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后期的定窑是藩镇义武军官窑——也谈《唐恒岳故禅师影堂纪德之碑》有关题刻 被引量:15
1
作者 孟繁峰 黄信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51,158-159,共13页
《唐恒岳故禅师影堂纪德之碑》碑阴题名是迄今发现的关于定窑最早的文字资料。该碑近年重现以来,逐渐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即是通过对题名分上下段、二重排列、居中为上的方式加以研究,对此前研究文章的解读方式提出了不同看法。并且... 《唐恒岳故禅师影堂纪德之碑》碑阴题名是迄今发现的关于定窑最早的文字资料。该碑近年重现以来,逐渐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即是通过对题名分上下段、二重排列、居中为上的方式加以研究,对此前研究文章的解读方式提出了不同看法。并且通过对诸冶题名个体和整体的深入分析,得出了唐后期的定窑是藩镇义武军官窑的新结论,明确提出了其存在的时段为公元782-929年。此外,作者对同时段另一个白瓷窑址井陉窑发现的两件相关内容的石刻综合分析,对古陶瓷界"土定窑"的成说提出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堂碑阴题刻 居中为上 义武 德军 藩镇官窑
原文传递
江西宋代墓志及其丧期考 被引量:7
2
作者 梁洪生 《江西文物》 1989年第1期88-94,共7页
近年来,笔者着意搜集了包括墓志铭、墓碣、墓表、神道碑、圹记等近500篇江西宋代墓志,其中,50多篇为出土墓志的拓片或介绍,其余的则取宋人文集。其墓主绝大多数是江西籍人,少数为寓居江西者。
关键词 丧期 墓主 南安 志石 南康 葬俗 德军 周必大 建炎 大敛
下载PDF
由虏入夏与重建家声:成德军王氏家族祖先记忆的流变
3
作者 王卓凡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5-64,共10页
作为契丹出身的蕃将家族,成德镇王氏家族成员的祖先记忆在中晚唐经历了一系列的流变,其奠基者王武俊带有明显的胡人认同;其子辈开始通过“放逐—回归”模式的祖先叙事将自身世系接续到太原王氏之上;王承元归附入朝后,王氏家族对塞北先... 作为契丹出身的蕃将家族,成德镇王氏家族成员的祖先记忆在中晚唐经历了一系列的流变,其奠基者王武俊带有明显的胡人认同;其子辈开始通过“放逐—回归”模式的祖先叙事将自身世系接续到太原王氏之上;王承元归附入朝后,王氏家族对塞北先祖的记忆逐渐淡化,与此同时王承元的地位却被刻意突出;最后王承元的特殊性被淡化,形成了太原始祖和王武俊两大叙事中心。这一流变过程不仅源于王氏成员文化倾向等客观属性的变化,且与王氏成员面对的权力环境演变相适应,深刻反映了唐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记忆 德军 蕃将 墓志
下载PDF
正定巨碑出土八年后的考证 被引量:2
4
作者 樊志勇 《文物春秋》 2009年第5期59-65,共7页
出土于2000年的正定巨碑,经考证为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的德政碑。本文在此基础上,引述史籍中的有关资料,对该碑的名称、立碑时间、历史背景及残碑文字等再作探讨,并就碑文中所反映的五代时期真定的政治、军事、历史情况及成德军... 出土于2000年的正定巨碑,经考证为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的德政碑。本文在此基础上,引述史籍中的有关资料,对该碑的名称、立碑时间、历史背景及残碑文字等再作探讨,并就碑文中所反映的五代时期真定的政治、军事、历史情况及成德军与后唐、后晋、契丹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定巨碑 五代时期 安重荣 德军
下载PDF
从征马使一职看中唐以后战马征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贾志刚 《唐史论丛》 CSSCI 2012年第1期340-348,共9页
中唐以后,随着河西监牧区的陷落,唐朝马政日渐衰微<sup>[1]</sup>,但更加严峻的边防形势和日益复杂的军事格局对大量战马愈加依赖。虽然唐玄宗在幸蜀途中诏令各地"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赐等,并于本路自供"<... 中唐以后,随着河西监牧区的陷落,唐朝马政日渐衰微<sup>[1]</sup>,但更加严峻的边防形势和日益复杂的军事格局对大量战马愈加依赖。虽然唐玄宗在幸蜀途中诏令各地"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赐等,并于本路自供"<sup>[2]</sup>,提及诸军战马供给的问题,但传统史籍对于战马供军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后的史实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诸军戎马通过什么方式供应,由什么部门负责等问题,均悬而未决。本文针对出土碑志所见之征马使一职的考察,欲就这些问题提出一己之见,就教于学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牧 日渐衰微 德军 神策 马政 昭义 藩镇 殿中监 有征
原文传递
“羁縻”背后的争夺——唐安史之乱后的河北盐业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力平 《盐业史研究》 1991年第3期45-51,共7页
唐肃宗至德元年,为抵抗安史叛军的围 困,平原郡守颜真卿接受了幕僚李的建 议,“收景城郡盐,沿河置场,令诸郡略定一 价,节级相输,而军用遂赡”。这一成功 经验此后在全国推广,景城因此成为唐代榷 盐制的发祥地。但安史之乱平息后,河北地... 唐肃宗至德元年,为抵抗安史叛军的围 困,平原郡守颜真卿接受了幕僚李的建 议,“收景城郡盐,沿河置场,令诸郡略定一 价,节级相输,而军用遂赡”。这一成功 经验此后在全国推广,景城因此成为唐代榷 盐制的发祥地。但安史之乱平息后,河北地 区出现了几大藩镇竞相独立于中央的局面, 他们逐渐演变为“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 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独立的 政治、经济实体。在这些藩镇的经济生活 中。是否也实行了榷盐制?盐产及盐利是如 何管理和发挥作用的?对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榷盐 淄青 平原郡 棣州 魏博 德军 景城 财赋 节级 盐制
