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者”的语法功能及其历史演变 被引量:36
1
作者 袁毓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0-178,共16页
本文借助谓词隐含的观念,证明所谓自指的“者”和转指的“者”可以联系起来,用一种统一的理论来解释其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作者还从句法结构的转换和生成的角度,考究“者”表示提顿语气这种表达功能的结构理据,并简要地勾画了“所... 本文借助谓词隐含的观念,证明所谓自指的“者”和转指的“者”可以联系起来,用一种统一的理论来解释其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作者还从句法结构的转换和生成的角度,考究“者”表示提顿语气这种表达功能的结构理据,并简要地勾画了“所”和“者”语法功能消长的历程,揭示了“者”实现提取宾语功能的两种语法机制。在此基础上,从深层次的语法功能上证明近代汉语“底”来自“者”的可能性,描写并解释了近代汉语同位性偏正结构的历史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功能 语义功能 近代汉语 现代汉语 名词化标记 “之” 孟子 古代汉语 小主语
原文传递
隋以前汉译佛经虚词笺识 被引量:12
2
作者 蒋冀骋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9-51,共3页
隋以前汉译佛经虚词笺识蒋冀骋近年来,中古汉语的词汇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而语法研究则仍显薄略。92年柳士镇先生出版了《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改变了学术界无中古语法专著的局面,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但此书使用材料基本上局限... 隋以前汉译佛经虚词笺识蒋冀骋近年来,中古汉语的词汇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而语法研究则仍显薄略。92年柳士镇先生出版了《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改变了学术界无中古语法专著的局面,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但此书使用材料基本上局限于中土文献,而对汉译佛经较少措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魏晋南北朝小说 “渐” 虚词 历史语法 假设连词 汉译佛典 《世说新语》 语法功能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语法笺识 被引量:13
3
作者 蒋冀骋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3-18,共6页
近年来,汉译佛经的语辞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专著有李维琦先生的《佛经释词》①,朱庆之同志的《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②,著作中使用佛经材料的有: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项楚先生《王梵志诗校注》③,江蓝生先生《魏晋南... 近年来,汉译佛经的语辞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专著有李维琦先生的《佛经释词》①,朱庆之同志的《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②,著作中使用佛经材料的有: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项楚先生《王梵志诗校注》③,江蓝生先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④,蔡镜浩先生《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⑤,王云路、方一新同志的《中古汉语语词例释》⑥,单篇论文则难以一一例举。堪称一时之盛。但在语法研究方面,运用汉译佛经的,除前辈学者外,虑无数人。与汉译佛经语辞研究的盛况相比,就显得寂寥些。笔者不揣浅陋,录出平时读经时的点滴体会,以求教于大方。所论二条,皆时贤论列过,旨在补证,不敢攻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将” 魏晋南北朝 用例 “无” 双音节 竺法护 “之” 中古汉语词汇
下载PDF
“从来”的词汇化历程及其指称化机制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昌来 张长永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从来"的词汇化历程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从"和"来"在演变的起点上既不属于同一层次,也没有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而是通过特定的句法操作连接到一起;同时,"从来"成词以后进一步虚化,由表达时... "从来"的词汇化历程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从"和"来"在演变的起点上既不属于同一层次,也没有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而是通过特定的句法操作连接到一起;同时,"从来"成词以后进一步虚化,由表达时间概念的名词最终演化成时间副词。"从来"的词汇化历程代表了现代汉语某一类别的"X来"式双音词的词汇化路径,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之间的历时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来” 词汇化 名词化 指称化 转指 双音化
