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策略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淑玲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2589-2590,共2页
本研究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 介入治疗 护理流程 急诊科 流程优化 扩张时间 疾病复发率 心肌梗死者 基线资料
下载PDF
EPLBD不同扩张时间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娟娟 鞠辉 +4 位作者 毛涛 孙学国 孔心涓 赵清喜 田字彬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97-1601,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large balloon dilation,EPLBD)不同球囊扩张时间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12-08/2013-09采取EPLBD进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c...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large balloon dilation,EPLBD)不同球囊扩张时间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12-08/2013-09采取EPLBD进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随机分3组:0 min组、1 min组、5 min组,球囊扩张时间分别为0 min、1min、5 min,比较3组患者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使用率、操作时间及近期并发症情况.结果:90例患者中有1例因无法忍受扩张疼痛而放弃继续扩张,共有89例患者入选,均顺利完成取石或碎石取石术.结石取净成功率均为100%,机械碎石使用率分别为0 min组14.8%(4/27),1 min组6.3%(2/32),5 min组20%(6/30)(P=0.25).操作时间分别为0 min组:29.5 min±8.62 min,1 min组:24.3 min±6.27min,5 min组:28.6 min±7.58 min(P=0.02).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无出血、穿孔、胆道感染及急性胰腺炎等近期并发症,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0 min组14.8%(4/27),1 min组0%(0/32),5 min组10%(3/30)(P=0.03).结论:EPLBD不同球囊扩张维持时间治疗胆总管结石均安全有效,1 min的扩张维持时间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 扩张 扩张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EST联合EPBD不同扩张时间对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晓鹏 瞿俊文 +3 位作者 袁志青 王贵阳 潘若谷 李可为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内镜下球囊扩张(EPBD)不同扩张时间对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胆总管结石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2例)、B组(21例)、C组(18...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内镜下球囊扩张(EPBD)不同扩张时间对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胆总管结石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2例)、B组(21例)、C组(18例),球囊扩张时间分别为30 s、60 s、180 s,所有患者术后观察48 h以上,根据各组残石率比较不同球囊扩张时间取石的有效性,通过各组术后并发症(胰腺炎、出血、穿孔、高淀粉酶血症等)的发生率比较不同球囊扩张时间的安全性。结果三组除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随球囊扩张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外,三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残石、胰腺炎、出血、穿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ST联合EPBD短时间扩张和长时间扩张具有相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在操作过程中适当缩短球囊扩张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扩张时间
下载PDF
应用阿替普酶 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石陆泉 《实用医技杂志》 2015年第7期751-752,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重的、病死率高的疾病,有效的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近年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期应首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目前国内仍有很多地区不能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重的、病死率高的疾病,有效的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近年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期应首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目前国内仍有很多地区不能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静脉溶栓仍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梗死相关血管 溶栓时间 溶栓条件 静脉溶栓 急性期 扩张时间 梗死区心肌
下载PDF
对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早期治疗的新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汪知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第7期34-35,共2页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最危急的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及致残率。有效的早期再灌注治疗,挽救濒死心肌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治疗的关键环节。心肌梗死后2h,尤其是1h以内,如...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最危急的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及致残率。有效的早期再灌注治疗,挽救濒死心肌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治疗的关键环节。心肌梗死后2h,尤其是1h以内,如果能在这段时间内实现心肌的再灌注,挽救的心肌数量和生命数量是最多的,2h内达到再灌注是STEMI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治疗 ST段抬高 扩张时间 心血管病 elevation 动脉血供 再通率 首次就诊 梗死区域 普通肝素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时间与血管吸收药物量的离体实验研究
6
作者 张园园 张晨朝 +2 位作者 卢楷 王盛章 刘继勇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期58-64,共7页
药物涂层球囊是使抑制增生的药物包裹在球囊外表面从而向病变部位转移药物的医疗器械,目前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血管原位狭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等,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扩张时间在药物涂层球囊的临床使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药物涂层球囊是使抑制增生的药物包裹在球囊外表面从而向病变部位转移药物的医疗器械,目前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血管原位狭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等,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扩张时间在药物涂层球囊的临床使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该文定量分析药物涂层球囊在植入后扩张时间与血管吸收药物量的关系,为药物球囊的研发和临床使用提供指导。将药物球囊用于离体动物血管试验,测量不同的扩张时间下血管中的药物含量,分析血管吸收药物量与球囊扩张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发现:球囊扩张时间在120s以内,血管对药物的吸收量随着扩张时间的增加而几乎呈线性增加。120s后,血管对药物的吸收量基本维持在15%左右,不再有明显增加。因此,血管对药物吸收量与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时间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不同的药物涂层球囊应该通过离体实验确定其在治疗血管狭窄时的最优扩张时间,从而可以使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血管狭窄 扩张时间 药物吸收量
