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军事化发展态势及其安全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煌 杜雁芸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9-130,I0004,I0005,共34页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军事化发展呈现美国先发领跑、各国竞逐追赶的竞争态势。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谋取军事竞争主动权,各主要国家相继出台军用人工智能战略发展规划,打造海陆空天以及网络空间的多维一体的智能化装备力量,构建覆盖统筹协...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军事化发展呈现美国先发领跑、各国竞逐追赶的竞争态势。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谋取军事竞争主动权,各主要国家相继出台军用人工智能战略发展规划,打造海陆空天以及网络空间的多维一体的智能化装备力量,构建覆盖统筹协调、研究开发以及转化推广等方面的专职机构,推动了全球军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安全问题。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军备竞赛引发安全困境,各国在发展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以及智能化核武器系统等领域面临“两难困境”,军用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脆弱性”悖论凸显;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增加了先发制人攻击的可能性,加剧了危机爆发、升级的风险,冲击了既有的国际军备控制体系,从根本上对全球战略稳定构成严峻挑战;最后,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日益取代人类成为战争主体,使战争伦理和战争文化面临深刻危机。面对安全风险和挑战,人工智能领域的军备控制应当从核军控中汲取经验,通过大国间自上而下地构建战略互信和知识精英群体自下而上地塑造共识,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军事化的安全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军事化 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 军备竞赛 战略稳定性 战争伦理 国际安全
原文传递
太空威慑:美国战略威慑体系调整与全球战略稳定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能武 黄长云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84,共23页
冷战后,美国将空间技术与核技术、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极力打造新的"三位一体"战略威慑体系,利用太空的信息优势发挥军事信息支援的威慑功效,进而发展太空打击威慑系统。从根本上说,美国战略威慑体系的演进旨在谋求绝对安全,维... 冷战后,美国将空间技术与核技术、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极力打造新的"三位一体"战略威慑体系,利用太空的信息优势发挥军事信息支援的威慑功效,进而发展太空打击威慑系统。从根本上说,美国战略威慑体系的演进旨在谋求绝对安全,维护世界霸权,然而其加速推进太空威慑体系建设,反而降低了全球的战略稳定性:反卫星武器会引起潜在对手的恐慌,降低首攻稳定性;导弹防御系统使他国感到威胁,引起太空军备竞赛;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则极大地降低了太空的危机稳定性。为此,维护战略威慑中的太空、反导和核武系统的互动稳定,促进太空军备控制的安全战略沟通,加强太空复合相互依存中的多元领导与有效协调,既事关太空和平与国际安全,也是大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太空威慑 战略威慑体系 战略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中美战略稳定性的考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彬 聂宏毅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9,共7页
美国近年来的战略武器调整与发展给中美之间的战略稳定性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一方面有可能加大美国决策者对核威压的兴趣,另一方面可能迫使中国决策者为未来战略能力发展预留更大的余地。核禁忌对于维护中美战略稳定性关... 美国近年来的战略武器调整与发展给中美之间的战略稳定性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一方面有可能加大美国决策者对核威压的兴趣,另一方面可能迫使中国决策者为未来战略能力发展预留更大的余地。核禁忌对于维护中美战略稳定性关系重大,但是目前受到了一些边缘性的挑战。中美在核不扩散等合作中建立的互信有助于双边战略的稳定性,但仍需加强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武器 战略稳定性 核禁忌
