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和少年期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扣带束纤维示踪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赟 钱璐 +8 位作者 肖运华 常琛 武巧荣 肖朝勇 肖湘 肖婷 储康康 方慧 柯晓燕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7-321,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和少年期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扣带束的完整性及其与儿童和少年期高功能ASD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对6~16岁高功能ASD儿童和少年(高功能ASD组,34例)与年龄、性别及智商匹配的发育正常... 目的 探讨儿童和少年期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扣带束的完整性及其与儿童和少年期高功能ASD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对6~16岁高功能ASD儿童和少年(高功能ASD组,34例)与年龄、性别及智商匹配的发育正常儿童少年(对照组,39名)分别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在交互式纤维示踪技术基础上比较分析2组被试者双侧扣带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及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值,并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方法比较其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评分、年龄、智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高功能ASD组右侧白质扣带束的FA值较对照组增高(0.36±0.03与0.34±0.03,t=2.74,P<0.01).(2)高功能ASD组双侧扣带束FA值与年龄正相关(左侧r=0.42,P=0.02;右侧r=0.38,P=0.03),左侧扣带束MD值与年龄负相关(r=-0.44,P=0.01);对照组左侧扣带束的FA值与年龄正相关(r=0.35,P=0.03).双侧扣带束的FA值和MD值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评分、智商均未见相关性.结论 儿童和少年期高功能ASD患者存在右侧白质扣带束完整性的异常,且其扣带束完整性与年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纤维示踪
原文传递
大脑边缘系统的纤维结构
2
作者 王鹏 袁向山 +3 位作者 樊文科 朱克明 李文生 卓恺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1-606,共6页
目的:通过纤维解剖展示大脑边缘系统及其纤维连接的三维结构,为相关专业人员掌握边缘系统的解剖提供参考。方法:对10个大脑半球标本按照Kelinger方法进行纤维解剖,展示边缘系统及其纤维连接的三维结构。结果:边缘系统环绕丘脑和胼胝体排... 目的:通过纤维解剖展示大脑边缘系统及其纤维连接的三维结构,为相关专业人员掌握边缘系统的解剖提供参考。方法:对10个大脑半球标本按照Kelinger方法进行纤维解剖,展示边缘系统及其纤维连接的三维结构。结果:边缘系统环绕丘脑和胼胝体排列,呈双层同心圆结构,外层结构主要为扣带回和海马旁回,内层结构包括杏仁核、海马结构、穹窿。外层结构的主要联络纤维为扣带束,其上干主要位于扣带回内,下干主要位于海马旁回。内层的纤维结构包括杏仁核发出的终纹和脑脚襻、海马结构的穹窿。结论:边缘系统是端脑和间脑、脑干等部位的重要连接结构,纤维解剖方法可以有效地展示边缘系统的复杂空间结构,对相关专业人员理解其三维结构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系统 纤维解剖 海马 杏仁核 穹窿
下载PDF
苯丙胺类物质依赖的脑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温金峰 成丽娜 +2 位作者 宁连才 张延赤 汪文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10-714,共5页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物质对脑白质结构的影响。方法对11例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和6名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及脑白质纤维束重建,比较两组的差异;同时分析有精神症状的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n=7)与...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物质对脑白质结构的影响。方法对11例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和6名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及脑白质纤维束重建,比较两组的差异;同时分析有精神症状的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n=7)与正常对照的DTI结果差异。结果苯丙胺物质依赖组左右两侧皮质脊髓束数量均低于对照组(t=1.25,P<0.01;t=0.04,P=0.03),左侧扣带束FA值高于右侧(t=4.04,P<0.01)且与物质使用时间呈正相关(r=0.69,P<0.01);有精神症状的苯丙胺类物质依赖组左侧皮质脊髓束ADC值高于对照组(t=3.54,P=0.04)、扣带束ADC值左侧小于右侧(t=-2.62,P=0.04);有精神症状的苯丙胺物质依赖组DTI值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各因子分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大脑双侧皮质脊髓束及左扣带束受损,且左扣带束纤维受损随物质使用时间延长而加重;未见苯丙胺物质依赖者的精神症状与DTI值相关,但需要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胺物质依赖 弥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 胼胝体
下载PDF
儿童孤独症患者脑白质纤维束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温金峰 宁连才 +4 位作者 郭馨文 陈炳光 潘集阳 王德民 金俊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627-3629,共3页
