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72
篇文章
<
1
2
…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GL生根剂对扶桑插条生根及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
18
1
作者
李玲
黄得兵
+1 位作者
吴少梅
龚玉莲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7-70,共4页
用GL生根剂(IBA1000mg/L+粉锈宁150mg/L+PP3332mg/L)50mg/L浸泡扶桑插条基部24小时,提高了插条的生根率、生根数、根干重,并扩大了生根范围。插条叶光合速率高于对照82.8%,分配到叶...
用GL生根剂(IBA1000mg/L+粉锈宁150mg/L+PP3332mg/L)50mg/L浸泡扶桑插条基部24小时,提高了插条的生根率、生根数、根干重,并扩大了生根范围。插条叶光合速率高于对照82.8%,分配到叶的14C-光合产物比对照少,而分配到茎和不定根的光合产物高于对照。插条叶和不定根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和纤维素含量低于对照,并随处理后天数的延长逐渐减少,木质素含量增加;茎和插条基部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根剂
扶桑
插条
碳水化合物
生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忠县三国铜佛像及研究
被引量:
26
2
作者
赵殿增
袁曙光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5期55-61,共7页
1981年5月,在四川忠县涂井发掘了一批蜀汉时期的崖墓,出土文物3600余件(其中钱币3000余件).这是四川三国时期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近年对这批文物深入观察.我们发现5号墓,14号墓出土铜树树干上的人像,均是佛像.这些铜佛像经正式发掘出土,...
1981年5月,在四川忠县涂井发掘了一批蜀汉时期的崖墓,出土文物3600余件(其中钱币3000余件).这是四川三国时期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近年对这批文物深入观察.我们发现5号墓,14号墓出土铜树树干上的人像,均是佛像.这些铜佛像经正式发掘出土,5号墓未曾被盗掘扰乱,器物保存入葬时原貌,具有明确的器物共存关系,有比较准确的年代特征.是三国时期极为少见的佛教造像之一,这批铜佛像共计14件,据目前资料,它是我国汉魏时期数量最多的一组佛像,又是三国时期一组有确切年代的佛教造像,对早期佛教研究有重要的价值,现将佛像情况及其有关的一些问题分析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像
忠县
神树
东汉崖墓
扶桑
树干
文物
四川
沂南
涂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阐释者的魅力──论严歌苓小说创作
被引量:
8
3
作者
柳珊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5,共8页
严歌苓小说的成功,绝大部分要归因于她所创造的阐释者。阐释者在她的小说文本中的时隐时现,如魑如魅,难以捉摸,可同时又那么生机勃勃,令人惊讶之余,禁不住心醉神迷。你不得不承认,她的小说“总是弥漫着阐释者的魅力”①。阐释者...
严歌苓小说的成功,绝大部分要归因于她所创造的阐释者。阐释者在她的小说文本中的时隐时现,如魑如魅,难以捉摸,可同时又那么生机勃勃,令人惊讶之余,禁不住心醉神迷。你不得不承认,她的小说“总是弥漫着阐释者的魅力”①。阐释者的魅力源自何处?当我们用“魅力”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者
严歌苓
《
扶桑
》
小说文本
小说艺术
叙述者
叙述方式
魅力
不确定性
小说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桃都、女娲、加陵
被引量:
23
4
作者
郭沫若
《文物》
1973年第1期2-6,共5页
一、桃都近阅鲁迅所纂辑的《古小说钩沉》,在《玄中记》中繙到了桃都与天鸡的传说。 "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皆随之鸣。(《齐民要术》六、《艺文类聚》九十一、...
一、桃都近阅鲁迅所纂辑的《古小说钩沉》,在《玄中记》中繙到了桃都与天鸡的传说。 "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皆随之鸣。(《齐民要术》六、《艺文类聚》九十一、《太平御览》九百十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古小说
马王堆汉墓
太平御览
扶桑
民间传说
神话传说
帛画
儒家思想
艺文类聚
原文传递
丝绸起源的文化契机
被引量:
16
5
作者
赵丰
《东南文化》
CSSCI
1996年第1期67-74,共8页
本文经过对大量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认为:中国蚕桑丝绸业起源的契机,在于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起初,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或到中期的先民们对广泛生长于原始桑林之中的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观察着蚕自卵至蛹并化蛾飞翔的生态...
