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美援朝文学叙事中的政治与人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常彬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6,共8页
抗美援朝文学的研究,首先应对其数以千计的文献资料进行竭泽而渔的整理。作为新中国文学的第一章,它曾以英雄主义的风采表达了一个站起来的东方大国的雄姿和卫国精神。由于是审美目的性极强的战争文学,它对美军的鬼化和南韩军的淡写或... 抗美援朝文学的研究,首先应对其数以千计的文献资料进行竭泽而渔的整理。作为新中国文学的第一章,它曾以英雄主义的风采表达了一个站起来的东方大国的雄姿和卫国精神。由于是审美目的性极强的战争文学,它对美军的鬼化和南韩军的淡写或缺席化,表达了是把美军作为抗衡对手,从而显示自身在国际政治中不容蔑视的分量。作为其中的异数,也有作家对战争中的人性呈现进行探索,延续了“五四”以来处于断续之间的文学的“人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叙事 抗美援朝 国际政治 人性 战争文学 文献资料 中国文学 英雄主义
原文传递
用文学传递冲绳的声音——评目取真俊的短篇小说《水滴》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成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43,共6页
《水滴》是目取真俊的代表作 ,被评论家称为冲绳现代小说的转折点。目取真俊作为二战后出生的新一代冲绳作家 ,通过《水滴》等小说 ,开拓出描写战争记忆的新空间。《水滴》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构思和细节描写 ,表现了战争给冲绳以及人类留... 《水滴》是目取真俊的代表作 ,被评论家称为冲绳现代小说的转折点。目取真俊作为二战后出生的新一代冲绳作家 ,通过《水滴》等小说 ,开拓出描写战争记忆的新空间。《水滴》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构思和细节描写 ,表现了战争给冲绳以及人类留下的创伤是难以磨灭的主题。本文从身体变形的构思 ,水滴的象征意义 ,冲绳方言与日语的融合等侧面 ,分析了作品巧妙的结构和深沉的主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现代小说 记忆与身体 战争文学 隐喻
原文传递
战争书写中的人性真实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建常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51,共5页
关键词 战争文学 人性真实 书写 两次世界大战 人类历史 人类生存 艺术魅力 20世纪
下载PDF
“军事文学”与“军旅文学”辨──兼论当代军旅文学的三个阶段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向前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9-11,共3页
关键词 军旅文学 军事文学 战争文学 军旅作家 战争题材 中国当代文学 军旅小说 文学生态 九十年代 主流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严歌苓《金陵十三钗》人物群象断想 被引量:10
5
作者 管怀国 《理论与创作》 2008年第3期85-88,106,共5页
严歌苓以她独特的战争叙事在《金陵十三钗》中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生动、深刻的审美享受。如通过书娟的心路历程而表达的“仇恨”主题的转换对战争文学的超越性,如“神圣”与“邪恶”这种对比在小说结构中的人性价值,如叙述人称的变异... 严歌苓以她独特的战争叙事在《金陵十三钗》中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生动、深刻的审美享受。如通过书娟的心路历程而表达的“仇恨”主题的转换对战争文学的超越性,如“神圣”与“邪恶”这种对比在小说结构中的人性价值,如叙述人称的变异性所扩展的全知视角与真实感,如文本语言高度的动感、凝练与智性色彩。但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我认为其最大的价值仍然体现在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个性独具的人物形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严歌苓 金陵 断想 战争文学 人性价值 审美享受 心路历程
下载PDF
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与文学(专题讨论)--战争记忆与战争文学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富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7-170,共4页
我认为,战争、战争记忆、战争文学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应当严格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战争和战争记忆是现实层面之间的关系,文学则是另外一种东西。我经常想,战争文学与战争,战争文学与战争记忆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有一个画面在我脑... 我认为,战争、战争记忆、战争文学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应当严格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战争和战争记忆是现实层面之间的关系,文学则是另外一种东西。我经常想,战争文学与战争,战争文学与战争记忆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有一个画面在我脑海里留下了难于磨灭的印象。在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中,我从电视里观看到美军导弹轰炸伊拉克的场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记忆 战争文学 中国 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现当代文学
