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咸丰时期户部银库实银收支问题再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廖文辉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9-156,共18页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以后,清政府因岁入锐减、支出剧增而遭遇严重的财政危机。作为全国财政运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户部银库,由此陷入库储殆尽、入不敷出的绝境。面对危局,清廷不得不应急变通,一面暂弃京饷按册酌拨的旧制,改为年前一体定额预...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以后,清政府因岁入锐减、支出剧增而遭遇严重的财政危机。作为全国财政运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户部银库,由此陷入库储殆尽、入不敷出的绝境。面对危局,清廷不得不应急变通,一面暂弃京饷按册酌拨的旧制,改为年前一体定额预拨以期保证实银收入;一面下放军饷筹拨权限借以息肩。此外,裁减俸饷、铸造大钱、颁发票钞、举办捐铜等补苴权宜之计渐次施行,勉力维持收支平衡。咸丰后期,户部银库实银收支均呈回升之势,票钞大钱所占比例逐渐下降。随着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清政府财政逐渐脱逸旧轨,户部银库的实银收支内容与数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其在全国财政运作与经费调度中的重要性也大为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丰时期 户部银库 实银 京饷
原文传递
1843年户部银库亏空案及其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韩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57,共13页
清代的户部银库充当着中央国库的角色,具有"国家财政性"与"具体府库性"的特点,从而使户部银库"亏空",在一定时期成为国家财政亏空与具体库仓性亏空的结合体,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变得更为复杂。1843... 清代的户部银库充当着中央国库的角色,具有"国家财政性"与"具体府库性"的特点,从而使户部银库"亏空",在一定时期成为国家财政亏空与具体库仓性亏空的结合体,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变得更为复杂。1843年的户部银库政亏空案,就是这种复杂关系的一次集中体现。户部银库存银的剧减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原因,它对晚清财政危机的影响不可估量。但长期以来这一事件却少为人知,部分原因就是它的恶劣影响被嫁接到鸦片战争的影响上,而被冲淡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部银库 亏空 双重性 鸦片战争
原文传递
清代财政能力的变化趋势与量化度量——基于雍乾嘉道四朝户部银库财政收支数据的尝试性考察
3
作者 赵红军 陈娜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1-112,124,共13页
财政能力被认为是导致东西方在18—19世纪出现经济大分流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学界有关清代财政能力的量化度量仍是研究的空白点。根据清代户部银库收支数据,分析了清代财政收支变化的时间趋势,并基于财政盈余和实物折算两个维度构建了雍... 财政能力被认为是导致东西方在18—19世纪出现经济大分流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学界有关清代财政能力的量化度量仍是研究的空白点。根据清代户部银库收支数据,分析了清代财政收支变化的时间趋势,并基于财政盈余和实物折算两个维度构建了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四朝的财政能力指数,分析了这一时期的财政能力指数与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显示:基于户部财政收支构建的清代前期的财政能力指数与相关宏观变量存在着预期关联关系,对当时人们的工资、福利与生活成本具有显著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能力 国家能力 指数构建 财政收支 户部银库
下载PDF
清代国库制度述略 被引量:1
4
作者 申学锋 《财政科学》 2016年第3期134-142,共9页
清代有着严密的国库制度,然而由于体制设计和职官安排上的失误,产生了一定的弊病,最终积重难返,导致户部银库漏卮严重影响财政的正常运行。本文以户部银库为重点,梳理清代国库制度的沿革与职官设置,分析国库体系的运行程序,探究国库亏... 清代有着严密的国库制度,然而由于体制设计和职官安排上的失误,产生了一定的弊病,最终积重难返,导致户部银库漏卮严重影响财政的正常运行。本文以户部银库为重点,梳理清代国库制度的沿革与职官设置,分析国库体系的运行程序,探究国库亏空的弊端,考察清末国库制度的革新举措,以期对清代财政制度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国库制度 户部银库
下载PDF
穆彰阿与户部银库追缴案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海峰 《传承》 2008年第14期74-75,共2页
户部银库追缴案是道光年间"库丁舞弊案"的续案,该案从最初的经济案逐渐演化成一场典型的政治斗争,从最初对舞弊官员的赔银追缴逐渐演化成一场对全社会的大搜刮,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关键词 户部库丁舞弊案 户部银库追缴案 穆彰阿
下载PDF
高收入背后:清道光七年“临时性财政进项”研究
6
作者 王美珏 《满语研究》 2016年第1期131-139,共9页
道光七年(1827年),清王朝已远离盛世,身处中衰之际。不相称的是,该年户部银库收入竟至2 380余万两,达清前中期从未有过之高,成为衰败中的一抹亮色。这项以捐纳和盐商报效为代表的高额"临时性财政进项"彻底击溃了清朝的收支平... 道光七年(1827年),清王朝已远离盛世,身处中衰之际。不相称的是,该年户部银库收入竟至2 380余万两,达清前中期从未有过之高,成为衰败中的一抹亮色。这项以捐纳和盐商报效为代表的高额"临时性财政进项"彻底击溃了清朝的收支平衡态势,也打破了官民正常的生存态势。伴随着"临时性财政进项"对清王朝的补苴,社会亦百弊丛生。于清王朝而言,表面得之,实则失之,终究预示着其在衰败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部银库收入 捐纳 盐商报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