本文经过对大量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认为:中国蚕桑丝绸业起源的契机,在于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起初,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或到中期的先民们对广泛生长于原始桑林之中的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观察着蚕自卵至蛹并化蛾飞翔的生态变化,把它与人的生死、天地的沟通相联系。于是,蚕成了通天的引路神,桑树就成为通天的工具。人们对蚕桑崇敬倍至,在桑林中进行重大的祭祀活动。至迟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人们开始对蚕桑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并护养,以免人们的通天之路因自然环境或天敌而被阻。同时,人们把蚕茧视作羽化的基地,开始了对茧丝的利用,利用的最初目的是事鬼神。这样的情况可能一直沿续到商或西周。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思想的逐步解放和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丝绸的用途才渐渐普及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契机
桑林
扶桑
起源
新石器时代早期
丝绸
《礼记·月令》
蚕室
河姆渡遗址
青铜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扶桑品种资源调查及其园林应用研究
被引量:
14
6
作者
陈甲林
史佑海
梁伟红
《热带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24-28,共5页
通过对海南扶桑品种资源状况的调查,初步确定海南共有扶桑品种14个,其中单瓣型8个,重瓣型6个。描述海南主要扶桑品种的形态特征,并对扶桑在海南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形式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
海南
扶桑
资源调查
园林利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扶桑绵粉蚧的识别
被引量:
13
7
作者
虞国跃
李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8-188,I0001,共2页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1898)记录于美国南部的新墨西哥州,采于火蚁属(Solenopsis)的蚁巢中,曾一度被认为是土栖粉蚧。直到1990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现它为害棉花,随后相继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墨西...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1898)记录于美国南部的新墨西哥州,采于火蚁属(Solenopsis)的蚁巢中,曾一度被认为是土栖粉蚧。直到1990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现它为害棉花,随后相继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墨西哥和南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200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花遭到一种粉蚧的严重为害,后被证实为扶桑绵粉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粉蚧
扶桑
新墨西哥州
识别
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南部
德克萨斯州
巴基斯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百年良妓的凄美绝唱——严歌苓《扶桑》女主人公形象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
5
8
作者
林翠微
《华文文学》
2004年第3期65-70,共6页
本文意在探究《扶桑》中女主人公扶桑的母性形象以及西方人的东方情结 ,从神秘莫测的人类情感对话中挖掘东方女性的伟大美德以及闪烁深处的东方文化幽光 ,在错综复杂的种族情爱间体现东西方从未停止的冲撞和磨砺 ,由文化意蕴的剖析最终...
本文意在探究《扶桑》中女主人公扶桑的母性形象以及西方人的东方情结 ,从神秘莫测的人类情感对话中挖掘东方女性的伟大美德以及闪烁深处的东方文化幽光 ,在错综复杂的种族情爱间体现东西方从未停止的冲撞和磨砺 ,由文化意蕴的剖析最终回归至人性内涵的终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扶桑
母性形象
东方情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第九个寡妇》看乡村叙事的历史虚无主义
被引量:
10
9
作者
周水涛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3,共4页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新历史主义小说
寡妇
叙事
乡村
小说创作
作家出版社
《
扶桑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严歌苓的叙事意识及其《扶桑》的叙事解读
被引量:
6
10
作者
姚晓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75-79,共5页
严歌苓的小说《扶桑》令人注目的主要不在于作品的故事,而是它的叙事态度和叙述方式。严歌苓对叙事形式的兴趣和探索使这部小说的叙事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多种人称的复合叙事和对历史化叙事的刻意追求,是这部作品的重要叙事视角。
关键词
海外华人文学
严歌苓
扶桑
叙事技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桑林与扶桑
被引量:
10
11
作者
赵丰
《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21-25,共5页
中国古代的桑林不仅是蚕桑生产的场所,而且也是进行祈雨求子等重大巫术活动的场所。先民们从桑树中引伸出扶桑神树的概念,认为在桑林中,人们特别容易通过扶桑神树而与上帝鬼神进行沟通,得到神赐。这说明早期蚕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
中国古代的桑林不仅是蚕桑生产的场所,而且也是进行祈雨求子等重大巫术活动的场所。先民们从桑树中引伸出扶桑神树的概念,认为在桑林中,人们特别容易通过扶桑神树而与上帝鬼神进行沟通,得到神赐。这说明早期蚕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林
扶桑
蚕业
中国
古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释“若”
被引量:
7
12
作者
臧克和
《殷都学刊》
1990年第1期12-17,共6页
按《淮南子·说林训》里记载了一个乍看上去颇为荒唐的传说:“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高诱虽然也作过“上骈、桑林皆神名”的注,但惜乎语焉未详,故向来解人难索:“桑林”之神,何以会有“生臂手”的特征呢?本文的考释线索是:要真...