下载PDF
皮肤快速扩张术修复皮肤缺损9例
7
作者 李伯达 黄惠铭 +1 位作者 林泽旭 陈德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1994年第1期37-38,共2页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皮肤组织缺损,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的应用。扩张时间通常需要2~4周,手术须分两期进行。为了缩短疗程,我们参阅有关资料为9例患者因面颊部、下眼睑、下颌、前胸等皮肤缺损采用快速扩张,术中即刻修复缺损的皮肤,获得...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皮肤组织缺损,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的应用。扩张时间通常需要2~4周,手术须分两期进行。为了缩短疗程,我们参阅有关资料为9例患者因面颊部、下眼睑、下颌、前胸等皮肤缺损采用快速扩张,术中即刻修复缺损的皮肤,获得满意的效果。(见附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扩张 下眼睑 修复缺损 面颊部 扩张时间 除皱术 随意型皮瓣 王大玫 长宽比例 血流阻断
下载PDF
扩张时间对囊胚玻璃化冻融周期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林若芸 冯贵雪 +5 位作者 舒金辉 张波 周红 甘贤优 汪彩珠 陈焕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年第10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囊胚扩张时间对玻璃化囊胚冻融周期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冻融单囊胚移植的年龄小于38岁的患者资料。根据其复苏后囊胚的扩张时间分为三组:扩张... 目的探讨囊胚扩张时间对玻璃化囊胚冻融周期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冻融单囊胚移植的年龄小于38岁的患者资料。根据其复苏后囊胚的扩张时间分为三组:扩张时间≤1h(A组),扩张时间>1h,但<2h(B组),扩张时间≥2h(C组)。比较三组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A、B和C三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分别为:69.70%vs 52.6%vs 29.21%,P<0.05),C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B组(P<0.05)。而各组间的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0.29%vs 12.50%vs 19.23%,P>0.05)。结论囊胚扩张时间越短,其发育潜能越高,妊娠结局越好,对囊胚玻璃化冻融周期的妊娠结局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周期 囊胚 玻璃化冷冻 扩张时间
原文传递
魔兽金算盘-扩张的艺术
9
作者 HebE 《电子竞技》 2006年第6期57-59,共3页
看Replay教你算经济经济永远是魔兽对战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却又是经常被普通玩家忽视的一个环节。“看Replay教你算经济”这个小栏目意在通过分析一场战报,教大家懂得经济对战局的影响。从而学会控制经济。大家都知道,Moon对于经济的... 看Replay教你算经济经济永远是魔兽对战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却又是经常被普通玩家忽视的一个环节。“看Replay教你算经济”这个小栏目意在通过分析一场战报,教大家懂得经济对战局的影响。从而学会控制经济。大家都知道,Moon对于经济的控制是非常出神入化的,领会他的精神,你会对WAR3的经济有了新的认识。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场Moon的Repl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时间 金算盘
下载PDF
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的建立及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0
作者 王琦 李虎 +3 位作者 欧东波 谢中培 刘迎雪 刘玉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探索并建立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收集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实施前后各40例行急诊PCI的病人,分为急救护理流程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接受常规治疗但护理...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探索并建立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收集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实施前后各40例行急诊PCI的病人,分为急救护理流程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接受常规治疗但护理方式不一样。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急救护理时间、门-导管室(D-to-C)时间、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差异。结果实行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后,首份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及静脉通路时间分别为(8.3±1.7)、(10.8±2.3)、(3.5±1.1)min,显著短于常规护理时间(P<0.05);同时,D-to-C时间、D-to-B时间分别为(11.9±3.5)、(40.4±19.7)min,均优于常规护理(P<0.05)。D-to-B时间<90 min例数为33例(82.5%),常规护理组为25例(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护理效率,缩短急诊PCI救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救护理流程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门-导管室时间 门-球囊扩张时间
下载PDF
优化的始自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7
11
作者 黄宇 杨向军 +3 位作者 林刚 邱建平 张建军 林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280-2283,共4页
目的:比较优化的急救绿色通道与常规通道2种途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及急诊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STEMI患者183例,分为优化的绿色通道组及常规通道组,观察FM... 目的:比较优化的急救绿色通道与常规通道2种途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及急诊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STEMI患者183例,分为优化的绿色通道组及常规通道组,观察FMC2B、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分析心血管事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常规通道组比较,绿色通道组患者的FMC2B、D2B时间显著缩短(100.3 min vs.145.6 min;77.1 min vs.115.4 min,均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较低(5.0%vs.15.7%,P<0.05),随访期间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通道组(均P<0.05)。结论:优化的绿色通道模式可显著缩短FMC2B、D2B时间,并改善近、远期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救绿色通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 就诊-球囊时间 预后
下载PDF
优化的急诊流程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然 郭学苹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50-951,共2页
为优化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急诊救治流程,减少院内延迟,提高抢救效率,全院协作规范患者救治流程。通过优化急诊流程的应用,缩短了STEMI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的时间及急诊抢救时间,为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机,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急诊处理 心肌梗死 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