下载PDF
红色理性与英雄形象 被引量:4
7
作者 马立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1-77,共7页
红色理性是一整套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理论和原则,其核心内涵即“暴力革命论”,深层内涵是以全人类为本位的人道主义。它与政治理性和人文理性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区别和联系,对革命战争文学文本的创作和形成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 红色理性是一整套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理论和原则,其核心内涵即“暴力革命论”,深层内涵是以全人类为本位的人道主义。它与政治理性和人文理性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区别和联系,对革命战争文学文本的创作和形成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在制导生产出了大量的具有鲜明时代理性特征的英雄形象的同时,也使得人物性格塑造呈现出特有的极端化和政治化倾向;在它的强大制约下,英雄形象长期占据着革命战争文学乃至十七年文学的统治地位,红色文本成为压倒一切的强势文学。剖析红色理性对英雄形象形成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开掘革命战争文学的创作规律,为革命战争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形象 红色 人物性格塑造 革命战争 战争文学 政治化倾向 十七年文学 革命实践 核心内涵 人道主义 深层内涵 政治理性 文学文本 理性特征 统治地位 创作规律 作用机制 文学研究 革命论 性存在 极端化 方法论
下载PDF
战争与新英雄传奇──对延安战争文学的再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倪婷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5期141-147,共7页
关键词 新英雄传奇 战争文学 儿女英雄传 章回体 延安文学 四十年代 根据地 抗日爱国 乐观主义 作家
下载PDF
历史的意象与意象的历史——莫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得失谈 被引量:4
9
作者 江春 《齐鲁学刊》 1988年第4期11-17,共7页
一曲《红高梁》,使莫言成了当今文坛的风云人物。许多评论家为那天马行空的诡奇笔调喝采,为他那精妙细微的意象描写倾倒,誉他为战争文学的“文体解放”,“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赞他“将‘作者望而生难,读者望而生厌’的抗日战争题材拖... 一曲《红高梁》,使莫言成了当今文坛的风云人物。许多评论家为那天马行空的诡奇笔调喝采,为他那精妙细微的意象描写倾倒,誉他为战争文学的“文体解放”,“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赞他“将‘作者望而生难,读者望而生厌’的抗日战争题材拖出了困海,重新赋予其盎然的生机”,称他“把战争生活奇想化了,许多的奇想构成一种战争生活的诗意”,“可以看作是军事文学晴朗天空里一个飞翔的信号”。认为他在审美方式上“是一次具有革命性的更新”,是“把史实审美化,心灵化”,是一种“审美反叛”……这些也许并不是随波逐流的过誉之辞,而是对那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格局、新意境、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描写 长篇小说 战争文学 莫言小说 军事文学 家族 战争题材 审美方式 心灵化 审美化
下载PDF
书写战争的另一种方法:新世纪伊拉克战争小说的叙事变奏
10
作者 任宏智 《国外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4,共9页
新世纪伊拉克战争小说摆脱了萨达姆执政时期政治对文学创作的深层干预,展露出超逾庸常的战争审美新貌。一批跨时代作家以叙事艺术的变奏重新厘定历史、暴力与叙事之间的经纬关联。他们或借着“小叙事”对传统战争书写中的英雄主义论调... 新世纪伊拉克战争小说摆脱了萨达姆执政时期政治对文学创作的深层干预,展露出超逾庸常的战争审美新貌。一批跨时代作家以叙事艺术的变奏重新厘定历史、暴力与叙事之间的经纬关联。他们或借着“小叙事”对传统战争书写中的英雄主义论调进行降奏,透过“伊拉克人”的特定视域推动、促进战争书写的家庭转向,又或在战争记忆的阡陌间再探传记书写之灵感,以文体的迭新与超越因应伊拉克战争历史之新变。新世纪伊拉克战争小说的叙事变奏既是对整个阿拉伯民族难以逃逸的战争诡局的有力见证,更是为贬驳战争本恶、颂扬生命崇高而拨奏的时代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文学 海湾战争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小说 叙事艺术
原文传递
论日本战后派战争文学的主题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建军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日本战后派战争文学的主题既不是反对侵略战争,也不是反对战败,而是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反思,描写战争的残酷以及带给普通民众的心理创伤。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反战、厌战的思想意识,其中既有深层次的社会... 日本战后派战争文学的主题既不是反对侵略战争,也不是反对战败,而是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反思,描写战争的残酷以及带给普通民众的心理创伤。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反战、厌战的思想意识,其中既有深层次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也与作家的个人体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战后派 战争文学 主题