按《淮南子·说林训》里记载了一个乍看上去颇为荒唐的传说:“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高诱虽然也作过“上骈、桑林皆神名”的注,但惜乎语焉未详,故向来解人难索:“桑林”之神,何以会有“生臂手”的特征呢?本文的考释线索是:要真正探明这个神话的深层文化内涵,关键是理清“桑”字的流变;而要考“桑”,则必须释“若”。而“若”则又是汉语中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字,既可作实词解析,也可当虚词使用;或单独使用,或为构词成分。譬如,有的“若”作动词,旧注为顺、为宜,有的则为比况之词;有的“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林
臂手
巫术活动
“诺”
《说文解字》
讹变
甲骨文
孳乳
神名
扶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木槿属几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
7
13
作者
庄东红
宋娟娟
黄逸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13,30,共6页
研究了木槿属植物裂瓣槿、木芙蓉以及扶桑 4个栽培变种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结果表明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的酶谱不同 ,酶谱具有器官特异性 ;木芙蓉与裂瓣槿和扶桑的酶谱差异较大 ,裂瓣槿与扶桑的酶谱有一致性 ,扶桑 4个栽培变种...
研究了木槿属植物裂瓣槿、木芙蓉以及扶桑 4个栽培变种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结果表明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的酶谱不同 ,酶谱具有器官特异性 ;木芙蓉与裂瓣槿和扶桑的酶谱差异较大 ,裂瓣槿与扶桑的酶谱有一致性 ,扶桑 4个栽培变种的酶谱有较高的一致性 ,其中红色中玫槿的酶谱兼有洋红中玫槿和裂瓣槿的酶带 ,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倍性关系的研究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槿属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裂瓣槿
扶桑
木芙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扶桑插条愈伤组织质膜内陷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
7
14
作者
李玲
邓江明
郭丽荣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12-314,共3页
对扶桑(Hibiscusrosa-sinensisL.)插条愈伤组织细胞中质膜内陷现象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液胞化状态的细胞中均有质膜内陷存在。在分化细胞中,质膜呈波状起伏或形成某些大小不等的质膜内陷。液胞化细...
对扶桑(Hibiscusrosa-sinensisL.)插条愈伤组织细胞中质膜内陷现象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液胞化状态的细胞中均有质膜内陷存在。在分化细胞中,质膜呈波状起伏或形成某些大小不等的质膜内陷。液胞化细胞中的质膜内陷数量多,体积增大。质膜内陷多呈圆球状,内含多种形状的内含物,由靠近原质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质膜组成。具中央液胞的细胞中,质膜内陷上端嵌入或紧贴液胞,质膜内陷与液泡之间通过液胞膜隔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
插条
愈伤组织
质膜内陷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别的声音──对海外大陆女作家的文本透析
被引量:
4
15
作者
宋瑜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1-18,共8页
关键词
女作家
查建英
女性写作
中国大陆
女性主义文学
文本
女主人公
女性文学
第三世界
《
扶桑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离散族裔的创伤与后记忆--评严歌苓的小说《扶桑》
被引量:
9
16
作者
吕燕
《华文文学》
2012年第1期55-63,共9页
美国华人作家严歌苓在小说《扶桑》中对女主人公扶桑在创伤性环境中的未创伤化描写以及英译本对扶桑形象的改写操控展示了美国离散族裔后记忆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小说的叙述者对扶桑故事的跨代接受和小说在西方的跨国接受揭示了美国华人...
