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贞贞是个“慰安妇”——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解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董炳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1-219,共9页
本文在确认《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曾是“慰安妇”的身份之后,指出以往研究者们不论将贞贞视为“变节者”或者“英雄”,都偏离了作品的本意。在本质上,《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一篇表现女性之孤独与女性之困境的小说,是一篇“纯粹为女... 本文在确认《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曾是“慰安妇”的身份之后,指出以往研究者们不论将贞贞视为“变节者”或者“英雄”,都偏离了作品的本意。在本质上,《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一篇表现女性之孤独与女性之困境的小说,是一篇“纯粹为女性”的作品。虽然它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圣地延安创作的,但在这篇小说里,女性问题超越了国家、民族问题,被还原为纯粹的女性问题。换言之,性别的悲剧在小说中被用超国家、超民族这种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作品中“女人真作孽”、“女人真倒霉”之类的议论,才是其主题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候 “慰安妇” 解析 丁玲 抗日战争时期 女性问题 “英雄” 革命圣地 民族问题 形式表现 作品 研究者 小说 纯粹 国家 女人 孤独 创作 悲剧
下载PDF
都是辩解——《色·戒》和《我在霞村的时候》 被引量:11
2
作者 郜元宝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4-140,共7页
竟有那么多自以为是的家伙把《色·戒》这部极戆的片子捧得天花乱坠,我真觉得奇怪。有什么好?无非让一个名叫梁朝伟的香港酷星又扮了一把酷,顺便带红了一个名叫汤唯的内地青涩妹。非要说大有深意,也不过以华丽媚俗的电影画面迎合了... 竟有那么多自以为是的家伙把《色·戒》这部极戆的片子捧得天花乱坠,我真觉得奇怪。有什么好?无非让一个名叫梁朝伟的香港酷星又扮了一把酷,顺便带红了一个名叫汤唯的内地青涩妹。非要说大有深意,也不过以华丽媚俗的电影画面迎合了日益骨头轻的新世纪文化而已。具体地说就是为女性盲目献身提供合法性依据,让已经失贞的感到值得并引以为自豪,同时为跃跃欲试的后继者提供"我傻所以我可爱"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丁玲 隐含作者 时候 王佳芝 贞贞 《色·戒》
原文传递
未完成的启蒙——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新解 被引量:7
3
作者 唐克龙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85-388,共4页
从启蒙现代性的视角来看,《我在霞村的时候》延续了"五四"运动的启蒙主义传统,提出了个人自由、婚姻自主的重大命题。但是这一主题被小说表面的"革命"叙事所遮蔽:"革命"中断了"启蒙"。一般来说... 从启蒙现代性的视角来看,《我在霞村的时候》延续了"五四"运动的启蒙主义传统,提出了个人自由、婚姻自主的重大命题。但是这一主题被小说表面的"革命"叙事所遮蔽:"革命"中断了"启蒙"。一般来说,"革命"并不一定总是与"启蒙"相冲突,但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显然认为,"革命"是与"启蒙"相冲突的。这就构成了小说在结构和叙事上的内在张力,使得它的意蕴扩张,具有了超越"革命"的不一般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时候 革命 未完成启蒙
下载PDF
女性的愤懑和挣扎——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解读 被引量:8
4
作者 蓝棣之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64-72,共9页
丁玲的中篇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写于1927年,发表于1928年2月《小说月报》)和短篇《我在霞村的时候》(写于1940年,未在延安发表,胡风在重庆编入丁玲创作集《我在霞村的时候》,1946年新知书店出版),以及中篇小说《在医院中》(... 丁玲的中篇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写于1927年,发表于1928年2月《小说月报》)和短篇《我在霞村的时候》(写于1940年,未在延安发表,胡风在重庆编入丁玲创作集《我在霞村的时候》,1946年新知书店出版),以及中篇小说《在医院中》(写作日期不详,最初发表于延安出版的《谷雨》,后刊载于重庆出版的《文艺阵地》,1942年8月25日),还有杂文《三八节有感》(写于1942年3月8日三八节清晨,发表于3月9日的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都是举世周知的作品.之所以举世周知,是因为在50年代的反右派政治运动中,“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受到彻底清算,《人民日报》、《文艺报》发表了批判丁玲作品的文章,《文艺报》又出了个“再批判”特辑,把“十五六年前放出来的一批毒草重新发表出来”,当时国家最高领袖还为此写了“重要按语”.当我们今天重新阅读这些作品,不难看出丁玲在其中触及了很重要的问题,然而,重要的是,丁玲所写的并不是什么反党的“八股文”,而是女性的体验和思考,是女性的情欲、理性、拒绝与超越,是深沉的自叙传、血泪书和忏悔录,是女性苦苦挣扎的艺术记录.这些作品敢于直面女性自身的冲突和挑战危难的处境,写出了女性意识最初然而也是最根本的觉醒,可谓女性文学早开的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候 《莎菲女士日记》 丁玲 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日记体小说 50年代 “自叙传” 作品 女大学生
下载PDF
女性·身体·政治——从三部小说文本看建构女性自主性身体叙事的艰难历程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传霞 《贵州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76-80,共5页
