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术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采用双盲法,专人在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2 m l,通过描述词量表并观...目的观察术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采用双盲法,专人在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2 m l,通过描述词量表并观察记录术后24小时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恶心发生率:地塞米松组15%,对照组74.9%;呕吐发生率:地塞米松组13.9%,而对照组为74.2%。对照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地塞米松组(P<0.01)。结论通过临床对照观察,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对手术后恶心、呕吐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使恶心、呕吐发生率从对照组的74.2%降至15%。因此,地塞米松有较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展开更多
手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病率约为20%,但在某些高危术式,如腹腔镜手术中,PONV的发生率可高达80%。PONV虽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但会对手术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且会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花...手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病率约为20%,但在某些高危术式,如腹腔镜手术中,PONV的发生率可高达80%。PONV虽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但会对手术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且会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花费,加大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恶心呕吐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展开更多
背景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安全性的提高,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成为麻醉医师的重要工作内容。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一直是麻醉医师关注的热...背景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安全性的提高,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成为麻醉医师的重要工作内容。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一直是麻醉医师关注的热点。目的探讨全身麻醉PONV的研究新进展,指导PONV的预防和治疗。内容PONV与年龄、性别、吸烟史、PONV既往史、晕车史、挥发性麻醉剂使用、阿片类药物使用以及手术持续时间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发生机制可能与5习圣色胺(5-hydroxytryptamine3,5-HT3)、多巴胺、组胺、乙酰胆碱、P物质等递质有关。趋向目前已发现多种PONV的预测模型以及防治方法,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建议对高危患者采取多模式联合预防和治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术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采用双盲法,专人在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2 m l,通过描述词量表并观察记录术后24小时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恶心发生率:地塞米松组15%,对照组74.9%;呕吐发生率:地塞米松组13.9%,而对照组为74.2%。对照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地塞米松组(P<0.01)。结论通过临床对照观察,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对手术后恶心、呕吐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使恶心、呕吐发生率从对照组的74.2%降至15%。因此,地塞米松有较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文摘手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病率约为20%,但在某些高危术式,如腹腔镜手术中,PONV的发生率可高达80%。PONV虽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但会对手术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且会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花费,加大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恶心呕吐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
文摘背景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安全性的提高,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成为麻醉医师的重要工作内容。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一直是麻醉医师关注的热点。目的探讨全身麻醉PONV的研究新进展,指导PONV的预防和治疗。内容PONV与年龄、性别、吸烟史、PONV既往史、晕车史、挥发性麻醉剂使用、阿片类药物使用以及手术持续时间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发生机制可能与5习圣色胺(5-hydroxytryptamine3,5-HT3)、多巴胺、组胺、乙酰胆碱、P物质等递质有关。趋向目前已发现多种PONV的预测模型以及防治方法,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建议对高危患者采取多模式联合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