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89
1
作者 李剑 罗霞 +5 位作者 单秀琴 马成华 胡国艺 严启团 刘锐蛾 陈红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59,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具有含气丰富和低孔、低渗、低压的特征。通过储集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沥青分布与成因、岩石薄片等分析,结合天然气组分、C5—C8轻烃、单体碳同位素实验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具有含气丰富和低孔、低渗、低压的特征。通过储集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沥青分布与成因、岩石薄片等分析,结合天然气组分、C5—C8轻烃、单体碳同位素实验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基本特征和成藏过程,总结了高效储集层的主控因素,划分出3种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组合,即源内成藏组合(山2段—太原组)、源顶成藏组合(山1段—盒8段)、源外成藏组合(石千峰组)。并应用上述方法剖析了不同类型气藏天然气成藏过程及成藏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规律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中央峡谷大气田分布与成藏规律 被引量:61
2
作者 王振峰 孙志鹏 +7 位作者 张迎朝 郭明刚 朱继田 黄保家 张道军 江汝锋 满晓 张海洋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64,共11页
南海北部西区琼东南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深水油气勘探区之一,具有不同于世界经典深水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与石油地质条件,早期合作勘探研究进展缓慢。经过持续科技攻关,中国海油自主创新,在"十二五"期间攻克了制约勘探的成盆、成... 南海北部西区琼东南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深水油气勘探区之一,具有不同于世界经典深水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与石油地质条件,早期合作勘探研究进展缓慢。经过持续科技攻关,中国海油自主创新,在"十二五"期间攻克了制约勘探的成盆、成烃、成藏等关键问题,获得了勘探重大突破,发现了由多个大中型气田组成的中央峡谷大气田。天然气主要富集在峡谷下部黄流组浊积水道砂,上部莺歌海组海底扇次之。研究认为,大气田具有以下成藏特征:崖城组海陆过渡相与海相烃源岩为主力气源岩,浊积水道砂与海底扇大型储集体埋藏浅、储层物性优良,多期浊积砂组成大型岩性圈闭群,微断层与裂隙垂向沟通深部烃源岩与浅部圈闭,晚期厚层半深海泥岩盖层保存条件好。天然气藏具有"多藏独立、纵向叠置"的特点,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控藏。中央峡谷仍有多个有利目标,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琼东南盆地 深水 中央峡谷 大气田 规律 组合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系天然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55
3
作者 张玉明 李明 李瑞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1-848,共8页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系发育了既相互分割又有成因联系的断陷群,多具有生烃能力。以十屋、长岭断陷为例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系断陷群的天然气成藏规律进行分析,认为天然气成藏受控于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大型构造带与沉积相带的配置关系及保...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系发育了既相互分割又有成因联系的断陷群,多具有生烃能力。以十屋、长岭断陷为例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系断陷群的天然气成藏规律进行分析,认为天然气成藏受控于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大型构造带与沉积相带的配置关系及保存条件。深层系天然气的两期成藏,分别是登娄库期和嫩江期,晚期成藏是关键。中-高生烃强度区内的大型构造带对油气聚集成藏至关重要。大型构造带内的有利储集体和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局部富集;但由于缺乏邻近烃源岩的区域性盖层,保存条件不甚理想。烃源、构造、沉积、保存因素的互相配合可形成多种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十屋断陷中央构造、东部秦家屯走滑构造、北部超覆尖灭复式油气聚集带及长岭断陷东部斜坡区东岭复式油气聚集带、中部低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带是勘探的重点目标,长岭断陷西部陡坡区大型水下冲积扇是潜在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 深部层系 天然气 规律 松辽盆地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隐蔽性油气藏成藏规律 被引量:52