女性运用自己的身体救国救民 ,这是男权社会制造的让女性自我沉醉、自我欺骗的政治神话 ,是让女性放弃自身的真实需求而世代仿效、复制的毒素。女性要确立自我的主体位置 ,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必须戳穿这种篡改、利用女性的叙述话语的假... 女性运用自己的身体救国救民 ,这是男权社会制造的让女性自我沉醉、自我欺骗的政治神话 ,是让女性放弃自身的真实需求而世代仿效、复制的毒素。女性要确立自我的主体位置 ,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必须戳穿这种篡改、利用女性的叙述话语的假面 ,建立女性自己的身体叙述学。然而 ,建立女性身体叙事是一条布满迷雾与陷阱的道路。从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到铁凝的《麦秸垛》、毕淑敏的《女人之约》 ,这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女性文本清晰地展示了建构女性自主权身体叙事的艰难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小说文本 叙述话语 时候 沉醉 女性自 女性文本 女性身体 建构 历程
下载PDF
革命中的女性角色——《我在霞村的时候》与《色·戒》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陈理慧 《理论月刊》 2007年第1期134-136,共3页
丁玲和张爱玲共同关注了革命中的女性角色被双重利用双重伤害的生存困境,对在革命中贞贞的国家至上与王佳芝的爱情至上的不同展示中凸现了两人不同的写作立场,从而演绎出了两个不同的文本。
关键词 革命 女性角色 时候 色·戒
下载PDF
古典忠贞观的现代变奏——以《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中心 被引量:7
7
作者 邵宁宁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2-137,共6页
本文以丁玲小说为中心 ,通过文本分析 ,探讨了作品所体现的忠贞观及其存在形态 ,以及这种观念在特定历史阶段与民族国家建设及个人主义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 ,从而揭示出中国社会伦理观从古典到现代的一段演变轨迹。
关键词 时候 丁玲 古典忠贞观 社会伦理观 小说创作 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研究综述 被引量:7
8
作者 宾恩海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6-72,共7页
对《我在霞村的时候》的最初的直接评价是 194 8年冯雪峰“发现”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研究综述              了这一小说的主题意蕴和人物塑造的重大价值。 5 0— 70年代许多日本学者关注其创作特点 ,他们的阅读... 对《我在霞村的时候》的最初的直接评价是 194 8年冯雪峰“发现”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研究综述              了这一小说的主题意蕴和人物塑造的重大价值。 5 0— 70年代许多日本学者关注其创作特点 ,他们的阅读具有明显的自我反省色彩 ,而中国学者则从政治革命视角理解这一小说并走向极端化。 80— 90年代的研究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冷峻的多样性气象 ,直接关注这一小说深层性的创作本身的问题 ,甚至置放在现代女性文学的美学特征、心理现实主义、欧美现代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时候 研究综述 小说创作 主题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谁能照顾人——丁玲延安时期(1936—1941)对人与制度关系的探索 被引量:4
9
作者 范雪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7-158,共12页
丁玲在延安的小说创作有一条贯穿性的问题线索,即社会制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丁玲最初把这个问题放在家庭里讨论,但家庭本身是问题重重的,家庭和家中人的双重改造是他们获得新生的前提。随后,在《我在霞村的时候》这篇小说里,丁玲首次... 丁玲在延安的小说创作有一条贯穿性的问题线索,即社会制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丁玲最初把这个问题放在家庭里讨论,但家庭本身是问题重重的,家庭和家中人的双重改造是他们获得新生的前提。随后,在《我在霞村的时候》这篇小说里,丁玲首次在家庭、农村和延安式社会的对比中,讨论了现代个人与体制的关系。《在医院中》和《三八节有感》则是丁玲进一步对体制中人如何安身立命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延安文艺 时候 医院中》
原文传递
论丁玲的孤独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金霞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7-22,共6页
论丁玲的孤独田金霞丁玲并不是一个寂寞的作家,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她都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丁玲实在又是一个孤独的作家,这不仅表现在生存境遇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内心体验上。她无法完全掩饰自己,因此作品中也潜伏着一... 论丁玲的孤独田金霞丁玲并不是一个寂寞的作家,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她都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丁玲实在又是一个孤独的作家,这不仅表现在生存境遇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内心体验上。她无法完全掩饰自己,因此作品中也潜伏着一条孤独之流。正如日本学者北冈正子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新时期 《杜晚香》 时候 个性解放 延安时期 医院中》 文化环境 早期创作 党员意识
下载PDF
“看与被看”模式的新变--再读《我在霞村的时候》
11
作者 白一婷 《今古文创》 2024年第6期21-25,共5页
