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及其衍生物抑制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沃兴德 丁志山 +2 位作者 袁巍 高承贤 洪行球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3-57,61,共6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及其衍生物抑制肿瘤作用。方法:中药姜黄经85%酒精渗漉,石油醚脱脂,氯仿处理后获得纯度为85%的总姜黄素,进一步用硅胶薄层层析法分离得到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应用上述三种姜黄提取物观察对人胃... 目的:观察姜黄素及其衍生物抑制肿瘤作用。方法:中药姜黄经85%酒精渗漉,石油醚脱脂,氯仿处理后获得纯度为85%的总姜黄素,进一步用硅胶薄层层析法分离得到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应用上述三种姜黄提取物观察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和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对人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灌胃和腹腔注射两种方法对姜黄素和总姜黄素对小鼠肉瘤抑瘤作用进行观察。结果: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对牛主动脉平滑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 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 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内皮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大于对肿瘤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抑制率;姜黄素及其衍生物能显著抑制牛血清培养液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 的迁移,其迁移抑制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姜黄素和总姜黄素腹腔注射抑瘤作用大于灌胃给药,而姜黄素单体的抑瘤作用又大于总姜黄素的抑瘤作用。结论: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和特异性地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作用,能够起到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具有抗肿瘤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肿瘤作用 衍生物 人胃癌细胞SGC-7901 实验研究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ECV-304 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内皮细胞迁移 总姜黄素 抑瘤作用 细胞增殖作用 抑制血管生成 腹腔注射 薄层层析法 姜黄提取物 小鼠肉瘤 抑制作用 不同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 被引量:37
2
作者 程刚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63-567,共5页
一个世纪以前,研究者发现肿瘤的生长伴随着血管化程度而增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血管生成是肿瘤发展的关键步骤,并提出了抑制血管生成以治疗肿瘤的新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 一个世纪以前,研究者发现肿瘤的生长伴随着血管化程度而增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血管生成是肿瘤发展的关键步骤,并提出了抑制血管生成以治疗肿瘤的新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广泛表达于人体组织,主要通过与内皮细胞表面的VEGF受体2(VEGFR2)结合,激活下游通路的级联效应而发挥其促血管生成作用,效应包括: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不良反应 抑制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因子 血管生成作用 肿瘤发展
下载PDF
p53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许少峰 付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9-561,共3页
关键词 P53基因 人类肿瘤 治疗 突变 野生型P53 抑制血管生成 新进展 参与 过程 类型
原文传递
雷公藤甲素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丁怡 张建成 +3 位作者 侯立军 张杰 王秋林 王树人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78-781,共4页
利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0、5、10、20、30μg/L)处理后,MTT法显示雷公藤甲素可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5μg/L雷公藤甲素的抑制率达29.15%;琼脂凝胶立体细胞培养系统检测发现内皮细胞经雷公藤甲素作用后,其... 利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0、5、10、20、30μg/L)处理后,MTT法显示雷公藤甲素可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5μg/L雷公藤甲素的抑制率达29.15%;琼脂凝胶立体细胞培养系统检测发现内皮细胞经雷公藤甲素作用后,其游走能力降低;鸡胚尿囊膜试验观察到雷公藤甲素可有效抑制血管的生成;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发现雷公藤甲素可下调内皮细胞u-PAmRNA的表达。因此认为,雷公藤甲素可能在基因水平上干扰内皮细胞u-PAmRNA的表达,减少u-PA蛋白的生成,从而有效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移行,这可能是雷公藤甲素抑制血管生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内皮细胞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管生成 荧光定量RT—PCR 抑制血管生成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抑制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 mRNA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提取物抗小鼠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肖云 伍治平 +4 位作者 金从国 李佳 陈晓群 姚乾 朱启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32只BALB/c小鼠皮下CT26结肠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小鼠,分别为Ⅰ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 g.d),Ⅱ组: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90 mg/(kg.d),Ⅲ组:白...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32只BALB/c小鼠皮下CT26结肠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小鼠,分别为Ⅰ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 g.d),Ⅱ组: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90 mg/(kg.d),Ⅲ组: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180 mg/(kg.d),Ⅳ组: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360 mg/(kg.d).各组小鼠在接种CT-26结肠癌细胞后的第10天开始测量肿瘤的长径(mm)和短径(mm);接种后第12天开始采用灌胃给药法给药,连续给药10 d后停止给药,继续喂养观察至第32 d后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Ⅱ组、Ⅲ组和Ⅳ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分别为(7.83±2.87)、(5.32±1.27)、(1.77±0.70)、(1.87±0.68);Ⅱ组、Ⅲ组和Ⅳ组肿瘤组织血管数量明显少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小鼠CT-26结肠癌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小鼠结肠癌血管生成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BALB c小鼠CT-26结直肠癌细胞株 BALB C小鼠 结直肠癌 抑制血管生成
