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61
1
作者 吴孝兵 张盛周 +5 位作者 陈壁辉 邓泽沛 周占祥 王朝林 聂继山 谢万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5-161,共7页
应用7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细胞在消化道各段都有分布,以十二指肠密度最高,食道、直畅其次。生长抑素细胞在胃幽门部非常密集,胃体中等,胃贲门部... 应用7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细胞在消化道各段都有分布,以十二指肠密度最高,食道、直畅其次。生长抑素细胞在胃幽门部非常密集,胃体中等,胃贲门部较少,十二指肠偶见。胃泌素细胞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前段,空肠、回肠和直肠偶见。许多血管活性肠肽细胞分布于胃贲门部,胃体和胃幽门部少数。胰高血糖素、胰多肽和P-物质在消化道各段均未检出阳性细胞。结合扬子鳄的食性,对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扬子鳄种群的微卫星DNA多态及其遗传多样性保护对策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黄磊 王义权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 ,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 ,我国于 80年代初在安徽宣州先后建立了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现饲养种群存鳄数量已达 10 0 0 0余头。为了揭示扬子鳄种群的遗传结构 ... 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 ,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 ,我国于 80年代初在安徽宣州先后建立了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现饲养种群存鳄数量已达 10 0 0 0余头。为了揭示扬子鳄种群的遗传结构 ,共采集了 3 9个个体的样品 ,其中包括 6件剥制标本 ,按代系不同 ,分为野生群、F1代饲养群及F2 代饲养群 ,用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 :扬子鳄种群在微卫星水平表现出很低的遗传多样性 ,平均等位基因数A =2 3 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1 60 ,平均观察杂合度Ho=0 3 74,平均期望杂合度He=0 3 50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 =0 3 2 7,3个群体间A、Ne、Ho、He、PIC及各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 ,但F2 代饲养群在Ami μ 6和Ami μ 2 2 2两个位点表现出极显著的遗传不平衡。扬子鳄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十年来种群数量大幅减少造成 ,现阶段应将全部现存的扬子鳄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 ,在建立新的繁殖群体时 ,应考虑保存物种遗传多样性所必需的有效种群大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微卫星DNA 遗传多样性 保护对策
下载PDF
扬子鳄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2
3
作者 张盛周 吴孝兵 +3 位作者 陈壁辉 汪仁平 王朝林 谢万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34,共4页
该文用龙桂开浸银法对扬子鳄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嗜银细胞分布于整个消化道中,从食道到直肠。其中,十二指肠和回、直肠交接处密度很高,胃体及直肠很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食道嗜银细胞位于上皮基部和... 该文用龙桂开浸银法对扬子鳄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嗜银细胞分布于整个消化道中,从食道到直肠。其中,十二指肠和回、直肠交接处密度很高,胃体及直肠很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食道嗜银细胞位于上皮基部和固有膜中,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胃嗜银细胞位于胃腺部,圆形或椭圆形,有的可见明显的胞突。肠嗜银细胞位于上皮细胞之间,呈长柱形、纺锤形、长颈瓶形或锤状。多数细胞两端有较长胞突,分别与固有膜及肠腔联系,有时可见部分嗜银细胞正在向肠腔分泌颗粒。还对扬子鳄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消化道 嗜银细胞 形态学 分布特点
下载PDF
扬子鳄的线粒体全基因组与鳄类系统发生 被引量:21
4
作者 吴孝兵 王义权 +3 位作者 周开亚 朱伟铨 聂继山 王朝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954-1958,共5页
