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AI-TPACK):内涵、教学实践与未来议题 被引量:73
1
作者 闫志明 付加留 +1 位作者 朱友良 段元美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34,共12页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正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不同于以往的信息技术,它不仅全方位渗透与影响教与学,而且还催变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教学方式。以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模型(Technologic...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正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不同于以往的信息技术,它不仅全方位渗透与影响教与学,而且还催变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教学方式。以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模型(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需要注入新的内涵,即需要与时俱进,才能使教师更好地适应AI时代的需要。因此,构建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模型(AI-TPACK),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AI-TPACK超越了TPACK从工具层面来看待技术,其内涵是人机协同思维下人工智能技术、学科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交互关系,其发展途径主要有从PCK到AI-TPACK、从AI-TPK到AI-TPACK以及AI-TPACK与PCK的同步发展。教学实践新形态,表现在"AI+教师"的协同教学、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按需定制的个性化教学以及虚实共生的沉浸式教学。AI-TPACK理论框架的提出,对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智能化学习环境的开发等,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AI-TPACK 教育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思维 AI教师 人机协同 技术映射 沉浸式教学
下载PDF
ICT-TPCK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一个基于技术实现经验转化的个案 被引量:8
2
作者 尹睿 蔡佳 戴湘仪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9,共7页
ICT-TPCK因融入有关学习者的知识和情境的知识,在实现对TPCK框架延伸发展与突破创新的同时提供了一条方法论路向。从内涵上看,ICT-TPCK是一个独特的、动态的知识体;一个高度情境化的知识体;一个立足学生,实现内容"经验转化"... ICT-TPCK因融入有关学习者的知识和情境的知识,在实现对TPCK框架延伸发展与突破创新的同时提供了一条方法论路向。从内涵上看,ICT-TPCK是一个独特的、动态的知识体;一个高度情境化的知识体;一个立足学生,实现内容"经验转化"的知识体。"技术映射",作为开发ICT-TPCK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一种基于具体情境实现课目内容向学生个体"经验转化"的整体设计方法,其实现核心在于工具的教学示能性。聚焦于实践微观视角,以小学科学课目之《光与色彩》内容为个案,运用"技术映射"的方法对其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进行分析,以加深对ICT-TPCK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T-TPCK 技术映射 经验转化 工具的教学示能性
下载PDF
技术映射:ICT-TPCK的“转化—整合”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尹睿 蔡佳 戴湘仪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6,共5页
由于TPCK存在"转化"与"整合"的缺失问题,ICT-TPCK融入有关学习者和情境的知识,实现了对TPCK框架的突破与发展。本文对ICT-TPCK的涵义、"转化—整合"原理与方法进行深入阐述,以期为教师知识发展与教师教... 由于TPCK存在"转化"与"整合"的缺失问题,ICT-TPCK融入有关学习者和情境的知识,实现了对TPCK框架的突破与发展。本文对ICT-TPCK的涵义、"转化—整合"原理与方法进行深入阐述,以期为教师知识发展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从内涵上看,ICT-TPCK是一个独特的、动态的知识体;一个高度情境化的知识体;一个立足学生,实现内容"经验转化"的知识体。"技术映射"的情境方法,是一种基于具体情境实现课目内容向学生个体"经验转化"的整体设计方法。作为开发ICT-TPCK的有效方法,其内蕴"转化"与"整合"原理,其实现在于工具的示能性,这为真实情境中教师教学实践提供了操作性的方法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CK ICT-TPCK 技术映射 经验转化 整合
下载PDF
基于静态逻辑蕴涵的电路功耗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艳琴 邝继顺 周哲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4,共5页
介绍一种针对经过工艺映射的组合逻辑电路进行功耗优化的方法。首先根据电路节点的翻转频率对节点进行分类,每次考虑一个节点,找出它在电路中的直接和间接蕴涵;然后利用这些蕴涵在电路添加一些逻辑门和连接,来增加电路的冗余;最后去除... 介绍一种针对经过工艺映射的组合逻辑电路进行功耗优化的方法。首先根据电路节点的翻转频率对节点进行分类,每次考虑一个节点,找出它在电路中的直接和间接蕴涵;然后利用这些蕴涵在电路添加一些逻辑门和连接,来增加电路的冗余;最后去除这些冗余来化简电路,去除那些高功耗的节点,从而减少整个电路的翻转活动,降低功耗。这个过程是重复的,每次重复从一个新的节点开始,最后得到一个跳变减少的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耗优化 技术映射 冗余 蕴涵
下载PDF
技术供需视角下技术专利发展需求识别——以新能源汽车领域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余辉 魏梓萌 +2 位作者 周晶 程佳银 黄炜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34,共10页
[目的/意义]市场技术供需平衡关系是技术发展方向的重要指示,用户对于产品功能的需求能够较好地反映市场对相应技术的需求,构建基于用户情感的产品功能到技术的映射,对于分析和预测技术需求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基于用户对于新... [目的/意义]市场技术供需平衡关系是技术发展方向的重要指示,用户对于产品功能的需求能够较好地反映市场对相应技术的需求,构建基于用户情感的产品功能到技术的映射,对于分析和预测技术需求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基于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功能的评论数据及其相关专利数据,构建功能—技术主题映射关系模型;然后通过对用户评论数据的情感分析对技术及其相应的技术进行需求度定位;最后对相应专利主题进行关联分析,通过可视化来呈现研究结果。[结果/结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技术研发的重点方向主要集中在发电机、电池、电子电器和外观方面,技术缺失主要在于底盘、安全、人机交互和内饰方面;同时用户在底盘和安全这两方面的需求度高,现有相关技术研发未能满足用户需求,是未来技术研发的重要方向。文章解决了以往技术供需分析方法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弥补了技术市场与真实需求之间的对接不足,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局限]仅使用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对论文数据和国外专利数据分析存在信息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供需 需求识别 情感分析 功能—技术映射 技术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期刊文献与专利文献的科学技术互关联研究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玲玲 张宇娥 杜丽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6-121,共6页
[目的/意义]从不同角度对比探讨几种科学技术互关联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就方法研究层面,为科学技术互关联研究方法提供改进思路与应用方向。[方法/过程]以期刊文献和专利技术文献为研究基础,从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分析工具、研究模式与... [目的/意义]从不同角度对比探讨几种科学技术互关联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就方法研究层面,为科学技术互关联研究方法提供改进思路与应用方向。[方法/过程]以期刊文献和专利技术文献为研究基础,从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分析工具、研究模式与方向、方法实施方向与方法缺陷几个方面,对非专利参考文献法、作者-发明者共现法、学科主题-技术主题映射法以及引用动机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四种研究方法在几个对比方向上各有优缺点,可结合研究需要,组配不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关联 非专利参考文献 作者-发明者共现 学科主题-技术主题映射 引用动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