美国华人作家严歌苓在小说《扶桑》中对女主人公扶桑在创伤性环境中的未创伤化描写以及英译本对扶桑形象的改写操控展示了美国离散族裔后记忆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小说的叙述者对扶桑故事的跨代接受和小说在西方的跨国接受揭示了美国华人移民所经历的从反华骚乱、排华法案等事件创伤到当前通过社会机构和话语霸权延续强化的种族主义与性别歧视的隐性创伤的转变,以及多元文化主义和跨国主义时代背景下的复杂矛盾张力和接受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
扶桑
》
创伤
后记忆
离散族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扶桑的品类及繁殖栽培
被引量:
8
17
作者
黄家禄
《中国花卉盆景》
1995年第12期10-11,共2页
扶桑,系锦葵科木槿属常绿灌木。原产我国南部。栽培历史悠久,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就露地栽培,到明末清初逐步北移。栽培亦由露地发展到温室盆栽,由药用栽培发展到庭园观赏栽培。一、品系及其栽培环境要求 (一)品系:扶桑的栽培品种颇多。
关键词
扶桑
品种
类型
繁殖
栽培
原文传递
萧梁与东亚史事三考
被引量:
8
18
作者
韩昇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2002年第3期174-182,共9页
本文考察了魏晋南北朝与东亚国家关系史中的“扶桑”、武宁王陵和梁元帝《职贡图》后 ,指出扶桑并不专指日本 ,因此《梁书·扶桑国传》不能证明南朝佛教已经传入日本。以往用以证明日本与南朝交往的梁元帝《职贡图》 ,其倭国使者形...
本文考察了魏晋南北朝与东亚国家关系史中的“扶桑”、武宁王陵和梁元帝《职贡图》后 ,指出扶桑并不专指日本 ,因此《梁书·扶桑国传》不能证明南朝佛教已经传入日本。以往用以证明日本与南朝交往的梁元帝《职贡图》 ,其倭国使者形象是根据前代史籍记载构画的 ,反倒证明此时倭国与南朝的交往中断。另一方面 ,研究武宁王墓室的结构与砖铭 ,并与南京为中心的南朝砖室墓相比较 ,可证明武宁王陵应是南朝工匠所建造的。将这些孤立的个案联系起来 ,正好证明该时代东亚国际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
武宁王陵
《职责图》
百济
日本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亚国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严歌苓情怀
被引量:
5
19
作者
于青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8年第1期127-130,共4页
严歌苓情怀于青初读严歌苓的小说,你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华美。不是文字的,不是背景的,而是时空交错、文化斑驳的华美。那样一种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省、审视的怅惘,又有西方当代文化锐敏、单纯的泼辣,是严歌苓小说所营造的一种独特...
严歌苓情怀于青初读严歌苓的小说,你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华美。不是文字的,不是背景的,而是时空交错、文化斑驳的华美。那样一种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省、审视的怅惘,又有西方当代文化锐敏、单纯的泼辣,是严歌苓小说所营造的一种独特情怀。这样的情怀我们似曾相识,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张爱玲
生存状态
文字
小说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爱情故事
女房东
《
扶桑
》
语言风格
原文传递
严歌苓笔下的女性
被引量:
8
20
作者
陈思和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9,共7页
严歌苓为当代文坛贡献了一大批经典的女性形象。早期作品《扶桑》一方面从大量文献中钩沉细节,还原真实;另一方面又通过艺术虚构创造了扶桑这个东方女性。作品写出了扶桑的谜一样的东方性格,扶桑像土地一般的卑贱,又像土地一般的丰饶。...