下载PDF
抗肿瘤转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昉宪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03-206,共4页
近年来,癌侵袭转移的基础研究进展迅速,随之对形成转移的不同环节设计各种治疗战略,包括抗迁移机制、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抗粘附、阻断信息传递、抑制血管生成等也取得了进展。本文综述了这个领域研究进展。
关键词 肿瘤转移 抗粘附 阻断信息传递 抑制血管生成
下载PDF
吴茱萸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管生成活性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尹元元 刘珊珊 +5 位作者 韩利文 何秋霞 张启伟 刘可春 闫利华 王智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53,共9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管生成活性。方法:采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斑马鱼模型测试化合物抑... 目的:研究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管生成活性。方法:采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斑马鱼模型测试化合物抑制血管生成活性。结果:从吴茱萸果实中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包括1个降柠檬苦素,为calodendrolide(1);6个吲哚类生物碱,分别为吴茱萸次碱(2),吴茱萸碱(3),goshuyuamide-Ⅰ(4),N-甲酰二氢吴茱萸次碱(5),7β-羟基吴茱萸次碱(6);11个喹诺酮类生物碱,分别为2-羟基-4-甲氧基-3-(3'-甲基-2'-丁烯基)-喹诺酮(7),1-甲基-2-正壬基-4-(1H)-喹诺酮(8),1-甲基-2-正癸基-4(1H)-喹诺酮(9),1-甲基-2-正十一烷基-4(1H)-喹诺酮(10),二氢吴茱萸卡品碱(11),1-甲基-2-正十五烷基-4(1H)-喹诺酮(12),1-甲基-2-[(Z)-6-十一烯基]-4(1H)喹诺酮(13),吴茱萸卡品碱(14),1-甲基-2[(Z)-4-十三烯基]-4(1H)-喹诺酮(15),1-甲基-2-[(Z)-10-十五烯基]-4(1H)-喹诺酮和1-甲基-2-[(Z)-6-十五烯基]-4(1H)-喹诺酮的混合物(16),1-甲基-2-[(6Z,9Z)-6,9-十五二烯基]-4(1H)-喹诺酮(17);2个酰胺,分别为N-甲基-邻-氨基苯甲酰胺(18),乙酰胺(19);1个甾醇,为β-谷甾醇(20)。化合物1(20 mg·L^(-1)),2(0.5 mg·L^(-1)),3(5,10μg·L^(-1)),4(10 mg·L^(-1)),5(50 mg·L^(-1)),10(20 mg·L^(-1)),11(50 mg·L^(-1)),16(20 mg·L^(-1)),18(50 mg·L^(-1))对斑马鱼节间血管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18均为吴茱萸的特征性成分,化合物1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0,11,16,18具有抑制斑马鱼血管生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生物碱 降柠檬苦素 斑马鱼 抑制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NF-κB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姜申易 鲁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损害关节软骨、骨、关节囊,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血管翳是引起关节破坏的病理基础,主要由...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损害关节软骨、骨、关节囊,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血管翳是引起关节破坏的病理基础,主要由新生血管、增生的滑膜细胞、炎性细胞及机化的纤维素构成,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被证实可有效缓解RA的病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NF-ΚB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关节滑膜炎症 抑制血管生成 关节软骨 主要表现 功能丧失
下载PDF
改善稀有密码子和氨基酸残基限制提高重组人ADAM15去整合素结构域蛋白表达水平 被引量:14
9
作者 吴静 雷楗勇 +2 位作者 张莲芬 花慧 金坚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67-1074,共8页
【目的】为提高重组人ADAM(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15去整合素结构域蛋白(rhADAM15)的表达水平。【方法】在详尽分析rhADAM15的cDNA和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ADAM15结构的基础上,选择表达宿主菌并对表达质粒进行改造。... 【目的】为提高重组人ADAM(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15去整合素结构域蛋白(rhADAM15)的表达水平。【方法】在详尽分析rhADAM15的cDNA和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ADAM15结构的基础上,选择表达宿主菌并对表达质粒进行改造。【结果】(1)选择能为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提供额外tRNA的Escherichia coli.Rosetta(DE3)作为宿主菌,将质粒pGEX-ADAM15转化于其中在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下获得298mg/L融合蛋白GST-ADAM15;(2)采用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将目标蛋白编码区稀有密码子GGA(Gly425)替换为GGC,使融合蛋白表达水平提高9.4%;(3)通过消除凝血酶识别序列附近的Pro-Glu-Phe残基,提高凝血酶酶切效率,使rhADAM15产量提高了35.7%;(4)在GGA替换为GGC基础上切除"Pro-Glu-Phe"残基,使rhADAM15产量提高到68mg/L,比分别切除"Pro-Glu-Phe"残基、GGA替换为GGC和野生型提高了19.2%、51.1%和61.9%。【结论】这一结果表明,在充分认识目标蛋白特性的基础上定向选择表达宿主并改造表达质粒能实现外源蛋白高水平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15去整合素结构域 大肠杆菌Rosetta(DE3) 稀有密码子 PCR定点突变 抑制血管生成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相关促肿瘤血管生成分子及靶向治疗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振英 曹伯良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2-285,共4页
