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新郑市建郑风苑
1
《诗经研究丛刊》 2003年第1期252-253,共2页
河南省新郑市是春秋时期郑国都城所在,为弘扬《诗经》文化,新郑市新建'郑风苑',将《郑风》21首诗全部刻石,并配以其他观览内容。整个构思与设计,均由本会理事、河南大学华锋教授参与。《郑风苑记》如下:神州泱泱,瑰宝璨璨。诗... 河南省新郑市是春秋时期郑国都城所在,为弘扬《诗经》文化,新郑市新建'郑风苑',将《郑风》21首诗全部刻石,并配以其他观览内容。整个构思与设计,均由本会理事、河南大学华锋教授参与。《郑风苑记》如下:神州泱泱,瑰宝璨璨。诗歌总汇,首推《诗经》。《诗经》含风、含雅、含颂。'风土之音曰风,朝迁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风,多为民间歌谣也。《诗经》所辑十五国风中,郑风数量最多,且特色独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郑市 诗经 郑国 都城 国风
原文传递
《道一编》、《朱子晚年定论》及其影响
2
作者 陈寒鸣 《朱子学刊》 1999年第1期99-117,共19页
《道一编》为朱学家程敏政(1446-1499)所编,《朱子晚年定论》则为心学宗师王阳明(1472-1529)所辑①。他们编辑的目的并不相同,敏政意欲使学者探明朱学真意,而阳明则欲藉此以为心学张本,但他们又共倡朱、陆之学'早异晚同'论,且... 《道一编》为朱学家程敏政(1446-1499)所编,《朱子晚年定论》则为心学宗师王阳明(1472-1529)所辑①。他们编辑的目的并不相同,敏政意欲使学者探明朱学真意,而阳明则欲藉此以为心学张本,但他们又共倡朱、陆之学'早异晚同'论,且《道一编》可视为《朱子晚年定论》的先导。程、王二氏的朱、陆观对后人影响甚大,成为明代中叶以后学界的主流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欲 影响 宗师 定论 张本 心学
原文传递
黄右原先生年表
3
作者 方晓伟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1年第2期108-147,共40页
黄奭(1809~1853),一名锡元~①,亦名锡麟~②,字右原,一字又园,室号有汉学堂、知足斋、清颂堂、宝云堂、鉴藻堂等。嘉庆十四年(1809)四月朔日~③,生于江苏省甘泉县(今属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一个富甲两淮的大盐商家庭。卒于咸丰三年(1853)... 黄奭(1809~1853),一名锡元~①,亦名锡麟~②,字右原,一字又园,室号有汉学堂、知足斋、清颂堂、宝云堂、鉴藻堂等。嘉庆十四年(1809)四月朔日~③,生于江苏省甘泉县(今属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一个富甲两淮的大盐商家庭。卒于咸丰三年(1853)深秋时节,具体日期不详~④。其祖系可上溯至东晋时新安太守黄积,据说先生为东汉江夏黄香的五十二世后裔~⑤。先生以所辑《黄氏逸书考》名动于时,垂功后世。梁启超曾说,在乾隆、道光间众多辑佚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堂 江苏省 先生 逸书 太守 黄积
原文传递
黄奭学术成就新探
4
作者 方晓伟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2年第1期14-22,共9页
黄奭(1809—1853),字右原,原名黄锡麟,江苏甘泉(今属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监生,幼年曾肄业扬州安定书院,成年后以赀入为刑部浙江司郎中,道光十二年(1832)以顺天府尹吴杰荐,钦赐举人,以所辑《黄氏逸书考》名动于时。《清史列传》(卷六... 黄奭(1809—1853),字右原,原名黄锡麟,江苏甘泉(今属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监生,幼年曾肄业扬州安定书院,成年后以赀入为刑部浙江司郎中,道光十二年(1832)以顺天府尹吴杰荐,钦赐举人,以所辑《黄氏逸书考》名动于时。《清史列传》(卷六十九)、《清儒学案》、民国《甘泉县续志》有传。黄奭师承名门,孜孜不倦,学养深厚,交游广泛,成就卓著,但其在训诂学、目录学、校勘学方面的成就往往不为后人所知,本文拟就此作一番探讨,以就教于专家与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新探 校勘学 民国 逸书 学养 广陵区 成就
原文传递
鲁迅学笔记二则
5
作者 顾农 《上海鲁迅研究》 2014年第4期84-97,共14页
关于鲁迅手抄本《曹植碑》严可均辑《全隋文》卷二十九有隋开皇十三年(593)《陈思王庙碑》,文后注明所据乃该碑的拓本。其中略有缺文。在鲁迅亲手抄录的大量碑刻中,有一份隋开皇十三年的《曹植碑》,实即严可均所辑之《陈思王庙碑》,鲁... 关于鲁迅手抄本《曹植碑》严可均辑《全隋文》卷二十九有隋开皇十三年(593)《陈思王庙碑》,文后注明所据乃该碑的拓本。其中略有缺文。在鲁迅亲手抄录的大量碑刻中,有一份隋开皇十三年的《曹植碑》,实即严可均所辑之《陈思王庙碑》,鲁迅据另一种拓本抄录。此碑旧拓今已难见1,从抄录本的文字看去,严、鲁两本各有所长。鲁迅的写本存手稿三页,现已收入《鲁迅辑校石刻手稿》第一函第七册。鲁迅抄本题下注云:'碑高七尺,广四尺二寸八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碑 缺文 碑刻 手稿 文后 拓本
原文传递
基督宗教人学对中国封建社会伦理的挑战和冲击——读一封天主教传教士致清朝地方官的信件
6
作者 徐麟 《基督宗教研究》 2002年第1期428-431,共4页
河北省博物馆所辑《馆藏义和团资料》中有1873年天主教直隶东南教区负责人就教徒刘长桢之女嫁给非教徒后应否退教写给河间知府陈某的一封书信。从信的内容推断,事情似乎因刘长桢的亲家翁要求儿媳退教,儿媳不从,遂呈控到官,陈某致函该负... 河北省博物馆所辑《馆藏义和团资料》中有1873年天主教直隶东南教区负责人就教徒刘长桢之女嫁给非教徒后应否退教写给河间知府陈某的一封书信。从信的内容推断,事情似乎因刘长桢的亲家翁要求儿媳退教,儿媳不从,遂呈控到官,陈某致函该负责人引起。事情的结果虽未详,但当时正值天津教案后不久,清朝地方官多不敢得罪外国传教士,因此才会有地方官为区区家庭纠纷的小事而与外国传教士商量如何断案的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责人 知府 儿媳 中国 传教士 地方官 教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