严歌苓为当代文坛贡献了一大批经典的女性形象。早期作品《扶桑》一方面从大量文献中钩沉细节,还原真实;另一方面又通过艺术虚构创造了扶桑这个东方女性。作品写出了扶桑的谜一样的东方性格,扶桑像土地一般的卑贱,又像土地一般的丰饶。这是严歌苓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独特贡献。除了扶桑以外,她相继创造出少女小渔、寡妇葡萄、小姨多鹤、护士万红、冯婉喻等等一系列的女性形象,不断丰富和拓展这个艺术形象的内涵,创造了一个新的女性的艺术典型。后期作品《陆犯焉识》中的冯婉喻也是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冯婉喻一生在等待中度过,通过等待这一含蓄的表达形式,作者介入历史,介入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芩
《
扶桑
》
《陆犯焉识》
女性诗学
地母意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GL生根剂对扶桑插条生根及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
18
1
作者
李玲
黄得兵
吴少梅
龚玉莲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出处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7-70,共4页
文摘
用GL生根剂(IBA1000mg/L+粉锈宁150mg/L+PP3332mg/L)50mg/L浸泡扶桑插条基部24小时,提高了插条的生根率、生根数、根干重,并扩大了生根范围。插条叶光合速率高于对照82.8%,分配到叶的14C-光合产物比对照少,而分配到茎和不定根的光合产物高于对照。插条叶和不定根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和纤维素含量低于对照,并随处理后天数的延长逐渐减少,木质素含量增加;茎和插条基部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
关键词
生根剂
扶桑
插条
碳水化合物
生根
Keywords
GL Rooting reagent
Hibiscus rosa-sinensis L
Cuttings
Carbohydrate
Rooting
分类号
S685.22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忠县三国铜佛像及研究
被引量:
26
2
作者
赵殿增
袁曙光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四川省博物馆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5期55-61,共7页
文摘
1981年5月,在四川忠县涂井发掘了一批蜀汉时期的崖墓,出土文物3600余件(其中钱币3000余件).这是四川三国时期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近年对这批文物深入观察.我们发现5号墓,14号墓出土铜树树干上的人像,均是佛像.这些铜佛像经正式发掘出土,5号墓未曾被盗掘扰乱,器物保存入葬时原貌,具有明确的器物共存关系,有比较准确的年代特征.是三国时期极为少见的佛教造像之一,这批铜佛像共计14件,据目前资料,它是我国汉魏时期数量最多的一组佛像,又是三国时期一组有确切年代的佛教造像,对早期佛教研究有重要的价值,现将佛像情况及其有关的一些问题分析介绍如下.
关键词
佛像
忠县
神树
东汉崖墓
扶桑
树干
文物
四川
沂南
涂井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阐释者的魅力──论严歌苓小说创作
被引量:
8
3
作者
柳珊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5,共8页
文摘
严歌苓小说的成功,绝大部分要归因于她所创造的阐释者。阐释者在她的小说文本中的时隐时现,如魑如魅,难以捉摸,可同时又那么生机勃勃,令人惊讶之余,禁不住心醉神迷。你不得不承认,她的小说“总是弥漫着阐释者的魅力”①。阐释者的魅力源自何处?当我们用“魅力”这...
关键词
阐释者
严歌苓
《
扶桑
》
小说文本
小说艺术
叙述者
叙述方式
魅力
不确定性
小说创作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桃都、女娲、加陵
被引量:
23
4
作者
郭沫若
出处
《文物》
1973年第1期2-6,共5页
文摘
一、桃都近阅鲁迅所纂辑的《古小说钩沉》,在《玄中记》中繙到了桃都与天鸡的传说。 "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皆随之鸣。(《齐民要术》六、《艺文类聚》九十一、《太平御览》九百十八)。
关键词
齐民要术
古小说
马王堆汉墓
太平御览
扶桑
民间传说
神话传说
帛画
儒家思想
艺文类聚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丝绸起源的文化契机
被引量:
16
5
作者
赵丰
机构
中国丝绸博物馆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1996年第1期67-74,共8页
文摘
本文经过对大量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认为:中国蚕桑丝绸业起源的契机,在于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起初,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或到中期的先民们对广泛生长于原始桑林之中的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观察着蚕自卵至蛹并化蛾飞翔的生态变化,把它与人的生死、天地的沟通相联系。于是,蚕成了通天的引路神,桑树就成为通天的工具。人们对蚕桑崇敬倍至,在桑林中进行重大的祭祀活动。至迟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人们开始对蚕桑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并护养,以免人们的通天之路因自然环境或天敌而被阻。同时,人们把蚕茧视作羽化的基地,开始了对茧丝的利用,利用的最初目的是事鬼神。这样的情况可能一直沿续到商或西周。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思想的逐步解放和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丝绸的用途才渐渐普及起来。