原文传递
美国视阈中的中国核威慑有效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彬 胡高辰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41,共21页
中国的核力量政策源于自己独特的核哲学,按照这个政策,中国发展了一个极为有限的核力量。考察中国核威慑的有效性,需要观察中国核对手的反应。在美国战略学界对中美战略稳定关系持续至今的辩论中,核心争议是如何评价中国核威慑能力... 中国的核力量政策源于自己独特的核哲学,按照这个政策,中国发展了一个极为有限的核力量。考察中国核威慑的有效性,需要观察中国核对手的反应。在美国战略学界对中美战略稳定关系持续至今的辩论中,核心争议是如何评价中国核威慑能力的有效性。一派认为中国拥有核报复能力是个事实,而另一派则反对中美战略稳定关系,建议对中国实施限制损伤战略。从美国战略学界的辩论过程可以发现,美方的总体看法是中国具备一定的核报复能力,但这一能力并不显著。为了稳定中美战略关系,避免美方的机会主义,中国有必要提升自身战略威慑能力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核政策 核威慑有效性 限制损伤 战略稳定性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网络空间国际冲突与战略稳定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杨钺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6-129,共24页
网络安全研究已逐渐从理论建构走向实证研究,许多早期建立的理论假设开始受到质疑和挑战。以往研究认为,网络技术的发展会严重损害国际体系的战略稳定性,带来国际冲突的升级,乃至颠覆原有的政治权力结构。以此为背景,本文从回应策略、... 网络安全研究已逐渐从理论建构走向实证研究,许多早期建立的理论假设开始受到质疑和挑战。以往研究认为,网络技术的发展会严重损害国际体系的战略稳定性,带来国际冲突的升级,乃至颠覆原有的政治权力结构。以此为背景,本文从回应策略、冲突升级、能力分配等角度对国家间网络冲突事件进行了实证考察,探讨了网络冲突对战略稳定性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此前关于网络冲突削弱战略稳定性的假设并没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充分支持,网络空间的安全互动造成的不稳定性是有限的。而相比此前理论所设想的不稳定因素,对网络空间更有可能带来安全威胁的是第三方因素和错误归因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网络冲突 战略稳定性 国际体系 国际冲突 非国家行为体
原文传递
全球自主武器系统的发展及其对战略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煌 杜雁芸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96,158,共19页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核武器的范围内探讨战略稳定性问题,未能对网络、太空以及无人作战等新兴领域军备发展引发的战略稳定性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聚焦当前在国际冲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自主武器系统,从自主情报分析、自主指挥编成...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核武器的范围内探讨战略稳定性问题,未能对网络、太空以及无人作战等新兴领域军备发展引发的战略稳定性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聚焦当前在国际冲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自主武器系统,从自主情报分析、自主指挥编成以及自主火力打击三个方面界定了自主武器系统的定义,分析了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技术后发国家以及非政府行为体围绕发展自主武器系统展开的国际竞赛,从危机稳定性和军备竞赛稳定性两个维度揭示自主武器系统对全球战略稳定性带来的新挑战:一方面,自主武器系统有利于强化“第一次打击”优势、加剧危机“意外爆发”和“意外升级”的风险,导致危机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较低的扩散门槛、研发过程的不透明性以及围绕自主武器系统的认知差异,导致自主武器系统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为应对自主武器系统对全球战略稳定性的挑战,中国应当在联合国框架下积极参与自主武器系统的军备控制与危机管控,增进与掌握自主武器技术的主要国家间的战略互信,推动构建维护自主武器系统战略稳定性的全球治理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武器系统 战略稳定性 危机稳定性 军备竞赛稳定性 战略互信
下载PDF
ESG信息披露能提升企业战略稳定性吗?
