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TI及DTT技术与NIHSS评分系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3
1
作者 张步环 王宏 +1 位作者 贾文霄 邓佳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2-817,共6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与NIHSS评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评价中的优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34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5—73岁,平均(58±2.4)岁]在急性期(发...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与NIHSS评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评价中的优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34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5—73岁,平均(58±2.4)岁]在急性期(发病时间〈72h)行1.5T常规头颅MR常规检查,同期行DTI及DTT成像,根据白质纤维束(CST)与梗死灶的关系分为相邻、部分穿过及完全穿过3组,将其功能结局分别预测为痊愈、部分恢复及瘫痪并作为预测理论值(100%);患者就诊或入院时或在发病24h内采用NIHSS评价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根据严重程度(〈6分;6~16分及〉16分)将34例患者分为3组,将其功能结局分别预测为痊愈、部分恢复及瘫痪并作为预测理论值(100%)。最后通过随访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肌力测试(MMT),将结果作为预后评价的实际值与上述理论值作一对比并进行评价,判断二者符合率。结果34例患者的NIHSS评分范围为2~30分,其中6例痊愈者平均评分为(4.13±1.356)分;13例部分恢复者平均评分为(11.47±3.067)分,15例瘫痪者平均评分为(23.09±4.48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个分组方法所得的实际值的符合率,结果显示采用梗死灶与CST关系进行分组所得实际值的符合率较NIHSS评分分组所得实际值的符合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梗死灶与CST关系进行分组所得实际值的符合率较NIHSS评分分组所得实际值的符合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NIHSS评分分值的升高,脑梗死患者的肢体瘫痪危险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卒中评分 扩散张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预后
原文传递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7
2
作者 梁海毛 谢金华 +5 位作者 蓝宇 宋志彬 朱峰正 景举珍 董延江 陈其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运动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分析49例不同时间窗的急性脑梗塞病人的MRI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I、DWI及DTT扫描,测量FA值、ADC值,DTT评估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结果梗...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运动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分析49例不同时间窗的急性脑梗塞病人的MRI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I、DWI及DTT扫描,测量FA值、ADC值,DTT评估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结果梗死不同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FA值呈降低趋势,ADC值呈逐渐升高趋势。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中心区与边缘带的FA值及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弥散张量纤维束(DTT)成像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关系分为不累及、受压无中断、破坏中断减少,破坏组及受压组的FA值、ADC及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FA及ADC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可评估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情况,DTT可以显示梗死灶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有利于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磁共振成 扩散张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下载PDF
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彩霞 袁明智 +1 位作者 杨林 陈燕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4-569,共6页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髓损伤情况。方法选取3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E组)和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验组)行颈髓常规MRI和DTI扫描。对照组选取C2/3-C5/6椎间盘层面颈髓进行分析,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髓损伤情况。方法选取3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E组)和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验组)行颈髓常规MRI和DTI扫描。对照组选取C2/3-C5/6椎间盘层面颈髓进行分析,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析不同颈髓层面间、不同年龄组间颈髓ADC、FA、λ1、λ2、λ3值的差异。根据受压最严重层面颈髓改变情况,将实验组分为A、B、C三组,分析对照组、实验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对各组进行颈髓纤维束成像。结果男女间同一层面、不同层面间、不同年龄组间颈髓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λ1与λ2、λ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λ2与λ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7)。获得正常成人颈髓各参数值。E组与A组间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B、C两组间、各实验组间各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从A组到V组,ADC、λ2、λ3值呈升高趋势,λA、λ1值呈降低趋势。DTT图能清晰、直观地显示正常颈髓及受压颈髓纤维束改变情况。结论DTI能反映常规MRI发现不了的颈髓早期轻度的损伤改变;ADC、FA、λ1、λ2、λ3值改变的程度可以反映颈髓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脊髓型颈椎病 磁共振成