通过酶切、克隆、测序,结合Long-PCR和Primer Walking法对扬子鳄线粒体DNA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扬子鳄线粒体基因组DNA序列全长为16746 bp,其基因组碱基组成为29.43%A,24.59%T,14.86%G,31.12%C.与其他大多数脊椎动物相同... 通过酶切、克隆、测序,结合Long-PCR和Primer Walking法对扬子鳄线粒体DNA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扬子鳄线粒体基因组DNA序列全长为16746 bp,其基因组碱基组成为29.43%A,24.59%T,14.86%G,31.12%C.与其他大多数脊椎动物相同,其基因组由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及1个非编码的控制区(D-loop)组成.基因的排列与已测序的鳄类相似.在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12S rRNA基因序列、16S rRNA基因序列、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及其合并数据用MP法和ML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扬子鳄与密河鳄的亲缘关系较近,支持传统观点.根据ML树的支长数值估计钝吻鳄属发生的时间为74.9 MaBP,扬子鳄与密河鳄分歧的时间为50.9 M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线粒体全基因组 DNA 蛋白质 系统发生
原文传递
扬子鳄鞣制皮革和鳞片的DNA提取方法 被引量:33
5
作者 史燕 吴孝兵 +1 位作者 晏鹏 赵哲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7-301,共5页
运用一种改进的提取方法 ,作者从鞣制皮革中成功地提取了总DNA ,同时还对尾尖皮、鳞片、盐腌生皮等皮质进行了DNA提取 ;用 12SrRNA基因扩增的通用引物、扬子鳄鉴别引物、微卫星引物及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 ,并对部分扩增结果进行测序 ,... 运用一种改进的提取方法 ,作者从鞣制皮革中成功地提取了总DNA ,同时还对尾尖皮、鳞片、盐腌生皮等皮质进行了DNA提取 ;用 12SrRNA基因扩增的通用引物、扬子鳄鉴别引物、微卫星引物及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 ,并对部分扩增结果进行测序 ,以检验提取效果。结果证明 ,几种皮质标本都可提取出DNA ,其中尾尖皮和鳞片的提取效果较好 ,用四种引物都可扩增出明显亮带 ;盐腌生皮和鞣制皮提取结果也很好 ,并且用12SrRNA通用引物、扬子鳄鉴别引物扩增的亮带较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皮革 鳞片 DNA 提取 PCR
下载PDF
扬子鳄生活习性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23
6
作者 汪仁平 周应健 +1 位作者 王朝林 叶日全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2-35,共4页
1988~1995年,每天观察扬子鳄的生活行为,并测量气、水温度,经过多年的重复观测,发现扬子鳄的生活习性与环境温度间存在紧密关系: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4月底,鳄处于冬眠期,旬平均温度幅度在3~18℃间;5月上旬至1... 1988~1995年,每天观察扬子鳄的生活行为,并测量气、水温度,经过多年的重复观测,发现扬子鳄的生活习性与环境温度间存在紧密关系: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4月底,鳄处于冬眠期,旬平均温度幅度在3~18℃间;5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采食期,旬平均温度幅度在20~32℃间;5月下旬至9月下旬鳄处于繁殖期,旬平均温度幅度在24~32℃间。据此总结出扬子鳄年生活周期循环规律图,并认为扬子鳄的生活及生理机能受气候温度影响,它只能生存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因而它的分布受到地理气候限制。指出各地在引种养殖扬子鳄时要注意这个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生活习性 环境温度
下载PDF
山东兖州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扬子鳄遗骸 被引量:27
7
作者 周本雄 《考古学报》 1982年第2期251-260,283-284,共12页
一、引言山东兖州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经过七次发掘(1975—1978年),出土了许多文化遗物和自然遗物。作者在检视从这个遗址采集的动物标本时,发现了扬子鳄的一些遗骸。过去虽然在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和河南安阳殷墟,都曾发现过鳄... 一、引言山东兖州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经过七次发掘(1975—1978年),出土了许多文化遗物和自然遗物。作者在检视从这个遗址采集的动物标本时,发现了扬子鳄的一些遗骸。过去虽然在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和河南安阳殷墟,都曾发现过鳄的腹部骨板,但当时并未能肯定或未能识别。这次在王因遗址发现有可以肯定属于扬子鳄的较多标本,因此对于考古遗址中的这类自然遗物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新石器时代遗址 骨板 考古遗址 安阳殷墟 遗骸 山东 齿骨 水生动物 中国科学院
原文传递
夏秋两季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行为谱和活动节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方 吴孝兵 +1 位作者 朱家龙 章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8-494,共7页