7
作者 梁小甜 文宗瑜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27,33,共6页
ESG信息披露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与价值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效果,但ESG信息披露能否提升企业战略稳定性,尚未有明确结论。本文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ESG信息披露是否影响企业战略调整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信息披... ESG信息披露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与价值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效果,但ESG信息披露能否提升企业战略稳定性,尚未有明确结论。本文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ESG信息披露是否影响企业战略调整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信息披露显著降低了企业进行战略调整。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良好的ESG信息披露通过降低外部供应链集中度、内部企业风险促使企业经营战略更加稳定。研究能够进一步拓展ESG信息披露积极作用效果的研究领域,为强化外部供应链关系,降低内部企业风险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信息披露 战略稳定性 客户集中度 供应商集中度 企业风险
下载PDF
太空军备控制的现实争辩、理论逻辑和参与策略 被引量:5
8
作者 徐能武 龙坤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79,147,148,共26页
太空力量对于国家安全所具有的战略意义,使得相关国家参与讨论和推进太空军备控制时往往遵循理性分析逻辑,从国家安全利益的角度来阐述其观点,即从“利益—成本”的效费比角度来分析和参与太空军备控制。各国国家实力、利益和立场的差异... 太空力量对于国家安全所具有的战略意义,使得相关国家参与讨论和推进太空军备控制时往往遵循理性分析逻辑,从国家安全利益的角度来阐述其观点,即从“利益—成本”的效费比角度来分析和参与太空军备控制。各国国家实力、利益和立场的差异,使得太空军备控制讨论出现了诸多争辩问题。直面现实争辩,寻求应对之策,需要把握和遵循太空军备控制这一实践活动所蕴含的理论逻辑。太空安全互动易于非对称制衡的特点,使得相互确保脆弱性、进而有利于维护战略稳定的太空军备控制有可能循序渐进,而当今太空领域权力失衡则是太空军备控制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中国应在坚定维护现有太空军备控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防止太空武器化和军备竞赛为重心,充分利用联合国相关平台推进太空军备控制,同时跟踪探讨其他有利于维护太空安全的议题方案,以切实维护太空战略安全和各国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军备控制 太空武器化 太空军备竞赛 战略稳定性
下载PDF
美国战略威慑体系的调整与中美战略稳定性 被引量:4
9
作者 罗曦 《国际关系研究》 2017年第6期32-49,150-151,共20页
近年来,伴随美国外部环境的改变和整体安全战略的调整,美国开始逐步调整其战略威慑体系。本文认为,美国对战略威慑体系的调整不仅仅体现在物理领域的拓展,即从传统的核威慑扩展到常规威慑、太空威慑与网络威慑,还体现在空间布局、地域... 近年来,伴随美国外部环境的改变和整体安全战略的调整,美国开始逐步调整其战略威慑体系。本文认为,美国对战略威慑体系的调整不仅仅体现在物理领域的拓展,即从传统的核威慑扩展到常规威慑、太空威慑与网络威慑,还体现在空间布局、地域分布、运用方式、能力建设上的变化。简言之,就是强化网天、聚力亚太、追求跨域和兼顾攻防。这些调整既来源于美国对当前面临多维安全挑战的判断,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其全球战略重心调整的影响,更是美国制胜型战略威慑思维的必然产物。美国以"实力威慑"为根本目标的战略威慑体系调整,削弱了中国有限的核反击能力,破坏了中美间的非对称战略稳定性。本文将从构成战略稳定性的两个指标,即危机稳定性和军备竞赛稳定性来考量美国战略威慑体系调整对中美战略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中美战略稳定性的未来走向。美国强化威慑态势的战略举措,将加剧中美在海洋、网络和太空领域的恶性战略竞争,对既有的中美战略稳定和亚太地区安全秩序构成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战略威慑 战略稳定性 军备竞赛
原文传递
超越“确保摧毁”:核武器数量、承诺可信度与核威慑原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原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8,157,共37页
