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467
1
作者 渠敬东 周飞舟 应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127,共24页
借由政治经济学所生发出来的社会学视角,中国30年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最初的十年形成的是以双轨制为核心机制的二元社会结构;1990年代开始的全面市场化及分税制改革确立了市场与权力、中央与地方以及社会分配的新格局;进入新... 借由政治经济学所生发出来的社会学视角,中国30年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最初的十年形成的是以双轨制为核心机制的二元社会结构;1990年代开始的全面市场化及分税制改革确立了市场与权力、中央与地方以及社会分配的新格局;进入新世纪后,行政科层化的治理改革得以实行,并成为推动社会建设的根本机制。由此,改革前的总体性支配权力为一种技术化的治理权力所替代,从中可以理解"中国经验"的独特意味,并洞悉中国社会转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支配 双轨制 分税制 科层制 技术治理
原文传递
数字下乡: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技术治理 被引量:399
2
作者 王雨磊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142,244,共24页
数字下乡是技术治理在农村扶贫开发中的典型应用,通过将数字信息在地化、系统化和逻辑化,国家得以改善基层治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其信息能力,并实现对社会治理的合理优化。通过田野调查,本研究发现,由于数字生产链条过于漫长,数... 数字下乡是技术治理在农村扶贫开发中的典型应用,通过将数字信息在地化、系统化和逻辑化,国家得以改善基层治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其信息能力,并实现对社会治理的合理优化。通过田野调查,本研究发现,由于数字生产链条过于漫长,数字的使用者和生产者难以面对面互动,而必须求助多重发包的数字生产体制。在这个生产体制中,数字技术的发包者、传递者、生产者和知情者的行动逻辑大相径庭,他们各不相同的行动目标和激励导致数字生产难以真正精准。而更为根本的是,数字下乡是国家向农村进行信息渗透、试图精准干预治理过程的后果,即数字悬浮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和村庄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数目字管理 技术治理 数字下乡 数字悬浮
原文传递
分利秩序与基层治理内卷化 资源输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逻辑 被引量:379
3
作者 陈锋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5-120,共26页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国家资源的不断输入为农村发展和乡村治理带来新的契机。然而,资源输入乡村社会,基层组织却无法有效承接,并遭遇官民不合作的困境。基层组织主要呈现出两种样态:消极作为与难以作为,以及富人和灰黑势力主政后的摆平式&...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国家资源的不断输入为农村发展和乡村治理带来新的契机。然而,资源输入乡村社会,基层组织却无法有效承接,并遭遇官民不合作的困境。基层组织主要呈现出两种样态:消极作为与难以作为,以及富人和灰黑势力主政后的摆平式"积极"治理。两种治理形态皆导致国家公共资源的耗损,基层组织的权威与合法性进一步下降。在资源不断输送的利益链条中,权力寻租者、地方富人与灰黑社会势力、谋利型的机会主义农民等几个行动主体相赖相生,形成分利秩序,普通民众被排除在外,乡村治理出现内卷化。从根本上说,这是国家在压力型体制与有效治理之间产生的张力,并在推动乡村社会从整体性支配向技术治理转型中产生的结果。这一转向试图建立新的公共规则,却使得乡村治权弱化,缺乏公共规则实践的强制力保证,造成国家、基层组织与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与责任的连带制衡关系发生断裂,乡村治理陷入新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分利秩序 内卷化 乡村治权 技术治理
下载PDF
技术治理的极限及其超越 被引量:201
4
作者 黄晓春 嵇欣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2-79,共8页
技术治理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和政策实践的主导逻辑,基本特征是强调风险控制、事本主义原则以及工具主义地动员社会。其形成有着复杂的制度性缘起,与宏观政策模糊性、政策执行中控制权的碎片化以及自下而上社会压力不足等因... 技术治理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和政策实践的主导逻辑,基本特征是强调风险控制、事本主义原则以及工具主义地动员社会。其形成有着复杂的制度性缘起,与宏观政策模糊性、政策执行中控制权的碎片化以及自下而上社会压力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一总体性转型逻辑虽对改革初期启动具有重要意义,但近来开始引发治理转型深层次瓶颈。试图以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厘清技术治理的模糊性难题具有相当的困难。相比而言,可行性更高的改革着力点实际上要落在技术治理另外两大导因之上:第一,运用政党跨领域、跨体系组织优势推动系统改革;第二,努力推动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向下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技术治理 总体视角 转型