目的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儿童孤独症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并评估脑白质纤维束DTI值与孤独症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和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磁共振DTI扫描及脑白... 目的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儿童孤独症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并评估脑白质纤维束DTI值与孤独症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和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磁共振DTI扫描及脑白质纤维束重建,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分析儿童孤独症患者DTI值与儿童期孤独症评定表(CARS)得分的关系。结果 (1)孤独症组内左右侧白质纤维束比较,左侧皮质脊髓束ADC值较右侧减少(P=0.017),而对照组左侧额枕束ADC值较右侧减少(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孤独症组左右扣带束、胼胝体束F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右侧皮质脊髓束、左侧额枕束ADC值高于对照组(P<0.05)。(3)孤独症组胼胝体束FA值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的得分呈正相关(r=0.420,P=0.015),左侧额枕束FA值与"非语言交流"的得分呈正相关(r=0.404,P=0.020);左右扣带束、胼胝体束、右额枕束ADC值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的得分呈负相关(r=-0.432,P=0.012;r=-0.409,P=0.018;r=-0.391,P=0.024;r=-0.385,P=0.027),右侧额枕束ADC值与"焦虑反应"的得分呈负相关(r=-0.406,P=0.019)。结论儿童孤独症患者的多个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受损,且白质纤维束的受损程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弥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 胼胝体 额枕
下载PDF
益肾逐瘀法对帕金森病病人脑白质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宇航 刘岑 +2 位作者 袁永娥 于艳敏 张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1期1814-1820,共7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病人脑白质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益肾逐瘀法对PD病人脑白质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对PD病人(PD组)和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各9例行结构磁共振成像(SMR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PD组病人基于益肾逐瘀法予培元解痉汤中...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病人脑白质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益肾逐瘀法对PD病人脑白质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对PD病人(PD组)和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各9例行结构磁共振成像(SMR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PD组病人基于益肾逐瘀法予培元解痉汤中医辨证施治,服用中药4周后再次进行SMRI及DTI扫描,并在治疗前后行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第3版(UPDRS 3)、帕金森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试。SMRI及DTI数据使用dcm2niix、ART、VistaSoft处理后计算出部分各项异性指数(FA),用AFQ、CSD生成具有100个离散位点FA的纤维束走行线图,并用MATLAB对FA值及MMSE评分、中医证候量表、UPDRS 3评分进行比较。结果PD组治疗前左侧扣带束、右侧下纵束、右侧钩束部分节段FA值较对照组低,但双侧皮质脊髓束存在部分节段FA值较对照组高;PD组治疗后左侧扣带束部分位点FA值逆转,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后MMSE评分及UPDRS 3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量表(非运动症状部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病人在使用益肾逐瘀法治疗后非运动症状改善,并在左侧扣带束部分位点实现FA值逆转,说明益肾逐瘀法对于PD脑白质损伤存在一定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超微结构 益肾逐瘀法 培元解痉汤
下载PDF
扣带束和钩束的微观结构变化与白质疏松相关性抑郁 被引量:1
6
作者 何育生 封亮 +3 位作者 江虹 李云霞 张旭 聂志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患者扣带束和钩束的白质微观结构改变,并探讨其与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60例Fazekas评分为2~3级的LA患者及30例对照组。LA组分为伴有抑...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患者扣带束和钩束的白质微观结构改变,并探讨其与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60例Fazekas评分为2~3级的LA患者及30例对照组。LA组分为伴有抑郁(n=33)和不伴有抑郁(n=27)2个亚组。所有被研究对象均进行抑郁评估、3.0T头部MRI常规检查及DTI检查。使用PANDA软件处理DTI数据,提取双侧扣带束和钩束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数值。结果 LA组双侧钩束及扣带束的F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A伴抑郁亚组双侧扣带束和右侧钩束的FA值显著低于不伴抑郁亚组(P<0.05);LA不伴抑郁亚组和对照组双侧扣带束、钩束之间的F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抑郁程度与右侧钩束(r=-0.27,P=0.037)、扣带束(左侧r=-0.329,P=0.01;右侧r=-0.259,P=0.046)FA值呈负相关,与左侧钩束FA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钩束和扣带束白质微观结构变化与LA相关性抑郁存在关联性,但相关程度较弱(r<0.4),提示LA相关性抑郁的发生存在多元化的病理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疏松 抑郁 部分各向异性
下载PDF