4
作者 喻建 宋江海 向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5-37,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隐蔽性油气藏包括两种类型 :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油藏和侏罗系延安组古地貌油藏。三角洲生、储、盖成油地质格架是形成第一种类型油藏的有利地质条件 ,半深湖相暗色泥岩为伸入到生油区的三角洲沉积体提供了油源 ,三角...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隐蔽性油气藏包括两种类型 :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油藏和侏罗系延安组古地貌油藏。三角洲生、储、盖成油地质格架是形成第一种类型油藏的有利地质条件 ,半深湖相暗色泥岩为伸入到生油区的三角洲沉积体提供了油源 ,三角洲河道、河口坝砂体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储油砂体上倾方向岩性变致密成为遮挡 ;第二种类型油藏形成主要受控前侏罗系古地貌形态 ,深切延长组的古河谷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古地形高部位是油气运移的指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性油气 中生界 古地貌 鄂尔多斯盆地 侏罗系 三角洲 油气运移 砂体 规律
下载PDF
陇东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及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朱静 李文厚 +2 位作者 韩永林 袁珍 李卫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29-1237,共9页
陇东地区以往对油气地质方面的研究多聚焦于三叠系,侏罗系的研究相对比较零散,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限于当时的基础资料、研究目的及认识,研究的精度和深度有一定的局限性,精细地质刻画及与生产实践的结合程度较低。对陇东地区古地貌特... 陇东地区以往对油气地质方面的研究多聚焦于三叠系,侏罗系的研究相对比较零散,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限于当时的基础资料、研究目的及认识,研究的精度和深度有一定的局限性,精细地质刻画及与生产实践的结合程度较低。对陇东地区古地貌特征和成藏规律的研究,作为对全盆地地质资料的补充和佐证,无疑具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本文采用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印模法及沉积地质综合方法恢复出陇东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并首次做出其三维模拟还原图;依据已探明油藏空间分布,结合地貌形态、成藏条件等分析,总结出研究区古地貌油藏六种成藏模式。勘探实践证实,古地貌油藏受控因素多,古地貌形态特征仅仅是受控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前侏罗纪 延安组 古地貌 规律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被引量:42
6
作者 王红岩 张建博 +1 位作者 李景明 刘洪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13,共3页
煤层气成藏研究包括煤层气从煤层气生成、储集、运移到聚集的整个过程。通过对国内外近十年来的勘探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从煤层气资源、生成、物性、保存、解吸、地压等 6个成藏基本条件进行研究 ,总结出我国煤层气富集的基本规律。指出... 煤层气成藏研究包括煤层气从煤层气生成、储集、运移到聚集的整个过程。通过对国内外近十年来的勘探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从煤层气资源、生成、物性、保存、解吸、地压等 6个成藏基本条件进行研究 ,总结出我国煤层气富集的基本规律。指出研究煤层气生成、储层非均质性、煤层气富集成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规律 煤层气 深度 条件 渗透率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断裂特征与油气区带成藏规律 被引量:33
7
作者 罗群 庞雄奇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由于基底断裂、基底岩性及局部应力环境的差异 ,柴达木盆地在地史演化中形成了北缘、中部和昆北三大各具特征的断裂构造系统 ,它们控制了北缘、一里坪—甘森湖、中部区、中南隆起区、英雄岭—茫崖、阿尔金南和昆北共七个成藏特征各不相... 由于基底断裂、基底岩性及局部应力环境的差异 ,柴达木盆地在地史演化中形成了北缘、中部和昆北三大各具特征的断裂构造系统 ,它们控制了北缘、一里坪—甘森湖、中部区、中南隆起区、英雄岭—茫崖、阿尔金南和昆北共七个成藏特征各不相同的油气区带 ,各断裂构造系统中的断裂还控制了各区带具体油气藏的形成。中南隆起区是七个油气区带中乞今唯一没有油气藏发现的构造单元 ,它具有较好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系统 油气 柴达木盆地 断裂特征 油气区带 规律