下载PDF
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策略选择 被引量:189
5
作者 沈费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共12页
乡村振兴战略正以蓬勃之势在国内广泛推行,探索如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从赋能理论切入,侧重于乡村技术赋能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和挖掘乡村技术赋能背后的运作机理,从而助推乡村实现有效治理目标。尽管现阶... 乡村振兴战略正以蓬勃之势在国内广泛推行,探索如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从赋能理论切入,侧重于乡村技术赋能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和挖掘乡村技术赋能背后的运作机理,从而助推乡村实现有效治理目标。尽管现阶段技术在对乡村赋能时也面临个人技术赋能层面的观念困境与文化困境、组织技术赋能层面的参与困境与组织困境,以及社区技术赋能层面的制度困境与结构困境,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利用现代技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已是大势所趋。为促进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未来可以从个人技术赋能层面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组织技术赋能层面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社区技术赋能层面完善制度结构体系,以此促进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技术治理 赋能理论 乡村振兴 有效治理
下载PDF
技术治理的悖论:一项民意调查的政治过程及其结果 被引量:150
6
作者 彭亚平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78,共33页
技术治理的逻辑是通过识别和处理源源不断的问题进而把社会呈现在国家面前。它能够完成其使命吗?本文以S市C街道2014年至2016年的连续民意调查为经验对象,系统阐述民意调查为何表面上是一个统计学过程,实质却是由权力运行支配的政治过... 技术治理的逻辑是通过识别和处理源源不断的问题进而把社会呈现在国家面前。它能够完成其使命吗?本文以S市C街道2014年至2016年的连续民意调查为经验对象,系统阐述民意调查为何表面上是一个统计学过程,实质却是由权力运行支配的政治过程。分析表明,在将复杂民意化简成民调数据时,技术只能保证化简程序的严谨性,化简方向则由操作者决定。民调项目的规定性源自基层权力结构,又被转移到对复杂民意的筛选、压缩和量化过程之中,生成指标体系。据此,本文揭示了技术治理的悖论——国家通过技术之眼观察社会时,看到的可能是自己的影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治理 民意调查 复杂性化简 权力运作
下载PDF
技术治理的逻辑 被引量:146
7
作者 刘永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127,共10页
技术治理是当代全球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趋势,亦招致了众多批评。技术治理的证成逻辑由逻辑前提、科学管理的逻辑和专家政治的逻辑组成,借此可以对技术治理进行分类。对技术治理的否证,包括切断式否证和价值论否证两类,反技治主义者的意... 技术治理是当代全球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趋势,亦招致了众多批评。技术治理的证成逻辑由逻辑前提、科学管理的逻辑和专家政治的逻辑组成,借此可以对技术治理进行分类。对技术治理的否证,包括切断式否证和价值论否证两类,反技治主义者的意见亦值得商榷。通过选择新的科学方法论,吸取有益的反对意见,结合更切合实际的专家治国模式,可以建构更为合理的技术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治理 科学管理 专家治国 逻辑
原文传递
治理技术如何适配国家机器——技术治理的运用场景及其限度 被引量:145
8
作者 吕德文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67,158,共10页
现代国家是一个技术装置,技术治理是其权力实践的重要表现。然而,国家并非一个抽象的政治实体,而是在办公室、街头、窗口和网络等不同的场景中开展治理活动的。不同的治理场景意味着不尽一致的技术要求。技术治理的限度在于,在单一治理... 现代国家是一个技术装置,技术治理是其权力实践的重要表现。然而,国家并非一个抽象的政治实体,而是在办公室、街头、窗口和网络等不同的场景中开展治理活动的。不同的治理场景意味着不尽一致的技术要求。技术治理的限度在于,在单一治理技术与多元化的治理场景之间和在技术的规范统一性和事实全面性之间存在固有矛盾,制造出去政治化和泛政治化等技术迷思现象。当今世界进入了技术化社会的时代,技术治理既面临着国家认证能力不足的问题,亦面临着技术与规则的异步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治理 场景 科层制 国家认证能力
原文传递
技术治理的四重幻象——城市治理中的信息技术及其反思 被引量:133
9