下载PDF
真实与谎言,"笔祸"与罪责——对石川达三及其侵华文学的剖析与批判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向远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2-68,共7页
关键词 石川达三 侵华士兵 侵略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 自然主义 战争文学 生物本能 蒋介石 日本军国主义 南京大屠杀
原文传递
跨文化视野中的中亚东干战争文学与俄罗斯战争文学 被引量:6
13
作者 司俊琴 常文昌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64,共7页
中亚东干文学一方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另一方面,由于处在前苏联多民族文学的文化语境中,它也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化的历时传统与共时语境影响下,东干与俄罗斯战争文学在英雄主义主题、人道主义的叙事视角及悲剧的审... 中亚东干文学一方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另一方面,由于处在前苏联多民族文学的文化语境中,它也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化的历时传统与共时语境影响下,东干与俄罗斯战争文学在英雄主义主题、人道主义的叙事视角及悲剧的审美意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同时,东干战争文学又受中国传统文化、伊斯兰教宗教文化与中国回族独特的民族心理的影响,凸显出一些独特的民族精神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干文学 俄罗斯文学 战争文学 跨文化 华语文学
下载PDF
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的人本意识 被引量:7
14
作者 席忍学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5-96,F0003,共3页
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人本意识,它在战争题材作品中的主要表现是:个体本位的叙事形态,否定战争的叙事模式,人道与非人道对立的敌我关系。它不仅是正确解读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的理论前提,而且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社... 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人本意识,它在战争题材作品中的主要表现是:个体本位的叙事形态,否定战争的叙事模式,人道与非人道对立的敌我关系。它不仅是正确解读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的理论前提,而且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社会生活众多领域的今天,具有更为深广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文学 人本意识 叙事形态 叙事模式 敌我关系
下载PDF
战争·人性·和平——论战争文学主题的文化蕴含与启蒙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向东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47-50,共4页
战争是自有人类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战争文学是中外文学史上特殊的一页,在战争主题的言说上,"人性"、"和平"、"启蒙",乃是战争文学的重要母题,以此为内核而构成的和平文化及其思想指向,亦是战争文学... 战争是自有人类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战争文学是中外文学史上特殊的一页,在战争主题的言说上,"人性"、"和平"、"启蒙",乃是战争文学的重要母题,以此为内核而构成的和平文化及其思想指向,亦是战争文学的价值蕴含与灵魂所在。故,战争文本承载着"民族历史"与"文化记忆",而战争文学对于"人性"有着立体的透视与深度刻写,战争主题则内含着"和平"的诉求与"启蒙"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学术支撑,在世界战争文学的背景上,对中国当代战争文学展开理性透视与学理分析,在全面论述战争文学价值的基础之上,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阐释了战争文学内蕴的启蒙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文学 人性主题 和平文化 思想启蒙
下载PDF
日本战争文学与中国 被引量:6
16
作者 黑古一夫 侯冬梅 《日本研究》 2016年第4期74-80,共7页