下载PDF
唐明之间汉语的被动式 被引量:14
5
作者 吕景先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80-88,32,共10页
读唐宋元明这一时期的书,特别是接近口语的如变文、平话、小说等,如果留意语言现象的话,我们便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一时期汉语被动式的现象较之唐代以前和近代、现代都复杂碍多。这一复杂现象的具体表现是,除了唐代以前旧有的被动句式... 读唐宋元明这一时期的书,特别是接近口语的如变文、平话、小说等,如果留意语言现象的话,我们便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一时期汉语被动式的现象较之唐代以前和近代、现代都复杂碍多。这一复杂现象的具体表现是,除了唐代以前旧有的被动句式多数还被沿用着而外,不少新的句式产生了,使用的场合比唐以前多了,使用的频率似乎比唐以前也大了,然而这些新的句式及其用法,有的又会令人感到简直是不合常规。这样,一方面当时的被动式是丰富了,另一方面也显得有些混乱。因为是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语 被动式 主语 被动句式 平话 宾语 “被”字 被字句 唐以前
原文传递
“由来”的词汇化历程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昌来 张长永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222,共11页
"由来"的词汇化历程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由"和"来"在演变的起点上既不属于同一层次,也没有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而是通过特定的句法操作结合到一起;同时,"由来"成词后进一步虚化,由表达时间概... "由来"的词汇化历程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由"和"来"在演变的起点上既不属于同一层次,也没有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而是通过特定的句法操作结合到一起;同时,"由来"成词后进一步虚化,由表达时间概念的名词演化成类似时间副词的单位,但最终到现代汉语中功能和用法又单一化了。"由来"的词汇化历程代表了现代汉语某一类别的"X来"式双音词的词汇化路径,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之间的历时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来” 词汇化 名词化 转指 双音化
原文传递
汉魏六朝的疑问代词“那”及其他 被引量:7
7
作者 俞理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8-63,共6页
疑问代词“那”至迟在汉末已经出现,吕叔湘先生《近代汉语指代词》中列举了一些魏晋以后“那”问事理的例子,并推断说“我们不妨假定它的起源在汉魏之际或更早”(216页)。吕先生所论甚是,这里补充几个汉魏时期的用例: (1)何等为无有?是... 疑问代词“那”至迟在汉末已经出现,吕叔湘先生《近代汉语指代词》中列举了一些魏晋以后“那”问事理的例子,并推断说“我们不妨假定它的起源在汉魏之际或更早”(216页)。吕先生所论甚是,这里补充几个汉魏时期的用例: (1)何等为无有?是亦无有,是素行殃福无有,死中亦无有。已无有中当那得往? 已不得生当那得老病死?生死如流水,不行生死业便止。(东汉·安世高/道地经/大正藏15、2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正藏 “那” 疑问代词 汉魏六朝 问事 支谦 用例 汉魏时期 指代词
下载PDF
处所词“所”与“许”的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冯赫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6-534,576,共9页
历来认为处所词"所"写作"许"是一种音同或音近替代。经对"所"与"许"的组配类型、分布对比、语音联系等的历时考察发现,"许"是"所"的有多种限制的非自由子集变体。由处所词... 历来认为处所词"所"写作"许"是一种音同或音近替代。经对"所"与"许"的组配类型、分布对比、语音联系等的历时考察发现,"许"是"所"的有多种限制的非自由子集变体。由处所词"所"到"许"的变化,是概念图式转移等认知因素反映到语言层面的后附化、语义泛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是体现"所"语义、功能变化的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表达式 历时演变 动因与机制
原文传递
“所”字结构的转指对象与动词配价——《庄子》“所”字结构的考察 被引量:8
9
作者 殷国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6,共7页