关键词
文化契机
桑林
扶桑
起源
新石器时代早期
丝绸
《礼记·月令》
蚕室
河姆渡遗址
青铜器
分类号
K876.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扶桑品种资源调查及其园林应用研究
被引量:
14
6
作者
陈甲林
史佑海
梁伟红
机构
东莞市岭南市政服务有限公司
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所
出处
《热带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24-28,共5页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No.808112)
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科技基金(No.Rnd0611)
文摘
通过对海南扶桑品种资源状况的调查,初步确定海南共有扶桑品种14个,其中单瓣型8个,重瓣型6个。描述海南主要扶桑品种的形态特征,并对扶桑在海南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形式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
海南
扶桑
资源调查
园林利用
Keywords
Hainan
Hibiscus rosa-sinensis
survey of resource
landscaping
分类号
S685.2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S688 [农业科学—园艺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扶桑绵粉蚧的识别
被引量:
13
7
作者
虞国跃
李立
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8-188,I0001,共2页
文摘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1898)记录于美国南部的新墨西哥州,采于火蚁属(Solenopsis)的蚁巢中,曾一度被认为是土栖粉蚧。直到1990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现它为害棉花,随后相继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墨西哥和南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200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花遭到一种粉蚧的严重为害,后被证实为扶桑绵粉蚧。
关键词
绵粉蚧
扶桑
新墨西哥州
识别
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南部
德克萨斯州
巴基斯坦
分类号
Q969.366.6 [生物学—昆虫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百年良妓的凄美绝唱——严歌苓《扶桑》女主人公形象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
5
8
作者
林翠微
机构
汕头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华文文学》
2004年第3期65-70,共6页
文摘
本文意在探究《扶桑》中女主人公扶桑的母性形象以及西方人的东方情结 ,从神秘莫测的人类情感对话中挖掘东方女性的伟大美德以及闪烁深处的东方文化幽光 ,在错综复杂的种族情爱间体现东西方从未停止的冲撞和磨砺 ,由文化意蕴的剖析最终回归至人性内涵的终极讨论。
关键词
严歌苓
扶桑
母性形象
东方情结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第九个寡妇》看乡村叙事的历史虚无主义
被引量:
10
9
作者
周水涛
机构
湖北省孝感学院
出处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3,共4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项目编号2006y289"。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新历史主义小说
寡妇
叙事
乡村
小说创作
作家出版社
《
扶桑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严歌苓的叙事意识及其《扶桑》的叙事解读
被引量:
6
10
作者
姚晓南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75-79,共5页
文摘
严歌苓的小说《扶桑》令人注目的主要不在于作品的故事,而是它的叙事态度和叙述方式。严歌苓对叙事形式的兴趣和探索使这部小说的叙事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多种人称的复合叙事和对历史化叙事的刻意追求,是这部作品的重要叙事视角。
关键词
海外华人文学
严歌苓
扶桑
叙事技巧
Keywords
Yan Geling
The Lost Daughter of Happiness
narration
technique
consciousness
perspective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桑林与扶桑
被引量:
10
11
作者
赵丰
机构
中国丝绸博物馆
出处
《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21-25,共5页
文摘
中国古代的桑林不仅是蚕桑生产的场所,而且也是进行祈雨求子等重大巫术活动的场所。先民们从桑树中引伸出扶桑神树的概念,认为在桑林中,人们特别容易通过扶桑神树而与上帝鬼神进行沟通,得到神赐。这说明早期蚕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关键词
桑林
扶桑
蚕业
中国
古代
Keywords
Mulberry Forest
Fushang Tree
Sericulture
分类号
S888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释“若”
被引量:
7
12
作者
臧克和
出处
《殷都学刊》
1990年第1期12-17,共6页
文摘
