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8
1
作者 周文兵 王晓晨 +1 位作者 杨大严 时之秀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一组7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作介入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包括3例巨大房间隔缺损在内的7例病人均获得成功。结论:一定程度的...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一组7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作介入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包括3例巨大房间隔缺损在内的7例病人均获得成功。结论:一定程度的巨大房间隔缺损可以应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方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封堵器 介入治疗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成 严中亚 +6 位作者 吴一军 卢中 雷虹 郑理 孙云 朱正艳 王晖 《安徽医学》 2006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初步经验。方法患者4例,年龄分别是7、20、28、26岁,房缺的大小分别是28、23、31、25mm,经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小切口,悬吊心包,经右房,在食管心脏超声引导,通过推送导管,置入房间隔封堵伞。结果...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初步经验。方法患者4例,年龄分别是7、20、28、26岁,房缺的大小分别是28、23、31、25mm,经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小切口,悬吊心包,经右房,在食管心脏超声引导,通过推送导管,置入房间隔封堵伞。结果4例手术均获圆满成功,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并发症,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无残余漏发生,患者术后恢复快,3天可以出院。结论此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具有安全、微创、高效、无X线辐射、手术适应证广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微创伤手术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血栓形成及其防治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倩(综述) 易岂建(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前,介入治疗已逐渐取代外科开胸手术成为房间隔缺损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各种类型封堵器植入均有血栓形成报道,并引起脑栓塞、心肌梗死、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封堵器相关血栓形成主要与心房颤动、房间隔膨胀瘤、封堵器类型、凝血功能... 目前,介入治疗已逐渐取代外科开胸手术成为房间隔缺损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各种类型封堵器植入均有血栓形成报道,并引起脑栓塞、心肌梗死、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封堵器相关血栓形成主要与心房颤动、房间隔膨胀瘤、封堵器类型、凝血功能激活、封堵器内皮化过程等密切相关。该文总结了封堵器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目前房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各种血栓预防方案,为介入封堵术后血栓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介入 封堵术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谭敏 李刚 姬尚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6期709-710,共2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探讨其疾病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16例患者(男9例、女7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修补术,9例患者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同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2例同期...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探讨其疾病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16例患者(男9例、女7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修补术,9例患者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同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2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替换术,其他1例。阻断时间(66.12±13.33)min,体外循环时间(101.42±37.49)min。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1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室性二联律,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有效。所有患者治愈出院,随诊无一例复发。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是罕见的心脏疾病,尽早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主动脉及右心房或主动脉及右心室双切口利于心肌保护和确切修补主动脉窦瘤、纠正合并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破裂 治疗 外科手术 缺损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对房间隔缺损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例变化的影响
5
作者 杨永辉 刘延芹 +3 位作者 张隆 赵砚丽 吕娜 纪惠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992-994,共3页
目的系统探讨房间隔缺损患儿体外循环前后单个核细胞的各免疫表型的比例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6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静脉血标本5个时间点的CD_3^+、CD_3^+、CD_4^+、CD_3^+、CD_8^+、CD_(19)^+、CD_(14)^+、CD_(15+5... 目的系统探讨房间隔缺损患儿体外循环前后单个核细胞的各免疫表型的比例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6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静脉血标本5个时间点的CD_3^+、CD_3^+、CD_4^+、CD_3^+、CD_8^+、CD_(19)^+、CD_(14)^+、CD_(15+56)^+细胞百分率。结果与麻醉诱导后比较,CD_3^+和CD_3^+CD_4^+、CD_3^+CD_4^+/CD_3^+CD_8^+、CD_(19)^+、CD_(14)^+在体外循环后均显著降低(P<0.01),CD_3^+CD_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_(15+56)^+显著升高(P<0.01)。结论 CD_3^+、CD_(19)^+、CD_(14)^+细胞比例变化和CD_3^+CD_4^+/CD_3^+CD_8^+比值变化有可能作为评价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缺损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引起致命性肺血管收缩1例
6
作者 王晋鹏 王永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6-476,共1页
关键词 鱼精蛋白 肝素 致命性肺血管收缩 先天性缺损 体外循环 患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