2003年夏秋两季(7-11月间),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个体行为和活动 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秋两季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个体行为主要包括休息行为(水中休息、陆地休息、晒 太阳、挠痒、打哈欠、伸懒腰)... 2003年夏秋两季(7-11月间),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个体行为和活动 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秋两季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个体行为主要包括休息行为(水中休息、陆地休息、晒 太阳、挠痒、打哈欠、伸懒腰);运动行为(游泳、潜水、爬行、摆尾);摄食行为(摄食、漱口);冲突行为(打斗、对视);嬉 戏行为(嬉戏、堆积);吼叫行为;排泄行为等。 夏季,扬子鳄休息行为的时间最多,日变化规律显示:早晨6:00-7:00为休息高峰期;下午12:30-13:30为潜 水高峰期。秋季,用于晒太阳的时间最多,秋季早晨6:00-7:30为潜水高峰期,且一天中扬于鳄晒太阳活动出现三 次高峰即10:30-11:00,13:30-14:00,16:30-17:00。统计结果表明,夏秋两季潜水、晒太阳和休息3种个体行为差 异性较为显著。在30℃-36℃之间,扬子鳄潜水时间和温度之间呈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同时表明,长期人工饲养 对扬子鳄的某些弹性行为如摄食行为等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行为描述的基础上,对扬子鳄的有关行为机制进行了 探讨。而影响扬子鳄行为表达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和食物资源;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空间和生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行为 活动节律
下载PDF
扬子鳄饲养种群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序列多态性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义权 朱伟铨 王朝林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5-430,共6页
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 ,至 2 0 0 0年 ,野生扬子鳄的个体数已不足 15 0条 ,作为保护这一物种的措施之一 ,先后于 80年代初建起了 2个养殖场 ,现人工繁殖的扬子鳄总数已达 90 0 0余条。为揭示扬子鳄种群... 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 ,至 2 0 0 0年 ,野生扬子鳄的个体数已不足 15 0条 ,作为保护这一物种的措施之一 ,先后于 80年代初建起了 2个养殖场 ,现人工繁殖的扬子鳄总数已达 90 0 0余条。为揭示扬子鳄种群遗传多样性 ,从两个饲养种群中采集了 42个个体的样品 ,其中宣州样品 33个 (XZSP) ,长兴样品 9个(CXSP) ,用PCR方法扩增mtDNA控制区 ,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用ABI 310全自动遗传分析仪荧光标记测序 ,得到其中 39个个体的mtDNA控制区 5′端 46 2bp的序列。经比对发现 ,39个个体间的 5′端mtDNA控制区没有任何变异位点 ,共享一种单元型 ,提示扬子鳄饲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非常贫乏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近 5 0年来 ,扬子鳄种群衰退和数量迅速减少导致的遗传多样性丢失 ,其次是人工繁殖的群体同时受到始创者数量较少产生的瓶颈效应影响。针对扬子鳄遗传多样性的现状 ,作者最后就这一濒危动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对策提出 3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DNA序列 线粒体DNA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安徽省宣州扬子鳄饲养种群繁殖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孝兵 王义权 +3 位作者 周开亚 聂继山 王朝林 谢万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85-588,共4页
对1993 ~1998 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内的亲代与子代鳄的繁殖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扬子鳄亲代卵的平均受精率为(75.66±2.29) % ,子一代为(69 .24 ±5 .12) % ,经t 检验,... 对1993 ~1998 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内的亲代与子代鳄的繁殖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扬子鳄亲代卵的平均受精率为(75.66±2.29) % ,子一代为(69 .24 ±5 .12) % ,经t 检验,两者差异显著;亲代产卵孵化幼鳄的平均畸形率为(0.30 ±0.20) % ,而子一代产卵幼鳄平均畸形率为(1 .85±0.95) % ,经t 检验,两者差异显著.但受精卵幼鳄孵化率在两代间差异不显著.通过饲养种群的家系和有效群体大小分析,作者认为造成子代鳄的繁殖率下降和畸形率上升的原因与近亲繁殖有关.对扬子鳄的遗传保护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饲养种群 繁殖率 现状 遗传保护
下载PDF
扬子鳄的起源 被引量:8
11
作者 莫鑫泉 赵铁军 秦鹏春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047-1053,共7页
经典分类学把扬子鳄和密河鳄归入鼍科、鼍属下的两个种。认为它们的关系十分密切,我们的DNA—DNA杂交结果指出:扬子鳄是亚洲起源的相对年轻的鳄类,密河鳄则比较古老。泰国鳄、湾鳄处于两者之间,鼍与鳄两者之间似乎可以相互进化。鳄的进... 经典分类学把扬子鳄和密河鳄归入鼍科、鼍属下的两个种。认为它们的关系十分密切,我们的DNA—DNA杂交结果指出:扬子鳄是亚洲起源的相对年轻的鳄类,密河鳄则比较古老。泰国鳄、湾鳄处于两者之间,鼍与鳄两者之间似乎可以相互进化。鳄的进化速率较鸟类和高等脊椎动物缓慢。得到了四种鳄的种系发生关系。提出了湾鳄的祖先是密河鳄与扬子鳄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种系发生 杂交 分子进化
原文传递
泾县野生扬子鳄卵孵化与环境关系初探 被引量:16