原文传递
DTI多参数值及DTT技术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琳 何琦玮 +4 位作者 孙夕林 刘芳 佟金龙 王丹 申宝忠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多参数值在脑肿瘤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评价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显示脑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关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低级别、高级别)、脑膜瘤、转移瘤共44例。行常规...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多参数值在脑肿瘤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评价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显示脑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关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低级别、高级别)、脑膜瘤、转移瘤共44例。行常规T1WI、T2WI、增强T1WI及扩散张量成像。测量病灶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囊变坏死区、水肿临近正常白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DCavg值、FA值、1-VR值及RA值,分析各测量值与肿瘤的相关性。利用DTI数据进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重建病变周围脑白质纤维束,观察肿瘤与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果低级别、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及转移瘤的肿瘤实体、瘤周水肿区的FA值、1-VR值及RA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A图、FA彩色编码图、DTT图均能显示脑白质纤维受累情况。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及脑膜瘤良性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呈推挤水肿改变,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及转移瘤恶性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表现为以浸润破坏为主。结论 DTI较常规MRI能更确切、直观地显示脑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的关系,结合FA值、1-VR值及RA值能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颅内肿瘤
下载PDF
磁共振DTI及DTT评估脑梗死皮质脊髓束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阮锦荣 牛鹏 +5 位作者 彭永军 孙莉 黄婷婷 黄干 黄海峰 陈婵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3期559-563,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价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CST)损伤程度及与运动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100例进行常规头颅MRI扫描及全脑DTI数据采集,应用DTT技术进行双侧皮质...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价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CST)损伤程度及与运动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100例进行常规头颅MRI扫描及全脑DTI数据采集,应用DTT技术进行双侧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判断CST受损程度及损伤评分。在发病7d内和3个月时测量脑梗死区及健侧相应区域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采用Fugl-Meyer量表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将CST受累程度分为4级。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脑梗死区FA值及CST受累程度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发病7d内和3个月时3组FA的变化幅度(0.05±0.07、0.08±0.06、0.18±0.01)、(0.11±0.02、0.22±0.06、0.38±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d内F=32.821,3个月时F=192.372,均P<0.05)。DTT显示CST病变侧表现为受压、变形、移位和中断。发病7d内CST级与患者肢体肌力呈负相关(r=-0.682,P<0.01),3个月复查CST等级与患者肢体肌力呈负相关(r=-0.728,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梗死区FA值降低及CST受累程度均与运动功能预后有关。磁共振DTT能直观显示CST受累程度,可以为早期判断脑梗死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扩散张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皮质脊髓束 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田为中 张继 +3 位作者 沈钧康 牛天力 何国华 于鸿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前列腺癌(PCa)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PCa患者资料,均行常规MRI、DTI扫描。根据Gleason评分分为低级别组、中级别组和高级别组。运用Neuro 3D软件测量...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前列腺癌(PCa)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PCa患者资料,均行常规MRI、DTI扫描。根据Gleason评分分为低级别组、中级别组和高级别组。运用Neuro 3D软件测量PCa组织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绘制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图,采用ANOVA分析研究不同级别组PCa的FA值和ADC值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研究不同级别组FA值和ADC值与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DTT图很好地显示了PCa癌区纤维束走行、排列特点,低级别组癌灶区纤维束排列稠密、无中断;中级别组癌灶区纤维束排列紊乱、稀疏;高级别组癌灶区纤维束中断、缺失。