作者 韩志明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8,157,F0003,共13页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城市治理的发展,也成为城市治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全面嵌入城市治理,带来了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积极成果,也产生了许多似是而非的幻象,具体包括技术万能的幻象、技术替代的幻象、技术赋权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城市治理的发展,也成为城市治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全面嵌入城市治理,带来了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积极成果,也产生了许多似是而非的幻象,具体包括技术万能的幻象、技术替代的幻象、技术赋权的幻象和技术共赢的幻象。这些幻象的产生既是技术逻辑的表现和延伸,也是多元社会因素互动建构的结果。以信息技术改进和优化城市治理,必须要清醒意识到技术治理的演进逻辑及其幻象,审慎分析和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治理效果,合理界定信息技术的功能及其边界,努力消解信息化治理体系的专断思维和过度支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技术治理 治理技术 城市治理 幻象
原文传递
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114
10
作者 刘天元 田北海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6-123,共8页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是构建数字中国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从治理现代化视角来看,数字乡村建设还面临着技术排斥、形式主义、数字鸿沟、原有治理精英退出以及治理异化等现实困境。因此,需...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是构建数字中国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从治理现代化视角来看,数字乡村建设还面临着技术排斥、形式主义、数字鸿沟、原有治理精英退出以及治理异化等现实困境。因此,需要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建构有机团结的数字乡村建设共同体,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回归公共服务本位,辩证处理数字乡村建设术道关系,完善数字乡村建设保障体系,促进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治理现代化 技术治理 治理异化 数字鸿沟
下载PDF
技术治理的限度及其转型:治理现代化的视角 被引量:103
11
作者 彭勃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2,共10页
作为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工具,技术治理的绩效在不同类型治理领域中存在较大差异。技术治理以信息量化、清晰预算和精细管理等工作机制,明显提升了行政体系在传统优势领域即小规模诊疗型治理中的能力。由于技术治理自身不能突破行政机构的... 作为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工具,技术治理的绩效在不同类型治理领域中存在较大差异。技术治理以信息量化、清晰预算和精细管理等工作机制,明显提升了行政体系在传统优势领域即小规模诊疗型治理中的能力。由于技术治理自身不能突破行政机构的内在缺陷,尤其是在行政体系传统弱势领域即大规模预防型治理事务中,并不能有效推进治理现代化。技术治理本身并不自带现代化属性,要推动治理现代化,必须抛弃技术治理自我合法化的谬误,并充分认识技术治理的内在缺陷和功能弱点。应当运用技术治理的手段,弥补行政科层制内在缺陷和功能弱势。技术治理的发展方向是寻求技术穿透社会的制度支撑,弥补政府治理缝隙,解决委托-代理难题,以及应对现代治理日益加剧的复杂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治理 治理现代化 治理绩效
下载PDF
深度合成治理的逻辑更新与体系迭代——ChatGPT等生成型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路径 被引量:100
12
作者 张凌寒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51,共14页
以Deepfake、ChatGPT、元宇宙等为代表的深度合成技术与应用场景,极大地改变了信息获取、人机交互的方式,并成为未来数字空间的基础性技术。我国的深度合成治理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仍主要停留在算法治理衍生出的信息安全层面,偏重服务... 以Deepfake、ChatGPT、元宇宙等为代表的深度合成技术与应用场景,极大地改变了信息获取、人机交互的方式,并成为未来数字空间的基础性技术。我国的深度合成治理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仍主要停留在算法治理衍生出的信息安全层面,偏重服务应用监管而底层技术治理不足,偏重监管服务提供者但监管技术提供者尚不充分,数据与场景分级分类标准繁杂但并未形成有机体系。深度合成治理应在算法治理基础上延伸迭代,将深度合成作为人工智能治理的专门领域,同时通过顶层设计推进基础性人工智能立法,既保障急用先行,又可探索并形成通用人工智能立法的经验。既应发挥中国既有的深度合成治理优势,根据生成型人工智能技术特点更新监管逻辑,基于生成型人工智能技术的通用性实施全链条治理;同时还需立足现行法规中分级分类治理架构,结合技术、产业和应用建立有机体系和设置具体规则,以形成在全球更具影响力的深度合成治理法律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合成 生成型人工智能 ChatGPT 分级分类标准 技术治理
原文传递
技术何以失准?--国家精准扶贫与基层施政伦理 被引量:103