现有几乎所有关于核威慑的理论和政策研究都认为,核武器数量是否达到确保摧毁门槛对核威慑有效性有决定性影响。这种"确保摧毁"原则对学界的影响已达到范式级程度,以至于学者们在争论中国核武器数量够不够这个政策问题时,均... 现有几乎所有关于核威慑的理论和政策研究都认为,核武器数量是否达到确保摧毁门槛对核威慑有效性有决定性影响。这种"确保摧毁"原则对学界的影响已达到范式级程度,以至于学者们在争论中国核武器数量够不够这个政策问题时,均自发地从该原则出发论证各自的主张。本文认为,"确保摧毁"范式忽视了承诺可信度在核威慑生效过程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特别是未能充分意识到核武器数量变化对承诺可信度的反向影响以及这种反向影响对核威慑生效机制的影响,因而错将是否具备确保摧毁能力作为判断核威慑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通过剖析核武器数量、承诺可信度与核威慑有效性三者的作用关系,充分说明,"确保摧毁"既不是核威慑有效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其必要条件;未达到确保摧毁门槛时无需增加核武器同样有可能实现有效核威慑,而达到该门槛后为确保威慑有效反而应当(继续)增加核武器。超越"确保摧毁"范式有助于更准确、更完整地理解核威慑生效的全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边缘 核威慑 战略 确保摧毁 战略稳定性
下载PDF
太空国际规则博弈的主要动向及对策研究
11
作者 徐能武 黄嘉 《民间法》 2023年第2期18-35,共18页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利益博弈日益加剧。太空国际规则制定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阵营分化,太空安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太空国际规则博弈中议程主导权的争夺加剧;太空国际规则博弈阵营两极分化,难以达成妥协...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利益博弈日益加剧。太空国际规则制定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阵营分化,太空安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太空国际规则博弈中议程主导权的争夺加剧;太空国际规则博弈阵营两极分化,难以达成妥协和共识;英美不甘心所谓负责任太空行为规则讨论的无果而终;美国借禁止直升式反卫星倡议打压对手非对称制衡能力;太空交战规则探讨以太空可动武为前提,原有政治禁忌被打破。国际社会应继续推动PAROS大框架下太空实质性军控的进程,积极设置和引导太空国际规则制定核心议程,推动防止太空武器化和军备竞赛国际法律谈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武器化 太空军备竞赛 太空国际规则博弈 非对称制衡 战略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建构依据、基本框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政达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107,158-159,共30页
中美战略稳定关系已经超越经典战略稳定性,向着复合战略稳定关系的方向演化。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是稳定两国关系的客观需要。彼此战略竞争加剧给中美之间非均势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提高核力量于国家安... 中美战略稳定关系已经超越经典战略稳定性,向着复合战略稳定关系的方向演化。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是稳定两国关系的客观需要。彼此战略竞争加剧给中美之间非均势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提高核力量于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将核武器重新作为霸权工具的背景下,中美战略稳定性面临挑战。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挑起贸易争端,经贸关系在中美关系中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减弱,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的必要性凸显。中美之间经济深度相互依存,在维护国际体系稳定方面具有共同利益,这为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框架包括建立在非均势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双方经济的深度相互依存、战略互信、双方对话交流与合作机制等四根支柱,其中以非均势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为核心支柱。虽然中美战略互信存在短板,但随着中国战略核力量的进步、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的继续维持和双方对话交流与合作机制的成熟和完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将不断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 战略稳定性 经济相互依存 战略互信 对话与合作机制
下载PDF
“第二核时代”战略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喆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2-36,共5页