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脑白质纤维束变化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董彬彬 段晓迪 +3 位作者 隋汝波 邓丽君 祁杰 张磊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80-84,88,共6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患者上额枕束、下额枕束、扣带束的改变,并分析其与临床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首次左侧基底节区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利... 目的探讨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患者上额枕束、下额枕束、扣带束的改变,并分析其与临床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首次左侧基底节区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利用DTI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联合DTT技术(diffusion tensor tracking,DTT)对脑白质纤维束的数量及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进行检测,并于6个月后对每一例研究对象进行简单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根据测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PSCI组20例),无卒中后认知障碍组(N-PSCI组20例),并入组基础信息无统计学差异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ORM组20例)。最后对白质纤维束的数量及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量表评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SCI组患者病灶侧上额枕束、下额枕束、扣带束的FA值较N-PSCI组及NORM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SCI组患者病灶侧上额枕束、下额枕束、扣带束的FA值与MMSE、MoCA评分成正相关,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SCI组病灶侧上额枕束、下额枕束、扣带束FA值(r=0.560,P=0.010;r=0.736,P=0.000;r=0.829,P=0.000)及纤维束数量(r=0.856,P=0.000;r=0.586,P=0.007;r=0.663,P=0.001)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以及其FA值(r=0.568,P=0.009;r=0.823,P=0.000;r=0.969,P=0.000)及纤维束数量(r=0.817,P=0.000;r=0.600,P=0.005;r=0.794,P=0.000)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上额枕束、下额枕束、扣带束参与了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上额枕 下额枕
下载PDF
大鼠扣带束及周围灰质的痛觉调制作用研究
8
作者 张军 王加真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和 P物质 ( SP)在大鼠扣带束及周围灰质 ( CB/CT)的痛觉调制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和机械压力实验法以 SD大鼠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 ( HWL)作为痛阈指标 ,观察右侧 CB/CT微量注射利多卡因和 SP对正常大鼠双侧 HWLs的...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和 P物质 ( SP)在大鼠扣带束及周围灰质 ( CB/CT)的痛觉调制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和机械压力实验法以 SD大鼠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 ( HWL)作为痛阈指标 ,观察右侧 CB/CT微量注射利多卡因和 SP对正常大鼠双侧 HWLs的作用。结果  CB/CT注射 1 .0 μl2 %利多卡因 ,大鼠对热板 ( P <0 .0 0 1 )和机械压力 ( P <0 .0 0 1 )的双侧 HWLs明显增加 ;CB/CT注射0 .1 2 5 nmol、0 .2 5 nmol或 0 .5 nmol SP,大鼠对热板的双侧 HWL明显增加 ( P <0 .0 0 1 ) ,且呈量效关系 ;注射 0 .5 nmol SP,大鼠对机械压力双侧 HWL明显增加 ( P <0 .0 0 1 ) ,而注射 0 .1 2 5 nmol或0 .2 5 nmol SP双侧 HWL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结论  CB/CT参与痛觉调制过程 ;利多卡因有抗伤害作用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灰质 利多卡因 P物质 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 痛觉调制作用
下载PDF
边缘系统多靶点毁损术治疗精神疾病10例报告
9
作者 唐克新 李建勋 《四川精神卫生》 1992年第4期244-246,共3页
关键词 立体定向 精神病 杏仁核
下载PDF
不同留针时间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DTI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爱文 徐宁 +3 位作者 常燕群 黄双苗 李贤英 黄振波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7期132-135,共4页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影像评估观察头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更有效的留针时间。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A组30例,头针留针时间为30 min;B组30例,头针留针时间为2 h;2组均治疗1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5天,连...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影像评估观察头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更有效的留针时间。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A组30例,头针留针时间为30 min;B组30例,头针留针时间为2 h;2组均治疗1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5天,连续治疗3疗程。同时选取正常同龄儿童30例作为对照比较,对正常儿童及治疗前后的患儿进行DTI扫描,并评估A组、B组的康复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B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评分均较前提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治疗均有疗效,而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B组DTI图像各感兴趣区点各向异性性分数值(F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性瘫痪患儿白质纤维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治疗后,A组在扣带束(CG)、内囊前肢(ICAL)上F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囊后肢(ICPL)、皮质脊髓束(CST)、胼胝体压部(SCC)、胼胝体膝部(GCC)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在以上各项感兴趣区点F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比较,B组各项FA值均较A组高,且在CST、ICPL、CG、SCC、GCC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头针留针2 h的康复疗效要优于留针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头针 留针时间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 (CG) 皮质脊髓(CST)