鲁迅《示众》《祝福》《孔乙己》等多篇文章呈现出一种共同的叙事特征,学界将其概括为“看与被看”的写作模式。在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这种模式得到了新的运用。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中作为“被看者”的贞贞,其身份的建构与... 鲁迅《示众》《祝福》《孔乙己》等多篇文章呈现出一种共同的叙事特征,学界将其概括为“看与被看”的写作模式。在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这种模式得到了新的运用。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中作为“被看者”的贞贞,其身份的建构与确证离不开周遭人群的“看”。其实,“被看”的不仅仅是贞贞,还可以是文章中涉及的众多主体,乃至作者本身都可以成为被审视的对象。显然,在文章中,“看与被看”的写作模式也产生了新变。本文将按照鲁迅“看与被看”模式的思路来分析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探究丁玲在运用鲁迅这种写作模式时的创新点,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选择、作者的立场以及叙事学角度切入,分析不同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看与被看”关系,从而在新的角度对这篇小说有更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候 “看与被看” 革命中女性
下载PDF
“说”与“被说”的易位与主体重建——以《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形象为中心
12
作者 刘欣懿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我在霞村的时候》写作于丁玲思想改造的特殊时期,后因其间的叙事留白引发争论并形成舆论声浪。无所不在的“说”为文本的经典落定造势,也成了透视“丁玲逻辑”的微观窗口。无论是失节主人公贞贞还是丁玲本人,在“说”的同时也必然处... 《我在霞村的时候》写作于丁玲思想改造的特殊时期,后因其间的叙事留白引发争论并形成舆论声浪。无所不在的“说”为文本的经典落定造势,也成了透视“丁玲逻辑”的微观窗口。无论是失节主人公贞贞还是丁玲本人,在“说”的同时也必然处在“被说”的境地,以言语为载体的异质性经验在双向流动中超越了简单的交互关系,演变为一种在相互观照中的复杂纠缠。各主体在多重话语的叠合下实现自我改造,乃至重塑精神结构。将“说与被说”作为文本阐释与经典认定的结构性装置,既能把握《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内在性叙事和贞贞形象的嬗变,又可以此为径,探寻与贞贞血肉难分的丁玲如何找寻主体定位,弥合知识分子主体与革命政权间的复杂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时候 贞贞 主体建构
下载PDF
现代文学丛书散记[续三] 被引量:4
13
作者 倪墨炎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8-169,共12页
生活版《创作文库》 在三十年代文坛中,这套丛书有一定的影响。傅东华主编,生活书店出版。1934年5月出版第一本。《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革命出版工作五十年》所载书目,收这套丛书的18种;上海图书馆根据该馆藏书编的书目,收... 生活版《创作文库》 在三十年代文坛中,这套丛书有一定的影响。傅东华主编,生活书店出版。1934年5月出版第一本。《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革命出版工作五十年》所载书目,收这套丛书的18种;上海图书馆根据该馆藏书编的书目,收这套丛书的22种;笔者收集了23种。这套丛书的每本书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诗丛》 中国现代文学 胡风 巴金 短篇小说集 沈从文 散文集 李健吾 时候 书店
原文传递
启蒙的局限与困境——论《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对话与潜对话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晓华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8年第12期70-79,共10页
作为丁玲在延安整风前的代表作之一,《我在霞村的时候》因其多重话语之间的对话与潜对话而构建成一个具有多重意蕴的文本,被众多研究者一再解读。整风运动时期,它就因为女主人公贞贞与作者丁玲的某种相似性而成为批判的靶子:十七年... 作为丁玲在延安整风前的代表作之一,《我在霞村的时候》因其多重话语之间的对话与潜对话而构建成一个具有多重意蕴的文本,被众多研究者一再解读。整风运动时期,它就因为女主人公贞贞与作者丁玲的某种相似性而成为批判的靶子:十七年时期,它更因为作者“把一个被日本侵略者抢去作随营娼妓的女子.当作女神一般加以美化”而受到更严厉的再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候 潜对话 日本侵略者 延安整风 多重意蕴 整风运动 女主人公 代表作
下载PDF
《我在霞村的时候》及四五十年代的文艺论争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樱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1-54,共4页
以丁玲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及其引起的文艺论争为引 ,梳理出 40年代延安文学至 5 0年代后期的整个文学发展的脉络。并结合她于同时期发表的另外两部作品《在医院中》、《三八节有感》以及文学评论 ,进一步探讨当时文艺界最为敏感的... 以丁玲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及其引起的文艺论争为引 ,梳理出 40年代延安文学至 5 0年代后期的整个文学发展的脉络。并结合她于同时期发表的另外两部作品《在医院中》、《三八节有感》以及文学评论 ,进一步探讨当时文艺界最为敏感的议题———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认同的二元对立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以及女性个体的自我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存 集体认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女性个体 时候 文学评论 丁玲 认同 当代 文艺论争
下载PDF