下载PDF
再论白云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40
8
作者 庞雄 施和生 +4 位作者 朱明 颜承志 刘军 朱俊章 柳保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9,共7页
对于海上新勘探区,特别是需要高投入的深水区,资源潜力和成藏规律的认识决定了勘探的信心和投入的规模。位于陆坡深水区的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最大的沉积凹陷。白云主洼为具有张扭背景由2组相对雁列展布的阶状断裂... 对于海上新勘探区,特别是需要高投入的深水区,资源潜力和成藏规律的认识决定了勘探的信心和投入的规模。位于陆坡深水区的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最大的沉积凹陷。白云主洼为具有张扭背景由2组相对雁列展布的阶状断裂构造带控制的大型宽地堑,发育大型三角洲—中深湖相沉积体系。钻探揭示了凹陷北部恩平组的大型三角洲相带和东南部文昌组淡水湖相藻类富集的泥岩沉积。北部和东部已发现天然气的母质类型主要为腐殖-腐泥混合型(Ⅱ型)。白云凹陷具备成为大型油气勘探区的烃源潜力。珠海组、珠江组—韩江组两大陆架坡折带和三级层序变化控制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及陆坡深水重力流砂岩是白云深水区的理想储层。在埋深较浅的南部,文昌组—恩平组也能成为有效勘探层位。白云凹陷是一个高温超压的深水凹陷,多种现象表明存在与生烃等有关的超压和流体底辟,以及与断裂活动有关的压力释放过程,晚期断裂和(或)底辟带与长期古鼻隆高带是白云凹陷已发现油气藏油气输运和汇聚的主控因素。高温超压凹陷应有特殊的成藏规律,油气主要受压力场驱动从高势区向低势区流动和富集,超压场顶面压力过渡带及其关联的输运聚体系控制了主要的成藏带。确定温压场,以及超压带顶面、低势区和低势层的位置,是白云深水区发现大油气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深水区 宽地堑 烃源潜力 规律 压力异常 流体底辟 超压顶面
下载PDF
酒西盆地油气形成与勘探方向新认识(三)——油气运移、成藏规律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38
9
作者 陈建平 陈建军 +1 位作者 张立平 钟宁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16,共5页
酒西盆地的白垩系与第三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油气系统 ,白垩系发育油源层和储集层、盖层 ,第三系主要发育储集层和盖层。由柳沟庄、鸭儿峡、老君庙到石油沟 ,烷烃含量逐步增加 ,原油中的芳烃、非烃与沥青质含量逐渐降低 ,异胆甾烷、Ts、C2 ... 酒西盆地的白垩系与第三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油气系统 ,白垩系发育油源层和储集层、盖层 ,第三系主要发育储集层和盖层。由柳沟庄、鸭儿峡、老君庙到石油沟 ,烷烃含量逐步增加 ,原油中的芳烃、非烃与沥青质含量逐渐降低 ,异胆甾烷、Ts、C2 9Ts含量略有增高 ,原油密度、含蜡量、凝固点降低。这些原油物性特征反映了油气运移的地质色层效应和运移方向 ,表明油气总体由西向东运移。青西坳陷的构造埋藏史控制了主要烃源岩(下白垩统赤金堡组和下沟组下部 )在晚第三纪晚期—第四纪才达到生油高峰期 ,目前仍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 ,因此以生油为主 ,主要形成油藏。该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是晚第三纪末至第四纪 ,圈闭形成期与油气生成运移期相匹配。喜马拉雅运动期的断裂活动提供了油气运移的通道 ,促进了油气的运移 ,油气可以在多种类型圈闭聚集成藏。油气资源潜力再评价的结果表明 ,青西坳陷总油气聚集量可达 2 .5× 1 0 8~ 4.0× 1 0 8t,仍然有 2× 1 0 8~ 3× 1 0 8t剩余油气资源 ,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青西低凸起位于很有生油潜力的青南凹陷和红南凹陷之间 ,构造位置非常有利 ,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目标区 ,油源供给很充足 ,且储集层、盖层发育 ,可能有多种类型的圈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西盆地 油气形 油气勘探 油气运移 规律
下载PDF
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四段油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徐兴友 徐国盛 秦润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3-120,共8页
在前人有关沙四段油源、油气充注期次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盆地模拟技术,分析了渤南洼陷的沉降特征、古温压场的形成与演化。在油气两次充注的背景下,渤南洼陷的沙四段油气成藏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成藏时期,即东营期第一次充注期、馆陶... 在前人有关沙四段油源、油气充注期次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盆地模拟技术,分析了渤南洼陷的沉降特征、古温压场的形成与演化。在油气两次充注的背景下,渤南洼陷的沙四段油气成藏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成藏时期,即东营期第一次充注期、馆陶期第二次充注早期、明化镇期第二次充注晚期。其成藏过程严格受古能量场的控制,特别是明化镇期的快速增压对沙四段晚期成藏具重要影响。渤南洼陷沙四段油气遵循"压浮双力驱动、断砂网状输导、短距就近捕集、晚期复合成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场演化 过程 规律 沙四段 渤南洼陷
