关系及表现 ,勾画并揭示晚唐五代词的写作范式及抒情品格。由于回忆的介入与渗透 ,晚唐五代词不仅表现出深切的人生梦幻感与颓唐自溺的感伤情绪 ,同时呈现出对个体生存和生命本身的关照与沉思。回忆不仅是晚唐五代词写得最多的题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 晚唐五代 抒情品格 精神向度 题材 心理体验 写作范式 文学研究
下载PDF
略论勃洛克文学批评的特色
5
作者 郑体武 刘涛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68,共5页
俄罗斯诗人勃洛克的文学批评具有三个总体特征:诗文呼应、抒情品格、意义变奏。勃洛克的文学批评与他的诗歌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涉及同一个问题,彼此补充,相互阐释,合力构建出勃洛克文学... 俄罗斯诗人勃洛克的文学批评具有三个总体特征:诗文呼应、抒情品格、意义变奏。勃洛克的文学批评与他的诗歌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涉及同一个问题,彼此补充,相互阐释,合力构建出勃洛克文学思想的大厦。勃洛克文学批评的语言是充满象征的诗化语言。勃洛克排斥概念和理论,喜欢用直观的感悟来阐发自己的思想。因而,在他的文学批评中,"音乐"、"原生力"、"文明-文化"等概念展开了灵性的翅膀,翱翔在诗歌技巧、文学理论、文化哲学、社会思想等领域,从而形成了意义变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洛克 文学批评 诗文呼应 抒情品格 意义变奏
原文传递
论卞之琳诗歌的抒情品格
6
作者 汪东发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02-105,共4页
卞之琳的诗歌创作,追求主体情感的隐藏,重视节制抒情及深蕴理趣,呈现理胜于情的特点,形成了冷凝深邃的抒情品格。诗情诗形的冷凝,诗意及其传达的曲折深远,以及戏剧化、小说化、意境化融为一体的艺术表现。
关键词 卞之琳 抒情品格 冷凝 深邃
下载PDF
坚守与突围——论河南当代先锋诗歌的美学特征
7
作者 范云晶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83-85,共3页
河南当代先锋诗人是中国诗坛上为数不多执著坚守知识分子理想、坚守"诗歌"阵地的诗歌群体。他们既固执地坚守中国优秀的诗歌资源,又不拒斥有益的诗歌技艺创新,并将二者完美地缝合,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 河南当代先锋诗歌 美学特征 抒情品格 修辞实验
下载PDF
学术功力和创新激情的交融——读《中国新诗二十四品》
8
作者 刘起林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126-127,共2页
学术功力和创新激情的交融———读《中国新诗二十四品》刘起林研究中国新诗也许是件费力难讨好的事情。泱泱诗国传统源远流长,文化心理结构深厚而牢固;“五四”文学革命后,诗歌从内容到形式变化却最为剧烈,这种奔突腾挪实际上又是... 学术功力和创新激情的交融———读《中国新诗二十四品》刘起林研究中国新诗也许是件费力难讨好的事情。泱泱诗国传统源远流长,文化心理结构深厚而牢固;“五四”文学革命后,诗歌从内容到形式变化却最为剧烈,这种奔突腾挪实际上又是各行其是,异彩纷呈;如今百年回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创新激情 《女神》 学术 抒情品格 郭沫若 文化心理结构 中国诗歌 诗歌创作 二十世纪
下载PDF
悒郁真淳的心灵存真:戴望舒诗歌的抒情品格
9
作者 汪东发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3-89,共7页
戴望舒诗歌的情绪特征及其抒写状态是悒郁的,诗境清丽淳厚,二者和谐如一,形成戴望舒诗歌抒情品格的基本向度。诗人以悒郁真淳的心灵存真式抒写完成了"人世写实"的艺术,极具个性价值。
关键词 戴望舒 悒郁 真淳 抒情品格
下载PDF
李金发诗歌的抒情品格
10
作者 汪东发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2-127,共6页
李金发诗歌“凄迷奇幻”的抒情品格,是新诗史上独特的一品。其“凄迷”主要表现为诗的情绪或诗人的主体情感倾向,“奇幻”主要表现为情绪抒写的艺术倾向,二者是互容而且互为因果的。李金发的诗艺探索留给后来者很多的思考和镜鉴。
关键词 李金发 凄迷 奇幻 抒情品格
下载PDF
论李煜词的抒情品格
11
作者 黄萍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35-37,共3页
透过李煜词前期香艳,后期悲哀的表面差异,阐释李词"真"的内涵,即词中所呈现的以赤子之心观照生活,以淳纯的真情蘸满笔锋来直抒胸中之块垒的任纵与纯真及其不假雕琢的抒情品格。
关键词 李煜词 抒情品格 任真
下载PDF
唐诗七绝问取艺术试探
12
作者 李传国 《中州学刊》 1986年第6期105-107,91,共4页
问取艺术或称问答法,问对法,纪昀谓之诘词。唐代的诗人们,用这种手法制作了大量七绝。笔者作过一个粗略统计,据明万历赵宦光、黄习远重编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唐绝一万余首,七绝居其大半,共七千七百九十三首,其中以不同方式取问取手... 问取艺术或称问答法,问对法,纪昀谓之诘词。唐代的诗人们,用这种手法制作了大量七绝。笔者作过一个粗略统计,据明万历赵宦光、黄习远重编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唐绝一万余首,七绝居其大半,共七千七百九十三首,其中以不同方式取问取手法制作的诗篇,大约占到千余首。这些诗表明,唐人七绝问取艺术已超出一般修辞学的范畴,显现出定型化、类型化的美学特质,展现了七绝诗的抒情品格,并形成唐人七绝自身诗体制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绝 唐人 唐诗 抒情品格 七言绝句 七绝艺术 七绝诗 艺术表现 婉曲 初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