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时代的自然环境审美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双荣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9,158,共5页
在现代技术的影响下,艺术世界发生了审美疲劳,生活世界发生了技术焦虑。于是,怀旧主义再度流行,人们把审美目光投向曾经意味着原始与落后的自然环境。不过,技术已经改变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改变了自然环境曾经馈赠人类的美感,其... 在现代技术的影响下,艺术世界发生了审美疲劳,生活世界发生了技术焦虑。于是,怀旧主义再度流行,人们把审美目光投向曾经意味着原始与落后的自然环境。不过,技术已经改变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改变了自然环境曾经馈赠人类的美感,其崇高感日渐消褪,而优美感日渐溢出。人类的情感也因而发生了变化,我们日渐失去对于乡愁和离愁的体验。然而,我们无需为其哀挽,因为这正是人类发展的证明。技术是值得信赖的,它能找到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也引领人类走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审美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疲劳 技术焦虑 技术自然 崇高感 优美感 技术信赖
原文传递
“技术-环境悖论”与技术自然属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邹成效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4,共3页
从技术自然属性角度审视“技术-环境悖论”,可以发现:技术同时作为自然环境变化的来源与补救方法,这一矛盾在技术自然属性的生成中孕育,在技术自然属性的表现中产生,在技术自然属性的“软化”中“弱化”。这一认识对于深入理解技术的辩... 从技术自然属性角度审视“技术-环境悖论”,可以发现:技术同时作为自然环境变化的来源与补救方法,这一矛盾在技术自然属性的生成中孕育,在技术自然属性的表现中产生,在技术自然属性的“软化”中“弱化”。这一认识对于深入理解技术的辩证本性以及技术在自然维度上的“后现代”转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环境悖论 技术自然属性 弱化 软化
下载PDF
依靠法制和科学规范渔具许可制度——以底扒网、帆张网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仲霞铭 汤建华 《中国渔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6,共7页
本文针对江、浙两省渔业管理条例有关禁用渔具条款,以底扒网和帆张网为例,从法律和技术两个层面进行剖析,阐明作者观点:①法律体系层面,两渔具不应在《渔业法》规定"禁用渔具"类别内,两省渔业管理条例分别定性其为禁用渔具,... 本文针对江、浙两省渔业管理条例有关禁用渔具条款,以底扒网和帆张网为例,从法律和技术两个层面进行剖析,阐明作者观点:①法律体系层面,两渔具不应在《渔业法》规定"禁用渔具"类别内,两省渔业管理条例分别定性其为禁用渔具,不符合"下位法不得与上位法相低触"之立法原则;技术的自然属性层面,两渔具体现了客观的自然属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综合,不失具独特的先进性。②相关禁用渔具法律条款之法律绩效无法实现的症结在管理层面,因此工作着力点应放在强化管理上。③建议对两省渔业管理条例中的有关禁用渔具条款启动"法律修改"程序,并同步实施与解禁渔具相配套的制度与体系构建,即根据幼鱼资源发生和时空分布等客观规律,积极引导捕捞生产,努力寻求利用资源与保护幼鱼之间的平衡。④基于配套法规之科技支撑体系难以短期解决现状,与解禁渔具配套法律体系只能分步构建和逐步完善,可先依据《渔业法》第三十条赋予权限,依法针对资源敏感区、幼鱼高发期实施探索性的临时禁渔规定,并可同时出台最小网目尺寸、幼鱼比例抽检等辅助性渔政管理规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用渔具 法律层级 技术自然属性 法律修改 强化管理 配套法规
下载PDF
技术控制与抽象劳动的本质
4
作者 王绍梁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181,共8页
与传统技艺不同,现代技术蕴含着一种控制的自然观,其独特性在于通过数学公式将“自然”逻辑化和计量化。现代技术的本体论基础是关于“抽象物质”的观点,即把自然物质由感性的“对象性存在”变成概念的“抽象存在”。抽象劳动完美地表... 与传统技艺不同,现代技术蕴含着一种控制的自然观,其独特性在于通过数学公式将“自然”逻辑化和计量化。现代技术的本体论基础是关于“抽象物质”的观点,即把自然物质由感性的“对象性存在”变成概念的“抽象存在”。抽象劳动完美地表现了现代技术的控制本质,在其主体化运动中将存在物降格为受资本增殖目的规定的质料。感性的具体劳动进而沦为控制自然的技术活动。现代技术对人和物的控制表现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时间量化逻辑,“资本的生产结构”由此转变为“时间的技术结构”。这种统治结构潜藏着向“非劳动”的休闲领域延伸的内在趋势。在技术控制下,人与自然都要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支配,劳动主体性在自动机器体系中被逐渐消解。因此,生产过程的技术化与技术对劳动时间的控制是抽象劳动统治的不同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自然 物质本体论 抽象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下载PDF