13
作者 王雨磊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114,共11页
关于国家与农民无法精准互动的问题,既有的技术偏差、组织失灵、政治权变和关系运作理论都未能充分解释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施政伦理概念来透视国家基层治理问题,并解释精准扶贫何以失准。技术失准的根本原因是国家扶贫的"帮穷"... 关于国家与农民无法精准互动的问题,既有的技术偏差、组织失灵、政治权变和关系运作理论都未能充分解释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施政伦理概念来透视国家基层治理问题,并解释精准扶贫何以失准。技术失准的根本原因是国家扶贫的"帮穷"话语与基层的"帮能""帮亲""帮弱""帮需"等社群伦理产生了分歧与张力,而社群伦理则为基层施政者的"不瞄准"提供了伦理上的正当性。只有在国家总体话语与基层伦理话语中寻找一个有效的"中介原则",国家基层治理才能处理好施政行为的社会伦理问题,并且能够从施政过程中汲取社会伦理资源,从而再生产国家的合法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精准扶贫 施政伦理 技术治理
原文传递
什么是技术治理? 被引量:95
14
作者 颜昌武 杨郑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22,共12页
技术治理是一个“被使用”远胜于“被理解”的术语。要理解技术治理,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技术。技术是一种具有自主性的工具,其内核是一种知识、一种理性化的人类智识的成果;其外延包括工程意义上的“硬”工具和社会意义上的“软”... 技术治理是一个“被使用”远胜于“被理解”的术语。要理解技术治理,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技术。技术是一种具有自主性的工具,其内核是一种知识、一种理性化的人类智识的成果;其外延包括工程意义上的“硬”工具和社会意义上的“软”工具。技术治理包含四重蕴涵作为治理对象的技术治理、作为治理手段的技术治理、作为治理机制的技术治理和作为治理理念的技术治理。公共行政与技术治理有着诸多耦合之处,两者都以技术理性为根基。公共行政最初是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出现的,后衍生出作为治理机制的技术治理,但其内核是一种作为治理理念的技术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治理实践呈现一种由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的转型,主要表征为一种作为治理机制的技术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技术治理 公共行政
下载PDF
跨越“数字鸿沟”:技术治理的非均衡性社会参与应对 被引量:91
15
作者 单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5,82,F0002,共10页
当前,以全景式数据监控为特征的犯罪之技术治理崛起,技术治理对秩序唯美主义的过度追求使个人变得更加透明,并加剧了“数字利维坦”和个体之间的“纵向数字鸿沟”。在国家主导的技术治理框架中,相对于科技企业与政府的密切合作,个人参... 当前,以全景式数据监控为特征的犯罪之技术治理崛起,技术治理对秩序唯美主义的过度追求使个人变得更加透明,并加剧了“数字利维坦”和个体之间的“纵向数字鸿沟”。在国家主导的技术治理框架中,相对于科技企业与政府的密切合作,个人参与技术治理甚为薄弱,这种社会参与的非均衡性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权利危机的数字不平等。为促进民众对技术治理的实质参与,应回归信息技术的赋权功能,尊重和保障个人数据权利,遵循法治之道制衡数据监控的权力运行,以人工智能伦理指引数据法制定,对具体的数据权利进行法律确认,通过数据权利的法律保障搭建跨越非均衡性的法律阶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技术治理 数据监控 非均衡性 数据权利
下载PDF
数字时代平台治理的运作逻辑:以上海“一网统管”为例 被引量:89
16
作者 陈水生 《电子政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4,共13页
平台治理是政府数字化治理的新模式,也是技术治理现代化的产物。平台治理的理论演进与实践探索历程揭示,平台治理具有数字化、感知性、互动性、无界性和智慧化等五大核心属性。通过对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践创新案例的深入分析,... 平台治理是政府数字化治理的新模式,也是技术治理现代化的产物。平台治理的理论演进与实践探索历程揭示,平台治理具有数字化、感知性、互动性、无界性和智慧化等五大核心属性。通过对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践创新案例的深入分析,系统考察了平台治理模式的四大运作逻辑,即多重功能集成逻辑、全域系统架构逻辑、全面技术驱动逻辑和整体流程再造逻辑。平台治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为技术治理创造了新的理论空间,也为政府数字化治理转型提供了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治理 数字化治理 技术治理 数字化转型 一网统管
原文传递
技术赋能与科层规制——技术治理中的政治逻辑 被引量:85
17
作者 吴晓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73-81,共9页