按《淮南子·说林训》里记载了一个乍看上去颇为荒唐的传说:“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高诱虽然也作过“上骈、桑林皆神名”的注,但惜乎语焉未详,故向来解人难索:“桑林”之神,何以会有“生臂手”的特征呢?本文的考释线索是:要真正探明这个神话的深层文化内涵,关键是理清“桑”字的流变;而要考“桑”,则必须释“若”。而“若”则又是汉语中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字,既可作实词解析,也可当虚词使用;或单独使用,或为构词成分。譬如,有的“若”作动词,旧注为顺、为宜,有的则为比况之词;有的“若”
关键词
桑林
臂手
巫术活动
“诺”
《说文解字》
讹变
甲骨文
孳乳
神名
扶桑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木槿属几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
7
13
作者
庄东红
宋娟娟
黄逸
机构
汕头大学生物学系
深圳市中药制药总厂
出处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13,30,共6页
文摘
研究了木槿属植物裂瓣槿、木芙蓉以及扶桑 4个栽培变种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结果表明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的酶谱不同 ,酶谱具有器官特异性 ;木芙蓉与裂瓣槿和扶桑的酶谱差异较大 ,裂瓣槿与扶桑的酶谱有一致性 ,扶桑 4个栽培变种的酶谱有较高的一致性 ,其中红色中玫槿的酶谱兼有洋红中玫槿和裂瓣槿的酶带 ,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倍性关系的研究结果 。
关键词
木槿属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裂瓣槿
扶桑
木芙蓉
Keywords
Hibiscus
Peroxidase isozyme
H schizopetalus
H mutabilis
H rosa sinensis
分类号
Q949.757.3 [生物学—植物学]
Q5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扶桑插条愈伤组织质膜内陷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
7
14
作者
李玲
邓江明
郭丽荣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出处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12-314,共3页
文摘
对扶桑(Hibiscusrosa-sinensisL.)插条愈伤组织细胞中质膜内陷现象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液胞化状态的细胞中均有质膜内陷存在。在分化细胞中,质膜呈波状起伏或形成某些大小不等的质膜内陷。液胞化细胞中的质膜内陷数量多,体积增大。质膜内陷多呈圆球状,内含多种形状的内含物,由靠近原质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质膜组成。具中央液胞的细胞中,质膜内陷上端嵌入或紧贴液胞,质膜内陷与液泡之间通过液胞膜隔开。
关键词
扶桑
插条
愈伤组织
质膜内陷
超微结构
Keywords
Hibiscus rosa-sinensis, Cuttings, Callus, Plasmalemma invagination, Ultrastructure
分类号
Q944.6 [生物学—植物学]
S685.220.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别的声音──对海外大陆女作家的文本透析
被引量:
4
15
作者
宋瑜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1-18,共8页
关键词
女作家
查建英
女性写作
中国大陆
女性主义文学
文本
女主人公
女性文学
第三世界
《
扶桑
》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离散族裔的创伤与后记忆--评严歌苓的小说《扶桑》
被引量:
9
16
作者
吕燕
机构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比较文学中心
出处
《华文文学》
2012年第1期55-63,共9页
文摘
美国华人作家严歌苓在小说《扶桑》中对女主人公扶桑在创伤性环境中的未创伤化描写以及英译本对扶桑形象的改写操控展示了美国离散族裔后记忆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小说的叙述者对扶桑故事的跨代接受和小说在西方的跨国接受揭示了美国华人移民所经历的从反华骚乱、排华法案等事件创伤到当前通过社会机构和话语霸权延续强化的种族主义与性别歧视的隐性创伤的转变,以及多元文化主义和跨国主义时代背景下的复杂矛盾张力和接受的政治。
关键词
严歌苓
《
扶桑
》
创伤
后记忆
离散族裔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扶桑的品类及繁殖栽培
被引量:
8
17
作者
黄家禄
出处
《中国花卉盆景》
1995年第12期10-11,共2页
文摘
扶桑,系锦葵科木槿属常绿灌木。原产我国南部。栽培历史悠久,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就露地栽培,到明末清初逐步北移。栽培亦由露地发展到温室盆栽,由药用栽培发展到庭园观赏栽培。一、品系及其栽培环境要求 (一)品系:扶桑的栽培品种颇多。
关键词
扶桑
品种
类型
繁殖
栽培
分类号
S68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原文传递
题名
萧梁与东亚史事三考
被引量:
8
18
作者
韩昇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2002年第3期174-182,共9页
文摘
本文考察了魏晋南北朝与东亚国家关系史中的“扶桑”、武宁王陵和梁元帝《职贡图》后 ,指出扶桑并不专指日本 ,因此《梁书·扶桑国传》不能证明南朝佛教已经传入日本。以往用以证明日本与南朝交往的梁元帝《职贡图》 ,其倭国使者形象是根据前代史籍记载构画的 ,反倒证明此时倭国与南朝的交往中断。另一方面 ,研究武宁王墓室的结构与砖铭 ,并与南京为中心的南朝砖室墓相比较 ,可证明武宁王陵应是南朝工匠所建造的。将这些孤立的个案联系起来 ,正好证明该时代东亚国际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动 。