技术自然主义:老子对技术异化的批判与超越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希坤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6-81,共6页
老子建构了以"道"为核心范畴的自然主义哲学体系,并以自然主义反思春秋战国时期的技术发展,形成了自然主义的技术思想,这种思想可以称为技术自然主义。老子的技术自然主义以"道法自然"为作为技术合法性的形上依据,... 老子建构了以"道"为核心范畴的自然主义哲学体系,并以自然主义反思春秋战国时期的技术发展,形成了自然主义的技术思想,这种思想可以称为技术自然主义。老子的技术自然主义以"道法自然"为作为技术合法性的形上依据,以"大道废"作为对技术异化的批判,以"复归于朴"作为技术发展的理性路径,以"小国寡民"作为技术发展的理想国。老子的技术自然主义实质是要以"道"的自然性规范技术的发展,以道驭技,建构技术价值与技术规律相统一的技术发展道路,反对技术的滥用。老子以形而上学的方式为技术发展寻求了理性的发展路径,指明了人类技术文明发展的终极关怀,在技术的本质、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当代的技术研究、技术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然主义 技术自然主义 技术异化
原文传递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闫坤如 黄理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0-23,76,共5页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展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经济发展先污染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技术发展有其破坏性的一面,通过对技术的本质及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哲学分析,阐释...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展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经济发展先污染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技术发展有其破坏性的一面,通过对技术的本质及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哲学分析,阐释了现代技术的发展不是让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得以改善的直接因素,即使某些国家和地区环境有所改善,也是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而并非基于技术发展的直接结果,进而对技术的作用进行哲学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技术自然属性 技术的社会属性
下载PDF
信息技术如何进入日常生活:一个知识扩散的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吉国秀 王明月 杨宏戟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6-142,160,共7页
从专家术语系统的社会化到常人经验的内化,是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进行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信息技术自然化的进程。正是通过知识的扩散,专业知识内部与外部边界模糊乃至相互渗透,信息技术进入到常人经验的结构框架之中。日常生活的即时性... 从专家术语系统的社会化到常人经验的内化,是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进行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信息技术自然化的进程。正是通过知识的扩散,专业知识内部与外部边界模糊乃至相互渗透,信息技术进入到常人经验的结构框架之中。日常生活的即时性与现实性,给予了信息技术不言自明的身份,使其变得越来越习焉不察,日常生活熨平了常人对信息技术的不信任。知识的扩散为揭示信息技术自然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它揭示出信息技术自然化的核心机制在于常人经验的内化。常人的经验知识与专家系统知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自然 IT笑话 知识扩散 专家系统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技术理性与自然意境——由四座高层旅馆试析莫伯治先生第二创作阶段 被引量:3
8
作者 庄少庞 《华中建筑》 2013年第8期22-25,共4页
莫伯治先生以"现代主义与岭南建筑的有机结合"概括其第二个创作阶段。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莫伯治与合作者于1960年代中至1980年代初期间,将现代主义的技术理性与岭南庭园的自然意境有机相融的探索,是岭南学派形成与发展的一... 莫伯治先生以"现代主义与岭南建筑的有机结合"概括其第二个创作阶段。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莫伯治与合作者于1960年代中至1980年代初期间,将现代主义的技术理性与岭南庭园的自然意境有机相融的探索,是岭南学派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广派"建筑的影响由此逐步扩大。在时间轴上观察这一时期的四座高层旅馆设计,分析其立足经济合理的空间构图和复归自然的庭园意境的发展过程,可以使这一历史阶段的呈现不止于静态的特征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旅馆技术理性自然意境文化表达岭南学派
