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治疗与预防 被引量:9
1
作者 白亮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1期67-68,共2页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特点及途径,并探讨其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104例小儿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轻症患儿经口服或静脉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17例重症经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死亡2例...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特点及途径,并探讨其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104例小儿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轻症患儿经口服或静脉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17例重症经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死亡2例。结论小儿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EV71,春末夏初为发病的高峰季节,健康带毒者及轻微病例是主要传染源,婴幼儿最为敏感,粪便及手眼互相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要加强院内及家庭双方面共同防护,对于预防小儿手足口病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小儿 传染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的治疗作用
2
作者 王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13-14,共2页
研究与分析医院对患有重症手足口病的小儿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方式的具体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随机抽选在医院进行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的小儿患者,共计126例,医院收治小儿患者诊疗的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 研究与分析医院对患有重症手足口病的小儿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方式的具体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随机抽选在医院进行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的小儿患者,共计126例,医院收治小儿患者诊疗的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之间,将其随机平均的划分成为①组(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干预组)与②组(手足口病常规治疗干预组),各63例,试探讨分析两组小儿患者在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其不良症状反应消失时间、恢复进食时间、神经系统不良表现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期间小儿患者体温数据变化的具体情况。结果:①组(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干预组)小儿患者在采用该治疗方式后,其不良症状反应消失的平均时间为(2.9±0.7)天,较②组消失时间短,(P<0.05),②组小儿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为(3.8±1.1)天;①组小儿患者恢复进食时间为(3.1±0.4)天,较②组患者恢复时间快,(P<0.05),②组患者恢复进食时间为(4.9±1.7)天;①组患者神经系统不良表现消失时间为(2.5±1.2)天,较②组患者时间所用短,(P<0.05),②组患者不良表现消失时间为(3.6±1.1)天;①组患者治疗期间体温恢复正常情况较②组小儿患者更佳,(P<0.05)。结论:患有重症手足口病的小儿患者易出现诸多方面的不良症状反应,经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小儿患者手足口病治疗期间采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治疗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儿患者不良症状反应的现象,对病情状况的恶性化发展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小儿患者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干预 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