下载PDF
冀中地区文安斜坡带成藏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杨伟荣 钱铮 +2 位作者 张欣 朱萍 范春霞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3期49-52,94,共5页
斜坡带的重新认识对油田的稳定发展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文安斜坡带生油洼槽的生油条件、油气运移聚集规律、成藏特征研究后认为:文安斜坡带具有充足的油源,是油气运移的必然指向,但其总体勘探开发程度相对较低,仍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开发... 斜坡带的重新认识对油田的稳定发展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文安斜坡带生油洼槽的生油条件、油气运移聚集规律、成藏特征研究后认为:文安斜坡带具有充足的油源,是油气运移的必然指向,但其总体勘探开发程度相对较低,仍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开发潜力;同时,圈闭形成与油气大规模运移期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具备形成大中型岩性油气藏的物质基础。及时总结文安斜坡的成藏条件、基本成藏规律以及勘探开发成效,对斜坡带的研究以及提高油田勘探开发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带 条件 规律 低幅度油 岩性油 冀中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杨晓萍 邹才能 +3 位作者 陶士振 汪泽成 李军 王世谦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2期15-22,共8页
根据烃源岩发育特征和油气藏类型,将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进一步划分为上三叠统含气系统和侏罗系含油系统两个子系统。以含油气系统的基本要素研究为基础,分别探讨了上三叠统含气系统和侏罗系含油系统的成藏条件、主控要... 根据烃源岩发育特征和油气藏类型,将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进一步划分为上三叠统含气系统和侏罗系含油系统两个子系统。以含油气系统的基本要素研究为基础,分别探讨了上三叠统含气系统和侏罗系含油系统的成藏条件、主控要素和油气富集规律。上三叠统含气系统成藏主控因素为强充注的气源、燕山期古隆起和断裂裂缝,晚侏罗—早白垩世是气藏的主要形成期。侏罗系含油系统在不同区带具有不同的成藏规律及主控因素,川中地区油气藏形成主要受油源区、古隆起、断裂或裂缝、有效储集体展布四个因素控制,主要形成裂缝—岩性油藏;巴中—平昌地区主要受生烃中心和裂缝的控制,形成岩性—裂缝油藏为主;在大巴山前缘成藏主控因素为断裂、有效储集砂体和保存条件,形成裂缝—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规律 上三叠统 四川盆地 侏罗系 系统特征 晚侏罗-早白垩世 含油气系统 含油系统 含气系统 主控因素 油气类型 油气 岩性油气 条件 规律 川中地区 岩性油 裂缝油 保存条件 储集砂体 古隆起
下载PDF
东营凹陷滨县凸起南坡砂砾岩体成因模式与成藏规律 被引量:27
13
作者 毕义泉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15,共4页
应用现代沉积学和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和新方法 ,探讨了东营凹陷西北部陡坡带沙三、沙四段砂砾岩扇体成因模式、分布规律和油气成藏机理 ,对砾岩扇体油气藏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沙三、沙四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砂砾岩扇体 ,... 应用现代沉积学和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和新方法 ,探讨了东营凹陷西北部陡坡带沙三、沙四段砂砾岩扇体成因模式、分布规律和油气成藏机理 ,对砾岩扇体油气藏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沙三、沙四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砂砾岩扇体 ,受边界断裂活动强度和古隆起的双重控制 ,砂砾岩扇体沿滨县凸起南坡平行走向呈带状分布并遵循沟扇对应关系 ,以物源近、规模小为特点 ,扇体自下而上发育强度依次减弱。扇三角洲砂砾岩体大都伸入到烃源岩丰富的湖相暗色泥岩中 ,富含油气 ,油气成藏具有分带性。低台阶以断鼻、滚动背斜油气藏为主 ;中台阶以断块岩性油气藏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东营凹陷 滨县凸起 扇三角洲 砂砾岩扇体 沉积模式 规律
下载PDF
鄂尔多斯大型含煤盆地岩性气藏成藏规律与勘探技术 被引量:31
14