原文传递
不同临床路径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宋莉 胡大一 +4 位作者 孙艺红 杨进刚 颜红兵 李超 刘书山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99-102,110,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临床路径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的影响。方法:多中心现况调查。入选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北京市19所医院急诊室,并于发病后12 h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目的:评价不同临床路径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的影响。方法:多中心现况调查。入选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北京市19所医院急诊室,并于发病后12 h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481例急性STEMI患者。通过与患者进行结构式访谈及查阅病例记录收集资料。根据不同的临床路径分为快路径组(由急诊室直接进入导管室)和慢路径组(由急诊室先收入心内科病房或CCU,再进入导管室)。主要终点指标是D2B时间,次要终点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峰值和住院病死率。结果:快路径组324例(76.4%),慢路径组157例(23.6%)。与慢路径组相比,快路径组患者多就诊于心血管专科医院和年直接PCI量较大的医院,转诊概率高,院前心电图完成率高,就诊时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和心功能Killip分级>2的比例偏高。快路径组的D2B时间显著短于慢路径组(中位数,126 min比160 min,P<0.001),就诊90 min内完成球囊扩张的比例显著高于慢路径组(23.8%比11.5%,P=0.01)。当校正患者和医院特征后,快路径是D2B<90 min的独立预测因素(OR 1.859,95%CI:1.030~3.356,P=0.032)。2组的CK峰值[1 905(838,3 372)U/L比1 919(626,3 188)U/L,P=0.477]和住院病死率(4.3%比2.5%,P=0.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急诊室直接进入导管室而绕过心内科病房或CCU的临床路径可显著缩短D2B时间,增加了90 min目标时间内完成球囊扩张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临床路径 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
下载PDF
胸痛中心建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相关指标与住院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尹克金 曹正雨 +1 位作者 张小兵 夏思良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建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指标: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2B)、D2B达标率、采血到肌钙蛋白报告时间、首次医疗接触(FMC)到首份心电图时间的影响,以及对住院预后的影响。方...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建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指标: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2B)、D2B达标率、采血到肌钙蛋白报告时间、首次医疗接触(FMC)到首份心电图时间的影响,以及对住院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胸痛中心成立前、后9个月的104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胸痛中心成立前组(绿色通道组,n=45)和胸痛中心成立后组(胸痛中心组,n=59),比较两组的D2B时间、PCI次日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病死率等指标。结果胸痛中心成立后D2B时间较成立前明显下降[(90.5±39.0)min vs(148.9±67.9)min,P<0.01],达标率提高(59.3%vs 22.2%,P<0.01);胸痛中心成立后的PCI次日心力衰竭发生率较成立前稍下降(11.9%vs 15.6%,P<0.05),住院病死率稍高(8.5%vs 0,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痛中心成立后采血到肌钙蛋白报告时间、FMC到首份心电图时间逐月下降并达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结论胸痛中心建立后,对STEMI患者行急诊PCI,可明显缩短D2B时间,提高D2B达标率,有利于改善STEMI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胸痛中心 进门-球囊扩张时间
原文传递
中国胸痛中心质控中心对已认证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改进的作用 被引量:27
15
作者 施鸿毓 曲新凯 方唯一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胸痛中心质控中心成立及监测对各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关键指标的促进作用。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15年12月前通过认证的所有6个批次的胸痛中心,共53家。摘取2015年的数据作为质控中心成立前的基线水平,2016年的数据作为质控中心... 目的探讨中国胸痛中心质控中心成立及监测对各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关键指标的促进作用。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15年12月前通过认证的所有6个批次的胸痛中心,共53家。摘取2015年的数据作为质控中心成立前的基线水平,2016年的数据作为质控中心成立后的水平,比较质控中心成立前后各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关键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2015年相比,2016年各胸痛中心院内流程关键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包括心电图至确诊时间[(175±519)分钟︰(76±544)分钟,P=0.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确诊至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163±684)分钟︰(101±466)分钟,P=0.060]、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87±52)分钟︰(80±27)分钟,P=0.003]、P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Ⅲ级血流比率[(80.3%±32.8%)︰(85.2%±28.2%),P=0.004];然而,院前关键指标除心电图远程传输比率[(31.2%±36.9%)︰(41.2%±39.0%),P=0.000]外,症状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697±861)分钟︰(787±1207)分钟,P=0.142]、首次医疗接触至心电图时间[(68±781)分钟︰(61±273)分钟,P=0.839]均未见明显改善。结论目前我国已认证胸痛中心的胸痛救治流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详细而严格的质控有助于提高胸痛中心的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质量控制 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佩林 刘莉 +10 位作者 赵京涛 宋洪勇 赵蓓 冯雪瑶 刘利峰 刘瑛琪 毛帅 周莉 夏会会 高铁山 王守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对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由救护车送入解放军第306医院,发病12h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对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由救护车送入解放军第306医院,发病12h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49例。记录如下时间:SO-to-FMC、首次医疗接触至进门、D-to-B、发病至球囊扩张。分为SO-to-FMC≤60 min组(82例)和SO-to-FMC>60 min组(67例)。结果 149例患者SO-to-FMC中位时间(P25,P75)为60(40,105)min;SO-to-FMC≤60 min组D-to-B时间达标率显著高于SO-toFMC>60 min组(35.3%对19.4%,P=0.000),D-to-B时间明显短于SO-to-FMC>60 min组(中位时间95 min对114 min,P<0.05),总缺血时间显著短于SO-to-FMC>60 min组(中位时间179 min对273 min,P<0.05);两组首次医疗接触至进门时间(中位时间26 min对25 min,P=0.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O-to-FMC时间越短即越早寻求医疗干预,D-to-B及总缺血时间也随之越短,因此SO-to-FMC时间可作为STEMI患者急救的新时间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 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