下载PDF
全球技术—自然生态系统的自调节与人类生产技术实践的控制
9
作者 王贵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4,共6页
技术—自然生态系统作为全球整体生态系统,是将特定生产技术方式及其所决定的人类生活与生产行为整合到自身之内的自调节、自组织系统,具有自组织的目的性、自然运作方式、品种多样性的组织结构。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中,其整体调节与... 技术—自然生态系统作为全球整体生态系统,是将特定生产技术方式及其所决定的人类生活与生产行为整合到自身之内的自调节、自组织系统,具有自组织的目的性、自然运作方式、品种多样性的组织结构。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中,其整体调节与自组织处于总体性、基础性、主导性地位;人类生产技术实践及其对自然的控制具有局域性、间接性、简单性、条件性特征。人对自然的控制是发展与协调、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并且主要是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控制。对局域生态系统的控制也须保证全球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自然生态系统 整体调节 自组织 生产技术实践 自然的控制
下载PDF
从三个矛盾关系看马尔库塞的技术思想
10
作者 刘晓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654-657,共4页
马尔库塞的技术思想体现了三个矛盾关系的关照,即人道化的技术世界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个人感官快乐与社会整体文化发展的矛盾、技术与自然的矛盾以及技术与文化的矛盾。马尔库塞从这三个矛盾关系入手,对技术概念本身进行探讨,在一定程... 马尔库塞的技术思想体现了三个矛盾关系的关照,即人道化的技术世界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个人感官快乐与社会整体文化发展的矛盾、技术与自然的矛盾以及技术与文化的矛盾。马尔库塞从这三个矛盾关系入手,对技术概念本身进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技术的内涵。当今社会值得人们对马尔库塞的技术思想加以重视并对技术发展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感官快乐与社会整体文化发展 技术自然 技术与文化 技术思想 马尔库塞
下载PDF
技术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谈起
11
作者 闫坤如 周燕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96-600,共5页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展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经济发展开始破坏了环境,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技术发展有其破坏性一面,我们通过对技术的自然属性以及社会属性的分析得出...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展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经济发展开始破坏了环境,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技术发展有其破坏性一面,我们通过对技术的自然属性以及社会属性的分析得出结论:科学技术的发展未必真正能够使得整个人类的环境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技术自然属性 技术的社会属性
下载PDF
技术批评主义及其心理根源
12
作者 包国光 陈红兵 《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从技术毁坏自然事物、降低人的地位、统治社会和技术扩张招致危险等方面概括了技术批评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出对现代技术的心理反应是技术批评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了技术批评主义产生的因由,揭示了人类渴望自... 从技术毁坏自然事物、降低人的地位、统治社会和技术扩张招致危险等方面概括了技术批评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出对现代技术的心理反应是技术批评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了技术批评主义产生的因由,揭示了人类渴望自由和谐的淳朴愿望,技术现实世界与心理需求之间的差距体验,对技术应用负面效应的忧虑和恐惧,以及传统宗教心理的惯性作用是技术批评主义的心理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批评主义 技术主义 技术毁环自然事物 人的价值 心理需求
下载PDF
中文语言资源共享新技术推出
13
《河南科技》 2003年第4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资源共享 中文语言处理 网站平台 自然信息处理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