关键词
扶桑
武宁王陵
《职责图》
百济
日本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亚国家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严歌苓情怀
被引量:
5
19
作者
于青
出处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8年第1期127-130,共4页
文摘
严歌苓情怀于青初读严歌苓的小说,你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华美。不是文字的,不是背景的,而是时空交错、文化斑驳的华美。那样一种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省、审视的怅惘,又有西方当代文化锐敏、单纯的泼辣,是严歌苓小说所营造的一种独特情怀。这样的情怀我们似曾相识,我们...
关键词
严歌苓
张爱玲
生存状态
文字
小说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爱情故事
女房东
《
扶桑
》
语言风格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严歌苓笔下的女性
被引量:
8
20
作者
陈思和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9,共7页
文摘
严歌苓为当代文坛贡献了一大批经典的女性形象。早期作品《扶桑》一方面从大量文献中钩沉细节,还原真实;另一方面又通过艺术虚构创造了扶桑这个东方女性。作品写出了扶桑的谜一样的东方性格,扶桑像土地一般的卑贱,又像土地一般的丰饶。这是严歌苓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独特贡献。除了扶桑以外,她相继创造出少女小渔、寡妇葡萄、小姨多鹤、护士万红、冯婉喻等等一系列的女性形象,不断丰富和拓展这个艺术形象的内涵,创造了一个新的女性的艺术典型。后期作品《陆犯焉识》中的冯婉喻也是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冯婉喻一生在等待中度过,通过等待这一含蓄的表达形式,作者介入历史,介入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
关键词
严歌芩
《
扶桑
》
《陆犯焉识》
女性诗学
地母意象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GL生根剂对扶桑插条生根及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
李玲
黄得兵
吴少梅
龚玉莲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忠县三国铜佛像及研究
赵殿增
袁曙光
《东南文化》
CSSCI
1991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阐释者的魅力──论严歌苓小说创作
柳珊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桃都、女娲、加陵
郭沫若
《文物》
1973
23
原文传递
5
丝绸起源的文化契机
赵丰
《东南文化》
CSSCI
1996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海南扶桑品种资源调查及其园林应用研究
陈甲林
史佑海
梁伟红
《热带农业科学》
2009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扶桑绵粉蚧的识别
虞国跃
李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百年良妓的凄美绝唱——严歌苓《扶桑》女主人公形象的文化意蕴
林翠微
《华文文学》
200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第九个寡妇》看乡村叙事的历史虚无主义
周水涛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严歌苓的叙事意识及其《扶桑》的叙事解读
姚晓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桑林与扶桑
赵丰
《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
1993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释“若”
臧克和
《殷都学刊》
199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木槿属几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庄东红
宋娟娟
黄逸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扶桑插条愈伤组织质膜内陷的超微结构研究
李玲
邓江明
郭丽荣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199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特别的声音──对海外大陆女作家的文本透析
宋瑜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离散族裔的创伤与后记忆--评严歌苓的小说《扶桑》
吕燕
《华文文学》
201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扶桑的品类及繁殖栽培
黄家禄
《中国花卉盆景》
1995
8
原文传递
18
萧梁与东亚史事三考
韩昇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200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严歌苓情怀
于青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8
5
原文传递
20
严歌苓笔下的女性
陈思和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9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