作者 付金华 魏新善 黄道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37-141,5,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含煤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已发现了榆林、苏里格、乌审旗和米脂4大 气田,资源探明率lO.6%,勘探潜力较大。上古生界广泛发育的煤系地层为主要的烃源岩层,在晚侏罗 世至早白垩世末期盆地含煤烃源岩大面积成熟,表...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含煤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已发现了榆林、苏里格、乌审旗和米脂4大 气田,资源探明率lO.6%,勘探潜力较大。上古生界广泛发育的煤系地层为主要的烃源岩层,在晚侏罗 世至早白垩世末期盆地含煤烃源岩大面积成熟,表现为“广覆型”生烃模式。在大面积的低渗背景下, 天然气以近距离运移为主,生气强度控制气田的形成和分布;相对高孔高渗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 为主要的储集体,是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场所;由多个岩性圈闭组成的大型岩性圈闭是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圈闭类 型。针对上古生界的天然气地质特征,在勘探中,形成了一套适合长庆低渗透岩性气藏的勘探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气 规律 勘探技术 古生界 含煤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火山岩分布及成藏规律 被引量:27
15
作者 蔡先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1-294,共4页
蔡先华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火山岩分布及成藏规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3) :2 91~ 2 94  长岭断陷为陆相火山—沉积岩盆地 ,断裂运动是控制火山活动及火山岩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利用特殊地震相对火山岩平面分布进... 蔡先华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火山岩分布及成藏规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3) :2 91~ 2 94  长岭断陷为陆相火山—沉积岩盆地 ,断裂运动是控制火山活动及火山岩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利用特殊地震相对火山岩平面分布进行预测 ,圈出两个火山口和 8个沿控边大断裂分布的火山岩体 ,并在营城组火山岩体中获得商业性天然气。火山岩储集层物性的好坏 ,除受原生孔隙控制外 ,次生裂隙及溶洞也是关键因素。断裂发育带和后期反转区内的火山岩有利储集相带 ,是寻找深层天然气和无机气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锥 储集层 断裂运动 翘倾断块 油气 松辽盆地 南部长岭断陷 火山岩 分布 规律
下载PDF
中国南方油气晚期成藏勘探实践及讨论 被引量:26
16
作者 戴少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近 5 0年的油气勘探实践证明 :中国南方古生界的油气藏以晚期成藏最具工业价值。此一晚期成藏具有多期改造、破坏及重建的过程 ,多以后期改造和重建为主。后期改造主要包括重建封闭体系和油气相态的转化 ;重建的晚期油气藏则可能是不同... 近 5 0年的油气勘探实践证明 :中国南方古生界的油气藏以晚期成藏最具工业价值。此一晚期成藏具有多期改造、破坏及重建的过程 ,多以后期改造和重建为主。后期改造主要包括重建封闭体系和油气相态的转化 ;重建的晚期油气藏则可能是不同成因、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油气在新的条件下重新聚集的结果 ,威远气田便是晚期成藏的典型代表。中国南方晚期油气成藏的决定因素是油气供给与构造的匹配关系 ,依此可划分出早生晚成型、晚生晚成型及重建型 3大类。目前 ,重建型的晚生油气藏应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油气勘探 圈闭 封闭系统 规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气田上古气藏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志雄 徐国盛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3期9-11,89,共3页
苏里格庙气田是上、下古生界 2套含气层系叠合发育区 ,通过对其上古气藏成藏规律系统研究 ,得出 :天然气生成、运移和保存条件较好 ,气源岩主要为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至陆相的含煤地层 ,所产气为高成熟裂解气 ;气田处于油气就近运移... 苏里格庙气田是上、下古生界 2套含气层系叠合发育区 ,通过对其上古气藏成藏规律系统研究 ,得出 :天然气生成、运移和保存条件较好 ,气源岩主要为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至陆相的含煤地层 ,所产气为高成熟裂解气 ;气田处于油气就近运移的指向带上 ,利于天然气富集 ;砂体的储集物性横向非均质性强 ,天然气聚集不严格受控于构造 ,形成局部透镜状盒8至山2 段岩性圈闭气藏 ;气藏表现为负异常流体压力的特征 ,并具有特有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庙气田 上古生界 机理 规律 岩性圈闭 生烃能力