低级别组、中级别组、高级别组FA值分别为0.284±0.313、0.293±0.347、0.369±0.347,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34.533,P<0.05),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A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884,P<0.05);ADC值分别为(1.070±0.072)×10^(-3)mm^2/s、(0.961±0.081)×10^(-3)mm^2/s、(0.821±0.048)×10^(-3)mm^2/s,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9.987,P<0.05),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810,P<0.05)。结论 DTI可用于评估PCa的病理分级和预后。FA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DTT图显示不同级别PCa癌灶区纤维束差异更为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扩散张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表观扩散系数 各向异性分数 磁共振成 GLEASON评分
原文传递
DTI在大脑髓质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小丰 刘远健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26-230,共5页
脑白质纤维与大脑的发育和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密切相关,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作为一种无创性显示活体脑白质微观变化的MRI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脑白质发育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就其原理及在脑白质发育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予以综述。
关键词 脑白质 磁共振成 扩散张量 各向异性分数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下载PDF
联合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和各向异性分数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皮质脊髓束损伤类型 被引量:7
8
作者 詹剑 张体江 +2 位作者 余昌胤 石修权 刘松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0-1325,共6页
目的为准确评估基底节区脑出血后皮质脊髓束(CST)的损伤情况和判断运动功能预后,联合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和各向异性分数(FA)构建CST损伤类型,并探讨这种分型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将符合研究要求的18例急性基底节... 目的为准确评估基底节区脑出血后皮质脊髓束(CST)的损伤情况和判断运动功能预后,联合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和各向异性分数(FA)构建CST损伤类型,并探讨这种分型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将符合研究要求的18例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DTT图像中通过基底节区CST的类型划分为3组:(1)纤维移位型。CST未被血肿直接损伤,未被水肿区覆盖,CST轻度移位,但完整性保存。(2)水肿覆盖型。CST未被血肿直接损伤,但被血肿周围水肿区覆盖,CST完整性部分受损。(3)血肿破坏型。血肿直接破坏CST,CST完整性中断。分析3组CST损伤类型与损伤程度和运动功能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检验对判断运动功能预后的准确性。结果 18例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纤维移位型7例,水肿覆盖型6例,血肿破坏型5例。CST损伤类型与入院时MFS评分无相关性(r=-0.1254,P=0.6201),而与入院时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 FA)值、6个月后r FA值和6个月后MFS评分均存在相关性(分别为r=-0.8898,P<0.0001;r=-0.9783,P<0.0001;r=-0.8356,P<0.0001)。CST损伤类型预测运动功能预后的曲线下面积达到1.000,高于采用入院时出血量、入院时r FA值和入院时MSF评分的曲线下面积;CST损伤类型预测运动功能预后的最大截断值为0.500(敏感度100%,特异度100%)。结论 DTT联合FA划分CST损伤类型,能够定性、定量评估CST损伤状况,更准确地判断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节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各向异性分数 皮质脊髓束
原文传递
磁共振灌注成像、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史文群 吕晓波 侯冬梅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22期88-90,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PWI、DTI、1H-MRS检查,分析其相关指标.结果PWI及DTI检查结... 目的比较分析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PWI、DTI、1H-MRS检查,分析其相关指标.结果PWI及DTI检查结果显示,瘤实质区、瘤周围水肿区的CBV、CBF高于健侧白质区,FA值低于健侧白质区(P<0.05);瘤实质区、瘤周围水肿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患者的患侧Cho/NAA、Cho/Cr均高于低阶别患侧,NAA/Cr值低于低阶别患侧(P<0.05);高级别、低阶别患者的患侧与健侧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WI、DTI、1H-MRS三种技术在脑胶质瘤诊断中各具价值,可联合应用三种技术,准确判断胶质瘤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灌注成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氢质子共振波普 脑胶质瘤
原文传递