冷战结束所导致的两极结构瓦解改变了战略稳定性问题原本的研究范畴。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对核安全领域内的战略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因素不再单单局限于各国战略军事力量的发展状况。单边主义、核扩散、核恐怖主义、非核武器的发展等因素... 冷战结束所导致的两极结构瓦解改变了战略稳定性问题原本的研究范畴。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对核安全领域内的战略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因素不再单单局限于各国战略军事力量的发展状况。单边主义、核扩散、核恐怖主义、非核武器的发展等因素正在成为影响战略稳定性的新的干预变量。旧有的理论研究方法很难再适应现阶段的战略稳定性研究。因而,针对"第二核时代"的时代特点对战略稳定性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核时代” 战略稳定性 核扩散
下载PDF
俄美军用人工智能竞争的战略稳定风险及其治理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煌 杜雁芸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157-190,共34页
俄美两国围绕军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竞争空间方面,呈现陆、海、空、天、网络等多维一体的特征;在竞争领域方面,呈现由常规领域向核领域渗透和融合的趋势;在竞争策略方面,呈现出美国追求全面领先优势与俄罗斯重点突... 俄美两国围绕军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竞争空间方面,呈现陆、海、空、天、网络等多维一体的特征;在竞争领域方面,呈现由常规领域向核领域渗透和融合的趋势;在竞争策略方面,呈现出美国追求全面领先优势与俄罗斯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策略之间的差异性。俄美人工智能军事化发展对于全球战略稳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对首攻稳定性而言,人工智能会削弱俄美建立在二次打击能力基础之上的“报复性力量”,动摇“相互确保生存”的战略稳定模式,从而激励实施先发打击的意愿;对危机稳定性而言,俄美核指挥控制系统的人工智能化发展,可能增加危机意外升级和人为升级的风险,进而导致升级进程失去控制;对军备竞赛稳定性而言,俄美在人工智能军备发展意图和能力上的不透明性,降低了双方的信任度,导致军备竞赛的持续深化。实现对人工智能军事化的安全治理,必须密切人工智能军事强国之间的对话交流,增强战略互信,构建安全利益共同体;必须完善涵盖军备控制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和伦理道德约束机制在内的治理体系;必须以全球治理的理念构建安全治理网络,汇聚科技专家和非政府组织等多元治理力量,共同推动安全治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用人工智能 自主武器系统 俄美军备竞赛 战略稳定性 安全治理
原文传递
美国战略威慑体系调整对外层空间安全的潜在威胁与挑战
15
作者 徐能武 《国防科技》 2013年第2期55-61,共7页
美国战略威慑体系由过度依赖核武向外层空间转移的倾向造成对外层空间安全的潜在威胁与挑战。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危害外层空间军备竞赛稳定性,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则损害外层空间危机稳定性,从而对战略稳定性造成严重冲击。美国推进外层空间... 美国战略威慑体系由过度依赖核武向外层空间转移的倾向造成对外层空间安全的潜在威胁与挑战。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危害外层空间军备竞赛稳定性,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则损害外层空间危机稳定性,从而对战略稳定性造成严重冲击。美国推进外层空间武器化的做法既对和平利用活动造成了直接威胁,也危害外层空间环境安全、各国主权和个人隐私。美国退出反导条约损害了外层空间国际安全体系,而阻挠防止外层空间武器化和军备竞赛谈判则导致外层空间国际军备控制举步维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战略威慑体系 战略稳定性 军备控制
下载PDF
数字核弹将世界推向何方:网络攻击与战略稳定性浅析
16
作者 黄长云 《青年与社会(中)》 2014年第8期326-328,共3页
除了人们所熟知的隐蔽性好,成本低,收益高等特点,网络攻击还具有破坏性巨大,实施障碍小,后果不确定等已经表现出来的,以及可以预期的特点。这些特点使网络攻击在技术上能够媲美核弹的战略影响性。可以预期,未来网络攻击的战略稳... 除了人们所熟知的隐蔽性好,成本低,收益高等特点,网络攻击还具有破坏性巨大,实施障碍小,后果不确定等已经表现出来的,以及可以预期的特点。这些特点使网络攻击在技术上能够媲美核弹的战略影响性。可以预期,未来网络攻击的战略稳定性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行为体的安全决策。而网络的开放性和高适用度,使其还将对例如核战略稳定性等产生影响。由于其易获得性,网络攻击技术还将成为恐怖活动的理想武器。“有限战争”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网络攻击技术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攻击 战略稳定性 战争扩散 战争升级
下载PDF
美国构建全域制胜型战略威慑体系与中美战略稳定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罗曦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62,共26页