采用配价语法理论,以词项为单位,全面考察《庄子》中“所”字结构的转指对象与动词配价的制约。“所”字结构转指遵循以下原则:(1)不能转指该结构中(无论在“所”后,还是“所”前)已出现的语义角色;(2)有介词标记的“所”字结构转指介... 采用配价语法理论,以词项为单位,全面考察《庄子》中“所”字结构的转指对象与动词配价的制约。“所”字结构转指遵循以下原则:(1)不能转指该结构中(无论在“所”后,还是“所”前)已出现的语义角色;(2)有介词标记的“所”字结构转指介词引进的语义角色,无介词标记的“所”字结构转指对象取决于动词的配价,并遵循客事>补事、配价语义角色优先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指 动词 配价 庄子
下载PDF
从前加到后附:“(有)所”的跨层后缀化研究——兼论“有所”的词汇化及其功能与表达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谊生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53,96,共14页
历时演化看,"所"从结构助词转化为后附缀,再虚化;"有所"从跨层结构到韵律词、语法词,再虚化为词汇词;"有所X"从带转指结构的述宾短语,到带谓词宾语的错位结构,再发展为带不及物谓词、体词的述宾短语。共... 历时演化看,"所"从结构助词转化为后附缀,再虚化;"有所"从跨层结构到韵律词、语法词,再虚化为词汇词;"有所X"从带转指结构的述宾短语,到带谓词宾语的错位结构,再发展为带不及物谓词、体词的述宾短语。共时发展看,"有所"的句法功能正在分化,带体词宾语的及物性在增强,描摹心理动词、形容词的正转向摹状化、副词化;表达功用主要是对"X"的有界化、适量化表述;继承古代"有所X"的四字格式现已占据优势,并且形成了一系列对举、连用式,尤其是类推化的多项排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附缀 后词缀 词汇化 有界化
下载PDF
现代汉语“所”及“所”字结构的重新审视与定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邓盾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本文主要对陆俭明先生提出的对现代汉语"所"字结构的结构分析进行重新讨论,并提出对"所"字结构的另一种不同的结构分析。文章认为现代汉语的"所V"是一个陈述性不强的VP,而不是NP,"NP+所+V"结... 本文主要对陆俭明先生提出的对现代汉语"所"字结构的结构分析进行重新讨论,并提出对"所"字结构的另一种不同的结构分析。文章认为现代汉语的"所V"是一个陈述性不强的VP,而不是NP,"NP+所+V"结构应该两分而不是三分;现代汉语的"所"不是一个介接性的名词化的标记,而应该是一个附加性的去陈述化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结构 结构分析 陈述化 名词化
下载PDF
古汉语中的后置词“所”——兼论古汉语中表方位的后置词系统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秀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古汉语中的“所”字有一种作为后置词的用法,即用在一个名词后面,提示处所,有些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里”或“那儿”,有些则没有办法确切地对译成现代汉语。这种用法迄今未被很好地讨论。本文以《史记》中的语料为基础,对“所”... 古汉语中的“所”字有一种作为后置词的用法,即用在一个名词后面,提示处所,有些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里”或“那儿”,有些则没有办法确切地对译成现代汉语。这种用法迄今未被很好地讨论。本文以《史记》中的语料为基础,对“所”字的这种功能作一分析。一、后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后置词系统 方位词 虚化现象
下载PDF
量词问题拾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荐之 《汉语学习》 1983年第6期22-26,共5页
(一) 近年来,现代汉语量词有由繁渐简的趋势,它把语言中现代已属不必要的成分去掉了,这符合语言发展的总的趋势。但同时也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其中因表意上本有细微差别的几个量词被简化、归并为一个量词“个”而造成的歧义现象,尤其... (一) 近年来,现代汉语量词有由繁渐简的趋势,它把语言中现代已属不必要的成分去掉了,这符合语言发展的总的趋势。但同时也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其中因表意上本有细微差别的几个量词被简化、归并为一个量词“个”而造成的歧义现象,尤其值得我们注意。例如,“一个研究院的同志”,这个句子按层次分析法应有如下两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个” “本” 起落架 中心语 笔记本 述宾结构 枪枝 避免重复 研究院
下载PDF
“所”字三论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安顺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44,共6页
文章讨论了有关"所"字的三个问题:1.不同意"所字结构"中"所"是代词的说法,认为"所"既无代替作用,也无指示作用,只是一个结构助词。2.认为"所"与主谓词组也可以构成"所字结构&qu... 文章讨论了有关"所"字的三个问题:1.不同意"所字结构"中"所"是代词的说法,认为"所"既无代替作用,也无指示作用,只是一个结构助词。2.认为"所"与主谓词组也可以构成"所字结构",如"我所欲""计所出",把这类语法单位视为主谓关系或定中关系都不合适。3.认为在"为……所……"这类被动句式中,"所"是一个助词词"所"的基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语法 字结构” “为…………”
