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间资源、过渡性文本与民族文学批评的话语逻辑
- 1
-
-
作者
李长中
张栋
-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3,179,共11页
-
基金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点项目“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评价体系建设的中国路径研究”。
-
文摘
少数民族文学因源于民间文学资源而极具“介于文人创作与口头文学之间”的“过渡性文本”特征。当下的批评现场,形成了一种极为吊诡的批评怪象:一方面,人们在观念认知上承认民间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学的源头活水,少数民族文学仅仅是从民间文学这个“源泉”中流出的涓涓细流而已;另一方面,研究者在批评实践中却孜孜不倦地以作家文学理论话语套用其上,将民间文学的结构性影响变成学术盲区。加之横移西方话语所形成的“路径依赖”,结果造成对少数民族文学与民间文学关系的切割,原本深植于灵气生动厚重生活实践中的少数民族文学,成了冷冰冰拒人千里的理论标本。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需要还原民间文学资源,注重民间口头文论遗产的当代打捞,以构成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话语逻辑。
-
关键词
民间资源
过渡性文本
批评逻辑
-
Keywords
folk sources
transitional texts
critical logic
-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与传统批评思维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黄键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9-74,共6页
-
文摘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西化轨道,而他的《人间词话》却代表了一种向传统文学批评范式的直觉式与感悟式批评思维回归的意向,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到了冷落。但是,中国传统的批评思维并未被完全驱除,传统的以直觉感悟为主导的“印象式”批评思维在西方印象主义的旗号下仍在西方式的理论思维框架中继续存在。到20世纪30年代,《人间词话》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思维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并在李健吾等人那里通过与现代西方的逻辑理性思维相融通,在更高层次上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
关键词
直觉感悟
印象
批评逻辑理性
-
Keywords
intuitions impression
criticizing logic reason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