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人当成人”:郭沫若“战国剧”的历史想象及其根源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文娟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32,42,共10页
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的四部“战国剧”,因演出的艺术性、剧情的“当代性”与时代精神的共通性,获得了观众的普遍关注与认可。但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的“战国剧”有着以唯物史观重述战国历史的更高目标,其与郭沫若同时期的战国史... 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的四部“战国剧”,因演出的艺术性、剧情的“当代性”与时代精神的共通性,获得了观众的普遍关注与认可。但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的“战国剧”有着以唯物史观重述战国历史的更高目标,其与郭沫若同时期的战国史研究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筑了一幅六国志士与人民前仆后继争取解放最终却归于失败的悲剧图景。相较于唯物史观派主流形成的截然相反的战国叙述,郭沫若的战国叙事存在一些明显的破绽和缝隙,但其核心价值在于,站在被压迫奴隶的立场,洞见战国历史进程的悲剧性,发扬其中蕴含的人民解放精神,由此在唯物史观所揭示的历史必然律之外,打开了文学/历史的诗性正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国剧 把人当成人 诗性正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