下载PDF
北宋《真定府洪济禅院敕文札子碑》考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倩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42,共7页
北宋《真定府洪济禅院敕文札子碑》原样摹刻了宋徽宗大观二年的《尚书省札》和《成德军帖》两件公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中,《尚书省札》摹刻有蔡京和林摅的花押,使我们对宋代押字制度加深了理解。《成德军帖》右侧顶格有一大的&qu... 北宋《真定府洪济禅院敕文札子碑》原样摹刻了宋徽宗大观二年的《尚书省札》和《成德军帖》两件公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中,《尚书省札》摹刻有蔡京和林摅的花押,使我们对宋代押字制度加深了理解。《成德军帖》右侧顶格有一大的"使"字,是目前所见宋朝使相签字特殊样式的唯一摹写。《成德军帖》文末官员署衔,除一人以"知真定府司录参军"入衔外,其余官员系衔均曰"成德军"。这是宋朝在官员署衔中不用府州名而用军额特别规定的直接物证,对我们研究宋朝官制是有所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押 使相签字 府州名和 真定府 德军
下载PDF
正定发现明代修城刻石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友恒 《文物春秋》 1994年第3期95-,63,共2页
正定发现明代修城刻石刘友恒1979年3月,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自正定南关村一农民家征集到一方明万历四年(1576年)"直隶真定府为查修城垣以御保障事"刻石。据该农民讲,此石原砌于南城墙上。刻石为青石质,长52、宽37、厚... 正定发现明代修城刻石刘友恒1979年3月,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自正定南关村一农民家征集到一方明万历四年(1576年)"直隶真定府为查修城垣以御保障事"刻石。据该农民讲,此石原砌于南城墙上。刻石为青石质,长52、宽37、厚19厘米。石正面四周刻卷草花纹,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万历 南关村 隆庆 青石质 德军 李宝臣 阴刻 四年 明正统 光绪年间
下载PDF
艾森豪威尔
9
《当代学生(探秘)》 2005年第Z3期50-51,共2页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贫寒家庭。21岁时,艾森豪威尔考入西点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步兵团服役。1917年,他受命组建美军第一个坦克训练营。他很有远见地认识到,坦克和飞机一样。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 西点 步兵团 战争中 五星上将 总统宝座 麦克阿瑟 丘吉尔 训练营 德军
原文传递
唐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残碑考释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金忠 陈瑞青 《中国历史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65,共7页
河北正定隆兴寺御书楼前现存一方唐代成德镇首任节度使李宝臣的残碑。由于历代典籍多未著录,以致于此碑长期以来未得到学界注意。此碑应为神道碑,刻立于建中二年正月至十二月之间。尽管碑文残缺严重,但具有重要史料和书法价值。
关键词 唐代 德军节度使 李宝臣残碑
原文传递
唐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志华 《衡水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71-73,共3页
李宝臣是唐朝安史叛军中的重要人物,在叛乱前期,他冲锋陷阵通过战功使自己成为叛军中的重要人物,当其获得一定地位后又观望时局,反复于叛军与唐政府之间,最终投降唐军。李宝臣在叛乱中的表现、他对成德军的管理以及叛乱平定后其与唐政... 李宝臣是唐朝安史叛军中的重要人物,在叛乱前期,他冲锋陷阵通过战功使自己成为叛军中的重要人物,当其获得一定地位后又观望时局,反复于叛军与唐政府之间,最终投降唐军。李宝臣在叛乱中的表现、他对成德军的管理以及叛乱平定后其与唐政府之关系都是值得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宝臣 唐政府 德军节度使
下载PDF
文彦博相关文献勘误(二)
12
作者 申利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7-167,共1页
《宋史》卷三一三《文彦博传》云:“(治平二年)彦博既服阙,复以故官判河南。”(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261页)此说误。文彦博服除后,实未赴判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任,赴阙后,即赴判永兴军(今陕西西安)任。按: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57岁的... 《宋史》卷三一三《文彦博传》云:“(治平二年)彦博既服阙,复以故官判河南。”(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261页)此说误。文彦博服除后,实未赴判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任,赴阙后,即赴判永兴军(今陕西西安)任。按: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57岁的文彦博以成德军节度使、判太原府,不久,复以保平军节度使、判河南府。嘉祐八年(1063)二月,文彦博继母申氏卒,文彦博丁忧居洛阳。韩琦《祭文潞公太夫人文》:“维嘉祐八年岁次癸卯,二月某朔某日,具官某谨遣门人陈谔,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鲁国太夫人之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彦博 太原府 《宋史》 德军 河南洛阳 太夫人 八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