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评价弓状束在语言功能及功能障碍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学进 王欣 +4 位作者 顾青 张玉梅 田伟 沈进 戴建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8期9621-9626,共6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观察正常人及失语症患者弓状束结构特点,探讨弓状束功能解剖学结构基础及其在语言功能障碍康复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资料的收集和磁共振扫描及分析于2003-11/2005-02在北京...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观察正常人及失语症患者弓状束结构特点,探讨弓状束功能解剖学结构基础及其在语言功能障碍康复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资料的收集和磁共振扫描及分析于2003-11/2005-02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中心完成。选择正常人20例,失语症患者48例,其中Broca失语30例,Wernicke失语13例,传导性失语5例。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 Trio 2003T磁共振仪及工作站完成全脑的数据收集和后处理,观察弓状纤维束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及纤维束的数量。结果:68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人:弓状束左右侧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个体间的纤维束数量有差异;纤维束平均向异性值左侧高于右侧(P<0.05)。②Broca失语者:弓状束左侧的纤维束数量及纤维束平均FA均较右侧减少(P<0.05),左侧弓状束的平均FA较正常人组减少(P<0.05),其弓状束改变主要是前端纤维束完整性破坏和移位。③Wernicke失语者:弓状束的纤维束数量及纤维束平均FA均较正常人组减少(P<0.05),其弓状束有不同程度损伤,主要是中后部的损伤明显。④传导性失语者:弓状束的损伤主要以功能偏利侧的中部为主,其前、中和后的FA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5)。结论:①弓状束是联系Broca区及Wernicke区间重要联合纤维束,在语言功能的完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个体间存在左右侧的数量及结构的差异。②失语症弓状束均有不同程度损伤,损伤部位与失语类型有关,同时弓状束损伤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弓状束 BROCA区 Wemicke区 传导性失语 语言功能区 联合纤维
下载PDF
DTI在Ⅱ、Ⅲ级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盛熊 王成伟 彭少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Ⅱ、Ⅲ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显示胶质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神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Ⅱ、Ⅲ级胶质瘤患者共22例(WHO分级Ⅱ级胶质... 目的评估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Ⅱ、Ⅲ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显示胶质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神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Ⅱ、Ⅲ级胶质瘤患者共22例(WHO分级Ⅱ级胶质瘤10例,Ⅲ级胶质瘤1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常规MRI扫描(T1WI、T2WI、三平面T1WI增强)及扩散张量成像。通过测量肿瘤实质区的FAmean值、rFAmean值、FAmax值、FAmin值、ADCmean值、rADCmean值、ADCmin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测量值是否存在差异并判断对肿瘤鉴别诊断是否有价值。利用DTI后处理工作站的纤维束追踪功能对病变周围脑白质纤维束进行重建,观察肿瘤与脑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结果Ⅱ级胶质瘤肿瘤实质区的FAmax值(0.349±0.095)、FAmean值(0.202±0.029)、rFAmean值(0.293±0.047)均小于Ⅲ级胶质瘤的FAmax值(0.432±0.085)、FAmean值(0.241±0.017)、rFAmean值(0.357±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胶质瘤肿瘤实质区的ADCmin值(0.792±0.082)大于Ⅲ级胶质瘤的ADCmin值(0.709±0.0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胶质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呈移位、水肿改变,而Ⅲ级胶质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表现为以浸润、中断破坏为主。结论DTT纤维束示踪技术能较直观的显示肿瘤与邻近纤维束的关系,结合FA、ADC相关指标,有助于鉴别Ⅱ、Ⅲ级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扩散张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原文传递
DTI观察胼胝体纤维束与联络纤维、投射纤维的联系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姜洪新 张洪丽 +4 位作者 张萍 陈昭燃 姬国敏 胡建新 居艳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采用DTI观察胼胝体与联络纤维、投射纤维的毗邻关系。方法:收集69例健康志愿者行MRI扫描,颅内未见异常信号,后行DTI扫描,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分别筛选出不同纤维束成分,并分析差异,采用Extended MR Workspace工作站上的DTI Studio... 目的:采用DTI观察胼胝体与联络纤维、投射纤维的毗邻关系。方法:收集69例健康志愿者行MRI扫描,颅内未见异常信号,后行DTI扫描,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分别筛选出不同纤维束成分,并分析差异,采用Extended MR Workspace工作站上的DTI Studio软件对所得DTI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显示胼胝体及其邻近相关纤维束。结果:胼胝体在脑内连接广泛,尤其胼胝体压部,有前联合环路通过。结论:胼胝体位于纵裂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是最大的横行神经纤维束,主要联系左右半球新皮质各部,其纤维联系额、顶、枕、颞叶,下面构成侧脑室顶,前部和后部进入额叶及枕叶,形成前钳、后钳,与脑内其他传导束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胼胝体 前联合 穹隆
下载PDF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对Broca失语症语言功能区及纤维结构的活体分析(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学进 王欣 +3 位作者 顾青 张玉梅 戴建平 包颜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3376-3380,共5页
