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美国后现代反叙事小说的政治寓意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东芹
史岩林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4-137,共4页
-
文摘
反叙事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策略,对历史的真实性以及官方史学的因果阐释关系提出质疑,颠覆与破坏某段历史范畴之内的传统叙事模式。以托马斯·伯杰、E·L·多克特罗和唐·德里罗等为代表的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对这种叙述策略青睐有加,他们在小说中将真实历史与虚构事件相融合,赋予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以言说的权利,重塑了边缘人物的刻板形象,激活了已被遗忘的历史事件,展现美国真实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历史题材寄予的反叙事的政治寓意。
-
关键词
托马斯·伯杰
E·L·多克特罗
唐·德里罗
反叙事
政治寓意
-
分类号
K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I10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托马斯·伯杰《杀死时间》中精神病审判的伦理内涵
- 2
-
-
作者
许丽丽
陈世丹
-
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6,共6页
-
基金
2016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总论"(16XNLG01)
-
文摘
伯杰的小说《杀死时间》叙述了极端他者在精神病审判中从反抗到失声的过程,揭示了同一化逻辑对异质性个体的压迫与收编。在小说中,警察、律师、陪审团和法庭构成的话语体系审视着异质他者,将其吞没在有限的话语空间内。该小说一方面通过文本的言说性来解构所说对他异性的排斥;另一方面通过代表司法系统的律师从政治层面至伦理层面的转变,来呼吁正义应该建立在对他者负责的基础上。作家伯杰进行的解构,超越了存在的局限,抵制了回归原点的中心主义倾向,没有成为虚无的方法论,而是成为追寻他者的实践。《杀死时间》折射出尊重他者、趋向他者并回应他者的后现代伦理观。伯杰的小说在差异中寻找意义,在延宕中接近他者,从而实现对他者负责的正义。
-
关键词
托马斯·伯杰
精神病审判
他者
伦理
正义
-
分类号
I712.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