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贞贞是个“慰安妇”——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解析 |
董炳月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1
|
|
2
|
都是辩解——《色·戒》和《我在霞村的时候》 |
郜元宝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3
|
未完成的启蒙——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新解 |
唐克龙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7
|
|
4
|
女性的愤懑和挣扎——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解读 |
蓝棣之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8
|
|
5
|
女性·身体·政治——从三部小说文本看建构女性自主性身体叙事的艰难历程 |
刘传霞
|
《贵州社会科学》
|
2003 |
10
|
|
6
|
革命中的女性角色——《我在霞村的时候》与《色·戒》比较 |
陈理慧
|
《理论月刊》
|
2007 |
8
|
|
7
|
古典忠贞观的现代变奏——以《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中心 |
邵宁宁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8
|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研究综述 |
宾恩海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7
|
|
9
|
谁能照顾人——丁玲延安时期(1936—1941)对人与制度关系的探索 |
范雪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0
|
论丁玲的孤独 |
田金霞
|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3
|
|
11
|
“看与被看”模式的新变--再读《我在霞村的时候》 |
白一婷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12
|
“说”与“被说”的易位与主体重建——以《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形象为中心 |
刘欣懿
|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
2024 |
0 |
|
13
|
现代文学丛书散记[续三] |
倪墨炎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4
|
|
14
|
启蒙的局限与困境——论《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对话与潜对话 |
黄晓华
|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
2008 |
4
|
|
15
|
《我在霞村的时候》及四五十年代的文艺论争 |
肖樱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3
|
|
16
|
论中国底层妇女的主体性与救赎之路——以《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姊妹行》为样本 |
刘传霞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7
|
女性书写与男性写作的两种意义场——《我在霞村的时候》与《荷花淀》的比较阅读 |
喻见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8
|
光明的指向?——以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中心 |
赵牧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3 |
3
|
|
19
|
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
郭宝峰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20
|
中国和世界现代文学视界:丁玲小说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简论 |
游友基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