1971年,Folkman首次提出了“肿瘤生长浸润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的假说。此后,以肿瘤新生血管为作用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重要的抗肿瘤策略之一。2004年第一个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被美国食品药品... 1971年,Folkman首次提出了“肿瘤生长浸润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的假说。此后,以肿瘤新生血管为作用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重要的抗肿瘤策略之一。2004年第一个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标志着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抗血管生成单抗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靶向治疗 血管生成治疗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分子 肿瘤新生血管 抑制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半枝莲化学成分及抑制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袁延强 韩利文 +2 位作者 王希敏 侯海荣 刘可春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研究半枝莲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血管生成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化合物,运用理化反应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斑马鱼抑制血管生成模型测试化合物的活性。结果从半枝莲体积分数75%乙醇... 目的研究半枝莲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血管生成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化合物,运用理化反应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斑马鱼抑制血管生成模型测试化合物的活性。结果从半枝莲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汉黄芩素,4'-羟基汉黄芩素,芹菜素,黄芩素,柚皮素,木樨草素,异鼠李素,野黄芩苷,黄芩苷,其中异鼠李素有明显的抑制血管生成活性。结论抑制血管生成是半枝莲抗肿瘤作用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汉黄芩素 野黄芩苷 异鼠李素 斑马鱼 抑制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三氧化二砷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剑宇 梁启凡 +2 位作者 李俊松 王若宁 狄留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6102-6111,共10页
传统中药矿物药三氧化二砷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近年来还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治疗实体瘤的效果。其抗肿瘤机制主要包括促进细胞凋亡、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逆转耐药性... 传统中药矿物药三氧化二砷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近年来还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治疗实体瘤的效果。其抗肿瘤机制主要包括促进细胞凋亡、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逆转耐药性以及抑制血管生成等。然而三氧化二砷的体内靶向性较差、肾脏清除速率快、以及高剂量对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对实体瘤的治疗应用与临床转化。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在传统纳米制剂的基础上,提高了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聚集、控制释放以及诊断等能力,在精准治疗、提高生物利用度和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三氧化二砷的抗肿瘤机制及抗肿瘤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三氧化二砷抗肿瘤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抗肿瘤机制 药物递送系统 被动靶向 主动靶向 物理化学靶向 细胞凋亡 逆转耐药性 抑制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竹根七中具有血管生成抑制作用有效成分的筛选 被引量:8
13
作者 蒙麦侠 杨智锋 贺浪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研究竹根七中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生长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用溶剂提取法将竹根七分为不同药用部位,以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抗体为对照,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膜色谱模型筛选,并对筛选结果用MTT实验进行分析,... 目的研究竹根七中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生长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用溶剂提取法将竹根七分为不同药用部位,以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抗体为对照,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膜色谱模型筛选,并对筛选结果用MTT实验进行分析,以初步确定其中的有效成分。结果竹根七的分离成分(ZGQ-C)在其浓度分别为0.625、1.25、2.50、5.00、10.0μg/mL时,对ECV304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0.51%、51.11%、63.54%、74.32%、81.26%,半数抑制率在1.00~1.25μg/mL范围内;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形态有明显的改变。结论ZGQ-C是对ECV304有一定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膜色谱模型的筛选结果与MTT实验结果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根七 细胞膜色谱 ECV304 抑制血管生成
下载PDF
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抑制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黎莹 马冬 《中国病案》 2018年第4期95-98,共4页
目的探究和分析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抑制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自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0日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方式治疗,治疗组采... 目的探究和分析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抑制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自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0日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转移情况、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患者中位生存周期。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中位生存周期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肿瘤转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帕替尼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抑制血管生成,从而能有效控制癌细胞发生转移,进而能减少病症的复发率和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周期,且药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血管生成 胃癌治疗 阿帕替尼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沙苑子苷A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于猛 热增才旦 +4 位作者 杨科 贾红梅 张宏武 王英锋 邹忠梅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研究沙苑子苷A潜在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采用Discovery StudioTM4.0(DS)软件反向寻靶,初步探讨沙苑子苷A潜在的抗肿瘤靶点,并通过CDOCKER进行分子对接初步验证结果;建立体外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实验,血管计数... 