背景: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和纤维素成像技术是惟一能在活体上进行白质纤维结构分析的方法。目的: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观察Broca失语症时语言功能区及其纤维结构的变化。设计、时间和地点:对比观察临床实验,于2003-11/2005-02... 背景: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和纤维素成像技术是惟一能在活体上进行白质纤维结构分析的方法。目的: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观察Broca失语症时语言功能区及其纤维结构的变化。设计、时间和地点:对比观察临床实验,于2003-11/2005-02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完成。对象:选择不同程度Broca失语症患者30例,女9例,男21例,年龄17-63岁。经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心理研究室汉语失语成套测验确诊失语症,以不同亚项测试作出失语症分类诊断。方法:应用3T超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及工作站对患者完成全脑的数据采集和处理。选定Brodmann 45、44区和22区、39区及右侧半球相应脑区为语言功能区,脑内与语言功能区密切相关的主要联合、连合纤维束为纤维追踪的兴趣区,分别进行神经纤维束的追踪显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从语言功能区发出的神经纤维束的走行、分布及其与其它脑区间的联系和病理情况下的改变,并与文献资料中的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30例Broca失语症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Broca失语症患者的左侧45区和44区纤维束及其平均各向异性阈值少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83 65,-5.300 55,P 〈 0.05)。②Broca区向下穿行的纤维束中断或移位,与弓状纤维束前部的联系松散或分离,到中央前回及额叶内侧面的纤维减少。③Broca失语症的弓状纤维束的改变主要是前端的纤维束完整性破坏和纤维束移位所致Broca区与弓状纤维束的分离,左侧弓状束的纤维束数量和平均各向异性阈值也均少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脑Broca区皮质及其纤维环路结构的损伤均可导致Broca失语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 BROCA区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各向异性阈值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大脑初级运动皮层区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雪莹 詹茸婷 +7 位作者 孙胜玉 和鸿 赵建国 马辉 张涛 王晓东 郭玉林 夏鹤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207-320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大脑初级运动皮层区附近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术前对30例近中央前回区的肿瘤患者术前行DTI检查,观察并分析肿瘤与运动功能区及皮质脊髓束的关系。结果:DTT图像显示了皮...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大脑初级运动皮层区附近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术前对30例近中央前回区的肿瘤患者术前行DTI检查,观察并分析肿瘤与运动功能区及皮质脊髓束的关系。结果:DTT图像显示了皮质脊髓束的受累情况,表现为单纯受压、移位者20例,发生浸润、破坏者10例。结论:DTT能够显示白质纤维束的分布、走行及与病变的关系,对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中对白质纤维束的保护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皮质脊髓束 初级运动皮层区
下载PDF
热射病中枢神经系统MRI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浩然 李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3-105,共3页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常引起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且预后较差。热射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脑血液灌注不足、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微出血等,导致其影像表现各异,因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磁共...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常引起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且预后较差。热射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脑血液灌注不足、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微出血等,导致其影像表现各异,因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具有为热射病的诊断提供定量、客观依据的潜力,并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的信息。作者对应用于热射病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项MRI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磁共振成 扩散加权成 磁共振静脉成 磁敏感加权成 磁共振波谱 扩散张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下载PDF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DTI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慧玲 丁建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7期1123-1125,共3页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是临床常见脑外伤,由于受损部位主要分布在灰白质交界处和大脑深部中线结构,且脑损伤呈弥漫性,常规影像学检查常无阳性发现,往往低估了患者病情。本文就扩散张量成像应用于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 扩散张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脊髓损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戚群雅 陈楠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1-155,共5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常规脊髓MRI可用于评估SCI后水肿和出血等引起的宏观结构改变,但无法明确损伤后轴突、髓鞘等微观结构的变化,因此难以利用常规脊髓MRI对损伤的程度及预后进行客观判...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常规脊髓MRI可用于评估SCI后水肿和出血等引起的宏观结构改变,但无法明确损伤后轴突、髓鞘等微观结构的变化,因此难以利用常规脊髓MRI对损伤的程度及预后进行客观判断。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一种无创MRI技术,能够利用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信息反映出SCI后微观结构的变化。