下载PDF
珠三坳陷阳江凹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杨海长 徐建永 +2 位作者 武爱俊 印斌浩 李建红 《海洋石油》 CAS 2011年第2期20-24,共5页
在对研究区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原阳江凹陷及其南缘低凸起重新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阳江低凸起北支将原阳江凹陷分隔为阳江东、西两个凹陷,阳江东凹陷可以进一步分为东1洼和东2洼。阳江北断裂是阳江东、西两个凹陷主要的控凹断... 在对研究区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原阳江凹陷及其南缘低凸起重新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阳江低凸起北支将原阳江凹陷分隔为阳江东、西两个凹陷,阳江东凹陷可以进一步分为东1洼和东2洼。阳江北断裂是阳江东、西两个凹陷主要的控凹断裂,根据断裂走向拐点和阳江东、西凹陷的分界可以把阳江北断裂划分为3段,分别是西段、中段和东段,西段控制阳江西凹陷,中段控制东1洼,东段控制东2洼。断裂各段活动规律不同,其中断裂中段控制的东1洼的主要活动期在晚始新世和早渐新世,控制文昌组和恩平组的湖相沉积,勘探潜力最好。继承、叠加发育的伸展构造样式是阳江东、西两凹陷的主要构造样式,断层型圈闭和披覆背斜型圈闭是该地区发育的主要圈闭类型。勘探实践表明,垂向运移和近源成藏是阳江东、西两凹陷主要的成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江凹陷 控凹断裂 伸展构造样式 规律
下载PDF
西非加蓬盆地沉积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延莉 邱春光 熊利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2-356,362,共6页
通过对加蓬盆地区域构造背景、沉积演化的研究,综合分析生储盖条件,认为盆地演化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3个阶段。各个演化阶段沉积地层3分:盐下层系、盐膏层和盐上层系。主要油气系统为盐下和盐上2套:盐上含油气系统主要分布于... 通过对加蓬盆地区域构造背景、沉积演化的研究,综合分析生储盖条件,认为盆地演化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3个阶段。各个演化阶段沉积地层3分:盐下层系、盐膏层和盐上层系。主要油气系统为盐下和盐上2套:盐上含油气系统主要分布于北加蓬次盆;盐下含油气系统分布于南加蓬次盆。搞清了盐下、盐上主要层系的沉积体系分布及其对烃源岩和储层的控制。总结出盐上成藏主控因素为"断崖控储,盐控圈闭,构造、圈闭控油";盐下成藏主控因素为"相控源、控储,盐控盖,构造、圈闭控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盐上油气系统 盐下油气系统 规律 加蓬盆地 西非
下载PDF
延川南煤层气田深部煤层气成藏规律与开发技术 被引量:27
20
作者 陈贞龙 郭涛 +2 位作者 李鑫 肖翠 金晓波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2-118,共7页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延川南煤层气田从勘探发现到效益开发经历了近10年,其产能建设和开发上产的整个历程,在我国深部煤层气领域的勘探开发探索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示范作用,气田突破了800m以浅的经济开发极限深度,实现了规模效益...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延川南煤层气田从勘探发现到效益开发经历了近10年,其产能建设和开发上产的整个历程,在我国深部煤层气领域的勘探开发探索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示范作用,气田突破了800m以浅的经济开发极限深度,实现了规模效益开发。基于对延川南煤层气田的地质特征、成藏规律以及开发生产动态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其富集高产要素以及勘探开发技术。大量实践证实了研究区煤层气藏具有三大地质特征:①埋深大、煤阶高、含气量高,资源条件较为有利;②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微孔发育有利于吸附,但孔隙连通性较差不利于产出;③储层压力系数低,开发难度较大。在深入分析深部煤层气地质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沉积控煤、构造控藏、水动力控气、地应力控缝、物性控产”的延川南深部煤层气田成藏富集高产的五要素协同控制理论,形成了适用于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四大关键技术体系:①构建了以“串枝化”、“井工厂”为特色的集约化大平台钻完井技术;②形成了适用于深煤层开发的有效增产改造技术;③制定了基于解吸理论的智能化精细排采控制技术;④集成了适宜于复杂地貌的地面集输以及气田数字化技术,为同类型的深部煤层气的产能建设和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南气田 深部煤层气 富集高产 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