目的研究沙苑子苷A潜在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采用Discovery StudioTM4.0(DS)软件反向寻靶,初步探讨沙苑子苷A潜在的抗肿瘤靶点,并通过CDOCKER进行分子对接初步验证结果;建立体外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实验,血管计数法观察沙苑子苷A(0.2、0.4、0.8 mg/m L)对CAM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反向寻靶结果表明,沙苑子苷A可调控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ABL1)、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靶点蛋白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GFR1)、纤维生长因子受体(FGFR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分子对接结果证明,沙苑子苷A能够调控血管生长相关靶点;体外CAM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沙苑子苷A能显著抑制新生中、小血管的生成(P<0.05、0.01)。结论沙苑子苷A可能是沙苑子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肿瘤基因的表达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苑子苷A 反向寻靶 分子对接 鸡胚绒毛尿囊膜 抑制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内皮抑素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季现秀 范理宏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1期64-66,共3页
抑制血管生成已被证实是遏制肿瘤生长的有效策略,内皮抑素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效抑制血管生成的物质。内皮抑素是一分子量约为20KD的胶原XVIII羧基末端片段,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等抗血管生... 抑制血管生成已被证实是遏制肿瘤生长的有效策略,内皮抑素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效抑制血管生成的物质。内皮抑素是一分子量约为20KD的胶原XVIII羧基末端片段,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等抗血管生成作用。内皮抑素对60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但是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了,本文着重对内皮抑素的生物活性机制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生物活性 抑制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抑制血管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作用 内皮细胞凋亡 肿瘤生长
下载PDF
肿瘤血管新生的机制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莉 黄倩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8-220,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血管新生 抑制血管生成 抗肿瘤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抗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娅 周曾同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5年第3期210-211,共2页
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来阻断肿瘤的生长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染料木黄酮是大豆异黄酮的一种主要成分,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的发生,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其有希望成为一种有效的癌化学预防和治疗药物。本文就染料木黄酮抑... 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来阻断肿瘤的生长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染料木黄酮是大豆异黄酮的一种主要成分,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的发生,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其有希望成为一种有效的癌化学预防和治疗药物。本文就染料木黄酮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和生长的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肿瘤血管生成机制 抑制血管生成 肿瘤新生血管 抑制肿瘤 大豆异黄酮 癌化学预防 研究热点 肿瘤治疗 主要成分 多种途径 治疗药物 生长
下载PDF
分子靶向治疗在食管癌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小玉 钟国成 李宏斌 《现代临床医学》 2009年第4期243-245,共3页
关键词 分子靶向治疗 中期食管癌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抑制血管生成 抑制肿瘤生长 肿瘤细胞 生物学差异
下载PDF
奥曲肽体外抑制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荚卫东 王鲁 许戈良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构建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噻唑蓝(MTT)实验、流式细胞仪、侵袭和迁移实验、Matrigel实验,研究不同浓度奥曲肽(1×10-10~1×10-5mol/L)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HUV...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构建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噻唑蓝(MTT)实验、流式细胞仪、侵袭和迁移实验、Matrigel实验,研究不同浓度奥曲肽(1×10-10~1×10-5mol/L)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HUVECs增殖、侵袭、迁移和分化成血管能力的影响。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UVECs生长抑素受体(SSTR)的表达。结果奥曲肽浓度在1×10-8~1×10-5mol/L时抑制VEGF诱导的HUVECs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HUVECs被扣留在细胞周期G0/G1期;浓度为1×10-7~1×10-5mol/L时,奥曲肽抑制VEGF诱导的HUVECs侵袭作用,对HUVECs迁移无影响;浓度为1×10-8mol/L时,奥曲肽抑制HUVECs体外分化成管样结构,浓度为1×10-6mol/L时,完全阻断HUVECs体外分化成管样结构。RTPCR显示HUVECs表达高水平的SSTR3。结论奥曲肽对HUVECs体外构建新生血管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HUVECs 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MATRIGEL mol/L 流式细胞仪检测 生长抑素受体 RT-PCR 抑制作用 新生血管 体外构建 奥曲肽对 体外分化 moL/L 方法应用 不同浓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