原文传递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贾蕊 赵春华 张聪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15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月~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标...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月~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抢救效果、护理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建立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标准化急救护理,可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首次球囊扩张时间
下载PDF
胸痛中心认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赵英英 徐浩 +2 位作者 胡国勇 高玮 沈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8-901,共4页
目的比较胸痛中心模式认证前与认证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情况,为胸痛中心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认证前与认证后的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数据,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救治的11... 目的比较胸痛中心模式认证前与认证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情况,为胸痛中心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认证前与认证后的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数据,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救治的119例患者纳入认证前组,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救治的160例患者纳入认证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首份心电图确认时间、肌钙蛋白报告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住院检查费、住院检验费、住院总费用、救治效果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史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导管室激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证后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Z=-7.247,P<0.001)、首份心电图确认时间(Z=-5.072,P<0.001)、肌钙蛋白报告时间(Z=-3.210,P=0.001)、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Z=-7.025,P<0.001)均短于认证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住院检查费、住院检验费、住院总费用和死亡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胸痛中心模式认证和规范化运行可缩短急性STEMI患者救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区域协同救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再灌注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军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2期2672-2675,共4页
目的观察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的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S-to-B)时间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首诊于太原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发病时间在12 h... 目的观察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的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S-to-B)时间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首诊于太原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发病时间在12 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并完成6个月随访的STEMI病人230例,依据是否纳入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分为区域救治组(138例)和常规流程组(92例)。比较两组FMC-to-B时间、S-to-B时间、入院和PCI术后6个月心功能指标有无差别,并随访病人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区域救治组FMC-to-B时间、S-to-B时间[分别为(96.3±21.0)min、(410.8±208.9)min]均低于常规流程组[分别为(138.9±49.2)min、(461.3±215.4)min],其中FMC-to-B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FMC-to-B时间在90 min内为目标,区域救治组FMC-to-B时间达标率为30.4%(42/138),明显高于常规流程组的2.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相似,出院后6个月区域救治组病人LVEF高于常规流程组[(54.12±6.72)%比(51.90±6.93)%],LVEDD小于常规流程组[(52.15±4.84)mm比(55.86±4.9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流程组[6.52%比17.4%,P<0.05]。结论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可明显缩短FMC-to-B时间,改善病人心功能及预后,减少MAC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 区域协同救治
下载PDF
胸痛中心对偏远地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沈鑫 郭自同 +3 位作者 王钊 李国庆 雷建新 余小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66-869,共4页
目的:探讨我院胸痛中心成立初期的运行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其建设过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行直接经皮冠状... 目的:探讨我院胸痛中心成立初期的运行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其建设过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选2013-02-01-2014-02-17胸痛中心成立前的135例患者为普通流程组,并选取2014-02-18-2015-03-31胸痛中心成立后的180例患者为胸痛中心组,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天数、住院花费、总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 time,DTBT),并对DTBT各个时间节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普通流程组相比,胸痛中心组的DTBT显著缩短,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均P<0.05),知情谈话时间及转运至动脉穿刺前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胸痛中心的成立有助于提升偏远地区STEMI患者的救治效率,缩短再灌注时间,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并健全胸痛中心的运行模式,并积极进行区域推广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入门-球囊扩张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