近年来,美国正在从认知和行动层面逐步调整其战略威慑体系。在认知层面,将最大的威胁感知从核恐怖主义转变为大国战略竞争与“跨域威胁”,并注意到当前所拥有的各类威慑手段存在着天然的局限性,通过寻求在战场上获胜以实现威慑效果... 近年来,美国正在从认知和行动层面逐步调整其战略威慑体系。在认知层面,将最大的威胁感知从核恐怖主义转变为大国战略竞争与“跨域威胁”,并注意到当前所拥有的各类威慑手段存在着天然的局限性,通过寻求在战场上获胜以实现威慑效果这一制胜型威慑思维强化了这一认知。在意识到当前威慑手段难以应对威慑对象这一根本性困境之后,美国在行动层面对各个领域的威慑手段进行了调整和强化,包括重塑核威慑的绝对优势、组建攻防一体的常规威慑、提升网络和太空等新兴威慑的进攻能力等,并通过跨域威慑的方式寻求实现各种威慑手段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灵活组合。美国的这些战略举措,对中美两国以核与导弹防御系统为主的传统战略稳定关系构成了冲击,其跨域成慑的做法也对包含核、常规、网络和太空领域在内的广义战略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威慑 跨域威慑 全域制胜 中美战略稳定性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竞合战略趋势、稳定性机理与中国企业选择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卫国 青雪梅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4-45,共12页
基于生态系统论的视角以及企业生态位的思想,解释企业间竞合关系及竞合战略不稳定性的原因,建立了企业及企业间形成竞合战略的生态系统模型,阐述了竞合战略稳定性的机理和特征。我国企业实施竞合战略,应树立竞合理念,将拓展自身生态位... 基于生态系统论的视角以及企业生态位的思想,解释企业间竞合关系及竞合战略不稳定性的原因,建立了企业及企业间形成竞合战略的生态系统模型,阐述了竞合战略稳定性的机理和特征。我国企业实施竞合战略,应树立竞合理念,将拓展自身生态位与保护自身生态位相结合,强化环境意识,优化竞合战略系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合战略 竞合战略稳定性 竞合战略运行 企业生态系统
下载PDF
构建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非对称性战略平衡的视角 被引量:7
19
作者 邹治波 刘玮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59,156,157,共22页
权力转移导致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维护中美战略稳定成为攸关中美关系发展以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问题。构建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是实现中美战略稳定的基石。传统战略稳定理论主要基于美苏两大对称性阵营的敌对关系,对于不对称性和动态... 权力转移导致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维护中美战略稳定成为攸关中美关系发展以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问题。构建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是实现中美战略稳定的基石。传统战略稳定理论主要基于美苏两大对称性阵营的敌对关系,对于不对称性和动态权力转移背景下的中美核战略稳定性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指导性不足。基于非对称战略平衡视角,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应以保证中国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为基础。在机制层面,中美要加强交流、协商和谈判以建立相关机制,逐渐形成中美核战略关系的共识,推动达成稳定中美核战略关系的协议、条约等法律性承诺,从而构建稳定中美核战略关系的政治框架。在结构层面,中国无需谋求与美国对等的核力量。统筹考虑军事效用和政治效果,构筑包括核实力、核威慑决心和核威慑信息传递的完备核威慑战略,确保处于弱势的中国拥有对美国进行核反击造成美不可承受损失的能力,是实现中美核战略稳定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权力转移 战略稳定 战略稳定性
下载PDF
信任对中小企业联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小芳 《科技和产业》 2015年第3期89-93,共5页
中小企业资金和人员数量有限,市场经营经验缺乏,声望较低,因此更倾向于与其他中小企业构建战略联盟来提升竞争优势。信任是维持战略联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根据以往学者对信任的定义,本文对信任的定义主要包括声誉及诚信。同时,因为信... 中小企业资金和人员数量有限,市场经营经验缺乏,声望较低,因此更倾向于与其他中小企业构建战略联盟来提升竞争优势。信任是维持战略联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根据以往学者对信任的定义,本文对信任的定义主要包括声誉及诚信。同时,因为信任一直被认为是社会资本的主要构成因素,因此本文构建了包含社会资本在内的收益函数,运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了信任的两个主要要素对于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影响,进而得出信任在维持中小企业联盟稳定性中的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够为中小企业维持战略联盟稳定性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任 战略联盟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