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甄思想简论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璞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14-22,共9页
(一)唐甄(1630——1704)原名大陶,字铸万,别号圃亭,四川达州(今四川达县市)人,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唐甄八岁时,其父唐阶泰以进士出任江苏吴江县知县,他跟着到了吴江。后又随父调职辗转江西、北京、南京各地。明亡后,清兵攻占南京,... (一)唐甄(1630——1704)原名大陶,字铸万,别号圃亭,四川达州(今四川达县市)人,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唐甄八岁时,其父唐阶泰以进士出任江苏吴江县知县,他跟着到了吴江。后又随父调职辗转江西、北京、南京各地。明亡后,清兵攻占南京,唐甄随父避难到浙江的山阴和新昌(今浙江绍兴市和新昌县),后又还居吴江。公元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唐甄回到四川原籍,于阆中考中举人。后又通过吏部考试,分发山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甄 潜书 进步思想家 四川达州 达县市 潞安 养民 清顺治 浙江绍兴市
下载PDF
“破块”启蒙的两面旗帜——《潜书》、《明夷待访录》政治哲学合论
2
作者 王世达 《理论与改革》 1987年第6期62-64,37,共4页
明清之际,发生了以强大的反理学思潮为其理论形态上的总特征的中国早期哲学启蒙.杰出思想家唐甄的名著《潜书》(1679年)与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1663年,以下二书之引文均只注篇名)中反对封建专制、呼唤新社会的政治哲学思想,就是这一... 明清之际,发生了以强大的反理学思潮为其理论形态上的总特征的中国早期哲学启蒙.杰出思想家唐甄的名著《潜书》(1679年)与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1663年,以下二书之引文均只注篇名)中反对封建专制、呼唤新社会的政治哲学思想,就是这一哲学觉醒时期'破块启蒙'(王夫之语)的两面光辉夺目的大旗,二书同一时期成书,具有很多值得比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夷待访录 潜书 唐甄 杰出思想家 封建专制 养民 民生疾苦 君为臣纲 立国之道
下载PDF
唐甄政治思想述要
3
作者 李晓男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5-7,共3页
《潜书》是清初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唐甄的代表作。书中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政治观点,如"为政之要在富国养民","治乱之贵在君"、"明哲之君必责于已"等等,集中反映出唐甄反封建专制和以民为本的民主思想,这... 《潜书》是清初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唐甄的代表作。书中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政治观点,如"为政之要在富国养民","治乱之贵在君"、"明哲之君必责于已"等等,集中反映出唐甄反封建专制和以民为本的民主思想,这些具有时代意义的进步思想,为我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甄 养民 为政之要 潜书 近代民主 进步思想家 封建专制 阳明心学 立国之道
下载PDF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
4
作者 田广清 侯琦 《长白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8-41,37,共5页
在建设现代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对于古代政治思想还要不要有所借鉴和继承?回答是肯定的。 民主的政治体制产生于民主思想。领导者民主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民主观念的确立,除了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的论述、国外进步的民主理... 在建设现代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对于古代政治思想还要不要有所借鉴和继承?回答是肯定的。 民主的政治体制产生于民主思想。领导者民主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民主观念的确立,除了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的论述、国外进步的民主理论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民主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外,还应当吸取本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精华,这样有利于建立和健全具有自己特点的、合乎本国国情的现代民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民主政治 现代民主制度 古代政治 人民群众 社会主义民主 唐甄 民贵君轻 君民关系 政治参与机制
下载PDF
红楼三题
5
作者 易梦醇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9-59,共11页
康乾盛世是封建"末世"的回光反照,资本主义因素正在增多增强。但没有形成什么"市民阶层"。贾宝玉不是"将要转换着的社会中即将出现的新人的萌芽",而是个抑封建之尊、不满封建制度的人物。读《红楼梦》,... 康乾盛世是封建"末世"的回光反照,资本主义因素正在增多增强。但没有形成什么"市民阶层"。贾宝玉不是"将要转换着的社会中即将出现的新人的萌芽",而是个抑封建之尊、不满封建制度的人物。读《红楼梦》,可提高文化修养,更可形象化地了解封建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末世 市民阶层
下载PDF
廖平、康有为“学术公案”之再鞫与定谳
6
作者 陶亮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88,共13页
百余年来,廖平、康有为“学术公案”难以定论的关键就在于忽视了作为整体运思的“两篇”与“两考”。目前尚无实质性证据表明《新学伪经考》成书早于《辟刘篇》,据新见廖平信函,《周礼删刘》曾与《知圣篇》一起被携带至粤,康氏得以了解... 百余年来,廖平、康有为“学术公案”难以定论的关键就在于忽视了作为整体运思的“两篇”与“两考”。目前尚无实质性证据表明《新学伪经考》成书早于《辟刘篇》,据新见廖平信函,《周礼删刘》曾与《知圣篇》一起被携带至粤,康氏得以了解“尊今抑古”之说全貌。嘉道间,学人以优劣判分今古,彼此并非截然对立。1888年,廖平由《续今古学考》分作“两篇”,首次在抑古与知圣之间构建起经义关联。1890年起,康有为循之作“两考”,力证黜伪是尊孔的必然前提。这种著述形式与思维逻辑是廖、康唯一完全相同之处,据之可定谳该公案。但并非意味着康氏存在抄袭之举,二人今古学体系全然不同,由此可略窥清末思想界的内在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康有为 羊城之会 知识转型
原文传递
《长恨歌》——一曲完美女性的悲歌
7
作者 谢玉荣 《学语文》 2016年第3期67-70,共4页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问世以来,解读者众,观点见仁见智,本文以诗歌创作者的视角观照全诗,从写作目的、情感态度、人物形象、李杨爱情等四个方面探索作品的主题,提出"抑李尊杨"的观点,即作品的主题应是批判唐玄宗重色误国...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问世以来,解读者众,观点见仁见智,本文以诗歌创作者的视角观照全诗,从写作目的、情感态度、人物形象、李杨爱情等四个方面探索作品的主题,提出"抑李尊杨"的观点,即作品的主题应是批判唐玄宗重色误国,同情杨贵妃一生遭遇,表达深深的遗憾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感伤诗 悲剧
下载PDF
王船山诗学宗尚观的诗学背景与意图
8
作者 杨兴华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7-33,共7页
王船山在其诗论中明确表达出了抑唐尊古诗学宗尚观。这是他在明末清初诗坛围绕尊唐与宗宋问题展开激烈论争的诗学背景下,对诗学宗尚之争的针对性回应。船山认为,尊唐与宗宋都有违儒家诗教,而古诗承载着诗教传统与精神,故船山主张尊古。... 王船山在其诗论中明确表达出了抑唐尊古诗学宗尚观。这是他在明末清初诗坛围绕尊唐与宗宋问题展开激烈论争的诗学背景下,对诗学宗尚之争的针对性回应。船山认为,尊唐与宗宋都有违儒家诗教,而古诗承载着诗教传统与精神,故船山主张尊古。鉴于唐诗业已占据尊崇地位,不抑唐无以尊古,所以船山抑唐尊古。其诗学意图是借推崇古诗弘扬儒家诗教,传承民族诗学之"正学",在诗学领域为民族文化存根留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诗学背景 诗学意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