明治时期诞生的日本帝国主义自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到1945年太平洋战争战败,在这五十一年间一直战火硝烟弥漫。而在日本文坛,一些与战争密切关系的作家及其创作构成了日本战争文学的历史。在侵华战争开始以后,作家在无法实现"... 明治时期诞生的日本帝国主义自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到1945年太平洋战争战败,在这五十一年间一直战火硝烟弥漫。而在日本文坛,一些与战争密切关系的作家及其创作构成了日本战争文学的历史。在侵华战争开始以后,作家在无法实现"反战和平"的时代,被组成笔部队直接加入到战争协力的国策中去。笔部队等征用作家们在日本侵略战争期间大量炮制的战争文学多数俱为日军侵略战争摇旗呐喊之作,鲜有具备文学价值的佳作。根据自身的战争(战时)体验捕捉战争的真相,在此基础之上站在尊重人类的立场剖析战争的非人性的战争文学只能在战争结束以后,当人们普遍获得表现自由、思想自由的权利以后才能够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战争文学 笔部队 征用作家 战争协力作品
下载PDF
从“身体图绘”看光学战争表征中的身体
17
作者 叶家春 《外语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3,159,共9页
人文地理学家德里克·格雷戈里的“身体图绘”从现代光学战争中的身体入手,分析了被认定为“他者”的群体在当代战争文化中被呈现的方式,强调身体感触即使在当代远程战争中也不可或缺。“身体图绘”的落脚点是光学战争中“被消失”... 人文地理学家德里克·格雷戈里的“身体图绘”从现代光学战争中的身体入手,分析了被认定为“他者”的群体在当代战争文化中被呈现的方式,强调身体感触即使在当代远程战争中也不可或缺。“身体图绘”的落脚点是光学战争中“被消失”的身体,这些身体被一种地理划分的“敌意结构”认定具有暴力倾向,因而可以被随意处置。然而,正是这些被忽略的身体测绘着权力和空间性的交织。重申“他者”身体对战争文学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对殖民化身体研究的补充。另一方面,把被监控的身体放置在光学战争中,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身体的“他者化”过程,是把身体放置在多元的社会因素中考量,展现了身体研究的跨学科性。把“身体图绘”应用于战争文学批评,是对传统后殖民研究依赖文本分析的跨越,并进一步拓宽了文学中的身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图绘 德里克·格雷戈里 光学战争 战争文学 身体研究
原文传递
日本的“笔部队”及其侵华文学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向远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9-107,9,共10页
日本的“笔部队”及其侵华文学王向远一、初期前往中国战场的特派作家1937年的“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骤,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大举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日本政府强化了国内的军国主义体制,要求举国一... 日本的“笔部队”及其侵华文学王向远一、初期前往中国战场的特派作家1937年的“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骤,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大举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日本政府强化了国内的军国主义体制,要求举国一致进行侵略中国的战争。事变爆发几天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队 作家 日本女性 战争文学 侵华战争 报告文学 日本文学 日本军国主义 中国战场 情报部
下载PDF
唐代战争文学研究的关键词及其发展路径
19
作者 田恩铭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7-39,共13页
一个世纪以来,唐代战争文学研究以文学史本位、过程书写、边域文化为关键词展开并取得突出的成绩。以胡云翼、洪讃、王福栋为代表的战争文学史研究呈不断深化的趋势;以胡可先、吕蔚、彭万隆为代表的历史事件与战争文学研究重在梳理并取... 一个世纪以来,唐代战争文学研究以文学史本位、过程书写、边域文化为关键词展开并取得突出的成绩。以胡云翼、洪讃、王福栋为代表的战争文学史研究呈不断深化的趋势;以胡可先、吕蔚、彭万隆为代表的历史事件与战争文学研究重在梳理并取得创新性突破;以胡大浚、阎福玲、佘正松、余恕诚为代表的边域文化与战争文学研究侧重边界辨析而硕果累累。战争文学概念辨析带来的是不断拓展研究视野,战争文学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依据战争文学新概念的提出,战争进程关联的内与外、战争与民族关系及民族文学演进,战争文学的研究空间逐渐清晰化。战争文学研究要重新发现传统并检视过往,组建学术团队陆续完成以“中国古代战争文学通史”命名的系列成果,从而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区间,以推动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研究向纵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战争文学 关键词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二战”文学视野中的中国抗日战争文学 被引量:6
20
作者 房福贤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7-52,共6页
发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1亿人,大约9000万士兵和平民伤亡,3000万人流离失所,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万亿美元。
关键词 战争文学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 抗日 中国 二战 直接经济损失 人类历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