原文传递
额叶白质等微结构变化对帕金森并发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郜风清 冯庆波 +1 位作者 高洁 刘振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13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究额叶白质、前扣带束、肼胝体压部结构变化对帕金森并发认知障碍的作用及评定价值。方法将74例帕金森患者参照认知功能评定量表分为帕金森患者并发认知障碍组(PDD组,n=43)和未并发认知障碍组(PD-CogNL组,n=31),测量2组患者的额... 目的探究额叶白质、前扣带束、肼胝体压部结构变化对帕金森并发认知障碍的作用及评定价值。方法将74例帕金森患者参照认知功能评定量表分为帕金森患者并发认知障碍组(PDD组,n=43)和未并发认知障碍组(PD-CogNL组,n=31),测量2组患者的额叶白质、前扣带束、肼胝体压部的FA值(部分各异性),基于统计学方法分析2组额叶白质、前扣带束、肼胝体压部结构的差异。结果 PDD组的额叶白质、前扣带束、肼胝体压部的FA值均低于PD-Cog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叶白质、前扣带束、肼胝体压部等微结构变化与帕金森并发认知障碍相关性显著,可用于临床帕金森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检测及评定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认知障碍 额叶白质 肼胝体压部 MR检查
下载PDF
大鼠CB/CT微量注射CGRP或SP引起的对伤害性刺激反应的易化作用(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加真 张军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304-308,共5页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P物质 (SP)在SD大鼠扣带束及周围皮质 (CB/CT)对伤害性刺激反应的作用。应用热板和机械压力实验法 ,以大鼠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 (HWL)为痛阈指标 ,观察CB/CT微量注射CGRP或SP后的HWL的变化。CB/CT内注射 0 ...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P物质 (SP)在SD大鼠扣带束及周围皮质 (CB/CT)对伤害性刺激反应的作用。应用热板和机械压力实验法 ,以大鼠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 (HWL)为痛阈指标 ,观察CB/CT微量注射CGRP或SP后的HWL的变化。CB/CT内注射 0 .12 5 ,0 .2 5 ,0 .5nmolCGRP或SP均显著地降低大鼠对热板的双侧HWL ,且呈量效关系 ;0 .12 5nmolCGRP或 0 .5nmolSP能显著降低大鼠对机械压力的HWL。CB/CT微量注射CGRP或SP使大鼠对热板和机械压力刺激发生痛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抓反应潜伏期 内注射 周围皮质内注射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P物质 CGRP SP 伤害性刺激反应 大鼠
下载PDF
前扣带束的应用解剖定位
13
作者 陈玉敏 康仲涵 +2 位作者 常义 郑崇礼 林金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0-193,共4页
为了提高立体定向扣带束毁损术的疗效,本文对30例(60侧)成人正常脑标本探索在大脑原点前、扣带束毁损术最佳靶点的位置、坐标值及其毗邻关系。研究结果认为最佳手术部位应选择在原点前12mm处,该束高度为4.40±4.20mm、宽度为6.60... 为了提高立体定向扣带束毁损术的疗效,本文对30例(60侧)成人正常脑标本探索在大脑原点前、扣带束毁损术最佳靶点的位置、坐标值及其毗邻关系。研究结果认为最佳手术部位应选择在原点前12mm处,该束高度为4.40±4.20mm、宽度为6.60±3.06mm、中心点距x轴的坐标值为6.30±2.20mm、该处扣带束的最低点与侧脑室前角的最高点间的距离为4.00±3.40mm,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毁损木 原点 解剖定位
下载PDF
部分脑白质微结构与帕金森病并发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郜风清 冯庆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7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额叶白质、上纵束、扣带前束及扣带后束脑白质微结构与帕金森病并发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76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成并发认知障碍组(PDD组)48例和未并发认知障碍组(PD-CogNL组)28例,另选取30例健... 目的探讨额叶白质、上纵束、扣带前束及扣带后束脑白质微结构与帕金森病并发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76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成并发认知障碍组(PDD组)48例和未并发认知障碍组(PD-CogNL组)28例,另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量3组额叶白质、上纵束、扣带前束及扣带后束的FA值。结果 PD-CogNL组额叶白质FA值及扣带前束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DD组额叶白质FA值及扣带前束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及PD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上纵束FA值和扣带后束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并发认知障碍与额叶白质、扣带前束微脑白质结构的改变具有显著关系,其中与扣带前束相关性最加显著,由此通过测定帕金森病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来评定其并发认知障碍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白质 脑白质微结构 帕金森病并发认知障碍
下载PDF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海洛因心理依赖者1例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沈昌 成良正 +2 位作者 王咸昌 杨理荣 温金锋 《中国民康医学》 2003年第11期672-672,共1页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心理依赖 立体定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