原文传递
《史记》“所”字考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芮月英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98-102,共5页
《史记》中的“所”主要分为六类:结构助词、作为被动句标志的助词“所”、名词、数词、量词、假设连词,其中结构助词占绝大部分。结构助词“所”与动词或其短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
关键词 《史记》 词性 功能 结构
下载PDF
论焦点标记“所”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江胜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所"字结构中"所"总是联系着施动者和动词,由此演变为施动关系标记,进而又虚化为焦点标记。古汉语中常见的许多"何所V"形式,其中"所"并非与V结合成"所V"结构,"所"是焦点标... "所"字结构中"所"总是联系着施动者和动词,由此演变为施动关系标记,进而又虚化为焦点标记。古汉语中常见的许多"何所V"形式,其中"所"并非与V结合成"所V"结构,"所"是焦点标记,在句法层面不起作用,在语用上强调"何"。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还可见到古汉语遗留下来的焦点标记"所"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动关系标记 焦点标记 V
原文传递
“A为N所D”也是判断句式 被引量:7
17
作者 严慈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25,75,共6页
“A为N所D”也是判断句式严慈一、引论“A为N所D”,现代论者多说是被动句式;其实,也是判断句式。吕叔湘先生说:…为……所’:合起来跟’被’字相当(月氏为匈奴所败,乃远去);但‘火药为中国所发明’=是中国发明的。”①... “A为N所D”也是判断句式严慈一、引论“A为N所D”,现代论者多说是被动句式;其实,也是判断句式。吕叔湘先生说:…为……所’:合起来跟’被’字相当(月氏为匈奴所败,乃远去);但‘火药为中国所发明’=是中国发明的。”①虽然,他未加阐述和论证,但却启示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句式 《马氏文通》 被动意义 被动式 被动句式 《史记·项羽本纪》 “之” 名物化 文言文
下载PDF
“所”字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家忠 《潍坊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85-89,共5页
“所”是一个由来久远、语言学界多有争议的文言虚词。本文从“所”的本义、“所”的用法源流、“所”的词性、专书“所”的研究、“所”与相关虚词的比较研究、“所”字研究的新途径等六个方面,对语言学界有关“所”字研究的成果,作了... “所”是一个由来久远、语言学界多有争议的文言虚词。本文从“所”的本义、“所”的用法源流、“所”的词性、专书“所”的研究、“所”与相关虚词的比较研究、“所”字研究的新途径等六个方面,对语言学界有关“所”字研究的成果,作了客观简要的历史性回顾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研究 述评
下载PDF
现代汉语“有/无+Prep/V”类词的词汇化及其动因 被引量:5
19
作者 雷冬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51,共11页
现代汉语"有/无+Prep/V"类词是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这类词的词汇化是由于"有/无+所+V"或"有/无+所+Prep+VP"结构中的功能词"所"脱落而造成:前者"所"脱落之后,"有/无"直接... 现代汉语"有/无+Prep/V"类词是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这类词的词汇化是由于"有/无+所+V"或"有/无+所+Prep+VP"结构中的功能词"所"脱落而造成:前者"所"脱落之后,"有/无"直接和已发生转指的V词汇化成动宾式的复合动词,后者"所"脱落之后,"有/无"和介词由于韵律的作用发生重新分析导致词汇化,同时介词从修饰动词的状语转变为"有/无"的宾语。"所"脱落的动因是:"有/无"具有要求其后谓词性成分发生转指的强制功能,而"所"同样具有转指功能,二者连用不符合经济原则。语法冗余手段的形成是促使"所"脱落的重要原因。"所"脱落后,其转指功能还作为隐性语迹作用于后面的动词或者介词。因此,"有/无+Prep/V"类词的形成,其实就是"有/无"和"所"字基于韵律的要求而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 无+Prep V” 脱落 词汇化 重新分析 转指
下载PDF
《荀子》中的“所”及“所”字在先秦的历时考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霍生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4,共4页
本文对《荀子》中"所"字用例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定量分析,并结合对《尚书》、《周易》、《诗经》、《论语》、《商君书》等重要典籍中"所"字用例的历时考察,就"所"后介词的产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苟子》 ”字词组 介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