12
作者 汪国宏 何利军 邵民 《四川动物》 CSCD 2000年第2期82-83,共2页
198 4- 1989年作者在安徽省泾县通过连续 6年对野生扬子鳄卵孵化状况的研究发现 ,鳄卵正常孵化期约80天 ,影响野生鳄卵孵化率的最直接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平均巢温如在 30~ 31 5℃ ,巢内湿度在 90 %~ 95 %间 ,而且保持稳定 ,将有利于... 198 4- 1989年作者在安徽省泾县通过连续 6年对野生扬子鳄卵孵化状况的研究发现 ,鳄卵正常孵化期约80天 ,影响野生鳄卵孵化率的最直接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平均巢温如在 30~ 31 5℃ ,巢内湿度在 90 %~ 95 %间 ,而且保持稳定 ,将有利于鳄卵的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孵化 筑巢 产卵 温度 湿度
下载PDF
中国扬子鳄(Aligator sinensis)物种资源现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成元 邵民 +1 位作者 朱红星 聂继山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6年第2期83-86,共4页
1994年8~9月,对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资源进行了抽样调查,见到有鳄活动痕迹的洞口104个,用光点计数法实见鳄77条,访问法计数为253条,由此分析保护区内有鳄667~740条,其种群年龄锥体为上宽下窄... 1994年8~9月,对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资源进行了抽样调查,见到有鳄活动痕迹的洞口104个,用光点计数法实见鳄77条,访问法计数为253条,由此分析保护区内有鳄667~740条,其种群年龄锥体为上宽下窄,反映出扬子鳄在野外生存形势严峻。该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存鳄4376条,其中种鳄248条,孵化幼鳄1542条,其它不等龄鳄2586条,种群年龄锥体为上窄下宽,是一个迅速增长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物种资源 中国
全文增补中
扬子鳄视觉器官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孝兵 陈壁辉 王朝林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44-250,共7页
本文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组织学,同时测量了其眼球的一些光学参数.扬子鳄眼球呈扁圆球形,角膜径与球径的比值为1:1.44;晶状体与角膜的比值为1:1.40。角膜内具鲍氏膜;虹膜内的括约肌、睫状体内的睫状肌均属... 本文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组织学,同时测量了其眼球的一些光学参数.扬子鳄眼球呈扁圆球形,角膜径与球径的比值为1:1.44;晶状体与角膜的比值为1:1.40。角膜内具鲍氏膜;虹膜内的括约肌、睫状体内的睫状肌均属横纹肌,视细胞椭圆体内线粒体嵴突与线粒体长轴相平行,这与报道的其它鳄类不同。虹膜内未见扩瞳肌纤维,角膜缘缺巩膜小骨片,晶状体环垫薄,因而其视觉调节能力仍然很弱。视网膜中视细胞由视杆细胞、单锥细胞、双锥细胞组成,其中以视杆细胞占多数。视细胞与神经节细胞核比值平均为2.5:1,表明扬子鳄的组织结构与其弱光视觉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显微结构 视觉 组织学
下载PDF
我国扬子鳄种群及栖息地保护现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永康 余本付 +1 位作者 吴孝兵 聂继山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36,共4页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爬行动物,现阶段野生扬子鳄的分布区域进一步萎缩,成为彼此孤立的点状,残存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野生鳄数量估计为120~150条,老年化程度高。扬子鳄的保护管理依据现实状况及...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爬行动物,现阶段野生扬子鳄的分布区域进一步萎缩,成为彼此孤立的点状,残存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野生鳄数量估计为120~150条,老年化程度高。扬子鳄的保护管理依据现实状况及时加以调整,加大了野外保护力度,逐步改善野生鳄的栖息生境,实施野外放归工程,初步遏制了野生鳄数量迅速下滑的局面。人工饲养种群数量已逾10 000条,当前人工饲养繁殖的重点是管理好有限的遗传多样性资源。扬子鳄的研究主要涉及形态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态学、生理生化、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人工饲养繁殖技术等方面。营养生理和保护遗传学的应用研究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种群 栖息地 保护 现状
原文传递
扬子鳄胃的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孝兵 张盛周 +2 位作者 陈壁辉 王朝林 谢万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9-293,共5页
关键词 扬子鳄 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营巢和产卵行为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方 吴孝兵 +1 位作者 孟维志 朱家龙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6,共6页