通过DTI的定量指标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还有助于对脊髓损伤程度和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更多客观的参考信息。本文通过对DTI技术在SCI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了解DTI在SCI疾病的研究现状,为以后DTI在SCI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脊髓疾病 脊髓损伤 磁共振成 扩散张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隐匿性颈髓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斌 张惠南 +1 位作者 高文 曾献军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隐匿性颈髓损伤(CSC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九江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及神经外科就诊,72 h内有明确外伤史,临床诊断为CSCI而常规磁共振(MR)序列显示脊髓无异常信号(隐匿性脊...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隐匿性颈髓损伤(CSC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九江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及神经外科就诊,72 h内有明确外伤史,临床诊断为CSCI而常规磁共振(MR)序列显示脊髓无异常信号(隐匿性脊髓损伤)患者30例(损伤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MR序列、DTI序列检查。对两组的DTI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得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别测量损伤组和对照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损伤组的FA值(0.53±0.22)明显低于对照组FA值(0.65±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0,P<0.01)。损伤组的ADC值[(1.15±0.28)×10^(-3)mm^2/s]明显高于对照组ADC值[(1.04±0.57)×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0,P<0.01)。损伤组颈髓DTT图示受损区域的白质纤维束稀疏、扭曲及断裂。结论DTI的FA值和ADC值可定量分析CSCI患者脊髓白质损伤的严重程度,DTT图可准确描绘脊髓白质损伤的位置及范围,是目前无创性诊断隐匿性颈髓损伤和评估预后的一个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 扩散张量 脊髓损伤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各向异性分数
原文传递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外伤性视神经病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钦泰 邹艳 +4 位作者 孟晓春 胡冰 刘贤 张革化 李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评价外伤性视神经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例单侧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测双侧视神经。应用DTV2和Volume One 1.44软件测量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值、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并...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评价外伤性视神经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例单侧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测双侧视神经。应用DTV2和Volume One 1.44软件测量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值、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并进行损伤眼和正常眼的自身对比:应用神经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显示视神经的空间完整性和连续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眶内段视神经显示良好,2例患者双侧管内段显示欠佳。6例患者损伤眼眶内段视神经部分各向异性平均值较正常眼明显下降,分别为0.244±0.067和0.452±0.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平均值较正常眼明显上升,分别为(1.417±0.121)×10^-3mm^2/s和(1.087±0.11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4例患者可以获得用于评估双侧视神经空间连接情况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图。损伤眼和正常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能够为评估外伤性视神经病的视神经纤维病理情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视神经病 磁共振扩散张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原文传递
扩散张量成像对胶质瘤分级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亮 殷信道 周星帆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5年第6期527-530,共4页
胶质瘤是脑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胶质瘤分级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尤为重要。扩散张量成像(DTI)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状态下无创性检测组织微观结构的功能成像方法。 DTI对水分子运动敏感,尤其是沿着轴突纤维束分布的水分子... 胶质瘤是脑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胶质瘤分级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尤为重要。扩散张量成像(DTI)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状态下无创性检测组织微观结构的功能成像方法。 DTI对水分子运动敏感,尤其是沿着轴突纤维束分布的水分子,而胶质瘤肿瘤细胞浸润主要沿着白质神经束走行,低级别胶质瘤的神经轴扩散率为3.7%~5.3%,而高级别胶质瘤为10%~27%,因此DTI 对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现就近年来DTI对胶质瘤分级诊断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前景等方面内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分级 扩散张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