论中国底层妇女的主体性与救赎之路——以《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姊妹行》为样本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传霞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8-112,共5页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1941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书写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侮辱的乡村青年女子的命运。《姊妹行》是王安忆在2003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叙述了被拐卖的乡村女青年的命运。两部作品所书写的对象都是底层妇女,在她们身上发...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1941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书写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侮辱的乡村青年女子的命运。《姊妹行》是王安忆在2003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叙述了被拐卖的乡村女青年的命运。两部作品所书写的对象都是底层妇女,在她们身上发生的都是人间最凄惨的、难以言说的灾难,然而,这两位睿智的女作家却没有按照社会惯常思路把她们的命运写成催人泪下的悲情故事,没有把她们仅仅当作控诉日本侵略者十恶不赦罪行、揭露人口买卖交易罪恶的对象,也没有把她们写成逆来顺受、被动等待拯救的客体,而是把她们写成了具有自我主体意识和救赎能力的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候 底层妇女 救赎 主体性 日本侵略者 样本 中国 主体意识
原文传递
女性书写与男性写作的两种意义场——《我在霞村的时候》与《荷花淀》的比较阅读 被引量:2
17
作者 喻见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5-98,共4页
女性书写是一种身体、生命体验的书写,男性写作是民族国家立场的理性写作,本文通过文本比较,对相同历史语境中的女性因不同的书写和写作而在文学史上有巨大落差而尝试着作出一种移位解读。
关键词 时候 女性书写 《荷花淀》 写作 比较阅读 男性 生命体验 国家立场 文本比较 历史语境
原文传递
光明的指向?——以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中心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牧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4期72-79,93,共9页
《我在霞村的时候》在丁玲的创作及人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指示的似乎是光明的前途,但却与作者及其笔下的人物晦暗不明的历史构成互文。作品的毁誉与作家的沉浮,也由此建立了联系。伴随小说的接受及阐释,丁玲不断陷入自我辩解的怪圈,被... 《我在霞村的时候》在丁玲的创作及人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指示的似乎是光明的前途,但却与作者及其笔下的人物晦暗不明的历史构成互文。作品的毁誉与作家的沉浮,也由此建立了联系。伴随小说的接受及阐释,丁玲不断陷入自我辩解的怪圈,被虚构的贞贞也于文本内外演绎着她的人生故事。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而被放逐多年的丁玲,终于等来恢复名誉的通知,而按其指引漂泊在外的贞贞,在后革命的解构文本中,虽无需再承受"丧失民族气节"的指责,却将女性的屈辱和意义的附丽转换成利益的欲求。历史抑或叙述,因此被涂抹上了光怪陆离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时候 贞贞
下载PDF
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宝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0-62,共3页
丁玲的短篇小说创作是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并溶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以独特的女性话语来表现女性所承担的精神重负和时代忧虑。文章以丁玲的三部作品为例,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说明女性追寻完整的自我和自身价值所经历的艰... 丁玲的短篇小说创作是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并溶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以独特的女性话语来表现女性所承担的精神重负和时代忧虑。文章以丁玲的三部作品为例,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说明女性追寻完整的自我和自身价值所经历的艰苦跋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女性意识 《莎菲女士日记》 时候 医院中》
下载PDF
中国和世界现代文学视界:丁玲小说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简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游友基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83-87,91,共6页
中国和世界现代文学视界:丁玲小说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简论游友基(一)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浮沉,丁玲终于有了盖棺定论,《人民日报》在她逝世时发表的《丁玲同志生平》中称:“在新文学的几个转折时期,她的创作都体现了党所倡导的文... 中国和世界现代文学视界:丁玲小说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简论游友基(一)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浮沉,丁玲终于有了盖棺定论,《人民日报》在她逝世时发表的《丁玲同志生平》中称:“在新文学的几个转折时期,她的创作都体现了党所倡导的文学发展的方向。”这个评价恰如其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中国现代文学 审美价值 社会意义 解放区小说 《莎菲女士日记》 超前意识 医院中》 现实主义 时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