2003-2005年,利用红外线摄像仪,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营巢和产卵行为进行了研究。扬子鳄在产卵前,有营造后肢落脚洞的行为;在产卵后期,一边产卵,一边覆盖。为探讨气候对营巢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对气... 2003-2005年,利用红外线摄像仪,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营巢和产卵行为进行了研究。扬子鳄在产卵前,有营造后肢落脚洞的行为;在产卵后期,一边产卵,一边覆盖。为探讨气候对营巢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对气候和扬子鳄营巢开始时间进行分析后的结果表明,对营巢开始时间影响最大的是4月的平均气温,较高的平均气温会导致扬子鳄营巢开始时间提前。运用主成分分析饲养条件下巢址的环境因子,得出巢址的植被盖度、离水源距离等对扬子鳄的巢址利用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 扬子鳄 营巢 产卵
下载PDF
南陵县扬子鳄的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质量 被引量:11
18
作者 何利军 丁由中 +6 位作者 李秀洪 胡林英 王小明 邵民 谢万树 John Thorbjarnarson 顾长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5,共5页
198 6~ 1 998年 ,在安徽省南陵县对扬子鳄种群资源及分布区栖息地状况进行了 4次调查 ,1 999年对该县扬子鳄部分栖息地的质量做了研究。结果显示 ,南陵县扬子鳄野生种群目前只 30头左右 ,每 4年平均递减率约 38% ,分布于 6个镇 ,7个行... 198 6~ 1 998年 ,在安徽省南陵县对扬子鳄种群资源及分布区栖息地状况进行了 4次调查 ,1 999年对该县扬子鳄部分栖息地的质量做了研究。结果显示 ,南陵县扬子鳄野生种群目前只 30头左右 ,每 4年平均递减率约 38% ,分布于 6个镇 ,7个行政村中 ,75 %的栖息地已经消失。其中东河、三里、石铺三镇生活有全县 80 %的扬子鳄 ,而石铺镇扬子鳄密度最大。引起扬子鳄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破坏 ,同时对鳄的捕杀、污染、天灾也是重要因素。其野外栖息地主要为两种类型 ,农耕区普通池塘和丘陵山地的山塘、水库。耕作区食物、栖息条件较好 ,人鳄矛盾较小的局部水域依然是扬子鳄最佳选择 ,但这类水域农药化肥污染已构成对扬子鳄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种群数量 栖息地质量 南陵 安徽
下载PDF
人工养殖扬子鳄野放初期的活动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丁由中 王小明 +3 位作者 王正寰 吴建盛 John THORBJARNARSON 邵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1,共5页
20 0 3年 4月 2 7日 ,将经过兽医检查挑选出来的两雌一雄人工养殖的健康成年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释放到安徽宣城红星扬子鳄保护点 ,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测定其释放初期 4周内的活动区域 ,共记录3 72个位点 ;还通过白天望远镜观察... 20 0 3年 4月 2 7日 ,将经过兽医检查挑选出来的两雌一雄人工养殖的健康成年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释放到安徽宣城红星扬子鳄保护点 ,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测定其释放初期 4周内的活动区域 ,共记录3 72个位点 ;还通过白天望远镜观察和夜间灯光计数法观察了它们的活动情况。结果显示 :3条扬子鳄经过 3~1 4d后处于不同的稳定区域内 ,具领域特征 ;雄性个体的活动区域大于雌性 ,日活动区域面积的变化也大于雌性 ;局部环境选择上均趋向靠近岸边并具有茂密植被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野放 适应 活动区域
下载PDF
扬子鳄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11
20
作者 田明礼 吴孝兵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以扬子鳄总DNA为材料,对影响SRAP-PCR的Mg2+、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分析了TaqDNA聚合酶、样本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以及引物浓度对SRAP-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RAP引物l3... 以扬子鳄总DNA为材料,对影响SRAP-PCR的Mg2+、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分析了TaqDNA聚合酶、样本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以及引物浓度对SRAP-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RAP引物l3对,建立了稳定的、可重复的扬子鳄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及PCR扩增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30μlSRAP-PCR反应体系中,样本最适宜为1μl(30ng/μl),Mg2+的最适为2μl(2.5mmol/L),dNTPs最适为2μl(2.5mmol/L),单引物的最适均为1μl(10pmol/μl);聚合酶在30μl反应体系中宜加入1U.SRAP-PCR引物筛选及其反应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开展扬子鳄种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程序和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SRAP标记 引物 反应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