技术治理,特指信息技术在治理中的应用。既往研究在泛化技术治理概念的同时,忽略了“技术与科层的互动关系”。案例研究发现,科层制自上而下地引入技术治理,推动了传统的科层组织标准化、电子化,形成有别于传统组织的特性,确实提升了科... 技术治理,特指信息技术在治理中的应用。既往研究在泛化技术治理概念的同时,忽略了“技术与科层的互动关系”。案例研究发现,科层制自上而下地引入技术治理,推动了传统的科层组织标准化、电子化,形成有别于传统组织的特性,确实提升了科层组织的能力。同时,科层制内的技术治理更多地取决于政治逻辑而非单纯的技术逻辑,它既是科层改革的组成部分,又不可避免地受科层制的规定和制约,简而言之,技术赋能科层,科层规制技术,技术治理与科层制的关系具有“双向性”。科层体制内的技术治理是否具有系统性,往往取决于上级意志而非执行者本身,要判断技术治理是否具有整体性,就要引入“上级决策者与具体执行者”的完整链条。技术治理若受“短期行政程序改善”的预期驱动,则容易止于“内卷化”的科层同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治理 政治逻辑 科层制
下载PDF
技术治理的两幅面孔 被引量:75
18
作者 张丙宣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32,共6页
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增进了社会福祉,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治理风险。本文从技术的双重互生的社会属性出发,认为技术的以生产和赋权特征为代表的仁慈面孔有助于增进社会福祉,同时,技术的以侵入和约束为特征的阴暗面孔使技术治... 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增进了社会福祉,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治理风险。本文从技术的双重互生的社会属性出发,认为技术的以生产和赋权特征为代表的仁慈面孔有助于增进社会福祉,同时,技术的以侵入和约束为特征的阴暗面孔使技术治理潜藏着系统的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技术的短期跃进效应将长期固化体制的韧性,导致新的马太效应;为此,未来的技术治理首先应该是人本主义的、开放包容的,政府应该同时扮演好工程师和园丁的角色,构建由社会心理、社会信用、社会组织和社区构成的社会支撑体系,建立动态的多元合作的技术治理框架,从社会内部自发预防和消除技术治理的外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治理 社会建构论 风险
原文传递
技术治理驱动的数字乡村建设及其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73
19
作者 韩瑞波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3,共8页
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质是国家以科层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改造。基于技术治理逻辑,审视当前的数字乡村建设,把握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动因和行动策略。弥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发挥多元主体的效能优势以及激活乡村社会的内生动... 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质是国家以科层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改造。基于技术治理逻辑,审视当前的数字乡村建设,把握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动因和行动策略。弥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发挥多元主体的效能优势以及激活乡村社会的内生动力构成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动因;以系统性思维建构整体框架、以解决问题驱动改革路径、以试点示范扩散实践经验构成了数字乡村建设的行动策略。评估数字乡村建设的有效性需要参考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居民需求的回应度以及治理系统的适应度等核心要素。基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反思技术治理路径,其在践行国家意图和推进政策实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然而,治理手段的技术化可能会压缩社会自主成长的空间,造成社会治理的内卷化风险。因此,数字乡村建设应在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技术治理和以社会力量为主导的自主性治理之间建构平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技术治理 乡村治理 有效性
下载PDF
技术治理、反治理与再治理:以智能治理为例 被引量:73
20
作者 刘永谋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4,2,共7页
在智能革命的背景之下,技术治理与智能治理成为当前的热点研究问题。智能治理属于技术治理的新手段,将智能技术运用于公共治理领域。智能治理和所有技术治理一样包括反治理和再治理活动,它们对于技术治理和智能治理的正常运行是建设性... 在智能革命的背景之下,技术治理与智能治理成为当前的热点研究问题。智能治理属于技术治理的新手段,将智能技术运用于公共治理领域。智能治理和所有技术治理一样包括反治理和再治理活动,它们对于技术治理和智能治理的正常运行是建设性的。智能反治理主要涉及5个问题:智能低效、技术怠工、智能破坏、官僚主义智能化和过度治理。智能再治理着力从制度上防范智能革命可能导致专家权力过大的政治风险,使智能治理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革命 技术治理 智能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